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易卜生”之称的约恩·福瑟是当代欧美剧坛最富盛名、作品被搬演最多的在世剧作家。其作品迄今已被译成四十多种文字,并曾多次获得各类国际艺术大奖。此外,他也是近两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他笔下那蕴含着巨大情感张力的极简主义洗练语言,对白中强烈的节奏感与音乐感,并置的时空,交缠的现实与梦幻,都彰显了他独特的“福瑟式”美学与戏剧风格。最令人难忘的,是他的剧作中那无处不在的诗意的暗涌,是他对人生的倾听,是他字里行间对所有在时间荒原上相遇的人们所怀有的无限悲悯之情……《有人将至(约恩·福瑟戏剧选)》精选的就是他的五部代表喜剧:《有人将至》,1996年易卜生文学奖得奖作品《名字》,2000年赢得北欧剧协最佳戏剧奖的《一个夏日》,2002年获同一殊荣的《死亡变奏曲》,全世界戏剧学院学生最爱搬演的独角戏《吉他男》。
《有人将至(约恩·福瑟戏剧选)》选取了作家约恩·福瑟最具代表性的五部作品:
1996年易卜生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字》,讲述了一个同一屋檐下相互疏远的家庭的故事。一个怀孕的女孩和这个孩子的父亲无处可去,他们回到了女孩的父母家,城外一个离海很近的地方。但是女孩的父母从未见过这个准爸爸男孩,并且对怀孕的事也一无所知。这个怀孕的女孩其实非常不想住在这里,这个男孩也感觉到了他不受欢迎。这是一个功能缺失的家庭,对话几乎无法进行;所有必要之事都变为习惯性的姿态,每个人都感到孤独。本剧也讨论了如何给这个未出生的孩子起名的问题,以及我们如何运用语言来创造一个对我们来说有特殊含义的更加深刻的内涵。
2000年和2002年北欧国家戏剧奖获奖作品《一个夏日》和《死亡变奏曲》,以及《有人将至》都探讨了死亡、记忆与孤独对生者的纠缠。在《一个夏日》中,丈夫在某一天毫无预兆的选择了死亡。他离开家走向大海,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而妻子则自此日复一日地站在窗前,面对着大海,无法摆脱记忆的纠缠。在另一部作品《死亡变奏曲》中,大海吞噬了他和她的女儿,迫使爱情早已死去多年的他们重新面对彼此,面对记忆和过往,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困惑着,却无从寻找答案。
而《吉他男》则是福瑟作品中唯一的一部独角戏,也是福瑟作品中在全世界被学生搬演最多的一部。
作者序
致中国读者
译本序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约恩·福瑟戏剧作品中的关键意象
名字
有人将至
吉他男
一个夏日
死亡变奏曲
版本说明
致谢
他
(紧张地笑了起来。)
待在那儿的时间几乎比在家里
还要多
丈夫
那
他一定有艘好船了
有船灯的
如果是叫这名字的话
也许是叫航灯
我也不是很清楚
我可从来就算不上是个水手
年轻朋友
的确如此
是啊
年轻女人
他管自己叫水手
我是个水手
他说
丈夫
那他的船一定很大喽
年轻女人
不大
丈夫
不大
年轻女人
不只是一艘小木船
一艘用桨划的船
年轻朋友
(看着年轻女人说。)
现在
他一定很快就会回来了
丈夫
但是舷外发动机
他总有吧
年轻女人
是啊
丈夫
没有船灯
像现在天这么黑
(他摇了摇头。)
年轻女人
我不知道
丈夫
可你不替他担心吗
毕竟在下雨
风又这么猛
天也黑下来了
这可是深秋的黑夜
不是夏日明亮的傍晚 风平浪静
(长长的静场。年轻女人走到沙发前坐了下来。年轻朋友和丈夫看看彼此。年轻朋友走过去在年轻女人身边坐下来。)
年轻朋友
(抚慰地看着她说。)
现在他一定
很快就会回来的
毕竟他只能回来
夜深了
他也不能一直留在海上
他一定很快就会回来的
(年轻女人点点头。)
是啊肯定是这样
现在他很快就会回来的
(丈夫走到窗前,向外望着。)
别害怕
现在
我们很快就会见到他了
一定的
他经常乘船出海的
所以他不会
有什么事儿的
绝对不会
年轻女人
是啊
可是
年轻朋友
他很快就会回来的
我知道
(丈夫走过来,站在沙发旁。年轻朋友注视着他说。)
对吗
丈夫
哦我得说
这时候出海可
不太好
天这么黑
暴风雨这么猛烈
而且现在外面也
很冷
我都淋湿了
(用手摸着有点儿湿漉漉的头发。)
而且冷得要命
就那么从车走到房子的一会儿功夫
真他妈的
冷得叫人发抖
哦
(短暂静场。看看表,然后看着年轻朋友说。) 不过时候不早了
也许我们该走了
(他看着年轻女人说,)
呃你知道我们也住得离市中心
很远
为了找到能住得起的房子
我们得
离城很远
年轻女人
当然
丈夫
生活就是
这样
(看着年轻朋友,带着点儿询问的语气说。)
那
年轻朋友
哦我们还可以再待一会儿
(年轻女人看着年轻朋友。)
丈夫
好吧不管怎么说
再待一会儿
(年轻朋友低着头坐在那儿。与此同时,丈夫走到窗前,站在那儿注视着窗外。静场。年老女人自台左上,站在丈夫身旁,也注视着窗外。但他既未看到她,也未意识到她的存在。)
年轻朋友
(突然抬起头,对年轻女人说。)
也许
年轻女人
(害怕地说。)
什么
年轻朋友
嗯
(短暂静场。)
我的意思是说
可他平时会在这样的暴风雨里
在外面待这么长时间吗
(年轻女人摇摇头。)
他不会
(她又摇摇头。)
不会
(静场。年老女人往房间中央走去。与此同时,丈夫依然一动不动地站在窗前,而另外两个女人也几乎一动不动地坐在沙发上。然后年老女人停下脚步,注视着沙发上的两个女人,温柔地微笑着。随后她注视着丈夫。然后低下头,又再次小心翼翼地抬起头。) 可是
(短暂静场。)
也许我们应该
(年轻朋友看着丈夫。)
毕竟可能会
(然后看着年轻女人。)
也许我们该去找找他
(丈夫转身看着年轻朋友。与此同时,年轻女人和年老女人都低下了头。)
丈夫
(有点儿惊讶地说。)
好吧
年轻朋友
(看着年轻女人说。)
你说昵
(年轻女人只是看着她。
年轻朋友转身向丈夫说。)
我觉得有可能
(他点点头。)
也许你可以
(突然停下来不说了。)
丈夫
可是上哪儿找呢
年轻朋友
你就往下面那条路走就行了
我们已经去过了
然后
(看看低头坐在那里的年轻女人。)
哦然后向右转
(看看年轻女人,可是她一动不动。)
然后在第一个路口向右转
走到海边
那儿有个船屋
一个码头
(他点点头,但是站着没动。)
你会看到的
丈夫
好的
可是
年轻朋友
我就待在这儿
丈夫
是啊那当然
年轻朋友
穿件雨衣
年轻女人
(看着他说。)
你可以穿
我的雨衣 就挂在门厅里
(他点点头,自台右下。静场。年轻朋友站起身来,走到窗前。年轻女人也站起身来,往房间中央走了两步。这样她,年轻朋友,和年老女人之问的角度就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她们就这样一动不动地站了一会儿。然后年轻女人走到窗前,站在年轻朋友身旁。)
年轻朋友
(直直地看着前面说。)
他们一定会回来的
很快
P302-309
在亚洲,第一个演出我剧作的国家是日本。当时我前往东京观看了《有人将至》。这个版本展现了对我剧作的深层次理解。当时我就觉得,东方人仿佛能比西方人更好地理解我的作品。
数年后,我前往中国上海,观看同一个剧作的中国版本。类似的感觉又出现了,但这次,这种感触甚至更为深入和震撼:这一版本对我剧作的理解是那样的透彻、完整。在对原作理解的精准度上,在你所能够想象到的任何戏剧层面上,这一版本的《有人将至》都达到了我前所未见的、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
自从欣赏到这一版本的演出以来(无疑这是全球范围内对我作品最好的舞台呈现之一),我心中油然而生对中国戏剧、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深深敬意。中国的文化与艺术是如此博大精深。而当它体现在戏剧舞台上的时候,又是如此的巨细靡遗、浑然一体。
我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进入中国,要感谢我的译者邹鲁路,上海戏剧学院的青年教师和学者。对于这些年来邹鲁路女士为我的作品能够进入中文世界所做出的巨大努力,我深怀感激。她是我在中文世界里的声音。没有她的无私、不懈和执着,我的作品就无法进入中国。对此,我的感激无以言表。
戏剧的本质决定了每一部舞台作品所存在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并将最终消失,即使是那些最伟大的作品也不例外。正因如此,剧本以出版的形式得以存留是至关重要的。而因为本书的出版,这一点可以成真了。
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说,我的剧作也属于书本的世界。作为一个写作者,我的创作领域不但涉及戏剧,还有诗歌和小说。我期待我的一些诗歌和小说的中文版也能够在接下来的几卷中出版。
在此,我也想对将我的著作以中文形式出版的上海译文出版社致以诚挚的谢意。
同时,感谢“易卜生国际”与Inger Buresund女士为我的剧作在中国传播所做出的努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挪威驻上海总领事馆及?yvind Stokke总领事先生。来自他们的支持同样弥足珍贵。
Jon Fosse
约恩·福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