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秉华主编的这本《井冈红旗谱》是编者根据一些老红军回忆录中提供的线索去信请教、登门拜访,挖掘整理而成的。本书写的全是人物故事,如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罗荣桓等,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年红军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活动。本书对入编的人物不详述生平,亦不全面立传,而是撷取他们在井冈山斗争前后这段时期的闪光点加以记述,以突出历史特点和地方特色。每篇材料均配有传主的照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井冈红旗谱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毛秉华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毛秉华主编的这本《井冈红旗谱》是编者根据一些老红军回忆录中提供的线索去信请教、登门拜访,挖掘整理而成的。本书写的全是人物故事,如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罗荣桓等,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年红军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活动。本书对入编的人物不详述生平,亦不全面立传,而是撷取他们在井冈山斗争前后这段时期的闪光点加以记述,以突出历史特点和地方特色。每篇材料均配有传主的照片。 内容推荐 毛秉华主编的《井冈红旗谱》是一本专门记叙井冈山时期人物的读物。全书10余万字,编入本书的人物共有40几位,包括井冈山斗争时期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其中多数是已牺牲的英烈和逝世的先辈,也有几位是仍然健在的老红军。 目录 毛委员 多谋善断 朱军长 带兵有方 彭德怀 顾全大局 陈主任 政工巨匠 何长工 设计军旗 余贲民 建设后方 罗荣桓 身先士卒 俩老庚 共战沙场 宛希先 勇斗叛徒 三兄妹 当仁不让 “红一连”今朝更红 “教导队” 桃李芬芳 伍若兰 文武兼备 谭震林 当选县长 毛泽覃 乔林建党 潭甫仁 重见曙光 陈毅安 鸿雁传书 贺国庆 冒险藏枪 谭冠三 农村调查 胡少海 智取宜章 萧营长 揭竿而起 王尔琢 大战五江 吴仲廉 投笔从戎 刘荣辉 五次负伤 兄弟俩 奔赴罗霄 康克清 逼上井冈 杨至成 三释俘虏 朵云卿 保卫黄洋 “红一团”军中劲旅 “特务营”屡登荣榜 曾书圮 大井送子 贺国中 红军虎将 张平化 家有七雄 范家驹 视死荣光 王展程 夫妇遇难 谭家述 坚守边防 黄克诚 深谋远虑 张子清 品德高尚 膨华 谱写京戏 朱良才 歌颂挑粮 “步兵旅” 文明之师 “独立团” 百炼成钢 陈正人 喜结良缘 刘仁堪 千古流芳 俩军长 金兰之交 前委会 批评中央 “两只羊” 丢盔卸甲 “战龙冈” 活捉敌将 井冈山斗争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可在唯心史观盛行的时候。却有一种说法,说“毛泽东在长沙读书的时候,口袋里就装有一张地图,对全国的大山、湖泊了如指掌,一旦需要,他知道将占领哪一个山头”。这显然是先验论。 那么,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时,有没有讨论过这件事呢?有过。美国作家斯图特·施拉姆写的长篇传记《毛泽东》就谈到过这件事。作者在撰写此书时,专程去台湾采访政治大学的白余教授。这位白教授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的同班同学,他在海峡两岸有一定的影响,1991年他病故时,新华社还发过讣告。 当施拉姆请白教授回忆往事的时候,白教授讲了这么一段故事:“1917年中秋节。毛泽东又一次而且更加明显地流露出了头脑中的传统观念。一群学生聚集在第一师范后面的山上讨论救国之道。有些人提出进入政界。对此,毛泽东回答要有金钱和关系才能当选。又有人提出要利用今后当教员的职务去影响几代人。但毛泽东表示反对,说这个办法需时太久。别人要他提出办法,他答道:‘学梁山泊好汉。’” 后来,施拉姆在这部传记中写道:“梁山泊是一个山地要塞的名字。毛泽东爱读的小说《水浒传》中的绿林好汉在那里安营扎寨,兴起兵事,除强暴以伸张正义,处乱世而求平安。刚好十年之后,毛泽东上井冈山,开始了一条与此并非毫无相似之处的道路。” 是的,毛泽东的“上山思想”不是偶然产生的。早在家乡湖南韶山读私塾的时候,他就喜爱读《水浒传》《三国演义》之类的古典军事小说,这对他后来的革命行动不能说没有一点影响。至于什么时候上山、上哪座山,那当然是在后来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在《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书中说过:“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中国革命用什么方法才能取得胜利?’长期以来,我们党包括中央大多数政治局委员不能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是谁回答了这个问题呢?不是西方的什么圣人,也不是共产国际的什么天才,而恰恰是东方大国的毛泽东。 毛泽东开创这条井冈山道路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当时湖南省委根据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决定秋收起义的目标是攻打长沙。其实没有打长沙,只是打了湖南浏RI、醴陵和江西铜鼓这3个县就失败了,4个团5000多人的起义队伍到达湖南浏阳文家市集合时,只剩下了两个团2000多人。 毛泽东的伟大就在于不死板、不教条,而是随着情况的变化去确定自己的行动方针。当接连打了几个败仗之后,他当机立断。放弃打长沙的计划,毅然把队伍带上井冈山。 党中央在知道毛泽东没有去打长沙,而是上了井冈山之后,立即在1927年11月9日至11日在上海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毛泽东作了错误的处分决定,说他“未能实现党中央的新策略,在政治上犯了严重错误”,把他的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和I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给撤销了。 接着,党中央派湖南省军委特派员、湘南特委军事部长周鲁来井冈山传达中央决定。他在传达中传走了样,说中央开除了毛泽东的党籍。党籍被开除了,党代表不能当了,书记也不能当了,只能当师长。 1956年9月10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大”第二次预备会议上的讲话中,还很风趣地讲了他在井冈山当“民主人士”的那段历史。他说:“开除党籍了,又不能不安个职务,就让我当师长。我这个人当师长就不那么能干,没有学过军事。因为你是个党外民主人士了,没有办法就当了一阵师长。后来又说这是谣传,是开除出政治局,不是开除党籍。啊呀,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P4-5 序言 一部讴歌井冈山精神的好书——祝《井冈红旗谱》问世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大力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正在这个时候,离休老干部、井冈山博物馆顾问毛秉华副研究员主编的《井冈红旗谱》即将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宣传党史人物、弘扬井冈山精神的百花园里,又增添了一朵鲜花。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那艰难的岁月,数以万计的中华优秀儿女奔向井冈山,创建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现有的井冈山宣传阵地和出版物,均偏重于对历史过程和事件的宣传,而对于人物的宣传则显得不够。因此,宣传井冈山英烈和前辈,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成为史学理论研究与宣传工作者的一项义不容辞的义务。《井冈红旗谱》的编辑出版,正是编者试图在这方面作出努力的结果。 《井冈红旗谱》是一本专门记叙井冈山时期人物的读物。全书10余万字,编入本书的人物共有40几位,包括井冈山斗争时期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其中多数是已牺牲的英烈和逝世的先辈,也有几位是仍然健在的老红军。为了避免编写人物传记中容易出现的那种千篇一律记述生平的通病,编者一是注重反映每位人物的个性和特点,不论是一人一篇还是几人一篇,都力求做到各有各的重点和特色。例如:着重写毛泽东的“多谋善断”、朱德的“带兵有方”、彭德怀的“顾全大局”、陈毅的“政工巨匠”、“红一连”今朝更红、“教导队”桃李芬芳、“步兵旅”文明之师、“独立团”百炼成钢,等等。二是在同一书中,对每位人物的介绍,采取通讯、特写、讲故事、访问记和回忆录等不同文体行文,寓人物传记基本要素于内容之中,夹叙夹议,新意迭出,生动活泼。思想性、资料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是本书的鲜明特色。 本书所用的资料,除充分利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馆藏资料外,编者还对健在的老红军登门拜访,进行实地调查,获得不少珍贵的文物资料。据了解,本书出版前,杨得志、萧克、曾志、张平化、陈士榘、彭儒、刘荣辉、段子英等老前辈不辞辛苦,对送审的书稿认真地进行补充和修改,从而使史实更为准确,文字更为流畅。因此,以史为据,忠于历史,也是本书的一个明显特征。 纵观全书,我认为,《井冈红旗谱》通过介绍历史人物的典型事迹,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坚定信念,解放思想,服务人民,自觉奉献的井冈山精神,是一本值得大家仔细阅读的好作品。 二○○四年三月于北京 后记 我三次赴京拜访曾志老大姐,头一次是为了弄清她“大井送子”的事;第二次是了解她怎样当朱德与康克清的“红娘”:第三次是送审书稿,并请她题写书名。 她在楼下散步时摔伤了脚,忍着剧痛修改了对她的采访记录,但不题字,而且对书名也提出意见,认为《井冈山人物》一般化,后改为《罗霄英豪》,她也不同意,认为评价太高,要是用这个书名,就要把她的那一篇撤下来。所以最后改用《井冈红旗谱》。 这本《红旗谱》写的全是人物故事,记住一个故事就记住了一段历史。为了使本书能真实、生动地反映当年红军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活动,我根据一些老红军回忆录中提供的线索去信请教、登门拜访,挖掘整理。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成册,并多次再版。本书对入编的人物不详述生平,亦不全面立传,而是撷取他们在井冈山斗争前后这段时期的闪光点加以记述,以突出历史特点和地方特色。每篇材料均配有传主的照片。 在文体上,以史实为依据,夹叙夹议,力求生动活泼。初稿完成后,报送有关部门或人编者本人及其亲属审核。承蒙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会长、著名教育艺术家、首都师大教授李燕杰祝词并题字;承蒙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井冈山培训班学员的资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本书难免有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编者 2012年1月于茨坪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