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
一 美学研究的对象;美学由文艺批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附庸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二 研究美学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它的艰巨性和光明前途
第一部分 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
第一章 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
一 希腊文化的概况
二 毕达哥拉斯学派
三 赫拉克利特
四 德谟克利特
五 苏格拉底
六 结束语
第二章 柏拉图
一 文艺对现实世界的关系
二 文艺的社会功用
三 文艺才能的来源一灵感说
四 结束语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
一 亚里士多德一一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二 摹仿的艺术对现实的关系
三 文艺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用
四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的阶级性
五 结束语
第四章 亚历山大理亚和罗马时代:贺拉斯、朗吉努斯和普洛丁
一 贺拉斯
二 朗吉努斯
三 普洛丁
第五章 中世纪: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纳和伹丁
一 奴隶社会的解体与封建制度的奠定
二 基督教的传播和基督教会对欧洲的封建统治
三 中世纪文化的落后,教会对文艺的仇视
四 圣·奥古斯丁和圣·托马斯的美学思想
五 中世纪民间文艺对封建制度与教会统治的反抗
六 但丁的文艺思想
第六章 文艺复兴时代:薄伽丘、达.芬奇和卡斯特尔维屈罗等
一 文化历史背景
二 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领导地位
三 意大利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第二部分 十七八世纪和启蒙运动
第七章 法国新古典主义:笛卡尔和布瓦洛
一 经济政治文化背景
二 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哲学和美学
三 布瓦洛的《论诗艺》,新古典主义的法典
四 “古今之争”:新的力量的兴起
第八章 英国经验主义:培根、霍布斯、洛克、夏夫兹博里、哈奇生、休漠和伯克
一 培根
二 霍布斯(附:洛克
三 夏夫兹博里
四 哈奇生
五 休谟
六 伯克
七 结束语
第九章 法国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
一 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二 启蒙运动者对文艺的基本态度
三 狄德罗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第十章德国启蒙运动:戈特舍德、鲍姆嘉通、文克尔曼和莱辛
一 德国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二 几个先驱人物
第十一章 意大利历史哲学派:维柯
一 十八世纪意大利历史背景和文化概况
二 维柯的生平和思想体系
三 维柯的基本美学观点
四 对维柯的评价
第三部分 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
甲 德国古典美学
第十二章 康德
一 康德的哲学思想体系
二《判断力批判》
三 结束语
第十三章 歌德
歌德的时代和他早年的文化教养
结束语
第十四章 席勒
一 《论美书简》和《审美教育书简》
二 《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三 结束语
第十五章 黑格尔
一 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辩证法,它与过去哲学传统的关系以及它的内在矛盾
二 黑格尔美学的几个基本观点
结束语
乙 其他流派
第十六章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上)
文化历史背景
别林斯基
第十七章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美学(下)
车尔尼雪夫斯基
第十八章 “审美的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费肖尔、立普斯、谷鲁斯、弗农·李和巴希
一 移情说的先驱:费肖尔父子
二 立普斯
三 谷鲁斯
四 弗农·李
五 巴希
六 结束语
第十九章 克罗齐
一 克罗齐的哲学体系
二 克罗齐的基本美学观点
三 结束语
丙 结束语
第二十章 关手四个关键性问题的历史小结
一 美的本质问题
二 形象思维:从认识角度和实践角度来看
三 典型人物性格1了
四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附录:简要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