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二战转折史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作者 石磊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登陆战,二战由此进入东西线大反攻阶段,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石磊编著的《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二战转折史》全面介绍了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情况。本书能使读者鉴往知今,同时,也能使读者在阅读本书之时,领悟到“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真正内涵。这也是70年前的那场大战留给你、我、他(国)的最深刻启示。

内容推荐

石磊编著的《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二战转折史》讲述了:已经被战局搞得晕头转向的希特勒又赶紧下达“从加来开往诺曼底的装甲兵和步兵立即停止前进”的命令,这样,配有重型装备和久经沙场的德国第15集团军依然留在了加来。希特勒的决定在关键时刻救了盟军,如果第15集团军进入诺曼底战场,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目录

第一篇 漫长的第二战场 

 一、我们一定要回来 

 二、围歼计划的酝酿

 三、“借刀杀人”的政客伎俩 

 四、德军身陷苏联战场 

 五、艰巨的出访任务 

 六、机会的错失 

 七、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 

 八、“霸王”作战计划 

 九、“巴尔干计划”的夭折 

 十、丘吉尔的最后决定 

 十一、艾森豪威尔的到来 

第二篇 战役筹划现在时 

 一、战前准备 

 二、“霸王”行动指挥权之争 

 三、战略指导的失误 

 四、希特勒的指令 

 五、“大西洋壁垒”面临的挑战 

 六、处心积虑的希特勒 

 七、针锋相对 

 八、战前的分析 

第三篇 最后的准备 

 一、屯兵英伦岛 

 二、精心的准备 

 三、疯狂的轰炸 

 四、保密措施 

 五、诡道欺敌 

 六、棘手的时间选择 

 七、最后时刻的到来 

第四篇 海峡狂飙 

 一、成功的空降 

 二、大反攻的揭幕 

 三、勇敢的登陆者 

 四、有人欢喜有人忧 

 五、各就各位 

 六、抢滩登陆 

 七、无力的反击 

第五篇 扩大战场进军巴黎 

 一、阵地视察 

 二、节节败退 

 三、攻占瑟堡 

 四、扩大战果 

 五、“赛马会”攻势 

 六、闪电攻击 

 七、可怕的“屠宰场” 

 八、迎接盟军到来

试读章节

“发动这次攻势的决定必须立即做出,因为在许多方面都有必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这次攻势发动以前,必须牵制住西欧的敌军.同时还要运用策略,并组织突击,使敌人捉摸不定,这样做的结果会使我们获得有用情报,同时也得到可贵的锻炼机会。

“进攻的联合力量应该包括48个师(其中包括9个装甲师),英国应该承担18个师(其中包括3个装甲师),支援进攻的空军需要5800架战斗机,其中2550架由英国供应。

“问题的关键是速度。如果美国只提供60%的运输部队的工具,美国部队可于1943年4月1日前运到英国;如果这次调动完全依靠美国船只,那么进攻的日期必将推迟到1943年夏末。”

此外,在该计划中,还附有一个代号为“铁锤”的作战计划,即如果苏联形势危急,美英将在1942年9月就渡海登陆,打击德军。

1942年4月8日,马歇尔和霍普金斯奉总统之令飞赴伦敦,同英国人商议未来的作战计划。

因希特勒马上要发动对苏军的夏季攻势,苏联形势危急,美方想把“铁锤”计划付诸实施。为此,马歇尔向丘吉尔全面概述了“铁锤”作战计划。听完后,丘吉尔满面春风举杯向客人说他“完全赞成这个计划”。

当时商定,1942年先集中少数英美部队(初定6万人)首先在西欧登陆.1943年再投人大部队大举进击。马歇尔用电报把这一结果告诉了罗斯福。

罗斯福考虑到为使盟国之间更好地协同作战,遂于4月11日致函斯大林,请他派莫洛托夫和一名将军前往华盛顿,以商讨这一作战计划。

但斯大林觉得,开辟第二战场是英美两国的事,必须有丘吉尔同意,所以打算派莫洛托夫先到伦敦,再到华盛顿。

为安排这次访问,斯大林叫来了新上任的远程航空兵司令官戈洛瓦诺夫,让其调配飞机,制定送莫洛托夫去英国的飞行路线,并叮嘱要严守秘密,说:“此事只有你、莫洛托夫和我三个人知道。”

1942年5月20日,莫洛托夫登上轰炸机,在炸弹舱中找了个地方,带上氧气管,躺在舱面上,一切准备就绪,飞机起飞了。

这次飞行在极秘密状态下进行,要直达伦敦,要飞越德国法西斯占领的欧洲。飞机飞越德军防线后,地面高射炮火不断.空中不断有德军战斗机袭击,依靠王牌飞行员的高超技术,飞机时而借助云层,隐蔽自己;时而借助操作,时避时闪,终于穿出火网.安全降落在伦敦机场。

莫洛托夫抵达伦敦后,第二天开始与艾登会谈英苏条约问题.并和丘吉尔商谈第二战场问题。第二战场指在欧洲西北部,并能直捣德国腹地的战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丘吉尔发挥其滔滔不绝的辩才和丰富的军事知识,大谈空军和海军对陆军登陆的作用、登陆的条件、登陆意义,而闭口不谈登陆时间和登陆军队的规模等具体内容。

美国历史学家菲律后来评论道:“丘吉尔表现审慎、含糊。对美国和英国准备在何时何地在西线反击德国的问题,不做具体肯定的回答。”丘吉尔是想等莫洛托夫从华盛顿返回取道伦敦,在美国表态后,他“将根据华盛顿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情况给予具体回答”。

1942年5月30日,莫洛托夫在到达华盛顿的第二天上午,便与罗斯福总统及其顾问们进行了正式会谈。会谈中,罗斯福首先向出席会谈的马歇尔和金海军上将介绍了头天下午的初步会谈情况。之后,莫洛托夫谈到第二战场既是军事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希望盟国能尽早实施,而且早实施比晚实施更有力,他并说:“如果你们拖延你们的决定,你们将担负战争的主要压力,而如果希特勒变成大陆上无可争辩的主人,那么,明年无疑将比今年更为艰难。”  听完莫洛托夫的叙述,罗斯福表态了,他说:“与许多美国人的看法不同,我的看法是必须首先打败希特勒,然后再打败日本。因此,我们准备在1942年尽一切努力,以便减轻苏联对希特勒作战的负担。”

然后,他问身边的马歇尔将军,情况是否已经清楚,我们可否告诉斯大林,说我们已经作好了开辟第二战场的准备,将军回答:“可以。”

P9-10

序言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的那场战争,将世界范围内60%的国家拖人战车之中,战火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州;战争所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长久渗透在战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人类痛苦的总源,这场战争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是人类矛盾的集中反映,是人类解决矛盾的终极之道。关于战争,有这样一首诗歌:“飘溅的血液,嘶哑的呼喊,钢铁和肉体的碰撞,生命与死神的舞蹈,这就是战争,这就是战场。没有丝毫的犹豫,没有丝毫的退让,每一秒都有生命在流逝,回归天地的怀抱,这是一场没有胜者的竞技,只有黑色的大地见证曾经的惨烈……”诚如诗歌所描述的那样,战争意味着惨烈。战争意味着残酷,战争意味着破坏,战争意味着生离死别,战争意味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可是,尽管战争带来的是摧毁,尽管战争带来的是永别,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自从有了战争,它就始终如一道黑色的幽灵,与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相伴相随。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还是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可与其相比。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反思。尽管大战结束近70年,物换新移,时过境迁,但它仍以恢宏的气势、深刻的内涵、丰富的底蕴,磁铁般地吸引着中外众多的军事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去探究和著述。

研究战史离不开战争本身,据历史学家统计,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尽管大型战斗不下100次,但真正具有转折意义的战斗则只有5次,即“不列颠空战”——德军二战首败;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转折点: “阿拉曼战役”——非洲战场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整个二战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战役”——德国法西斯灭亡,欧洲战事结束。由于此5次战争的重大性,它实际上又与其他大战紧密相连,透彻了解这5次战争,了解这5次转折战的背景、产生、准备、战况、结局,就等于把握住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核,了解了整个战争的来龙去脉及整体走势。正是基于此种考虑,我们特邀请军内外一批学有专长的史学专家撰写了这套《二战转折史》。

本套图书可作为二战的普及读物。考虑到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时间,本套图书没有像其他同类图书那样连篇累牍地堆砌各种文字,因铺陈详尽从而堆成一本无法读完的“砖头”,而是去除各种无关人物、无关事件,只聚焦战争中最核心的要素、最精彩的部分,对这5大战争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书中既有高屋建瓴的大场面描写,也有个性人物的细腻刻画,将整个战争进程以最精练的文字、最适宜的篇幅完美呈献给读者。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此套图书的出版,无疑也是一本国情教育读物。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同家,中国曾经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但由于国力的弱小,尽管两次都作为战胜国,但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没有取得原本属于自己的权益,甚至作为战胜国还要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如今,我们迎来了和平建国的时代,对于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华民族来说,没有什么比和平更珍贵的了。然而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懂得反省的民族,二战中14年抗战,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永远的国殇,永远的国耻,永远的警钟,永远的反省。它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国力落后就要挨打,放松警惕就要挨打,武备松弛就要挨打!

古人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社隆重推出此套图书,也是借以提醒一些忘战人士,在当前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战争其实并不遥远,发生战争的危险时刻存在,不珍爱和平是可悲的,但认识不到为了和平必须作好战争的准备更是不可原谅的。只有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勿忘国耻,有一个强大的实力作后盾,有一个强大的国防,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才是维护和平和发展的最好手段。

历史是一面镜子,本套图书能使读者鉴往知今,同时,也能使读者在阅读本书之时,领悟到“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真正内涵。这也是70年前的那场大战留给你、我、他(国)的最深刻启示。

编者

2014年9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2: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