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遇见喜悦/华夏智库金牌培训师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唐嘉庚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区分内心的“我”与社会的“我”

蒙田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事莫过于知道怎样去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烦恼和困惑,其实这与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有关。人们时刻都在与自己相处,如果一个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确立自己适当的生活目标,学会积极地自我评价,那么他的一生就会快乐、充实而有意义。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客观地了解自我的,人们常常分不清内心的“我”与社会中的“我”,而仅凭片面的评价一味地认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却无视此种认定是否正确,以致给自己的人生画下了疆界,设下了障碍。因此,我们需要区分内心的“我”与社会中的“我”。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保持稳定的喜悦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所谓内心的“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信念、理想、能力、情感、行为模式等方面的意识。比如:“我的性格比较内向”,“我的信念很坚定”等。

而社会的“我”则是个体被知觉为特定的人的特定集合体。社会自我基本上是通过与他人进行交往而形成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当我们与所处环境中重要的人相互作用时——父母、兄弟、姐妹、朋友、老师——我们就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它大部分建立于别人的评价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我们是根据别人的观点来评价自己,而不是根据我们自己内心真正的感觉。

人们依赖于别人的评价,原因在于被积极关注的需求。当我们满足别人的需要时,我们会体会到自身积极关注需要的满足。同时,我们渴望从他人那里获取积极关注的需要远比要求运用自身的机体评价过程迫切得多。例如,我们感觉到攻击别人是错误的,但是如果一个有影响的人赋予它积极的意义,我们可能会忽略真正自我的真实感受,而是根据他人的期望来表现自己的行为,以获取他人的认可。

这种寻求认可避免否定的需要导致了社会自我概念的产生。这种自我概念是伴随着有条件的价值感形成的。我们的知觉和经验如果能获取他人的认可,我们才会接受它们。如果经验和行为不被认可,那么我们会倾向于拒绝它们。

事实上,正如罗杰斯认为的那样,促进个体发展成为一个充分发挥智能的人的最理想的条件是他人真诚的关心和无条件积极关注。在无条件积极关注下,自我概念的形成就不会受到有条件的价值感的影响。这样,真正的内心的我与社会经验是一致的,个体在心理上也就会是健康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赋予行为很多价值评判。在社会化过程中我们逐渐懂得,我们自己感觉到的以及表现的行为是正确的,而其他人的则是错误的。当这种标准原则与我们的机体评价一致时,那么我们就会与真正的自我相联系,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继续发展。这样我们的社会的我和内心的自我是协调的。因此,父母以及其他人应该建立起一个有创造力的环境,鼓励孩子探索、自立以及尊重他人。哈林顿、布洛克等研究表明,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更具创造性。那些严厉、控制欲较强的父母没有给予孩子做决定的自由。

斯特罗特研究表明,如果让人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对他们作任何消极的评价,那么他们在解决一项困难时会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他们会想出很多解决此问题的方法。相反,如果给他们特定的指令,那么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则缺乏创造性。

总而言之,不管是怎样的情况,只要我们遵从他人的期望与内心的评价相反时,问题就会产生。这样,社会的我会阻止我们靠近内心的我,我们真实的感受就会被隐藏起来。如果社会的我与内心的经验不和谐,就会导致不正确或错误的象征和判断。在不和谐的情况下,个体能模糊地感觉到自己好像是错了。这种威胁能被个体意识到。也就是说,个体能体验到心跳、呼吸加速,会感觉到紧张。这种紧张会形成防御机制来处理这种威胁。但是一旦社会的我与内心的我之间的不一致太过强烈,这种防御就会失败,乃至导致精神疾病。

古往今来,不管是取得了怎样的事业成就,即使是在历史上十分显赫的人物,若难以区分内心的我和社会的我,都会进行不当的自我评价,被蒙蔽被误导,从而使自己陷入种种困境和失败。

汉高祖不仅战胜强敌项羽,结束战乱,建立西汉的统一王朝,而且深知“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也”。但胜利的社会环境使他自以为是,终于忌杀韩信、彭越,逼反英布、卢绾,甚至疑忌萧何,特别是箭伤发作,病重时,居然骂医思药,说道:“吾以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刘邦因此活活地痛死,成了老糊涂。

汉武帝雄才大略,但惑于巫蛊神仙之说,一再上当,把女儿嫁给方士栾大,封他为五利将军,还因此诛杀宗族大臣,连太子和皇后也不放过,直到临终时才对群臣说:“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他算是到死才承认自己是个受巫师、骗子捉弄的迷糊。

唐太宗聪明仁智,能够重视臣下的意见,把能提供减少不确定因素的信息的臣子(如魏征)当作镜子而和他们进行推心置腹的交际。但是,他也曾受小人权万纪、李仁发等人告密政讦的蒙蔽,累次谴斥忠直大臣,而且最终死于服用“长生不老”的“仙丹”。可见他也有区分不了社会的我和内心的我的时候。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假如人们能够很好地区分内心的我和社会的我,那么,人们就会朝着发挥自身潜力的方向成长与发展,越来越能发挥能力、越来越能有所建树。

……

P29-31

目录

第一章 你是真的感到喜悦还是情绪上的快乐

 情绪的快乐并非人生真正的快乐

 追求情绪的快乐最终得到的是不快乐的人生

 人生需要的是内在状态的稳定而不是情绪的波动

 内心的喜悦,就是内在的稳定状态

 幸福,就是做一个内心充溢喜悦的人

第二章 遇见喜悦,从整合内在分裂的自我开始

 我们总是在跟另一个“我”作战

 区分内心的“我”与社会的“我” 

 所谓的“自我意识”其实并非真是“我的意识”

 “我”是否就是他人眼中的“我” 

 走出世俗的目光,回归生命的最初形态

 记住,人生的幸福没有答案,但有标准

 在“自我”与社会中寻找最佳契合点

第三章 遇见喜悦,就得放下脑海中的诸多成见

 有分别就会有苦恼

 我们遇见的人都是我们的另一个影子

 经验,有些其实是错误的叠加

 被习惯束缚的灵性

 越是对抗,我们失去的就越多

 心智并不等于智慧

 思考有时会让我们登上南辕北辙的人生列车

第四章 遇见喜悦,必须倒空并重组全新的自我

 人生需要榜样,但不需要复制

 喜悦消失,并非我们拥有的少而是太多

 大多数的认知是侵蚀喜悦的中坚分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别让情绪控制了你

 “我认为”真的是你内心所认为的吗

 生活不需要理智分析,只需真诚用心

 “无我”才能真正成就伟大与卓尔不凡

第五章 遇见喜悦,就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生存方式

 没有人能改变时间的轨迹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现在

 如果为昨天遗憾,那就只能活在昨天

 我们能拥有的只有眼前的这一秒

 用一颗平常心感受爱、喜悦与和平

 真心生活才能真心感受内心的喜悦

 从现在开启心门,与喜悦相拥抱

第六章 遇见喜悦,就要始终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感恩是种生活方式,是生命和谐的特征

 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

 无论你打开哪扇门都是智慧的选择

 所有的一切发生都来自必然,却非理所当然

 懂得感恩,我们才会更接近内心的自己

 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获得平衡、稳定与安全感

 打开心灵之门,感受内在的和平之光

第七章 遇见喜悦,需要激活分享人生正能量

 心中有爱,就是人生最大的正能量

 生命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分享

 生命即关系,用一颗宽爱的心面对身边的人和事

 始终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无欲则刚,心智所束缚的分享不过是变相的索取

第八章 遇见喜悦,让生活遵循内在的轨迹

 生命自开始就没有任何预定的意义

 放下角色与面具,才能做好需要做的事

 愿望的实现决定于生命自由的方式

 满足于已知的人,心灵早已经死亡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份职业都是正确的

 真正的人生就是生命自由的释放

第九章 回归大我,用喜悦点燃智慧之光

 解除情绪的束缚,抛弃低俗的悲喜

 生命的成长在于我们内在的成长

 改变自我才能改变世界

 记住,只有一开始就自由才能获得最终的自由

 寻找到内在的你才会与喜悦同行

参考文献

序言

幸福、成功的人生是人们为之努力的方向,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它代表着人生的理想实现,代表着人生的幸福圆满,也代表着人生路上纳入行囊的美丽风景和收获。可是,对很多人来说,它却像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即、可想而不可抵,因为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其实,这些人并不是无法拥有快乐人生,而是失去了内心的喜悦,失去了正确的人生坐标。

内心的喜悦就是主动的自我意识、明确的自我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自我状态以及优秀的自我心理品质等动能与复合心理素质的综合体。

内心的喜悦是人们自我行为有效性的坚实基础,是人们在生存、生活、学习、工作、事业中取得成就的可靠保障,是人们获得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奠基石。

当一个人内心失去喜悦时,不仅生理健康严重受损,大脑皮层的高级智力活动也会受到抑制,意识范围变得狭窄,正常的判断力和自制力被削弱,大脑机能严重失调,导致诸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

长期失去喜悦的内心会持续波动不停,总是愤世嫉俗;没有目标,缺乏动力,生活浑浑噩噩;缺乏恒心,不晓自律,懒散不振,时时替自己编织借口去逃避责任;自卑懦弱,自我压缩,不敢信任本身潜能,不肯相信自己的智慧。失去喜悦的内心使自我行为极具盲目性,是人们在生存、生活、学习、工作、事业等方面取得成就的绊脚石,是人们获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天敌。

反之,当一个人内心充满喜悦时,不仅身心健康自在,而且会在面临难题时认真思考,作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不动脑筋,安于现状;在遇到挑战时,会从实际出发,求变创新,而不是浑浑噩噩,回避矛盾;在选取目标时,计划事情,具体明确而不是笼统草率、模糊不清。内心充满喜悦的人会勇敢地正视现实,负起责任,不管是愉快还是痛苦,不是否认、逃避现实,沉溺在幻想中;独立自主,积极行动,不是依赖别人,消极等待情况变化;冷静从容,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不是急躁任性,感情用事。

假如你想成功,想把美梦变成现实,就必须摒弃波动晃荡、消极悲观的、抹杀你的潜能、摧毁你希望的无喜悦状态,转而去遇见平稳淡定、积极乐观的内心喜悦。如此,你才能以稳定的内在状态去体验生活中的愉悦,去欣赏一路的优美奇趣的风景;使自己从逆境中崛起,获得灵性、才能和智慧的增长;使自己在困难中成长,升华整个人生境界,实现理想的圆满。

那么,怎样才能够遇见喜悦呢?

本书共设计了九章,从喜悦的本质、内涵、价值、意义、遇见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辅以各种遇见喜悦的秘籍,让你在开卷以后、在体悟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真我的力量,更轻松地遇见内心的喜悦,帮助你以真正的、自己最想要的方式获得愿望的满足、内在的成长和生命的自由。

无论你是否会在消极的状态中愁容满面;无论你是否会在波动的情绪里郁郁寡欢;又或者进入了认知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瓶颈”状态,此书都能给你带来启发。只要你勤加练习,持之以恒,你一定会遇见喜悦、遇见觉醒的更完善的自己,从而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能处处寻找到幸福;不管具备怎样的条件,都能收获和谐的大成人生!

作者

2014年7月

内容推荐

遇见是喜悦。财富是外物,喜悦才是内省。读懂内心,平衡自己。心与心的碰撞才更真实。唐嘉庚的《遇见喜悦》是一本心灵成长书,让您在浮躁中得到沉静,在迷茫中获得启示和方向。第一章你是真的感到喜悦还是情绪上的快乐;第二章遇见喜悦,从整合内在分裂的自我开始;第三章遇见喜悦,就得放下脑海中的诸多成见;第四章遇见喜悦,必须倒空并重组全新的自我;第五章遇见喜悦,就是一种活在当下生存方式;第六章遇见喜悦,就要始终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第七章遇见喜悦,就得激活分享人生正能量;第八章遇见喜悦,便是让生活遵循内在的轨迹 第九章 回归大我,用喜悦点燃真人之灵性智慧之光。

编辑推荐

唐嘉庚的《遇见喜悦》共设计了九章,从喜悦的本质、内涵、价值、意义、遇见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辅以各种遇见喜悦的秘籍,让你在开卷以后、在体悟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真我的力量,更轻松地遇见内心的喜悦,帮助你以真正的、自己最想要的方式获得愿望的满足、内在的成长和生命的自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