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编写的《东方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境遇(精)》系统梳理和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东方国家发展过程中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全面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东方文化思想的逻辑演进。第二,深刻阐述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初期的文化建设探索。第三,阐述了东方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在中国的历史境遇。
《高校德育成果文库》是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各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德育成果交流出版平台,旨在总结中发十六号文件颁发以来,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的成绩和经验,促进理论和实践成果的转化、交流和应用,切实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文库》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收录集结了一系列体现各学校工作进展和育人实效的理论创新、工作案例、特色经验、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育人等方面的成果。入选的这些著作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近年来各高校在推动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的可喜成绩和宝贵经验,对于进一步推动高校德育创新发展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胡芳编写的《东方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境遇(精)》是其中一册。
导论
一、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一)问题的缘起
(二)“经典作家”“东方”“文化”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四、主要的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与成果价值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成果价值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对东方文化落后性的批判
一、东方文化理论的研究线索
(一)东方社会理论考察的两条主线:矛盾运动和社会文化机理
(二)东方文化与欧洲文化中心论的相对性
(三)西方与东方在文化上差异的历史考察
二、与西方不同的东方文化特点话语
(一)“懒散的、迷信的利己主义”与“开明的利己主义”
(二)“野蛮”与“文明”
(三)“宿命论”与“竞争开拓”
(四)“对人的依附”与“对物的依附”
三、早期“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视域下对东方文化落后性的批判
(一)处于低级文明的农村公社物质文化
(二)家长制权威的政治-伦理文化
(三)因循守旧性的精神文化
(四)愚昧与自私的行为文化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揭示与晚年东方文化发展探索
一、资本主义矛盾的文化本质及其虚伪性
(一)资本主义文化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对资产阶级政治口号虚伪性的揭示
二、资产阶级文化的腐朽和没落
(一)资产阶级发展的物质性与思想性的落后
(二)资产阶级日益成为文化发展的障碍
三、晚年探索东方文化“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新生因素”
(一)俄国农村公社产生优于资本主义文化新“因素”的可能性
(二)前提条件是“需要将农村公社置于正常条件下”
(三)东方文化未来发展基点:跨越资产阶级文化的腐朽性
(四)未来社会的文化旨趣:“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更高级的复活”
四、东方社会文化发展的初步设想
(一)完全殖民地国家属于“植入”型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属于被迫开放与自主选择相结合型
(三)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可能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文化思想的演进与意义
第四章 列宁论东方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建设
第五章 新经济政策的文化困境与政治教育
第六章 苏俄政治建设的文化之困与列宁晚年政治文化建设理论
第七章 列宁东方文化建设示范意义
第八章 经典作家东方文化建设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困境
第十章 “中国梦”的文化解放价值重塑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