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给我三个春天(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实践)/乡村建设随笔系列/中国新农村建设书系
分类
作者 孙君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苗,二年树,三年材,有三个春天就可以收获了。我对村里的干部说,只要你给我三个春天,我就还你们一个‘春天’!”《给我三个春天》作者孙君这样呐喊道。

本书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今天我们失去了和渴望再得到的东西,在我们的农村、山区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依然保留着:被自然环境环抱的村庄,鸡鸣狗吠的四合院,砖木构筑的低层住宅,太阳能热水器,有机蔬菜和水果:石凳上的闲聊,鬓霜的童年之友,孩子们的嬉戏:村子里的祠堂和祖庙,村委会管理下的有序,村民自治下的伦理道德,还有农民对他们生活生产的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呵护……

内容推荐

堰河村是汉江边上一个极普通的小村,可是这个村在村支书闵洪彦的带领下。用三年的时间创造了今天人们熟悉的“五山模式”。

2003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画家孙君,带领“北京绿十字”团队进入堰河村:在镇委书记余宝军的支持下,开展了一场生态文明与乡村建设,孙君以画家的视角、平民化的语言与村民一起用三年的时间铸就了一个人们熟悉与梦想的小村。

垃圾分类、联产联地股份合作制、汉江特点的民居建造、村污水净化、百日山的真武山门、农民家庭卫生环境的改造等,以“先生活后生产”的理论探索一条全新的中国新农村建设之路。

财力有限,民力无限,是堰河村的核心文化。堰河,村在三年间用每户出260多个义务工,自立自强,走出一条符合传统农民精神又具有画家孙君朴素美学思想的新道路。

孙君与堰河人一道创作了一幅当代乡村建设的行为艺术作品,他们把绘画从画布转移到大地,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堰河村作品。

《给我三个春天》由此得名。

目录

第一次 因水,从北京来到襄阳 2003年8月26日

第二次 堰河村出现了 2003年9月27日

第三次 触摸堰河村之源 2003年12月19日

第四次 开启民智 2004年1月7日

第五次 乡建从小事做起 2004年2月26日

第六次 筑坛祭茶心中有神 2004年4月22日

第七次 我回家了! 2004年9月18日

第八次 难在第一栋房子 2004年10月12日

第九次 人在北京心在村 2004年10月22日

第十次 茶乡故事 2004年12月14日

第十一次 农民眼中的政府 2005年3月6日

第十二次 给县委:书记的信 2005年4月27日

第十三次 评估五山、反思五山 2005年6月10日

第十四次 水到渠成中的乡村建设 2005年6月22日

第十五次 复制、复制再复制 2005年7月1日

第十六次 村长的小算盘 2005年12月1日

第十七次 新农村建设中的观念较量 2005年11月22日

第十八次 阵痛与快乐并行 2006年1月15日

第十九次 “吵”出来的新农村 2006年2月9日

第二十次 小沈与老田 2006年3月3日

第二十一次 形式主义害死人 2006年3月26日

第二十二次 钱、钱、钱 2006年4月10日

第二十三次 《爱在茶乡》电影开机 2006年4月24日

第二十四次 公益遇上黑社会 2006年6月17日

第二十五次 反省新农村建设 2006年8月26日

第二十六次 久别的重逢 2007年9月19日

第二十七次 家一园一国 2007年10月1日

第二十八次 建50年不落后的房子 2007年lO月20日

第二十九次 延伸五山、田园城市 2007年lO月28日

第三十次 精品不精 2007年12月1日

第三十一次 家里家外忙成一团 2007年12月13日

第三十二次 孙君与堰河村 2007年12月31日

第三十三次 堰河村成就绿十字 2008年3月7日

试读章节

因为上午9点有讲座,早晨5点多就醒了。起床整理讲课的幻灯片。这次讲课针对性很强,来人是县委四大班子,各部局主要领导,乡镇村主要负责人。目的就是告诉他们新农村怎么操作,用什么方法,怎么定位。整整三个半小时,完成了讲课稿。

8:40,与刘波赶紧出去吃早饭。出政府大门,见路两边在重铺人行道。原来很好的地板砖,全部当垃圾了,我赶紧与县领导打招呼,别扔啊,给五山啊。

9点干部全部到齐。讲课对我来说是熟练工种。一个半小时下来,没有人走动。会后好几个领导对我说,你的课不能听了,再听要得尿毒症了,我们舍不得离开会场,怕错过精彩内容呀。会后7个村的镇领导与村全体班子留下,讨论春节前的有关工作推进。陈部长眼睛红红的,看来是充血了,对大家说,拜托大家,真的没有时间了。看得出来陈部长是在用心做事,可他心太急了,对新农村理解不全面,各村街道都在搞“穿衣戴帽”。我觉得不妥,但也很难说服陈部长。我现在只能确保堰河、田河。余宝军是理解了,万幸啊!时间会证明我是对的。

我对大家说:“7个村定位是否可行,现在与大家商议。大家觉得可行就全力做,觉得不可行,或觉得不想做,赶紧告诉我们,换村。”

李县长说:“这次机会难得,很多村要做,名额有限。你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发展生产.改善环境啊!在场村干部热情高涨,说终于知道我们村怎样做,从哪儿人手,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了!大家一致认为农村就应该像农村!”

下午2点多,带规划院院长一起第三次来三岔路村,再次实地调整规划,然后一张一张画图。特别是对村口的小广场,我一直强调是“农村”的感觉。

下午省委组织部来五山考察,陈部长希望我同行。我很想到谷城洗澡,腰有点酸,想找专业按摩师调理一下,想想还是同行吧。

正好,前天在堰河看了“农民未来之家”要建的地方,这是由团中央评选的“丰田杯”,绿十字获了二等奖,获奖的费用要在这里建“农民未来之家”。走进堰河村头,看到昨天交代的桥墩都砌好了,真快啊,很漂亮,闵书记就是做事爽快!

闵书记一直对我说山里有瀑布,有一个石头上长了24个像屁股的大石头,我说今天进山看看吧。我也想挖掘一下村里的文化空间。堰河有两条山沟,一条我去过。山里有清朝考举人的学院,现在是遗址了。有百日山的一部分,因为张天师在山上坐了100天就叫百日山了。

张天师是道教门派之一的“正一道”龙虎宗各代传人的称谓。“正一道”(即“天师道”)由张陵(张道陵)创立,后世称张陵为“(祖)天师”,其子张衡为“嗣师”,其孙张鲁为“系师”,日“三师”(“三张”)。其传人为其子孙世袭,后皆称为“天师”.因张姓即被称为“张天师”。自张陵第l代开始到张源先后共经历64代。

村里还有一个几百年的老房子,没人住。那里路途崎岖、山水回转、曲径通幽。另一条路是以山泉水为主的河道,河里水不多,现在是枯水季节,在静静的山林中能听到泉水的喘息声,叮叮咚咚,溪水畅流。我们一边走一边喝山泉水。约走了3公里路,来到一个小水坝,看到了一个小瀑布。闵书记指着这个小瀑布说,1994年我就从这里沿山挖了一个小渠,弯弯曲曲3公里引到村里。可惜工程做得很简陋,到处漏水,这个工程真是太浩大了。闵书记真是个人物啊!他一直想把这条水沟再修修,希望能引水进村。

一路上.闵书记不停地对我说:“孙老师我反对你到处‘撒胡椒面’一样做新农村。他们搞不赢,因为他们没有思想与理念,更是没有行动。”这些他对我说了很多次了,我一直很忙没有时间与他交流。我停下来对他说:“今天约你到山里来也是想说这件事。你说全省各市县到谷城来,待几天只看一个堰河,可以吗?”闵说不行。我又说:“全国各省市来谷城,每个市县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基础都不一样,堰河只是其中一种模式,那别的村学什么呢?

“你很清楚‘五山模式’目前只是堰河村试点成功了,若能在5个村或更多的村复制,那才是真正的‘五山模式’,这对绿十字来说也是一次极好的机会,借此来宣传绿十字的理念.难道你不希望有更多文明和富裕的村庄吗?”

闵书记瞪着眼睛说他当然希望五山农民都能过上好日子啊!

我说:“县委领导知道我是五山政府请来的专家,我与周霁书记又是好朋友。大家请我帮忙去看看别的村,余书记、梁镇长又怎么能拒绝?余书记和梁镇长都说五山不能本位主义太重了。五山应该展示大度,模式的目的就是复制成功。堰河村需要提醒自己自立、宽容、低调、务实那才是做大事……你说对吗?

“复制和推广的村越多,堰河村的知名度越高。就像北京三里屯卖服装,一家卖就没有人来了,如果有一千家卖衣服,就有市场,五山模式就这样。”

闵连连点头,连声说是的,是的,他明白了。

堰河村既是我的希望,又是我的担心。希望的是通过今年“新农村建设”启动之后,能有第二个发展规划;又担心这里会变成一个政府大投入、大改造的新堰河。这种可能性会很大,也是让我心里不安的地方。

晚上吃饭时,闵批评我,说让我以后在讲课时,不要放那幅住在结扎手术房间的照片了。人家会说他没有照顾好我,让他没面子。说这样一个大教授就让人家住那儿?我对他说:“我说的是假话吗?”闵一句话不说,低着头。闵有时很可爱,只要他错了他就不说话了。

P195-P197

序言

在任何一个乡村项目点上,我都不敢轻易地做规划、搞建设,不敢随意地栽树、建坝、修路,更不会在石头上请书法家刻字。因为我知道这里的每一块土壤、每一片植被、每一个堰塘都有独立的生命,不同的“血型”、生活习惯与个性,我们必须尊重它;如果我们违背了它的意愿,它就会反抗我们,这种反抗有时是很残酷的:世界上四大文明的发源地,几千年来一个个衰败,都是我们人类自作聪明的“杰作”。所以人类不能太自以为是,不要以科学与技术为万能,更不能把沉重的历史视为传说。决不能!

2003年我与“北京绿十字”的朋友们在中国的中原开始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的名称是“五山模式”,地点就在湖北谷城县五山镇的堰河村。

三个春天后,到2006年,这里已成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美丽山村。自然开始回馈这个村的农民了。农民笑了,土壤笑了。鸟语花香了……

村民说:你这娃子怎么和城里人一样,垃圾到处乱扔!

村干部说:垃圾分类就是招商引资。

闵书记说:我没有水平,可我也没有水分。

镇干部说:财力有限,民力无限。

孙君说: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老师们说:关起门是家,打开门就是国。

专家说:孙君只是一个画家。

值此书出版之际,我最想向“北京绿十字”的志愿者们致敬!因为有了你们,才有了今天五山堰河村的新生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1: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