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斯顿·丘吉尔,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从战争到战争)》是英国前首相全景式历史巨著,也是最权威、最全面的二战历史回顾,同时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解密二战鲜为人知的内幕,洞彻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从战争到战争)(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温斯顿·丘吉尔,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从战争到战争)》是英国前首相全景式历史巨著,也是最权威、最全面的二战历史回顾,同时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解密二战鲜为人知的内幕,洞彻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 内容推荐 作者温斯顿·丘吉尔在《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从战争到战争)》中以其政治家的独特视角审时度势,对1919至1939年的欧洲形势进行了全景式描述,分析并介绍了一战对不同政权统治下的欧洲各国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各国的后续政治、军事行动。 读者因而能深入了解一战后凡尔赛和约之下欧洲局势的变迁以及英法奉行绥靖政策、对意大利进行制裁和西班牙发生内战等事件是如何影响二战的。书中充分考量了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与作为主要战胜国的英国和法国的一系列战争政策,并在此基础上详述了二战爆发的缘由:1939年德、俄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仅在一个星期后,即9月1日,德军就大举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作者以如椽之笔全方位地向读者呈现了从一战到二战的二十年间波涛汹涌的欧洲形势,并通过大量珍贵文件和重要史料展现出他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和谋略家的远见和睿智。 瑞典学院在授予丘吉尔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丘吉尔的演讲用词洗练、文思敏捷、精辟中的、感人肺腑。他的演讲似乎具有重新锻造历史的力量。……在关乎人类自由和尊严的千钧一发之际,丘吉尔以其独特的雄辩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或许,正是这些伟大的演讲,为他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目录 第一章 胜利者的蠢事 第二章 和平的鼎盛时期 第三章 潜伏的危险 第四章 阿道夫·希特勒 第五章 被蝗虫吃光的年代 第六章 日益阴暗的景象 第七章 空中均势的丧失 第八章 挑战和反响 第九章 空中和海上的问题 第十章 对意大利的制裁 第十一章 希特勒动手了 第十二章 重整军备的间歇期西班牙 第十三章 德国武装起来了 第十四章 艾登先生担任外交大臣和他的辞职 第十五章 强夺奥地利 第十六章 捷克斯洛伐克 第十七章 慕尼黑的悲剧 第十八章 慕尼黑之冬 第十九章 布拉格,阿尔巴尼亚,英国对波兰的保证 第二十章 苏联之谜 第二十一章 到了战争边缘 附录 试读章节 国际联盟成立之初就经历一次打击,几乎使它丧命。威尔逊总统提出的意见被美国否定了。本来总统大人是要继续奋斗的,为了理想,他着手竞选运动,可不幸的是他突然患了中风病,之后的两年中他一直被疾病困扰着,像残疾人一样无法工作,然而这段时期也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接下来的1920年总统选举,共和党获胜,威尔逊的政党和政策彻底被替换掉了。共和党一上台,孤立主义就在大西洋的对岸占了上风。欧洲所欠的债务是必须偿还的,有什么问题都应该他们自己解决。另一方面,关税提高了,货物进口受阻,而欧洲偿还债务,必须依赖这些货物。在1912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美国在会上提出裁减海军,这个建议影响深远,英美两国政府对此非常积极,他们凿沉了船舰,而且还拆除了军事装备。有一个很奇怪的逻辑依据,这是他们行动的理由:若是让战败国解除武装,战胜国必须先解除武装,否则就是不讲道义。法国对莱茵河界的要求完全落空了,并且在保证条约上也没有实现要求。不仅如此,法国还遭到了英美两国的指责,因为法国的军队虽然大大削减了,但是仍有一支以普遍服役为基础的军队。 美国明确地向英国摆明了自己的态度:如果英日同盟继续存在,那么美英的关系就无法发展。于是英日同盟宣告结束。恪守该同盟关系的日本在同盟废止后,反应非常激烈,他们说西方国家一脚就把亚洲国家踢开了。那些很可能与日后的和平有决定意义的联系都被终止了。不过这时候,日本也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安慰,首先德国和俄国失败了,这样,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日本海军实力在世界上的排名可以上升到世界第三的位置。华盛顿海军协议规定主力舰的比例为:五、五、三。日本在主力舰的实力上虽然比英美两国差很多,但是要想达到规定,依日本的建舰能力和经济能力来说,需经过多年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日本非常关注英美,这两个海上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正在消减各自的势力,他们的资源所能供给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军事力量所需,他们自身的义务超出了他们目前的实力。因此,在欧洲和亚洲,协约国作为战胜的一方,打着维持和平的名义,做出的种种努力,实际是为下一次战争清除了障碍。 这些不幸的事件,一件接着一件地发生,大西洋两岸的人正在倾吐自己的好意,可这样没完没了的没有意义。这时候一个新的争端已经在欧洲生根发芽,其威力完全可以胜过沙皇和德皇帝国主义。俄国内战的结局是布尔什维克胜利了。苏俄的军队被派去征服波兰,结果在华沙之战中失败了,可是共产党的宣传却只差一点就征服了意大利和德国,而匈牙利却真正的落在了共产党的统治之下,独裁者贝拉·库恩控制了那里。福煦元帅非常有预见性,他曾说“布尔什维主义从来没有真正占领什么地方”,可战争刚刚结束的几年中,欧洲文明的基础却陷入了危机。在慕尼黑的下士希特勒,不断地煽风点火,说犹太人和共产党应该对战败负有责任,这样就挑起士兵和工人对他们的仇恨,他想以此为条件进入军官的阶层。本尼托·墨索里尼是另一个野心家,他为意大利做出新的治理方案,并称该方案能使意大利得救,人民可以因此摆脱共产主义的威胁,他利用这个机会,把独裁的权力攥在了自己的手中。法西斯主义逐渐发展,演变成了纳粹主义。本属于同一股势力的它们,越来越活跃了,并把世界推向了恐怖的斗争之中。运动已经消逝,可是谁也不敢说这种斗争也随之消失了。 P11-12 序言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情况,我曾写了《世界危机》《东线战争》和《战后》三本书来记录。如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各卷,我认为是在承接前作。本书全部写完之后,与以上几本合起来,即是对这三十年战争的一个总的记述。 我在写作本书时,跟之前几本一样,也是竭力模仿笛福著述《一个骑士的回忆录》的方法:在对重大的军事事件和政治事件进行记述和发表意见时,以一个人为核心,围绕他的经历展开。在政府中身居要职,且同时经历了这两次史上最大灾难的人,或许只有我了。不过,一战时,我的职位还不是那么重要。而到了二战,有五年多的时间,我在对德战争中是国王陛下政府的首要决策者。因此,写这本书时我的立场较之之前不同,并且比以前更有权威。 我处理公务时,都是通过口授秘书去执行的。在担任首相一职期间,我发布了将近一百万字的备忘录、训令、私人电报和节略。那个时候,每天都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而我处理这些事情时,只能依据那个时候能搜集到的资料,所以,这些逐日写下的文件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在所难免。但是,这些文件出自战争时期不列颠帝国和联邦的主要决策者之手,是自己亲眼所见的重大事件的真实记录。记录战争实况和政府工作,这种情况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也不知道过去是否曾有过。但是,我并不认为它能被称为历史。历史应该交给后来的入去编写。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它对后世是有益的,对历史也很有价值,对此我很有信心。 这三十年中,我的作为和观点是我一生所有努力的集中体现。我希望人们对我做出评判时,能以此为依据。在战争中或是在政府决策上的任何举措,如果事先我没有发布过公开的或是正式的意见,或是没有发出过警戒性的预告,事后我绝不会妄加评判。这是我谨守的原则。当时,处于争论之中,很多的言辞是十分激烈的,事实上,作为事后的追忆,我已将它们改成稍缓和一些了。文中我记述了很多人和我的争辩,其中不乏我敬重和拥护的入,为此我也很痛心,可是那些都是过去给我们的教训,如果不说出来作为对未来的借鉴,是不正确的。希望不会有人因为我记录的事情,而看轻那些真诚仁善的人,却忘了去拷问自己,在执行公务时是否有不妥,有什么样的前车之鉴可成为日后作为的参考。 我并不指望我说的所有能得到每个人的认同,我也不是世人想看什么才写什么,对此请不要有误解。我的阐述都是根据我所持的观点得出的。对于材料的真实性,我已尽最大努力去查证核实。但是随着敌方文件不断被缴获,不断地有事实浮出水面,或是有新的发现。这些新信息被公开后,人们可能会对我之前下的判断重新评判。所以,我认为在全局没有明朗展现出来的情况下,当时的记录和白纸黑字写下的意见是最真实可靠的,以它们为依据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罗斯福总统曾就这次战争的名称向公众征求意见。有一天,他就这个问题来问我。我马上回答说:“可以不爆发的战争。”历史上,没有哪次战争可以比这次更加容易地预防。上一次大战,世界遭受了严重的毁坏,这一次,又将上一次仅存的东西毁灭了。现在正义的一方取得了胜利,为此亿万人拼尽力气艰苦作战,甚至付出了生命。可是我们还是没有迎来和平或是安全,我们终于消灭了那个危难,然而现在却陷入了比之前更大的危险之中。这简直是人类史上最悲剧的事情了。吃一堑,长一智,人们应该牢记之前的教训。对于新生的一代人,我热切地希望他们能够改正之前的错误,从人类的需求和尊严出发,对于可预见的可怕未来加以掌控。 温斯顿·斯宾塞·丘吉尔 于肯特郡,韦斯特汉,恰特韦尔庄园 1948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