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岐、段志光主编的《山西医科大学校友回忆录(第2辑)》从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回顾了山西医科大学的办学历程、总结办学思想和办学经验,弘扬优良传统,凝练山医精神,凝聚海内外校友,展示山西医科大学广大干部、教职员工在学校创立、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奋斗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山西医科大学校友回忆录(第2辑) |
分类 | |
作者 | 李凤岐//段志光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凤岐、段志光主编的《山西医科大学校友回忆录(第2辑)》从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回顾了山西医科大学的办学历程、总结办学思想和办学经验,弘扬优良传统,凝练山医精神,凝聚海内外校友,展示山西医科大学广大干部、教职员工在学校创立、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奋斗历程。 内容推荐 李凤岐、段志光主编的《山西医科大学校友回忆录(第2辑)》延续了第一辑的篇章结构和版式设计风格,全文分为《风雨岁月篇》、《拼搏奋斗篇》、《心路历程篇》和《师生情谊篇》四部分,有些文章是校友亲自执笔,有些文章是通过采编整理,有的文章是杂志报纸刊文摘录整理。这些文章都真挚而感人,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回忆了校友们在学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了校友们的同窗情、师生情和母校情,承载着校友们对母校的深深眷恋。 目录 风雨岁月篇 忆时逸人的学术思想与治学精神 回忆川至医专的学生运动 记忆“桐旭” 追忆原山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仲兴同志 那些年的那些事儿 梦想三部曲——四十岁上大学 她把毕生精力献给党——记原山西医学院模范共产党员于载畿教授 献身母校四十载——访山西医科大学微生物学陈向伟教授 漫漫风雨医学路——访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学吴博威教授 报得三春晖 往事如烟 我校医学文献检索教研室的建立与《医卫动态》的始末 母校生活琐事小忆 拼搏奋斗篇 人民养育了我,我就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民——在卫生部人事部授予赵雪芳同志“白求恩奖章”表彰会上的发言 赵融教授与我国儿少卫生事业 奋进一生的张泮生教授 艰苦钻研成习惯严谨奉献伴终生——访山西医科大学营养卫生学董辛尧教授 山医风雨偕行路——访原山西医学院党委书记于文雄 革命路上识途马药学教育拓荒牛——记原山西医学院药学系筹备组负责人杨德珍 我眼中的沙洛教授——访原山西医学院眼科学沙洛教授 风雨三校谱华章——访山西医科大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郝思亲校友 用一辈子坚持认真——访山西医科大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刘书乾教授 渔之回馈——记山西医科大学1979届校友任刚 老骥伏枥壮志不已——访原山西医学院药理学汤允昭教授 课业有道品行无疆——访原山西医学院病理学冀春萱教授 让激情飞扬——访山西医科大学解剖学雒树东教授 坎坷路上鲜花遍野——记原山西医学院徽生物学谢皙子教授 艰辛的跋涉至善的追求——访山西医科大学卫生毒理学祝寿芬教授 我在山医成长琐记 社区好大夫马建鑫 响水河畔保亭花——记山西医科大学校友、海南省保亭县响水镇什月村张雄医生 扎根山区很幸福——记山西医科大学校友、海南省保亭县什月村刘建丽夫妇 仁心“草根医” 乡间“120” 流金的岁月闪光的青春 心路历程篇 先贤名老中医时逸人的学术思想札记 大医精诚与医同行——访山西医科大学消化内科学徐大毅教授 朴石藏金烁其华——访原山西医学院营养卫生学柳黄教授 医者风范——访山西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孙之洞教授 毕生的追求——拯救血液病患者——访山西医科大学血液内科学乔振华教授 献身杏林终不悔——记原山西医学院寄生虫学殷润华教授 一切只为“我喜欢”——访山西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郭连魁教授 我离开母校后的三十年发展 三十年的历程 山西医科大学——我的心灵之家 我的年级主任生涯 师生情谊篇 山医校园里的“大朋友”与“小朋友”——原山西医学院书记高勃同志与学生的琐碎趣事 敬业、献身、开拓、服务——记儿童少年卫生学专家赵融教授 无言的崇敬——记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学乔健天教授 玉壶冰心红烛情——记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学赵荣瑞教授 最朴实的行为最高贵的灵魂——访山西医科大学妇产科学于载畿教授 积厚成器弘毅山医——访山西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曲成毅教授 刘静山先生坎坷而奋斗的一生——纪念刘静山先生100周年诞辰 记心中永难忘怀的黄健卿同志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访山西医科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员薛菊凤老师 兢兢业业做事诚诚恳恳做人——记山西医科大学1989届校友付春芳 大学生活漫笔 五台别友 为聚会放歌 试读章节 转型跨越 我恢复院长职务于1981年,欣逢改革开放盛世,百废待兴,我带领一班人,团结全院职工,殚精竭虑搞建设,呕心沥血谋发展。 在管理上,我们本着做好医院发展的顶层设计,着眼长远,发挥公立医院优势,凝聚全院思想,确定了始终为群众健康着想的办院宗旨,使医院在纷繁复杂的改革浪潮中,没有解体,没有走弯路,使医疗服务彰显人文关爱,使管理进入全新境界。在医院规模上,我们抓住发展契机,以升格为地区级医院、创建全区第一所三级医院、创建山西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三个节点为契机,每天走小步,不停步,关键时刻迈大步,实现持续繁荣,阶段跃升,永续发展。在发展理念上,我们始终瞄准医疗市场,达到社会发展、医院发展、学科发展、医务人员技术发展的同步,把原本县医院架构的小型医院拓展为全国500所大型医院之一,把只有一幢百年老楼的“古典式医院”发展为拥有十五幢楼房和配备许多现代诊疗设备的现代化医院。在业务技术上,我们建立了“龙头科室引领,重点学科支撑,特色学科显示活力,新兴学科蓬勃发展,全院各科协调进步”的格局。20世纪80年代中期,医院排除阻力,毅然决策,心脏外科手术上马,能够开展双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等高档手术,大大提升了医院综合水平。同时,医院还进行学科整合和“一体化”改造,建成了一系列技术中心,全院成为互补共赢的共同体。人有技术专长,科有专业特色,院有综合优势,这使医院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参与竞争,日益与国际接轨。在人才培养上,我们不惜重金用于智力投资,一手抓跨世纪人才的引进,一手抓在职人员的继续学习,从注重学历、资格向注重创新能力转变。用战略眼光识人才,用严谨态度育人才,用优惠政策引人才。对业务技术骨干,医院在工作上全力支持,扩大其用武之地。我们努力搭“台子”,为医务人员施展才能提供条件;我们努力筑“围子”,造成尊重人才的舆论导向和学术氛围,为人才脱颖而出推波助澜;我们努力解“扣子”,为人才营造舒心环境,减少后顾之忧。通过吸引、稳定、激励等手段医院汇集了来自全国十几个省的医务人员,形成“一代名医汇汾阳”的可喜景象。 通过我和全院医务人员的努力,老医院焕发出了全新面貌。到我离任时,为后任留下厚厚的“家底”,已达到医疗器械高档化,学科建设现代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学人才团队化,医疗管理智能化,医疗服务人文化,成为“吕梁第一”、“山西一流”的名院,探索出了一条在小县城办大医院的成功之路。汾阳医院,向业界展示了历史特色、开放特色、地域特色、园林特色、护理特色、育人特色等诸多特点。 破茧成蝶 汾阳医院医教伴随,百年传承,开始于护理教育。20世纪20年代汾阳医院即有高级职业护士学校,当时规模很小,倚北门城墙而建,同属美国基督教公理会所有。这是一段不能忽视的“家谱”和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又延续十余年,曾培养出全省最强的护理队伍,省内外各级医院的护理骨干多出自我院。因种种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汾阳医院护理教育萎缩停办。 20世纪80年代,中美关系全面解冻,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美方在华设施应尽可能恢复”的指示精神。我们多次找省委省政府领导、省卫生厅、省教育部门联系,并通过人大、政协渠道大力呼吁,提出了重新组建汾阳高级护校的建议。经多方努力,终于促成。因原址不敷应用,重新择址城北英雄路东侧,建起这座汾阳高级职业护士学校。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加快,医学高科技进入新境界,高级护校逐步演变成以全方位医疗教育为特征的汾阳学院,成为山西医科大学的分院,护理成为十几个教研室之一。我们从护理教育起步,最终以综合型医学教育跨入新世纪,这种办学重心的世纪性转移是医学教育的进步,是社会对卫生人才需求的可喜转化。20世纪90年代,我曾兼任该校校长(当时叫专科部主任)。医教相长,办医兴教,互为依托,互为阵地,互为支柱,互为后盾。医、教、研相结合的医疗事业、医疗文化体系,终于在汾阳配套实现。该校的建成,使我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是建院创业史上又一个意义深远的里程碑。 事业在发展,教学层次实现历史性跨越,教学行为在全院规范化开展,医教事业带来社会性成果。国家的真正财富在于人才。此举适应了吕梁人民对医学的深层需求,远期需求,最终需求。救一人造福一家,育一人恩泽一处,这是泽被后代的伟业。作为山西医科大学走出来的学生,“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看到汾阳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建设成为山西医科大学的分院,我感到无比的光荣和由衷的欣慰。 我在医学领域的奋斗、创业历程,是山西医科大学这所最高学府培养的结果,是母校给我插上腾飞的翅膀使我在医学这片广阔天空中翱翔。这也是吕梁精神和母校风范的结合,医学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会,历史使命和民众需求的统一。“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今天我已由昔日的青年变成白发苍苍的老者,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对母校的感恩之心更加强烈。我祝福母校蓬勃发展,前程无限,医无止境,爱满天下。我要说,我爱山西医科大学,我爱这所培养过我、我也为她增光添彩的母校! P65-67 序言 95年砥砺前行,95载春华秋实。9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是在山西医科大学的里程碑上.已经镌刻了无数山医人的丰功伟绩,我们会永远铭记那些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点滴贡献的山医人。我们不会忘记在学校初创阶段砥砺前行的前辈先贤,我们不会忘记在烽火岁月中辗转漂泊的铮铮铁骨,我们不会忘记在调整改革、拨乱反正时期曲折拓进的专家学者,同样,我们也不会忘记在更名起航、稳步前行时期迎难而上的当代精英!“医理博精,德能高邃”的校训和“献身,务实,团结,进取”的校风精神永远是一代代山医人传承和秉行的宝贵精神财富。 弹指一挥间,往事如云如雾渐行渐远,又似乎如影相随渐行渐近。有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多少同学和老师,仿佛还在身边。为了更好地传承“山医精神”,展现一代代山医人在学校发展中的奋进身影和对母校的拳拳眷恋,学校在90年校庆之际编辑了《山西医科大学校友回忆录(第一辑)》,于2012年6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4年时值学校建校95年,值此山医人同庆母校95华诞之际,现《山西医科大学校友回忆录(第二辑)》正式付梓,让我们共同回忆那些难忘的岁月,共同缅怀那些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共同追忆在山医这片热土上曾经发生的事和那些人…… 《山西医科大学校友回忆录(第二辑)》延续了第一辑的篇章结构和版式设计风格,全文分为《风雨岁月篇》、《拼搏奋斗篇》、《心路历程篇》和《师生情谊篇》四部分,有些文章是校友亲自执笔,有些文章是通过采编整理,有的文章是杂志报纸刊文摘录整理。这些文章都真挚而感人,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回忆了校友们在学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了校友们的同窗情、师生情和母校情,承载着校友们对母校的深深眷恋。 本次组稿编辑,校友们积极参与,提供了大量的稿件,我们基本都择录其中,再次一并表示衷心感谢。虽经认真修改校对,但难免有诸多疏漏之处,请予原谅并指正。 编者 2014年6月12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