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志主编的《翻译史研究》内容包括:李之藻与徐光启在西学翻译的不同取向——以对西方两个圆球式宇宙论的反应为例;“给予”还是“割让”?——鸦片战争中琦善与义律有关香港谈判的翻译问题;翻译课程与全人教育之争?——香港圣保罗书院与香港政府的恩怨(1849一1855);西洋炮台筑城学典籍在东亚的传播;玛高温与晚清西方台风气象知识传华;众声喧哗的晚清译界——以《基督山伯爵》译本为中心;威尔斯的世界想象及其中国回响——以梁思成译《世界史纲》为中心;清末新政时期《教育世界》翻译与张之洞及其幕府的关系;“共和”的创制——简论“republic”一词的汉译定名与“共和”词义在近代的嬗变;泽者与民族文学的兴起;以重译立论——19世纪汉学翻译中的经典形成、专业化和国际竞争。
王宏志主编的《翻译史研究(2014)》由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编,以“翻译史研究”为课题,收录了众多学者在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翻译史研究(2014)》为第四辑,所收论文均史料厚实,推理严谨,语言规范,是一本颇具权威性的翻译史研究论文集。
李之藻与徐光启在西学翻译的不同取向
——以对西方两个圆球式宇宙论的反应为例
“给予”还是“割让”?
——鸦片战争中琦善与义律有关香港谈判的翻译问题
翻译课程与全人教育之争?
——香港圣保罗书院与香港政府的恩怨(1849一1855)
西洋炮台筑城学典籍在东亚的传播
玛高温与晚清西方台风气象知识传华
众声喧哗的晚清译界
——以《基督山伯爵》译本为中心
威尔斯的世界想象及其中国回响
——以梁思成译《世界史纲》为中心
清末新政时期《教育世界》翻译与张之洞及其幕府的关系
“共和”的创制
——简论“republic”一词的汉译定名与“共和”词义在近代的嬗变
泽者与民族文学的兴起
以重译立论
——19世纪汉学翻译中的经典形成、专业化和国际竞争
稿约
撰稿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