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淡定不浮躁的活法,它让你可以身在浮华里,心在浮华外。
2015年最新身心灵修行指南,最灵性、最脱俗的心灵修养指南,了悟性灵的饕餮盛宴。
这个世界是简单还是复杂,常常不取决于世界本身,而是取决于你和它相处的方法。给你的人生换一种活法:与自己的心和解,然后跟这个世界和平相处。
静恒所著《心有多净世界就有多净(淡定不浮躁的活法)》带给你一份寄托心灵的力量,与你分享一种让心快活的智慧,用清凉入心的文字帮你找寻一份心灵净土,让一切都归于当下,归于心境,永远保持心灵中的那份宁静和怡然,让生命在清净中绽放,安然而行。
这个世界是何种模样,并不取决于眼睛,而是取决于你与它的相处之道。
静恒所著《心有多净世界就有多净(淡定不浮躁的活法)》以此为主题,分别以“淡然”、“当下”、“心境”为切入点,用清凉入心的文字,讲述静修心灵的智慧,传达寄托心灵的力量,帮你找寻一份心灵的净土,让一切都归于当下,归于心境,永远保持心灵中的那份宁静和怡然。
3.静观庭前花开花落
每日奔波在现代都市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当被不顺心的事情纠缠时,我们很多人会产生郁闷、焦虑、激愤等情绪,心有滞碍,甚至备感无所适从。这时候,与其纠结不休,不如选择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花在开谢时随着季节的转换,水在流淌时依据地势的变化,树在摇摆时是顺着风的方向,它们都懂得顺其自然的道理,所以它们是快乐的。让很多事顺其自然,你会发现你的内心会渐渐清朗,思想也会减轻许多负担!
关于顺其自然,有这样一个故事。 三伏天里,禅院的草地成片成片地枯黄了,了无生机,很难看。小和尚看不过去,就对师父说:“师父,快撒点种子吧!”师父挥挥手说:“不急,等天凉了,随时!”中秋了,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不料,一阵风起,虽然草籽撒下去不少,但也吹走不少。小和尚既着急又苦恼地说:“师父,好多草籽都被风吹走了。”师父回答:“没关系,被风吹走的都是空的,即便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什么心呢?随性!”
草籽撒上了,一群小鸟飞来了,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籽吃。小和尚急忙把小鸟们都赶走了,然后向师父报告说:“不好了,撒下的草籽都被小鸟吃了!”师父慢悠悠地说道:“没关系,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缘!”
半夜时又来了一阵狂风暴雨,把地上的草籽冲走了。小和尚急匆匆地叫醒师父:“师父,不好了,草籽被雨水冲走了不少。”师父只是翻了翻身,淡淡地说道:“冲就冲吧,不用着急,草籽冲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随遇!”
过了几天,往日光秃秃的地上冒出了不少嫩草,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父,快来看啊,到处都是发芽的小草。”师父却依然平静,回答:“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本故事中,师父讲的“随”,就是指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是一种顺应天命、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不抱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悲哀和欢乐就不会占据我们的内心,这有利于我们放松紧绷的心弦,心平气和地看待万千变化。正是由于具备这种智慧,师父面对各种变化时才会那么从容不迫、镇定自若。 可见,顺其自然并非消极地等待,更不是听从命运的摆布。它更多的是指凡事不必刻意强求,保持一种内心上的安定和淡然,心中保持清明,没有妄情、妄念、妄想,让心境平和淡然,顺天而行。一个人若能淡然笃定地掌控自己的内心,无疑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取得成功。 有一位老主管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了10多年,一天上级领导突然通知他,由于突发的经济危机,他被裁员了。对于他的家人来说,这样的结果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于是就四处求人,希望能够帮助他恢复原来的职位。不过,老主管却在自家的小菜园里种上了菜,过起了平民百姓的生活。
他的家人看到这个情形都心急如焚,劝告他说:“你这是在干什么呀?工作都没有了,怎么还有心情做些这样的事情啊?”而他却丝毫不在乎地说:“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又何必强求改变呢?更何况这样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不好啊!”
顺其自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顺势而为,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顺势也就等于造了势。水从上而下、从高到低,顺应地势流淌,顺能通之道而游。水似乎没有自己的选择,它只能顺其自然。但这种生存方式,却使它拥有了一份平静之美,而且最终实现了归海的目的。水是如此,人亦如此。
生活不可能是一马平川、一生坦途的,我们只有对生活进行最大程度的认知才能活得快乐,而最好的对策就是“顺其自然”。多一点顺其自然之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种恬淡快乐的心情,保持一种无欲无求、无拘无束、无挂无碍的上好心境,如此就是快乐的人生了! 一个人能否拥有智慧,关键就是看他能否做到顺其自然。
药山禅师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智者,他有两个徒弟,一位是云岩,另一位是道悟。
有一天,药山禅师带着云岩和道悟出远门。行到某处的时候,他见一棵树长得很茂盛,而另一棵树却只剩下枯黄的枝叶,便想借机示教,于是便指着两棵树问道:“在你们眼中,哪棵树更好?”
“当然是茂盛的那棵树好了,”云岩抢先作答:“荣代表着欣欣向荣,是生命的象征。”
“枯的好,”道悟争辩道:“枯,万物归天,一切皆空。”
药山禅师笑而不语,这时候,旁边走来一个小沙弥,于是药山禅师又问了问小沙弥:“这树是荣的好,还是枯的好?”只见小沙弥淡然一笑,回答道:“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
好一个“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小沙弥心底的那份从容、淡定、宁静,显露无遗。无论外界怎样喧嚣变幻,自己的内心都风平浪静、波澜不惊,这是一种多么绝佳的禅意姿态,也是心理学中的最高境界。
世人总是觉得生活沉重,但试问有几人真正懂得顺其自然?逃避世间任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祈求某件痛苦的事不要发生,这只会令人活在恐惧和逃避中。所以,不如对所有的缘分都欣然应受,主动面对和承受不幸之事,然后学会如何去驾驭命运,从容如流水。
当一个人能做到凡事不刻意强求、顺其自然地生活时,也就能够淡定自若地笑看潮起潮落,从容不迫地掌控生活。西方哲人蒙田就曾告诫我们:“人生最艰难之学,莫过于懂得自自然然过好这一生。”凡事顺其自然,自然而然地过好一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既简单又艰深的课题。
P8-11
前言
生命的真谛来自于永远珍视心灵中的那份纯洁和宁静。
那是一块绝无杂质的净土,是摒弃诱惑、驶入无风海港的美妙境地。它能为你带来安慰,更能叫你享受生活的安宁。心灵上的归宿是你灵魂的一剂健康液,是一剂注入灵魂深处的营养素。正因为心灵有了归宿,才有了欢娱的心理空间,使你更从容地投身你所珍爱的事业,使你更珍视自己,使你有个新起点,豁然达到静美的新境界。
“吾心安处是吾家”。心灵有了归宿才能心态平和,淡然地面对人生中的挫折;才能随遇而安,不骄不躁,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过于悲观;才能用一颗平淡的心去面对世间万物。
用平淡的心去面对世间万物,说起来容易,但是做到却很难。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人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陷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干般妄想”。在生命的表层停滞不前,这是生命中最大的障碍,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本心”,失去了心灵的归宿。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体悟生命的真谛。
还记得小时候的月色吗?在大雪封地、寒风习习而又晴朗的夜晚,静静地躺在被窝里,任那幽幽静静的月光铺满全身,那份清爽、明快,让人感觉温暖无比。
我们不妨试着去拥有“月色”的情怀,用那份独有的淡泊与宁静,冲淡嘈杂人生的喧嚣、繁复;用一种清淡的姿态面对眼前无法跨越的人生障碍,赶走纠结于心的失意、落寞,去体会“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的人生之路。
本书立足于“心态平和之道”,分别以“淡然”、“当下”、“心境”为切入点,向读者表达心灵寄托的力量,层次分明,文字清雅,是一本能够寻找心灵归宿的佳作。本书送给繁华都市中心灵孤苦无依的人们,希望它能带给广大读者一丝感悟,身心安然而行。
身处繁华里,心在浮华外,让一切都归于平静、归于当下、归于心境,永远保持心灵中的那份宁静和洁净,你的生命才能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