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凤编著的《福利国家》关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福利模式,并试图从福利模式的划分以及解释东亚和拉美两个地区福利模式的差异人手来探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福利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它们的福利发展很难说是对西方“福利国家”历史的重演,我们应该如何来划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福利模式?导致其福利模式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福利发展至关重要。这两个问题本身也是紧密相关的。如果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福利发展其起因就不同于发达国家,那么对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福利模式的划分就很难直接采用西方的理论标准。
福利制度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组成部分,同时福利也早已成为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的表现形式。刘娟凤编著的《福利国家》重点着眼于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福利模式,并试图从福利模式的划分以及解释东亚和拉美两个地区福利模式的差异入手来探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福利发展。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本研究的理论假设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福利理念与福利模式
第二节 东亚和拉美的福利理念与福利模式
第二章 福利的理念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福利特性
第一节 西方政治思想中的福利理念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福利理念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福利政策
第三章 韩国:以福利辅助生产
第一节 韩国的福利体系
第二节 朴正熙时期的福利模式:生产主义
第三节 生产主义福利模式对之后福利改革的影响
第四章 阿根廷:以福利获得政治支持
第一节 阿根廷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庇隆时期的福利模式:分配主义
第三节 福利体系的改革:对庇隆主义的背离与保留
第五章 中国台湾地区:混合的福利模式
第一节 中国台湾地区的社会福利体系
第二节 蒋经国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福利政策
第三节 经济发展第一与平民主义相结合的福利模式
第六章 东亚与拉美两种福利模式的比较
第一节 划分福利模式的标准
第二节 东亚:生产主义的福利模式
第三节 拉美:分配主义的福利模式
结论
附录一 东亚和拉美各国社会保障、医疗健康和教育占GDP的比重
附录二 拉美和东亚1976—1980政府、社会保障、教育和医保支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