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60周年,我国著名海洋问题专家陆儒德老教授将他几十年搜集的资料写成了《江海客毛泽东--毛泽东兴建水利缔造海军经略海洋纪实(精)》。这迄今唯一一部以毛泽东江、海实践活动为题材的纪实文学作品,全面记述毛泽东的海洋强国战略思想以及兴建水利、缔造海军、经略海洋的重大决策,生动描述毛泽东一生的江海情结,彰显一代伟人的雄才大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江海客毛泽东--毛泽东兴建水利缔造海军经略海洋纪实(精)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海洋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60周年,我国著名海洋问题专家陆儒德老教授将他几十年搜集的资料写成了《江海客毛泽东--毛泽东兴建水利缔造海军经略海洋纪实(精)》。这迄今唯一一部以毛泽东江、海实践活动为题材的纪实文学作品,全面记述毛泽东的海洋强国战略思想以及兴建水利、缔造海军、经略海洋的重大决策,生动描述毛泽东一生的江海情结,彰显一代伟人的雄才大略。 内容推荐 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丰富多彩,陆儒德创作的《江海客毛泽东--毛泽东兴建水利缔造海军经略海洋纪实(精)》一书,从海洋战略视野和航海技术层面为切入点,记述了毛泽东在江、海、河、湖的丰富实践活动,真切而鲜明地描述了毛泽东一生的江海情和水文化,记载了毛泽东在中国的海洋事业、国防和海军建设、水利建设等方面为中华民族创造的众多的神奇和辉煌,本书是迄今唯一一部全面、具体编撰毛泽东在江、海实践活动的纪实性文学作品。 《江海客毛泽东--毛泽东兴建水利缔造海军经略海洋纪实(精)》真实地阐述了毛泽东的身、心、名、文都系连着水。他戎马倥偬神州大地,志趣中华“江海客”,独领风骚14度畅游长江、在中国六大江里中流击水,8l岁高龄尽显泳池风采,寿终中南海“游泳池”,留下了未能实现逆黄河而上、顺长江而下骑马实地全程考察中国两大江的遗憾。 目录 江河篇 韶山风景独好 日出韶山 情溢世界 毛家添丁“水伢子” 爱水的伢子 《毛谱》独有“水” 顽童“耍水王” 干娘“石观音” 人生无处不青山 年小志大 海阔天空 初识大海 志趣中华“江海客” 湖上诞生共产党 志游华夏“江海客” 未出海的战略家 畅游江海第一人 湘江“中流击水” “诱进”游泳池 “移师”中南海 大海里搏击风涛 l 诗兴鱼趣江泳乐 次畅游长江 六大江激流勇进 沙滩政治局会议 独特的游泳外交 同蒙哥马利论天下 与赫鲁晓夫争论主枳 美国疏忽的信息 乘“长江”舰考察长江 非凡历史航程 水上的“中南海” 关心钢铁生产 老“水兵”爱水兵 我当一个“舵手” “一桥飞架南北” 乘“江峡”轮视察三峡 峡中航行谈三峡 纵谈明清爱国土 意愿驾船走三峡 兴建水利功盖大禹 水利为先 情系海河 魂牵黄河 梦萦淮河 治理三峡变新颜 一个关梦的破灭 我们来治理三峡 争做三峡的“坝长” 集众思,广忠益 空前激烈的争论 今见“高峡出平湖” 终老不减恋水情 难忘的最后游泳 未能实现的宏愿 最后的家——“游泳池” 海洋篇 心坎里海潮涌动 伟人一生大海缘 启蒙萌生海洋情 初次见海叹海殇 窑洞里思谋港台 身在窑洞心系海岛 览全局灵活决策 瞻望香港平稳回归 预见台海风起云涌 硝烟中创建海军 抗日烽火中筹海防 渡江战役中建海军 炮击英舰后思舰队 著名儒将战场受命 临战受命肩更重 将士建海军 司令上任“三把火” 华东海疆尽朝晖 新老恳谈建设海军 l 隆重接见受鼓舞 新老团结建海军 马尾船政出人才 海纳百川天地鉴 钦点首任海军司令 “旱鸭子”走马上任 “领头雁”飞回陆地 · 缔造深蓝铁军 海军是战略军种 五写题词定纲领 历练铁拳“空、潜、快” 海军建设“三步走” 五次晃动小手指 构建“长城”与“铁路” 跨越领海进深蓝 坚定维护国家主权 慎重确定领海宽度 跨海调查“跃进”轮 开辟海上大通道 驶出黄水进深蓝 满腹珠玑江海情 文韬武略居人先 江情海意兴诗潮 润泽大海报春到 海战篇 “旱鸭子”血染金门 神奇小岛金门 血的教训当戒 “土海军”扬威海南 “固若金汤”海南岛 “四个电报”定乾坤 “雄师”下海显神威 “伯陵”更逊“马其诺” 海上轻骑奇袭万山 自当清理家门口 孤艇独战“拔虎牙” 以少胜多振军威 博弈东山定乾坤 失守南岛惊中央 攻防易位再博弈 东山胜利定乾坤 三军攻克一江山 战略对弈小海岛 “智多星”出奇~g 来个“火烧牛皮糖” 中关主导大撤ig 维护统一炮击金门 运筹惊世大炮战 万炮齐轰金门岛 奇特炮战大手笔 两岸“双簧”维统一 怒海轻骑歼敌舰 不太平的“太平”舰 单艇独雷歼敌舰 快艇双雄灭“海啸” 崇武海战传传捷报 海空雄鹰卫海防 海军自有海陆孔 碧空蓝海创战绩 钦点雄鹰卫主权 尾声迎接中华民族海洋上的再次辉煌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个居住在武汉东湖畔的中国男子,20世纪50年代初在“长江”号军舰上服役,同毛主席“同舟共济”航行了四天三夜,转业到武汉后,还有幸陪伴他一起横渡过长江和东湖。今天他实现了瞻仰伟人故居的心愿,特地在荷花塘中采集了一整瓶水,回去后将毛主席家的湖水倒进老人家喜爱的东湖,企盼东湖更美丽,武汉人民更幸福。 一位来自古巴的客人,曾经跟随著名的拉丁美洲革命家切·格瓦拉一同会见过毛泽东,历史场面记忆犹新,格瓦拉紧紧地握着毛泽东的手说:“毛主席是游击战大师,我只是个小学生。”古巴老人含泪站在毛家6位烈士像前凝立许久,又在屋里地上挖出一撮泥土,小心翼翼地包起来,他要把毛泽东生长地的泥土带回古巴,撒在切·格瓦拉的墓地,祈望美洲人民和平、幸福。 两位来自非洲赞比亚的妇女,20世纪60年代末,随该国妇女代表团访华时,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当她们按照本国的传统礼遇向毛泽东行屈膝礼,年事已高的中国主席逐一屈膝答礼,使她们感动万分。今天,她们参观了毛泽东故居,经管理人员同意,在荷花塘采集几片荷花的花瓣,制成标本,长久保存,代代纪念伟人毛泽东。 一位年迈的俄罗斯妇女,在她女儿搀扶下,请求在毛主席宅旁的竹林里挖几支竹苗。她告诉陪同人员说:她生在中国大连市,中国是她的第二家乡。20世纪50年代初,她在莫斯科红场见到过毛泽东,有个弟弟在参加抗美援朝的空战中牺牲了。她清楚地知道毛主席十分喜欢竹子,在他住过的地方都种有竹子,连毛主席居室的地毯图案也是竹子,他曾撑着一根竹子弯成的竹杖,走过万水干山,连他的老朋友越南的胡志明主席同他交换都舍不得。所以,她对竹子十分钟爱,她要将竹苗栽在旅顺口苏军烈士墓地,愿血染的苏中友谊节节攀升、久久翠绿。 现在,每年的12月26日毛泽东的诞辰,成为韶山人的喜庆日子。力众欢腾,鞭炮震耳,人如潮,车似海,村民和游客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毛泽东广场。杀猪宰鸡,以中国最古老的传统礼仪,以最虔诚的方式来纪念伟人,数十万本地和外地来的人民,挤满了通往“毛泽东故居’’的道路、山坡,他们把虔诚的热泪洒在韶山冲的土地上。 2010年12月26日,韶山隆重纪念毛泽东主席117诞辰。初雪过后的韶山银装素裹。毛泽东铜像在青松、鲜花、红旗的映衬下,显得十分庄严肃穆。在一群少先队员领唱下,现场上万名群众面对铜像放声高歌,嘹亮的《东方红》回荡在韶峰山问。一首首红歌把人们带回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似乎看到了毛泽东走出韶山,为中国革命奔波的身影。 韶山村村部大楼前广场上摆满了桌子,韶山村村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聚集这里,兴致勃勃地吃上一碗散发着韶山清香的面条,呈现“万人同吃‘福寿面”’的热闹场景。在毛泽东诞辰这一天,每一位到韶山的客人,都能在韶山的各家饭店、宾馆免费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福寿面”,现在已经成为韶山的一种民间风俗,以寄托对毛泽东主席绵绵思念,也默默祈祷国泰民安。 “毛泽东广场”是韶山纪念毛泽东活动的中心,始建于1993年,介于韶山学校、纪念馆、毛氏宗祠与韶山宾馆之间,占地面积约10.3万平方米,2008年扩建。毛泽东铜像位于广场的中央,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10·1”国庆,毛泽东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铜像面朝东方,身着中山装,巍然挺立,面带微笑,手执文稿,正视前方,再现了毛泽东主持开国大典的风采。十多年来,海内外游客和各国政要有2000多万人次先后在毛泽东铜像前缅怀伟人。 2006年12月26日,一个由原华东海军“长江’’号、“洛阳,,号军舰的老舰员组成的韶山旅游团,专程赶来韶山参加庆祝毛泽东诞辰1 13周年活动。他们在毛泽东铜像前敬献了一个大花圈,缀带上写着“献给伟大领袖与海军统帅毛泽东1 1953年护送您航行的海军水兵”。P5-6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统帅毛泽东,尽管离开我们30多年,但他的光辉形象永远鲜活地留在中国各族人民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的心中。毛泽东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密不可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胜利,都是在他的理论指导、亲切关怀和亲自实践中实现的,都渗透着毛泽东的心血,我们作为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毛泽东生平研究人员,更有十分深刻而具体的感受。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60周年,我国著名海洋问题专家陆儒德老教授将他几十年搜集的资料写成了《江海客——毛泽东》。我们拜读了该书稿,翻阅了图片,感觉内容很新鲜、很亲切。一连看了三天,每天读10多万字,粗读了一遍,就觉得这是一部精心编撰的好书,立意新颖,资料丰富,史料可靠,文字流畅,以毛泽东的江、海实践史料为依托,全面地记述他的强国战略思想、水利建设规划、海洋战略和海军建设等决策过程及当时环境,这是毛泽东革命生涯的重要方面,具有历史文献价值。 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丰富多彩,《江海客——毛泽东》一书,以海洋战略视野和航海技术层面为切入点,记述了毛泽东在江、海、河、湖的丰富实践活动,真切而鲜明地描述了毛泽东一生的江海情和水文化,记载了毛泽东在中国的海洋事业、国防和海军建设、水利建设等方面为中华民族创造的众多的神奇和辉煌,本书是迄今唯一一部全面、具体编撰毛泽东江、海实践活动的纪实性文学作品。 《江海客——毛泽东》真实地阐述了毛泽东的身、心、名、文都系连着水。他戎马倥偬神州大地,志趣中华“江海客”,独领风骚14度畅游长江、在中国六大江里中流击水,81岁高龄尽显泳池风采,寿终中南海“游泳池”,留下了未能实现逆黄河而上、顺长江而下骑马实地全程考察中国两大江的遗憾。 毛泽东以战略家的视野,以超越常人的境界感知大海,理解海洋对国家的重要性,娴熟经略海洋之道,指点中国的海洋战略:必须彻底改变近代中国“有海无防”的历史;必须建立“海上长城”,以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和海洋权益不受侵犯‘;必须建立“海上铁路”,以连通世界,与各国人民一起共享丰硕的海洋资源。毛泽东坚持自力更生建海防,坚定维护国家主权,亲自确定建立12海里领海制,维护中国“海洋国土”主权。他亲自批准海军走出领海调查“跃进”号沉船事件,指示开辟通往南美洲的远洋航线。毛泽东要在海洋上创建辉煌,改变中华民族“望洋兴叹”的无奈。经过60年的风雨征程,中国的海洋事业跨越发展,正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中国人民海军正乘风破浪驶向深蓝,正为“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书写新篇章。 毛泽东魂牵人民、梦萦水利,他革命的一生,也是兴修水利、润泽大地的一生。修好淮河、办理黄河、根治海河、综合利用长江,涌动着他的心潮。他造就了一条条黄金水道,改变着中国的生态环境,重绘神州大地面貌,构筑千秋万代的伟大基业。毛泽东的治水战略超越了古人的疏流防灾,而是综合利用,改造自然,功盖大禹,永铭千古。 毛泽东乘坐军舰和客轮考察长江途中,广泛接触群众、干部和专家,实地考察情势,酝酿飞架长江大桥、兴建三峡大坝、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等影响全国的重大决策。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没有留下任何个人遗产,一直期盼着长江三峡大坝造福人民,他还想当三峡大坝的“坝长”,唯一的要求是“三峡建成了剐忘我!”他歌颂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凸显了伟人气度和对三峡的眷恋。 毛泽东融合政治家的睿智和军事家的韬略,既是军事理论大师,又是杰出的战场统帅。他从战略高度在战火中创建人民海军,创造了许多海战奇迹。他亲自总结金门登陆作战教训,指挥并取得了海南岛登陆作战和东山岛反登陆作战的胜利,他发动万炮齐轰金门岛的惊世炮战,实施“打打停停、半打半停”的奇特战术,决定“不拿小金门,为系大台湾”,以军事服务于政治和外交,斗争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亲自点将、部署鱼雷快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出击,取得了一系列对海、对空作战的胜利。人民海军的每一个进步、一系列海上战斗的胜利,都贯穿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海军的成功运用。他的海军军事思想和实践活动,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丰富了中国军事宝库。 毛泽东是一位文韬武略、才艺出众的开国领袖,又是一个独领风骚的浪漫诗人。他的革命经历是一部不朽的史诗,而大海的波涛是最华美的诗句。他把崇高的理想、豪放的气魄、坚毅的斗志和乐观主义淋漓尽致地融汇在大江大海的意象诗境之中。涓涓细水,川流不息,培养了他的艺术天性、悟性和灵性。广袤大海,波涛汹涌,熏陶了他的威严、大度和力量。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但他是个富有情感的伟人。《江海客一一毛泽东》中有不少生动、细腻的描述,十分感人。毛泽东在军舰上曾为5艘军舰书写了相同的题字,5次为海军伸出了小指头,以不同方式表达了“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强烈使命感,使指战员铭记在心。毛泽东为了让水兵都能同领袖合影,,他在寒风凛冽的甲板上整整站立了两个小时。毛泽东对三峡建大坝情有独钟,企盼早日实现“高峡出平湖”,但他对关系到千百万民生的创世工程慎之又慎,当表决时竟站在反对意见的一方,一再推迟开工,凸显毛泽东的伟人气度与风范。 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在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毛泽东同志表现出了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和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壮丽历史画卷中,在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锦绣大地上,都留下了他作为一代伟人的风采。他不仅赢得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敬仰,而且也赢得了世界上一切向往进步的人们的敬佩。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江海客——毛泽东》是陆儒德教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人民海军建军60周年的献礼。全书分编“江河篇”、“海洋篇”、“海战篇”,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部国情教育的好书。我们相信这本书在弘扬主旋律、坚持科学发展观方面会起到积极作用,会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王明富 高风 2009年4月于北京 后记 我们这一代在《东方红》歌声中长大的人,对开国领袖毛泽东十分崇敬,有着一种自然的伟人信仰。1953年,毛泽东在“长江”舰上,同舰员一起航行了四天三夜,我耳濡目染战友们讲述毛泽东同水兵间亲密接触的许多事迹,水兵把毛泽东既看作一代伟人,更当成一个慈父,在我心里增添了好多具体信仰,丰富了朴素的伟人信仰。 毛泽东在祖国的江、海、河、湖的实践中,川流不息的江水,滋养了他的艺术天性、悟性和灵性。广袤汹涌的大海,熏陶了他的霸气、海量和力量,淋漓尽致地印录在他众多的论述、题词、诗词和足迹中。他14次畅游长江独领风骚,他著作中的水文化无人能比。《沁园春·雪》,大气磅礴,跨越时空几千年,诗境达到了极致。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他以“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预告了20多年后新中国将成立,充分表达了他豪放、刚毅和乐观的信念。 毛泽东喜爱大海,他关注海、研究海。我在学习、收集毛泽东有关海军、海洋的论述和实践活动中,感悟到毛泽东对海洋有着超越常人的情感和战略思维,他对中国海洋事业作出的重要决策,论述精辟深邃,具有纲领性意义。他确定领海宽度,重视发展远洋事业,展现维护主权与对外开放的统一,他关于建立“海上长城”和“海上铁路”的思想,是以世界海洋视野,对中国海洋战略提出的完整的论述。 从毛泽东的诗词和题词中看到,修好淮河、办理黄河、根治海河、利用长江,甚至预示着“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的场景。这是毛泽东魂牵人民、梦萦水利的历史写照,毛泽东的治水战略超越了古人的疏流防灾,而是综合利用,改造生态环境,重绘神州面貌,构筑千秋万代的伟大基业。 我国著名书法、篆刻家王玉书先生赠我一个题词:“敬录毛主席佳句:‘我自欲为江海客’”,悬挂在寓所客厅里,我每目无数次地读着它,心里经常想着:毛泽东自欲“江海客”,就是要改造中国江河水系,重塑神州大地的生态环境;他要创建海洋上的辉煌,结束中华民族“望洋兴叹”的无奈。大江大海是毛泽东革命生涯的重要部分,他实践广泛,著作丰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财富,应当整理、弘扬。于是,萌生了一个想法,取名《江海客——毛泽东》,尽力将毛泽东在大海大江的实践活动及其背景资料较完整地记录下来,写一部纪实性文学作品。 由于我是一个专业技术教授,虽有海洋上的航海经历,但缺乏文学底蕴。尽管收集了不少资料,发表过“毛泽东乘‘长江’舰考察长江”、“论毛泽东海军军事思想”等文章。但要记述毛泽东一生的江海实践活动,梳理其背景,点评其历史意义,深感水平不够。一面想方设法搜寻、阅读更多的材料;一面请教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研究毛泽东的专家学者,编写成初稿,拿到北京征求各方意见。 在北京得到了一些出版界、海军同志和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同志的普遍支持。经王玉书和宋守友两位先生介绍有幸结识了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多年的原305医院王明富政委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生平研究组原组长高风同志,他们仔细阅读了《江海客——毛泽东》的初稿,不仅给予了热情支持,而且补充了不少毛泽东生平的动人事例,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大家认为写一部以毛泽东江海实践活动为题材的纪实作品,可以丰富毛泽东生平的真实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华诞之际,纪念开国主席是有益于当前国情教育和具有史料价值的。 毛泽东的江海实践活动十分丰富,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江海客——毛泽东》仅是编汇了各种历史文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资料、各地的新闻报道中有关毛泽东的江海实践活动及其墨迹中呈现的水文化,是集众人所书的结果,是从毛泽东的具体实践中彰显其不平凡的人生。 本书受到社会各方重视并进行再版,成为一本有价值的文献史料。我衷心感谢中央中央文献研究室为本书进行了严格、仔细地审阅、指导和指正;衷心感谢王明富、高风、王玉书、宋守友同志的热情鼓励与大力支持。在本书修订过程中,在泽园酒家举行了3次座谈会,我十分感谢原中央警卫局86岁高龄的沈同副局长赶来参与讨论。长期在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的陈守信、陈振焱、田云毓、周福明、吴登连、陈长江、曾文等同志十分认真、仔细地阅读了本书,并对内容进行了审核、补充和订正,特向他们表达崇高的敬意。衷心感谢大家提供、推荐由邹健东、吕厚民、钱嗣杰、侯波等著名领袖摄影家记录的毛泽东在江海实践中历史瞬问的珍贵图片和著名领袖画家魏楚予的珍贵名画;衷心感谢各种文献原创作者给我的启迪与借鉴;衷心感谢海洋出版社领导的重视,总编辑杨绥华、石亚平仔细审阅了书稿,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责任编辑魏京华进行了精心编辑,美编、校对、印制人员付出了辛勤劳动。正是受益于大家的支持、鼓励和指正,《江海客——毛泽东》能够在庆祝建国60周年时奉献给读者,并不断得到补充完善。由于水平受限,记述领袖生平的文字相形见绌,恳请大家斧正。 2009年,为庆祝共和国和人民海军60华诞献礼,编写了《江海客——毛泽东》、《中国海军之路》和《大海告诉你》三部书,从不同侧面为不同读者增添些海洋和海军知识,共同为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海洋上的再次辉煌而努力奋斗! 在2009年繁重的编书过程中,得到我爱人黄玉兰和儿子陆炯、陆昕的全力“护航”和具体协助,是全家人共同配合的结果。 书评(媒体评论) 感到《江海客—毛泽东》一书很好,思路清晰、内容丰赡、结构完善。丰富了毛泽东的革命生涯。 ——海军原副司令员、海军中将徐振忠 喜读《江海客——毛泽东》,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 ——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沈同 《江海客——毛泽东》全面、系统、真实、生动地论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海洋战略观,是研究毛泽东思想和生平的重要史料。 ——毛泽东研究学者高风 《江海客——毛泽东》十分亲切、真实,重现了在毛主席身边的日日夜夜,反映了伟人为人民服务的光辉人生。 ——毛泽东贴身卫士田云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