为进一步推进“最美浙江人”主题活动,发挥“最美浙江人”更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炼、升华“最美浙江人”的精神内涵和社会价值,以凝聚实现“中国梦想·美丽浙江”的强大正能量,助推“两美”浙江建设,主编葛慧君在各市广泛宣传、推荐的基础上,选取了116个“最美人物”,并将他们的事迹结集成《最美引领风尚(最美浙江人2014)》一书。他们是2014年以来各地各行业涌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最美”人物——最美工人、最美农民、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警察、最美村官、最美家庭等。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或许就是你我的邻居、同学、同事。他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见义勇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葛慧君所著的《最美引领风尚(最美浙江人2014)》分为“向善之美”“诚信之美”“奉献之美”“担当之美”四部分,资料由各地市委宣传部宣传处提供,入选人物为2014年以来全省范围涌现的“最美浙江人”,包括重大典型(如上柏住院部医疗队、杭兰英等)、“浙江骄傲”候选人、“浙江好人榜”上榜人物、省级及以上主要媒体已经宣传的人物等。分简介与事迹报道两部分,每人配插2幅照片。
奉献之美
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医疗团队:香樟树下的守望
杭兰英:百姓满意我安心
朱忠华:公仆情怀永不褪色
王海文:“军中天使”耀海疆
朱志根:中国游泳队“浙江军团”的旗手
阮林根:“箱子警察”和他的9箱“宝贝”
胡金清:群众怎会不喜欢他
王英生:大山里的“保姆书记”
陈贤全:“全书记”当“片长”:矛盾中写人生
陈怡:人民信任是最大的幸福
祝多旭:“军代表”的为民本色
沈家庆:从不缺席的审判长
蔡丰光:古道热肠好“管家”
王华:“我不能让他再伤到同事了!”
张竹义:不停血透,大墙医生仍微笑着坚守岗位
谢留英:跨越平凡的守望
胡建立:一位公路养护工的三次人生抉择
楼国彪:磐安籍“浙江好人”感动湖州
赵盛仕:与灯塔为伴的日子
蒋海云:东极岛上的“光明卫士”
张文龙:因为爱,所以坚强因为爱,所以有梦
陈玮:“最美医生”是这样炼成的
单厚生:平凡老人的大爱故事
胡秀芝:“天使奶奶”用一生温暖他人
唐盛银:这是一个多么痛又多么美的决定
胡映杰:“天堂里,辉儿在微笑”
孔阳:关键时刻,80后冲上前去’
陈碧红:奉献过,才“青春”过
明眸工程:带着爱继续上路
万少华“细菌战受害者”救助团队:用爱抚慰历史的伤疤
胡中祥:盲人教师坚守课堂24年妻子放弃高薪当助教
叶道林:我有三个“不后悔”
担当之美
“7.5”公交车放火事件救助群体:见义勇为的英雄,杭州感谢你们!
胡小丽:最美,是这样炼成的
傅志霄:灵山江畔英雄歌
谢益洪:年轻的生命,烈火中永生
罗腊英:“最美邻居”舍己救人感动中国
熊斌:生命中最后的托举
李迎福:最美保安感动浙江
仇文斌:干岛湖徒手勇救四人
安玉斌:救人于危难的退伍老兵
姜云龙:衢州“最美金融人”
符建:高速交警勇救被困乘客
吕义聪:人生就是一个梦想连接着下一个梦想
王光明:情倾环卫洁万家
蓝中一:“服务群众没有休止符”
林宗平:一生愿做村民致富的引路人
郑存金:忍痛停车救下18名乘客
方雪祥:“最美保安”赤手擒悍匪
裘力彬:会“问诊”安全防范的社区民警
陈俐勤:这个支书有点“潮”
李永刚:最后一课升华爱与责任
张进:13年的站立成为巨化的一道风景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全体人员:传递中国人道主义的博爱之舟
董文军:一位基层党员32年水利情怀
宋力伟:让病人满意的好医生
章双林:惊魂48秒,“最美司机”真英豪
苏德矿:“最美教师”课上“唱歌谈情”
计娟兰:几年如一日照顾患有严重老年痴呆症的母亲
何美爱:用赢弱的肩膀扛起一个家
王根俏:“幸福村”里的女书记
诚信之美
梅光汗:一位老农的还债路
徐根荣:“儿子没了,欠下的债不能死”
陈明德:鹿城保安千里返乡还巨款
谢岩斌:17年后千里南下还钱了心愿
郑兴訚:拾金不昧的配送哥
董陈波:坚守艾滋病监区十年
陈冠清:一位警察15年的坚守
姚亚强:乡村医生守山24载被赞山里
张继惠:宁大有个“张主任”
范建良:种菜讲底线治水论初心
伊祥华:用责任点亮生命的光芒
赵章惠:抵押豪车救人
俞亦生:山村老人44年坚守
孙芬年:“海岛红嫂”三十五载挑出军民鱼水情
龚桂方:一位水手的爱心航程
陶梅韵:73年如一日照顾傻小姑
李启旺:照顾病妻36年行动诠释爱的真谛
楼连根:无私奉献一辈子捐赠遗体做贡献
潘克勤:两度捐献造血干细胞跨国救助写就大爱
董国光:一盏灯,照亮爱心历程
史伟兵:身残志坚德艺双馨
吴玉兴:面馆小老板有着大爱心
向善之美
汪建华夫妇:全身只剩眼球能动的他,出了书还写了歌
羊耀周:种菜施善
徐煜岑:妈妈,我和你一起创造奇迹
磐安雅庄村民:大爱永恒情系雅庄
贵国全:爱心,在车轮上传递
邢丽娜:32个孩子的“校长奶奶”
周晓丽:“富二代”收治智障儿
闵华:急救,与时间赛跑
吴坚韧:一辈子做专“眼睛”的事业
张士波:乐当海上活雷锋
戴杏芬:21年前帮了小乞丐如今小乞丐百万元回报她
陆泉良:“警察爸爸”雪藏了13年的秘密
沈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潘霄峰:爬楼2分钟解救火灾被困女子
高来珍:近邻胜远亲
杨梅仙:半个世纪的关爱
这一留就是11年。
清晨,在住院部遇到喻永祥的时候,他正在吃方便面,昨晚又轮到他值班。24小时值班制——这是住院部雷打不动的规矩。他和另外三位医生王景权、虞斌和谭又吉轮流守护着村里的夜晚。
喻永祥带我们走进值夜班的小房间,一张很窄的木床,靠墙一个柜子塞满4床铺盖。轮到谁值班,就把自己那床铺盖拉出来用。一张小木桌,放着呼叫器,休养员在房间里一按,值班医生就知道有人需要帮助了。
一个冬天的深夜,呼叫器突然急促地叫起来,喻永祥一骨碌坐起来。一看,是406房。他赶紧套上衣服,揣上听诊器和血压计,“哗啦啦”一把拉起卷帘铁门就往外跑,刺骨寒风猛地扑上他的脸。
夜,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喻永祥一路小跑不敢停顿。推开休养员的房门,喻永祥赶紧给他量体温、昕诊。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除了开药,还要输液。休养员双手畸残严重,手掌都萎缩了,喻永祥小心地在皮肤枯萎的腿上找到静脉。等到一切安排妥当,休养员病情稳定了,他才松了一口气。这时,窗外的天色已经发白,其他休养员都已起床活动了。
2010年,喻永祥接过主任的担子后,他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压力。每天早晚两次查房,治疗患有老年性疾病的休养员。同时他还是矛盾调解员、账务会计、后勤保障员、24小时值班员。经常是从早忙到晚,直到累瘫在座位上,有时候连脱白大褂的力气都没有了。
2013年初,喻永祥的父亲被诊断为肺癌晚期,他多想在家陪陪老父亲啊。可是休养员们离不开他。每次去值班之前,喻永祥和父亲道别,老人只说:“儿子……你去吧。”可是,紧抓着喻永祥的手却不愿松开。“我咬咬牙,转身走了,泪流满面。”回想起这一幕幕,这个淳朴汉子的眼圈红了。
今年清明是喻永祥父亲去世后的头一个清明,他赶到父亲的坟前坐了很久。喻永祥说:“我是个不称职的儿子,也是个不称职的丈夫。”
2010年10月,上初中的女儿发高烧40多摄氏度,喻永祥值班脱不开身。接连两个夜班后,他赶到医院。女儿已由高烧转为肺炎住院了。
2011年,当教师的妻子突发神经性耳聋,重返讲台的她已无法听到学生的声音。喻永祥很想帮妻子调换个合适的岗位,但一直未能如愿。
亏欠家人的时光,都留给了与患者的朝夕相处中。
我们在住院部采访的时候,正赶上麻风休养员胡成贵80岁生日。喻永祥塞给老人一个贺寿包,“这是我们医生护士的一点心意。八十大寿,可喜可贺啊!”
胡成贵一个劲地推让着:“我没想到自己能过80岁生日,没有你们,就没有我。我的生日饭,你们一定要来啊。”
“一定。”
老人脸上顿时现出孩子般欣喜的笑容。
直到今天,喻永祥还把11年前到上柏报到时揣着的那张调令放在家中。每到工作有困惑的时候,他就会拿出来翻看一下。薄薄一页纸,记载了他揣着一轮理想而来,就不曾离开的10多年岁月,记载着他和麻风休养员之间难舍难分的情谊。
许多朋友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他要跑到一个山坳坳里的麻风村,去吃这样的苦。”但对喻永祥来说,在这片大山里,他似乎背负着某种使命,“我是一个医生,看到住院部的那些病人,我无法掉头离去。”喻永祥动情地说。
第二章香樟之歌,触得到的关怀,是一切柔情的生命和光泽
距离德清县城约13公里,树木葱茏的上柏村是一个美丽的所在。但因为我省的麻风病医疗机构建在这里,这里几乎与外界隔绝。说起“麻风病”,许多人尽管陌生,但还是会心头一紧。过去,麻风病人曾一度被视为“不可接触的人”。
从“谈麻色变”到“麻风可防可治不可怕”,为这一认识和观念的转变,全省麻风防治人员努力了60年。1995年,浙江省首批通过卫生部考核,成为全国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省份之一。上柏住院部的护士长潘美儿也用青春,在这条路上留下了美的足迹。
潘美儿是休养员时常挂在嘴上的“阿美”,南丁格尔奖的获得者。清晨,我们随她一起披上白大褂走进病房。
与患者接触,是上柏住院部护士们每天做的第一件事。
问问休养员们昨晚睡得好不好,给溃烂的伤口清洗换药……“阿美”的脑子里有一串房号和名字,都是些行动不便、需要集中治疗的休养员们。
P5-6
培育“最美”风尚弘扬核心价值观
发现、宣传、学习、争做“最美浙江人”是浙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自2012年9月以来,浙江紧紧抓住“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等感人事迹在社会广为传颂的契机,在全省持续、广泛地开展了“最美浙江人”主题活动。“最美个体”和“最美群体”竞相涌现,成为浙江道德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
立足凝魂聚气,在价值引领上求深化
发挥“最美浙江人”更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必须紧跟时代要求,进一步提炼、升华“最美浙江人”的精神内涵和社会价值。
致力于倡导“向善之美”。向善是一种最本质、最人性的道德诉求。一个人有了向善之心,才能充实自己的人生;一个社会有了向善之力,才能变得和谐美好。深化“最美浙江人”主题活动,就是要把向善的道德力量引入群众心中,倡导“善良之心人人皆有”、“善良之举人人可为”,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致力于倡导“诚信之美”。“国以诚立心,人以诚立身。”“最美浙江人”中,有宁波方亚儿信守承诺默默照顾亡友家人,有温州诚信老爹吴乃宜替子还债,他们为社会树立起了诚信的标杆。深化“最美浙江人”主题活动,就是要弘扬“诚实立身、信誉立业”精神,引导人们诚实为人、诚实做事,做到心底真诚、行为守信。
致力于倡导“奉献之美”。实现社会共同理想,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求全体成员履行好身份职业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不管是“最美警察”、“最美司机”、“最美教师”,还是“最美医疗团队”、“最美消防勇士”,都有一颗对事业高度负责、对岗位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深化“最美浙江人”主题活动,就是要弘扬这种奉献精神,引领人们恪守基本道德、弘扬职业精神,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致力于倡导“担当之美”。从“最美妈妈”、“最美保安”,到杭州“7·5”公交车放火事件中的见义勇为先进群体与个人,他们身上体现的都是危难关头“站出来”的担当勇气,而这正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道德品格之一。深化“最美浙江人”主题活动,就是要通过弘扬这种不顾个人得失、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担当精神,推动社会正气的持续增长。
放大传播效应,在宣传弘扬上求深化
深化“最美浙江人”宣传,必须进一步集聚各类宣传资源,整合各种宣传手段,以更加大众化、接地气的方式扩大“最美”的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
发挥媒体传播优势。进一步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在“最美”宣传常态化、“最美”栏目固定化、“最美”节目品牌化上下功夫,努力形成长流水不断线、又时而高潮迭起的宣传态势,做到每月每日都有“最美”典型。要充分利用各类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介形式广为传播,并利用网民力量传递主流价值,把互联网打造成为“最美浙江人”宣传的新阵地。
发挥公益广告优势。结合“最美浙江人”主题活动的开展,精心策划,设计制作一批创意新颖、内涵丰富、体现浙江特色、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最美”公益广告作品。新闻媒体要加大刊播力度,落实好版面、时段和频率,形成声势;墙体公益广告要突出“最美”主题,用足用好建筑围挡、灯箱展板、电子屏幕,使广场公园、主要街道、社区学校、机场车站、港口码头随处可见“最美”。
强化结合融入,在实践涵养上求深化
深化“最美浙江人”主题活动,要下力气做好结合融入,以“最美”带动实践养成,引导人们在实践中形成追随“最美”的自觉行动。
做好与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结合融入。深化“最美浙江人”主题活动,要与学雷锋志愿服务结合起来,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广泛学习宣传“最美志愿者”、学雷锋标兵等志愿服务典型,着力以“最美故事”诠释志愿服务,以“最美人物”引领志愿服务,以“最美精神”激发志愿服务。
做好与行业创建“最美”的结合融入。交通运输厅以学习“最美司机”吴斌事迹为抓手,率先启动“最美行业”创建工作,在行业内大力培树“最美交通人”。要在各行各业倡导诚信、敬业、爱岗、责任、担当等价值准则,开展行业评先创优工作,使更多“最美浙江人”在各行各业中脱颖而出。
做好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结合融入。在创建活动中积极搭建人人可为、事事可做的参与平台,引导人们从一点一滴开始,从我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注重以文化人,在文化熏陶上求深化
把“最美浙江人”主题活动引向深入,要特别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发挥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凝聚作用,做到“润物细无声”。
注重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中培育“最美”。浙江的历史文化传统中蕴含着许多宝贵财富,如岳飞、于谦的忠诚清白,方孝孺、张苍水的刚正不阿,等等。这些激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宝贵思想,与“最美精神”是一致的。要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最美”活动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
注重从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中传播“最美”。“最美妈妈”吴菊萍的雕塑作品成为杭州一大景观,越剧《我的娘姨我的娘》、《德清嫂》引起广泛共鸣,歌曲《谁是最美的人》广为传唱。要以实施“最美浙江人”创作项目扶持工程为抓手,创作一批内涵深刻、贴近生活、颂扬“最美精神”的文艺作品。
注重从区域文化品牌的培育打造中滋养“最美”。目前,浙江已有慈溪“慈文化”、德清“德文化”、嘉善“善文化”、义乌“义文化”、仙居“孝文化”等一批区域文化品牌,道德品牌的集群、示范效应已经开始显现。要培育更多的区域性文化品牌,作为滋养“最美”的土壤和载体。
坚持久久为功,在完善机制上求深化
推动“最美”向“风尚”转化,要在抓长和常抓上下苦功夫、细功夫,着眼于从机制上为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提供有力的保障。
完善“最美”发现机制。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动员社会各界和各行各业共同参与,让发现“最美”成为常态。发挥好新闻媒体寻访“最美”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挖掘和宣传“最美人物”先进事迹。发挥好群众推荐“最美”的主体作用,及时发现平凡中的榜样、身边人的闪光点。发挥网络关注“最美”的平台作用,通过网络寻访和网民自主“点赞”,宣传“最美人物”,放大“最美声音”。
完善“最美”选树机制。选树“最美”,要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分层、分级做好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时代楷模等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强化群众自觉参与。还要通过社会调查、网上测评等形式,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最美”选树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完善“最美”关爱机制。建立起有正向效应的道德关爱机制,营造好人有好报的社会氛围。积极推动党委、政府制定出台关心关爱“最美”的举措办法,对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相关权益作出具体规定,体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最美人物”的尊崇和礼遇。积极探索慈善机构建立“最美基金”制度,使“最美人物”在行善举、做善事之后无后顾之忧。
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葛慧君
(原刊于《党建》2014年第10期)
“最美浙江人”主题宣传活动是我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精神文化品牌,也是弘扬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2014年,根据中央和浙江省委的要求,按照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全省各地结合实际,在前两年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最美浙江人”主题活动。各行各业在评先创优中融人“最美”元素,培树“最美人物”,大力倡导在岗位上争做“最美”;各级新闻单位开设专栏专题,对“最美人物”进行持续报道。深化“最美浙江人”主题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省上下呈现出由“盆景”转化为“风景”并向“风尚”推进的生动局面:“最美个体”和“最美群体”竞相涌现,“美在瞬间”和“美在平凡”相生相长,“党政推动”和“行业选树”协同推进,“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蔚然成风,人人争做“最美浙江人”的氛围日渐浓厚,彰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道德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
为进一步推进“最美浙江人”主题活动,发挥“最美浙江人”更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炼、升华“最美浙江人”的精神内涵和社会价值,以凝聚实现“中国梦想·美丽浙江”的强大正能量,助推“两美”浙江建设,我们在各市广泛宣传、推荐的基础上,选取了116个“最美人物”,并将他们的事迹结集成书。他们是2014年以来各地各行业涌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最美”人物——最美工人、最美农民、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警察、最美村官、最美家庭等。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或许就是你我的邻居、同学、同事。他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见义勇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他们美在奉献、美在担当、美在诚信、美在善良,他们的事迹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和中华传统美德,生动而深刻地阐释了“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传递了道德建设正能量,唱响了中华民族正气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高尚情操,发出了“最美”声音,播撒了“最美”种子,值得全省人民好好学习。
省委领导十分重视这本书的编辑工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同志欣然同意将刊发于《党建》杂志上的《培育“最美”风尚弘扬核心价值观》一文作为本书的代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鲍洪俊同志审定了全书。本书由省委宣传部宣传处策划。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全省各市委宣传部和相关厅局的大力支持。浙江人民出版社也派出骨干编辑,认真编校书稿。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因时间仓促,在编辑过程中一定存有不少不足,敬盼读者指正。
编者
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