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最重大的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春节对中国百姓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民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光在二十四节气中流转。一年的时光走到了寒冷的冬天,是时候歇歇了,盘点下今年的收成,考虑下明年的耕作。当然,家家户户都会祭拜祖先、祭拜天地。在这个持续一个月的大节日里,聪慧的古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仪式、庆典,让春节暖暖的年味儿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灵。
时光荏苒,到了现代社会,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存续文化、继承祖先呢?
我见过很多人痛心疾首,哀叹传统文化的凋败,为中华文明的未来担心。其实大可不必,文明的脉络仍然根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隐藏于当今生活的细节角落。可能很多人想不到,人人都会说、会写、会用的汉字,其实就是一个存续文化、继承祖先的绝佳载体。汉字是藏在我们这个民族掌心里的纹路,顺着它一点一点探寻回去,也许,我们就能够触摸到很多带着体温的观念。
什么是汉字呢?其实,我们中国人提起汉语,常用一个词叫“母语”。“母语”是一个特别有感情的词,因为母亲在我们的亲情文化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家的时候,脑子里面第一个跳出来的人,就是自己的妈妈。母亲是什么人?就是不管孩子回不回来,都会一直倚门守望的那个人,就是那个“意恐迟迟归”(唐·孟郊《游子吟》)的心,就是一直等着游子归来的那个温暖怀抱。母语也是一样,我们“日用而不自知”,但不管你对它熟悉还是陌生,你对它是在变化着还是遵循着,它一直都会在那里守护着你。那么,静静地把心沉下来,顺着我们的母语汉字找回去,也许会找到好多让你意想不到的观念、智慧,找到许多人人都应自知的做人的态度、原则。
街坊邻里见面拉家常,常说孩子长得像爸爸还是像妈妈,有的时候我们用一个词,就是“惟妙惟肖”。惟妙惟肖的这个“肖”,也是姓肖的肖,常用的组合词有酷肖、肖像等等。那么,这个“肖”字的本义是什么呢?(□)
在古文字中,我最早看到它本义的时候大吃一惊,因为这个象形字就是一个带着血水的胎儿,刚刚生出来的,血水淋漓。这个胎儿从孕育的那一刻起,就带着家族的血缘、基因。《说文解字》②上讲:“不似其先,故日不肖也。”我们有时候说某个孩子没有继承祖辈的品德,或者做人做事没有继承家族的门风,就叫作“不肖子孙”。
从最早这样一种血缘继承、相貌相似的“肖”,后来又演变出了一些同音字,我们更熟悉,就是孝顺的“孝”。
“孝”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字头,我们今天叫作老字头,老、考、耄、耋等都是这个字头;下面就是一个孩子的“子”。大家可以看一看,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这个字都是一个小孩子背上驮着头发萧疏的老人,或者是用手搀扶着老人。百善孝为先,什么是中国人的孝呢?就是一个孩子愿意用自己的行动扶持自己的长辈,让老人既能安身又能安心。
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