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军著的《破冰》是一本内容跌宕起伏、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好书。全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秦岭作为拆迁公司负责人,在面对“拆迁”这个艰巨问题时,是如何通过讲解政策、多方沟通和合作,达到顺利拆迁的。
面对“拆迁”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作为第一当事人的秦岭见证了人情冷暖,也证明了只要合理、合法、诚信沟通,任何坚冰都会攻破。全书讲述了主人公秦岭如何从公职人员变成一名律师,又如何从律师变成拆迁队的负责人,然后通过几家拆迁公司在面对拆迁问题时采用的不同策略和方法,证明了只有透明、公正、合理、合法拆迁,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文中穿插着亲情、友情、爱情的利益纠葛,弘扬和传递着公平与正义。
杜晓军著的《破冰》本书故事取材于华北某市旧城改造的一个片段。
作为一名政法战线上出色的检察官秦岭,在办案过程中铁面无私,得罪了市政府官员。在前途无望、家庭变故后,一向以硬汉的形象示人的秦岭,决定辞职,去异地打拼。
秦岭在他乡遇上自己的初恋情人,某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万灵。在万灵的帮助下,秦岭从一个普通的律师做到拆迁办经理的位置。秦岭和钟若明既是同乡又是大学同学,同时两个人在大学时同时追求万灵。钟若明像个幽灵一样始终没有离开秦岭的生活,在华北某市的开发中又与秦岭唱起了对手戏。主管开发和城建的副市长金海东(万灵的丈夫)接受了钟若明的贿赂,一意孤行地支持钟若明,这使金海东和秦岭形成了对峙。
钟若明的秘书简爱,奉命利用自己的美色去勾引秦岭,反而被秦岭深深地吸引,掉进了感情的漩涡,无法自拔。同是律师的林皎月,当初在秦岭落魄时,给予他很多帮助,这让七尺男儿的秦岭很感动,两人最后发生恋情。秦岭游走在三个女人之间的情感只有让读者去评说。
秦岭在拆迁中和“钉子户”之间的矛盾最为尖锐。在游走于法律边缘、道德边缘的博弈中,秦岭多次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虽然邪恶无处不在,但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
本来,贾文海以为秦岭会回淞江老家过年,没想到,秦岭却在滨海,他得知后授意几个人在最近的几天伺机行动。
孙保赢要假借钉子户贾文海的手,把秦岭从滨海市赶走。秦岭的出现威胁到他的利益了,这使他感到不爽。他要在这新旧交替的跨年之际,给秦岭点颜色看看。贾文海出钱派这几个人去把秦岭打个半残废,前提是别把人打死。
几个人喝了酒,眼睛发红的蝎子是这帮黑社会的头目。他的肚皮刺青——一条张牙舞爪的青龙盘旋在他如鼓面一样的肚皮上。蝎子30岁左右,一脸横肉,他一挥手,说:“大哥,不需要多说,我们做这个的,手下知轻重,付完钱就没你的事了,余下的交给我们去傲,包你满意。”说完,他和手下的十几个戴着黑色单帽、墨色眼镜的人,离开酒店,消失在夜色里。贾文海趁机离开。
在滨海市监狱接见室里,秦岭、万灵、冰凌、卓尔见到了金海东。金海东脸色苍白,双目无神。他一看到冰凌立刻失声痛苦起来。他不敢用眼睛看着冰凌。在冰凌眼中,爸爸是她的偶像,她曾以爸爸为榜样,并跟爸爸打赌,一定要超过爸爸。如今她的偶像已经成了阶下囚。
“爸爸对不起你们娘俩。”金海东用手使劲打着自己的嘴巴。冰凌用手拉住他。毕竟这是她的爸爸,她恨他,但她更爱他。
“别跟爸爸学,要多跟你妈妈学,跟你秦伯伯学。”金海东抽泣着。
金海东还是有他的优点的,他在城市建设上的建树和智慧成就了他的辉煌,他在金钱上的欲望毁了他,确切地说是毁了一个家庭。
万灵把她和冰凌为金海东准备的东西交给管教,并嘱咐金海东注意身体,好好改造,争取早一天出来,她和孩子都会等着他。
金海东对秦岭说:“你没当过多大官,也没有多少钱,但在人格上我佩服你。出去后我也许没能力帮上你,但我在心底感谢你。”
见过金海东后,秦岭提议要见下钟若明,万灵执意不肯,她恨钟若明,如果不是他,金海东也许不会是这样。秦岭决定独自一人去见钟若明。
这次,钟若明没有躲着不见秦岭,他的胡须长得很长,坐在对话的玻璃窗前。他特意要了8号囚服,在监狱中还想着发财。
他说:“秦岭,此刻我和你是冰火两重天,我们从此不会有攀比,不会有嫉妒,更不会为一个女人拼命去争那份荣誉。此时此地才让我感觉到,什么东西最珍贵,是自由。你走吧,我不想你来看我的笑话。”钟若明站起来,想离开。
秦岭看着钟若明胡子拉碴,很憔悴的样子,不免升起恻隐之心,他说:“钟若明,你的话里还有埋怨的意思,我觉得在感情上,我没占谁的便宜。虽然你对我一直耿耿于怀,在淞江市,我没替你说话,对不起,在原则问题上,就连我的骨肉同胞,我也不能包庇他。我从检察院辞职,就是为了能按照自己的活法活下去。无论到哪里,我的心都想保持一份洁净。请你好好思考自己走过的路,你就会明白,你今天是因什么而落到如此地步。我不是看你的笑话,是为你痛心。”钟若明听完秦岭的话,站了有一刻钟,才离开秦岭的视线。秦岭看着钟若明,知道他很苦,没有家人来看他,他的老父亲得知他被抓起来,着急上火,年前就离开了人世。他把3000元钱交给了狱警,让他转交给钟若明,让他在里面买些吃的改善一下。秦岭现在能做的,也只能是这些。
P404-P405
拆迁是个好人不爱干,坏人干不了的差事。笔者有幸或不幸从事拆迁工作六年。在长达六年的拆迁实践中,苦、辣、酸、甜攒了一肚子。当看到见诸媒体的拆迁事件个案报道,当看到局外人写拆迁的局部放大,不免有了还原于拆迁本来面目的创作冲动。拆迁是在给城市做一次美容手术,旧城改造是中国城市建设必须经历的阶段。那么就让本书及未来的续篇记录这段历史,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然而又是真实的拆迁故事。
通过拆迁,政府改善了城市面貌,开发商获得了应得的利益,被拆迁户提升了生活品质。所以,拆迁,无论对政府,还是对开发商,还是对被拆迁户都是件好事。
这种三边多赢的好事为什么又成了天下第一难?究竟难在哪里?难在赤裸裸的直接利益对碰中,人性的真、善、美,假、恶、丑像被扒光了衣服一样彻底地暴露在了阳光底下。在这个舞台上人们彻底地脱去了伪装。
在拆迁中,绝大多数被拆迁户是好的。他们是真、善、美的化身,正是他们使得旧城改造得以实施,正是他们支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
中国人有个陋习,越穷越没有了纷争,只要大家是共同的。而一旦大家都来分一杯羹的时候,你为什么比我多,你凭什么比我多,你怎么看怎么比我多,我为什么不能比你多……林林总总的想法和比拼都跳将出来。拆迁还要在一个时间点上解决多年积淀的历史遗留问题、家庭纠纷问题,这使得既非行政主体又非司法主体的拆迁办显得招架无力。
拆迁难在后半段。一般拆迁在前半段(大约三到六个月)大多数或绝大多数被拆迁户都能主动或被动员交房。后半段可是遥遥无期。少则二年、三年,多则五年、六年甚至更长时间,拆迁办都是在和所谓的“钉子户”周旋。
在本书的形成过程中,大连海事大学博士杜浩先生、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崔静一先生、著名编剧苏秀娟女士、著名诗人侯铁先,J-t=给予了很好的意见。我的拆迁团队的叔庆武、王兰兰、何玉清、沈红莉、李晓雷等也给予了有力的支持。葫芦岛日报社的周丽女士对本书进行了校对。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请专家、同行、读者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