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旅游地意象概念辨析
1.2.2 国外旅游地意象研究进展
1.2.3 国内旅游地意象研究进展
1.2.4 国内外旅游地意象研究的局限与本文选题
1.3 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的相关理论解释
1.3.1 旅游地理学相关理论与旅游地意象的空间认知
1.3.2 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相关理论与旅游地意象的形成与变化
1.3.3 市场营销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与旅游地意象的传播与营销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思路与内容
2.1.1 研究思路
2.1.2 研究的基本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旅游地意象评估测量模型及测量方法的选择
2.2.2 旅游地意象感知主体的界定
2.2.3 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的研究方法
2.3 研究区概况
2.3.1 研究区区域背景分析
2.3.2 抽样区域选择——呼和浩特市周边区域
2.4 研究数据来源
2.4.1 研究数据的类型及来源
2.4.2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预调研
2.4.3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第三章 旅游需求视角下旅游地意象感知
3.1 旅游需求视角下需求方样本的基本情况
3.1.1 样本的基本统计分析
3.1.2 信度与效度分析
3.2 旅游需求方的旅游地意象感知总体特征分析
3.2.1 旅游需求方的旅游地认知意象感知特征分析
3.2.2 旅游需求方的旅游地情感意象感知特征分析
3.2.3 旅游需求方的旅游地整体意象感知特征分析
3.3 旅游需求方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分析
3.3.1 旅游次数与旅游者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
3.3.2 地理来源与旅游者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
3.3.3 熟悉程度与旅游者的旅游地感知意象差异
3.3.4 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旅游者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旅游供给视角下旅游地意象感知
4.1 旅游供给视角下旅游地意象感知主体样本概况
4.1.1 样本的基本统计分析
4.1.2 信度与效度分析
4.2 旅游供给方的旅游地意象感知总体特征分析
4.2.1 旅游供给方的旅游地认知意象感知特征分析
4.2.2 旅游供给方的旅游地情感意象感知特征分析
4.2.3 旅游供给方的旅游地整体意象感知特征分析
4.3 旅游供给方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分析
4.3.1 旅游供给方组间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分析
4.3.2 旅游供给方组内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旅游供求结构关系视角下旅游地意象感知
5.1 旅游供求结构关系视角下旅游地意象感知主体样本概况
5.1.1 样本的基本统计分析
5.1.2 信度与效度分析
5.2 旅游供求双方的旅游地意象感知总体特征分析
5.2.1 旅游供求双方的认知意象特征分析
5.2.2 旅游供求双方的情感意象特征分析
5.2.3 旅游供求双方的整体意象特征分析
5.3 旅游供求双方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分析
5.3.1 旅游供求双方的旅游地意象总体感知差异分析
5.3.2 旅游需求方与不同类型旅游供给方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分析
5.3.3 不同控制性因素与旅游供求双方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
5.3.4 旅游供求双方的旅游地意象描述性感知差异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旅游供求结构关系视角下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旅游供给视角下旅游地意象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6.1.1 旅游地地方性对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的作用
6.1.2 旅游供给方个体因素对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的影响
6.1.3 旅游业发展组织管理因素的影响
6.1.4 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非旅游供给活动的影响
6.2 旅游需求视角下旅游地意象感知影响因素的分析
6.2.1 旅游者的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6.2.2 旅游者的心理特征因素的影响
6.2.3 旅游者的不同体验模式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旅游供求结构关系视角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管理
7.1 旅游供求双方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管理
7.1.1 旅游供求双方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管理目标
7.1.2 旅游供求双方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管理内容
7.1.3 旅游供求双方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管理模式
7.2 旅游供求双方的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弥合策略
7.2.1 建立旅游地意象管理信息系统,为决策管理服务
7.2.2 加强旅游地意象的塑造,突出地方属性
7.2.3 采用恰当的旅游地意象营销管理策略,促进旅游地意象传播
7.2.4 建立旅游地意象感知差异监测机制,适时调控旅游地意象
7.2.5 重视旅游供求双方的交互作用,提升旅游地意象感知质量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论文的创新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