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陌生人》是青年作家张怡微第一本严格意义上的随笔。她仔细梳理了从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无意中走上一条职业写作者的路径:读创意写作专业,接受王安忆、吴念真的写作指导训练,参加台湾各种文学比赛,用比赛的奖金一路读书至今。生活的锐度,生命的悲欣,统统借助故事内化为心灵生活的一部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自己的陌生人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怡微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自己的陌生人》是青年作家张怡微第一本严格意义上的随笔。她仔细梳理了从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无意中走上一条职业写作者的路径:读创意写作专业,接受王安忆、吴念真的写作指导训练,参加台湾各种文学比赛,用比赛的奖金一路读书至今。生活的锐度,生命的悲欣,统统借助故事内化为心灵生活的一部分。 内容推荐 《我自己的陌生人》的张怡微张怡微以小说名世,却在散文写作中不断开掘文字以及自我的多重可能。作为一个小说张怡微,张怡微或许醉心于时光之于生活面貌的多般塑造,积极探索人与人、人与世界错综复杂的关系。然而,作为一个散文写张怡微,张怡微似乎对文字与影像所创造的第二世界更为倾心。张怡微的文字有着诚恳的感悟力与知性的美感,呼唤着精神的对话与交流。张怡微关于文学本身的理性思索,必将为张怡微的小说创作提供丰沛的滋养。 目录 辑一 微尘之舞 亲爱的人生 毕业季。虔敬趱程 短语与长情 葡萄苹果死于果子,而活于酒 一阵一阵,甜蜜的迷雾 金马情结 音乐苦旅偶得 春卷 生里徘徊 大自鸣钟之味 爱。上海——记我的母亲 旧时迷宫 微尘之舞——写给《上海文学》 梦幻宫殿——写给上海书展 库库淖尔之梦 煮字为药 所有的故事只能有一首主题歌 一直去不回 辑二 写作课的秘密 小说比赛有窍门吗 爱情小说的容器 你和你的故事有关系吗 你为小说人物设计过处境吗 小说里的死亡率 哑谜道场——几篇小说的创作手记 写作课的秘密 故事开始了——王安忆创意写作课程记录 辑三 尖锐与抒情 梦是不可靠的 鲜花之下要防毒蛇 井上靖的痴心人 百年孤独之后 照照我们的深渊 回忆起了往昔 弹夹与素歌 香梦与繁花 ”怪人迷“的诗意 却看小说的从前 一种小说写给海洋 无人歌颂的忏悔 他与希罗多德同床而眠 海上的幽魂 我们的多桑 世上所有的母亲 像宫本辉一样感哀眺望 昭和乱世和小小佳人 独立小楼风满袖 试读章节 我从高二开始写小说,第一篇给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第二篇就发在了《萌芽》杂志。那之后和许多人一样,以小说、或散文的形式,写校园、写童年往事、写青春苦闷。18岁时出版了第一本书。大三时,因为《上海文学》杂志的中篇小说比赛,开始渐渐告别青春题材,在传统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也是在《上海文学》编辑的推荐之下,加入上海作协,正式成为了一名青年作家。2009年,我从复旦哲学系考入中文系文学写作专业读研究生,王安忆教授领衔执教写作实践课,我的导师是王宏图。研二时,我拿了香港青年文学奖小说组冠军,那篇作品《呵,爱》,就是王宏图老师写作课上的作业。同时,经由学校选拔,我到了台湾逢甲大学交换,时年拿了第33届时报文学奖散文组评审奖,开启了后三年在台湾边求学边参加文学奖的日常生活。2012年,对岸首次开放大陆学生求学,我正好从复旦毕业,于是就去了台湾政治大学读博。今年拿到了台湾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组首奖和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组评审奖。一年内在台湾《印刻文学生活志》、《短篇小说》、《中国时报》、《联合报》发表了四篇小说,也出版了自己的第八本书。 这些年来,每当我回顾这个过程,都觉得自己幸运。积跬步,一板一眼,虽不至于涉足千里,倒也累积着一点一滴的进步。但我自己心里知道,关于写小说这件事,我才刚刚入门。 因缘际会,在学业之内或之余,我上过很多写作课。王安忆老师的自不必说,到了台湾,我又经由选拔跟着吴念真上过一学期的创作课。台湾有繁荣的文学营与文学奖文化,对热爱写作的年轻人来说是乐土。我也因此吸收养分,着力思考创作技巧之外、两岸对于中文写作在语言及结构的差异。这两年来,收获很大。 换而言之,在“萌芽时期”,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故事与认识的关系。我的本科专业是哲学,师从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教授,对社会批判不算陌生。但我对社会的认识是认识.我写的故事是故事,两者没有什么联接。文学写作专业时,王安忆教授在锤炼学生现实主义写作经验过程中,十分强调‘‘人尽其责、物尽其用”,也令我老老实实提交了毕业创作、长篇小说《你所不知道的夜晚》,十分笨拙、仔细地通过资料收集及故事剪裁,做出了一份稚嫩的作品。我不太会写长篇,虽然出版了三本长篇小说,但都很失败。无论如何,这一套经验令我受益良多。而王宏图老师,则从外国文学的教学经验中,为学生建立审美与创作的桥梁。当时我训练自己的场景有二,一是写“第一次带男朋友回家”,我写了几个这样的小说,后来《人民文学》以“青涩”为题发表了两篇,收入了这个故事核延伸之下的两篇作品:《爱》和《丰年记》。另一个场景是“不愉快的婚宴”。我也写了一些,今年获得时报文学奖短篇首奖的作品《哀眠》,就是关于这个题目的习作之一。 是以十分缓慢的速度,我渐渐摸索出了一些写作经验。也知道如何找寻题目训练自己“画鸡蛋”。吴念真也重视这个过程,他给学员出的题目都十分通俗、又充满张力。如“寂寞”,他启发我们说,“最寂寞的声音是听别人做爱的声音,你们想想看。”又如“告别”,他说起今村昌平写《槽山节考》的源起,大纲是讲一家人把老人载上山去,一边参观养老院的设备,一边说这边多好多好。老人入住以后,看着家人开着车下山的车灯渐远。结果隔壁的欧巴桑看到了,对他说,“他们是不是说以后每个礼拜都会来看你?他们不会来的。”P3-5 序言 从2000年在《新民晚报》发表第一篇文章起,在我短暂的人生中,竟也写过了十四年余,出了快十本书。但严格意义上来说,眼下的这一本,是我第一本随笔集。 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我都在努力学习写作小说。总觉得我这样的阅历要言及自己的人生,未免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们自青春文学起步的写作者,虽然感念时代眷顾,但多少对过早地出版稚嫩之作感到愧赧。愧赧中又有警惕。 晓清约我整理这本文集时,与其说是简单的合作,不若说是让我有机会少许停顿下来,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我简要为这些作品编年,循着时间,即便每一个细节都是我从生活中撷取,但许多竟然也忘却殆尽。 这十几年来,我受命运恩惠太多,路遇过许多平凡又重要的人。他们或多或少对我的人生和写作产生影响,他们中的许多人,从未看过我的小说。有些人甚至已经不在了。但只有我知道,在无数个曾经里,他们寄予我小小的光明。也曾给予我人之为人的迷惘与为难。 去年我看了一部日本电影,十分喜欢。井上靖传记性质的《记我的母亲》,从许多细腻的维度关照了作家生活的方方面面。他首先是一个人,为人父,为人子,女儿调侃他“窃取家人灵魂写成故事”,他不以为意。然而生活的严酷终于使他明白,无论他在写作上累积多少成就,他人之为人的责任从未少过一丁点。即使他早就经济独立,事业有成,不再在日常生活中给亲人添负担,但在家族中,没有人能做到真正的明哲保身。经年累月中,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会因他选择了写作而承受重压。他在文学上的织梦之旅,凝结了身边人的包容、牺牲。我也终于理解到,充满偏见的个人,对周围的人总是折磨,我却宽容了自己。以及当作家本身就等于选择了一种不孝。我现在承认了这件事。 我对散文随笔的情感很复杂。在我最为看重的小说无法真正养活我的漫长岁月中,是数以百计的专栏、评论给予我重要的生命资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为报社写稿,或为新书新电影写作时评,这些繁琐的写作对我来说与其说是创作不如说是工作。但尽管如此,散文写作依然给了我很多荣誉,令我不知所措。有些读者给我的反馈,也是我埋头赶稿时从未想到的。 我的一位长辈,台湾作家张国立先生曾经对我说,“你以为你有一天生活安逸,就能好好写小说了吗?也许有一天你有钱了,就再也写不出来了,现在是你最好的时候。”我说我写了很多很多糟糕的东西,人物传,房产广告,星座言情,用的都是真名……他说“我一生出了七十多本书,其中有一本是《老年人健康法》,图书馆现在还找得到”。 这样哭笑不得的互相抬杠曾经给予我莫大的力量,我也说不清楚那种力量具体是什么。或许仅仅是懂得,但我的确感受到了温暖的勉励。我也因此终于正视起散文这件事,他们中的有一些对我多么重要啊,若不是回头仔细整理,我恐怕早就忘记了那些狼藉,也曾经是我最真实的爱与怕。 我想我不是一个勇敢的写作者,大部分的时候,面对生活的严酷,我都缴了械。这些无能和脆弱,都在这个集子里毫无章法的散落。我也不是一个“整齐”的作者,无法做到一出场就体体面面,每每落笔都深思熟虑。但在少数的、写作真正属于自己的散文时,我都很诚恳。我想这也是我愿意制作这本散文集全部的动力。 要感谢感谢华师大出版社,感谢我的编辑顾晓清。我想短期内,这将是我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生活随笔。 以下容许我赘言。 感谢这些年来帮助过我的人。我曾经的导师汪行福教授、王宏图教授。我重要的的师长王安忆、吴念真。感谢发表我第一篇散文的《新民晚报》“夜光杯”,发表我第一篇小说的《萌芽》杂志周佩红女士。感谢新概念作文大赛,感谢给予我莫大鼓励的《上海文学》,《人民文学》,《收获》杂志。感谢我兼职、实习过的报社,杂志社,出版社。感谢台湾。 张怡微2014年8月于上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