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关东枭雄张作霖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吴振宇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作霖为什么能够崛起?他的非正常死亡对东三省的沦亡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如果张作霖没有死,中原逐鹿又该是怎样的局面?日本会不会那么快发动侵华战争?吴振宇编著的《关东枭雄张作霖》透过这中间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引领读者去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关东枭雄张作霖。

内容推荐

一个无权无势的穷小子,却能在日俄两大列强以及清庭和革命势力之间趋利避害、闪转腾挪而终成“东北王”,难道仅是运气好吗?

“皇姑屯事件”他遇袭身亡,这种非正常死亡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从客观上说是促成了中国的迅速统一,但如果细加以分析,国民党当时的表面统一是建立在“蒋冯阎桂”四派军阀暂时的妥协之上的,奉军退往关外,北伐目标暂失,“蒋冯阎桂”纷争一触即发,对于拥有较强实力和审时度势能力的张作霖来说,如果他没有死,中原逐鹿又该是怎样的局面?吴振宇编著的《关东枭雄张作霖》透过这中间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引领读者去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关东枭雄张作霖。

目录

前言

1 皇姑屯一声巨响死亡列车

 最幸运的人和最倒霉的人

 疯狂河本

 不信邪的张作霖

 关东军竹篮打水

 蝴蝶效应

2 草根的崛起

 满清的最后一块土地

 苦难少年义气重

 坎坷成年匪气多

 三次机遇

 执掌奉天

 雄霸关东

 西南王与东北王

 患难之妻

 五虎上将

3 逐鹿中原

 府院之争和直皖之争

 两个秀才的较量

 奉系进京与直奉斗法

 第一次直奉大战

 孙烈臣力撑危局

 张宗昌借机崛起

 直系内斗与奉系整军经武

 第二次直奉大战

 冯玉祥回师倒戈

 孙中山抱病北上

 张作霖大军南下

 浙奉战争

4 夹缝中的权衡

 新旧之争与郭松龄反奉

 张作霖三招平兵变

 张作相一哭救三军

 二桃杀三士之痛

 国奉大战

 从联冯反直到联直反冯

 联直反冯第一战——决胜河南

 联直反冯第二战——大战南口

 爱国与卖国

5 谁的江山

 吴佩孚回光返照

 孙传芳坐失良机

 张作霖睥睨天下

 冯玉祥东山再起

 大决战

 大撤退

6 谁的眼泪

 杨宇霆之死与东北易帜

 张宗昌与孙传芳的末路狂奔

 “九一八”事变与张学良不抵抗

 假如张作霖未被炸死

试读章节

不信邪的张作霖

站在今天的角度上看,河本的暗杀计划仍然可以说得上是天衣无缝;但是,这个计划其实也还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的,那就是河本的计划都是围绕着铁路展开的。如果张作霖不走铁路而改乘汽车,那么河本的计划无论多么完美,都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事实上,张作霖不是没有考虑过乘坐汽车离京返奉。毕竟张作霖的情报机构也不是吃闲饭的,虽然他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狂热分子专门和他过不去,但日本人心里的小算盘他还是有数的。特别是奉天宪兵司令齐恩铭在他返奉前几天给他发了一份电报,内中提及日本守备队在皇姑屯车站附近的老道口和三洞桥四周,日夜放哨阻止行人通行,好像构筑什么工事,情况异常,因此提请张作霖严加戒备或绕道归奉。齐恩铭的提醒,对张作霖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他有些犹豫,选择汽车还是火车?

坐汽车的话轻车简从,行动秘密,比较安全,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路况不佳,颠颠簸簸,再说为一个压根儿不知道有没有的所谓风险而绕行,岂非大掉身价?

坐火车的好处那是风风光光、体体面面,对张作霖这样一个好大喜功的人而言是很符合他的脾气的,此外火车也比较舒适,路上很享受,缺点就是目标太大,容易引起日本人注意。

张作霖举棋不定的时候就抓阄决定了,他在两张纸头上分别写上“汽”和“火”,然后从中抓了一个,一看是“火”,也是天意如此,命中注定,这下再无争议,张作霖于是下定了决心坐火车。皇姑屯事件发生后,有人反过来分析时提到张作霖抓到的那个“火”,说那火其实就是火海的意思,意味着张作霖坐火车必将身陷火海,死无葬身之地,可惜这是后话,张作霖已经听不见了。

张作霖执意要坐火车,其实也不仅仅是因为抓了一个“火”字,根子上还是因为他不信邪,说白了就是不相信小日本能折腾出什么名堂:一来他对手下人十分信任,张作相向他保证了北京至山海关一段的安全,吴俊升向他保证了山海关至奉天一段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坐火车,岂非胆小怕事,畏敌如鼠?传出去也不好听,搞不好兄弟们还有怨言,以为对他们不信任。第二是张作霖不相信日本人真敢对自己下黑手,尽管自己处处让日本人不爽,但他是“东北王”,除了他自己日本人还真找不出第二个可以代替的,日本政府没理由傻到要除掉他。应该说张作霖对日本政府的判断没错,日本政府对他是恨得牙痒痒的但还得供着他,不过这次不是日本政府而是日本的关东军要对他下手了,那时的日本军人已经疯狂得有些失控了,不可以常理来推断。

张作霖不信邪,但不代表他就是一介莽夫,只会由着自己的性子蛮干,恰恰相反,张作霖做事非常细致和认真,虽然他不知道河本大作在他的前方给他布下了死亡陷阱,但他还是采取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我们按照河本大作给他设计暗杀方案时所选取的时间、地点、方法和人选来进行逐一比对分析。

第一是时间。河本圈定暗杀张作霖的时间是离京之日到返奉之时,一共也就30个小时左右,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张作霖离京时间的确定,关于这一点,张作霖可以说耍尽了心机,他充分采取了兵不厌诈的手法,回奉日期一改再改,先是说6月1日出京,之后又是6月2日,等到6月2日专车出发了,车上却只有他的家人,如果不是河本有一个町野武马在张作霖身边卧底,差一点就给老张蒙骗过去了,只要6月2日专车一炸,河本的阴谋也就彻底破产了。双方在这方面应该说是各使心计,互相打成了平手。

第二是地点。沿线有那么多地点,张作霖无法判断哪个地点更加危险,按照张作霖的兵力及个性,他也不需要去判断哪个地方更危险,反正不管了,每个地方都派兵防守总可以了吧,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沿途动用了十几万奉军护路,那阵势比乾隆皇帝下江南还要壮观。全线布防,没有重点,这既是张作霖预防措施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说是优点,是因为这种布防也确实让河本感到比较棘手,起初他准备在巨流河埋设炸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行不通,只好临时取消,重新选择地点;说是缺点,是因为三洞桥这个地点实在是应该重点布防的,三洞桥作为南满铁路和京奉铁路的交叉点,其潜在风险应该很容易想到的,特别是在齐恩铭已经预先有过提醒的情况下,不知道当年的张作霖以及他的一帮智囊团为何就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在这个地方棋差一着而满盘皆输,实在有些可惜。

P12-15

序言

让我对张作霖这个人物感兴趣的有四点:

一是他为什么能够崛起?一个穷小子,一无权,二无势,在日俄两大列强以及清庭和革命势力之间趋利避害、闪转腾挪而终于成就了霸业,除了上天眷顾以外,他是如何做到的?

二是他崛起的地方为清朝的发祥地和后花园,按理说清庭应当高度重视,严加防范,特别是在清政府气数将尽,为预防将来也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的时候,为什么当时的清政府没有牢牢掌控住这个地方?这其中出现了什么变故?

三是他的非正常死亡对东三省的沦亡带来了多大的影响?由于他的非正常死亡极其意外,日本并没有承受太大压力,这就直接或间接促进了日本的军国冒险主义;如果他没有死,东三省会不会亡得那么快?日本会不会那么快发动侵华战争,这中间千丝万缕存在着很强的因果关系,史学界应该好好去研究。

四是他的非正常死亡对中国的统一带来了什么影响,从客观上说是促成了中国的迅速统一,但如果细加以分析,国民党当时的表面统一是建立在蒋冯阎桂四派军阀暂时的妥协之上的,奉军退往关外,北伐目标暂失,蒋冯阎桂纷争一定会起(后来果然爆发了中原大战),对于拥有较强实力和审时度势能力的张作霖来说,如果他没有死,中原逐鹿是否一定是蒋氏天下还真的很难说;此外,他的死亡还直接与张宗昌等人的败亡相关,如此,山东还有韩复渠吗?

以上是一些不成熟的断想,也是本书想重点解决的地方,其中任何一个内容都可以作为一个重大课题予以研究,每一个课题都可以写上厚厚的一至两本书,但是限于作者笔力和精力,本书只能稍作研究,而至于第一、二次直奉战争以及奉冯交恶、国民革命军北伐等等,由于相关著述很多,本书在这里不做重点论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3: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