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狗和蜘蛛》、《愚人相亲》、《三个和尚没水吃》、《员外找牛》、《小花猫的狡辩》、《乌龟吹牛》、《公鸡和蛐蛐》、《三个外星人的感受》、《行星开会》、《截获星际电报》、《变个啥好呢》、《滥竽充数后传》……车安宁编写的《寓言新说》集156个新创寓言,立足时代,取材现实,融汇古今,变通中外,不乏对家喻户晓的经典寓言之反串与改编,也具网络时代的风格与手法之新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寓言新说 |
分类 | |
作者 | 车安宁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黑狗和蜘蛛》、《愚人相亲》、《三个和尚没水吃》、《员外找牛》、《小花猫的狡辩》、《乌龟吹牛》、《公鸡和蛐蛐》、《三个外星人的感受》、《行星开会》、《截获星际电报》、《变个啥好呢》、《滥竽充数后传》……车安宁编写的《寓言新说》集156个新创寓言,立足时代,取材现实,融汇古今,变通中外,不乏对家喻户晓的经典寓言之反串与改编,也具网络时代的风格与手法之新编。 内容推荐 车安宁编写的《寓言新说》集156个新创寓言,立足时代,取材现实,融汇古今,变通中外,不乏对家喻户晓的经典寓言之反串与改编,也具网络时代的风格与手法之新编。纵观全集,情节独特,角色生动,语言简约,各自成段,褒贬并举,妙趣横生。其构思奇巧,令人忍俊不住;寓意深远,引人掩卷深思。邀名家插图,展图文并茂,作者自题书名,显自信与多才。不失为有心者一读,饭后茶余,拈来一段,开心养性,演绎哲理;口传亲友,笑谈之间,感悟社会与人生。 目录 1.乌鸦与狐狸新传 2.当农夫爱上蛇 3.兔子的脱身之计 4.高山与树木草丛 5.母鸡和石头 6.老鼠的表白 7.龟兔赛跑新传 8.蚂蚱与猫头鹰 9.臭虫、青蛙和蜻蜓 10.蟋蟀为什么相斗 11.苍蝇和乌鸦的感叹 12.乌鸦的悲哀 13.鸭子为什么不孵蛋 14.造房不住房 15.和尚与吃水 16.兔爷爷的回忆 17.公鸡呼唤乌龟 18.泥鳅的感觉 19.乌龟与火车 20.蚂蚁是谁 21.乌鸦与乌龟 22.守株待兔新考 23.叶公好龙新说 24.螳臂当车新解 25.猴子岂能称王 26.乌龟国的荣耀 27.戏说滥竽充数 28.咖啡与咖啡伴侣的合作 29.香烟和烟灰缸 30.秒针、分针和时针 31.抹布与桌面 32.鱼儿的困惑 33.麻花、油条和大饼 34.两个富人打赌 35.蓝天和大海的对话 36.风车的处世哲学 37.几道菜肴的争执 38.老虎和狮子的郁闷 39.孤独的刺猬 40.兔子的尾巴为何不长 41.左手和右手 42.小白兔吃西瓜 43.钥匙与锁 44.螺丝和螺丝帽 45.猪和小猫照相 46.牛和蜗牛 47.蝴蝶为什么不采蜜了 48.井底之蛙的困惑 49.老鼠与大象的合影 50.忘恩负义的蝙蝠 51.螃蟹为什么横着走路 52.黔驴技不穷 53.马马虎虎 54.猴子的偷牌理论 55.癞蛤蟆打官司 56.癞蛤蟆要吃天鹅肉 57.伯乐去世以后 58.富人与偷油的老鼠 59.一只贪婪的老鼠 60.富人、穷人和兔子 61.吹捧与吃喝 62.鸡为何不会浮水 63.猪的梦想 64.麇鹿为什么是“四不像” 65.猴子吃橡子,.. 66.乌鸦喝到水以后 67.蔬菜的对白 68.不肯回头的狼 69.老鼠要过街 70.狼和公鸡 71.鼠猫相遇 72.兔子为什么输了 73.邯郸学步新解 74.蜘蛛与飞蛾 75.老艄公敬业 76.恐龙的灭绝 77.果子狸告状 78.读书人与井底之蛙 79.狼的顿悟 80.藏羚羊上访 81.一只苍蝇的独白 82.垃圾与垃圾桶 83.螺丝帽和扳子 84.蚊子和医生 85.你吹我也吹 86.椅子腿传奇 87.气球的吹与不吹 88.虎豹斗嘴 89.假话、空话和大话 90.鹰遇到鸡 91.鸡立鹤群 92.小狗和麒麟 93.猴子又捞月亮 94.鸡给黄鼠狼拜年 95.有人跌倒以后 96.狐狸为什么要说葡萄酸 97.颜色之争 98.地球与太阳的调侃 99.太阳与月亮 100.鸡毛和蒜皮相遇 101.老鼠又开会 102.花瓶和瓷碗 103.丹顶鹤送礼物 104.河水要犯井水 105.完璧归赵之谜 106.截竿人城新解 107.筷子与刀叉 108.小草和大树 109.麻雀开会 110.聪明驴子和笨驴子 111.愚公不愚 112.借大旗做虎皮 113.天上真的掉馅饼了 114.两个商人戒赌 115.刻舟并非为求剑 116.真龙来了 117.两个富翁的差异 118.照本本办事的人 119.猴子和兔子的交易 120.烟囱和白云 121.狐狸的礼物 122.狼狈为奸 123.西郭先生和鹿 124.金钱豹与钱 125.两个虎王 126.身不由己的应酬 127.狐狸吃官司 128.兄弟俩的人生旅途 129.狐狸的“智慧” 130.胜利的代价 131.山上有熊猫 132.乌鸦和狐狸的“博”斗 133.黑狗和蜘蛛 134.愚人相亲 135.三个和尚没水吃 136.员外找牛 137.小花猫的狡辩 138.乌龟吹牛 139.公鸡和蛐蛐 140.三个外星人的感受 141.行星开会 142.截获星际电报 143.变个啥好呢 144.滥竽充数后传 145.双手与双脚 146.被饿死的野牛 147.西瓜与芝麻 148.某官拒礼 149.梦中释疑 150.学棋的感悟 151.小花鹿看医生 152.好酒,喝好酒 153.老牛的潇洒与苦恼 154.电梯口的谦让 155.管理有方的寺院 156.狗熊买太阳(寓言小品剧) 后记 试读章节 母鸡听了,似信非信。石头接着说:“不信您就试试看吧。” 母鸡也许是出于天性,也许是出于对石头的怜悯,也许是出于好奇,便将石头搬回窝里,每天不辞辛苦地孵了起来。过了三七二十一天,母鸡看到石头还是石头,心想,也许是石头太硬,那就多孵几天吧。母鸡一直孵了四九三十六天,她看到石头依然是石头,便问道:“你怎么还不变成小鸡呢?” 石头“哈哈”笑着说:“我只是和你开个玩笑,你就当真啦。感谢你让我在你温暖的翅膀下美美地睡了几个好觉,也难为你这些天如此辛苦。" 母鸡听了十分生气,便用嘴巴去啄石头,可是石头又坚又硬,她很无奈,只好把石头从窝里推了出去。 石头末了还说:“我和你随便说说,没想到你就这么当真了,哈,哈哈。天下的石头,如果真能变鸡,那也就能变别的动物,这世界岂不乱了套!” 一只乱窜的老鼠被狗逮住了,狗十分生气地对老鼠说:“你以为现在猫都不逮老鼠了,你就可以随便到处乱跑啦?” 老鼠心想,真是狗逮耗子,多管闲事。他知道狗不吃鼠肉,所以并不害怕。 狗看到老鼠并不怕自己,便更有些生气了,问道:“你怎么自己不去种庄稼,为啥老偷人家的粮食吃?” 老鼠眨眨眼睛说:“我们个头这么小,既拿不动锄头,也扶不住铧犁,更不用说开拖拉机了,怎么能去田里种庄稼呢?再说了,能种庄稼的地方,如今都让人类开垦完了,我们就是会种,又能到哪里去种呀?” 狗想了想,觉得这话也对,便又问道:“那你们为什么净在墙角打洞?怪讨厌的。” 老鼠回答说:“你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你们鸡有鸡窝,狗有狗窝,连鸟都有个笼子,我们不打洞,往哪儿住?你们还可以随时伤害我们。” “那你们就不能帮助人类干点活吗?"狗又换了个话题问道。 老鼠叹了口气说:“唉,难呐,你想想,早晨报晓的有公鸡,下蛋的有母鸡,看家护院的有你们狗狗,推磨拉车的有毛驴,唱歌学说话的有鸟雀,给人们解闷儿逗乐的有猫那小子,我们还能到哪儿去找个事儿干呢?” 狗说:“有人说,即使把你们消灭光,这个世界也不会因此而缺少什么。" 老鼠不服气地说:“请问狗大哥,如果我们全都死光了,那些属相为鼠的人该去属什么呢?" 见狗不吭声,老鼠又说: “你若有心,就请给我们指条路吧,我们也不是一点特长都没有,非要整天躲躲藏藏的。” 狗想了想说:“那倒也是,我回去和主人商量商量,看给你们找点啥事做才好。” 说完,狗转身走了。 当代,有好事者策划:重演龟兔赛跑。于是,便请来乌龟和兔子再进行一次赛跑。 比赛场上,挤满了观众。发令枪一响,只见乌龟一改往日慢腾腾的姿态,他昂头挺胸,精神抖擞,撒开四条短腿,飞奔似的跑起来。兔子虽然也鼓足了劲,连蹦带跑,却与乌龟不相上下。赛程过半时,兔子拼命地加速,却怎么也甩不掉乌龟…… 这一幕,真是精彩,大大出乎了观众的意料,看台上的观众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傻呆呆地许久都回不过神来。 最后,临到终点冲刺时,乌龟一个漂亮的加速度,便冲到了兔子的前边。比赛结果,当然又是乌龟赢了。 赛场内外,观众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回算是开了眼界,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 也有的说:“乌龟这家伙平时不露相,关键时刻却露了一手!" 还有的说:“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乌龟啦,现在距离上次比赛,都过去了多少年了,世界在变化,各种动物也在进化呢。” 还有的动物,对乌龟充满了由衷的敬佩,他们一致认为: “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乌龟这几年肯定是进行了严格的刻苦训练。" 可是,很快就有一条爆炸性消息,震惊了社会:“据有关媒体报道……赛事结束后按程序进行尿检,发现乌龟的尿液中有服用兴奋剂的嫌疑,此事正在进一步调查中……”P8-12 序言 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因为寓言较之此前的古老歌谣,不仅是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更表现出人类的诙谐幽默和思想上的成熟。寓言除了其趣味性、荒诞性和简明性之外,还更具思想性和哲理性,因此,寓言的出现,还具有非常的哲学意义。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距我们今天已有两千六百年的历史,当时正与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相当,也是中国古典寓言产生和成熟的鼎盛时期。这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巧合呢,还是别有缘故?很值得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们去作一番深入探讨,在此不必赘述。 说到对寓言的认识,我也许并没有什么更为独到的见解,只是觉得寓言与故事经常并提,似有模糊之嫌。严格地讲,寓言不同于一般的故事,二者应当是有所区别的。从理论上讲,寓言应当高于和精于故事,或者说,是故事中的精粹。因此,能写出故事并不一定就能写出寓言。 我以为,寓言要写得好,能够广为流传,除了构思奇特、结构巧妙、简洁明了之外,就是每一则寓言都必须要有它的灵魂所在。浏览古今中外的经典寓言,无一不是这样。有了灵魂,无论时间、地点怎样发生变化,其所寓之理,才具有普遍性、深刻性。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积累和非常的思维方式,更需要作者源自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和省悟。 在我们的记忆中,诸如农夫和蛇、乌鸦和狐狸、狼和小羊之类的寓言,已经影响了我们所亲历的几代人。这些寓言除了具有道德训诫和是非判断的功能之外,对于开启少年儿童的思想智力,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判断力、辩驳力,甚至增加他们对动物的认知感情,都不无裨益。 说到中国传统的寓言故事,我以为它有许多自己的特点。一是形成早,二是数量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风格。许多精彩的故事,在流传中最终以成语的形式固定下来,而成为文学典故。其中许多经典的寓言能够流传上千年而依然上口不衰,其表意严谨、简洁精到、巧譬善喻、诙谐得当、一针见血的风格,就是其生命力所在。 但是,中国寓言与西方一些著名寓言相比较,应该说也有它的弱点。这就是它的成人化特点很强,而对于少儿教育的针对性、趣味性相对较弱。比如说,我们可以对三四岁的孩子讲一个小白兔与女荔狼的舯喜而裴们却不便去对他们讲诸如:卧薪尝胆、优孟衣冠、庖丁解牛、暗渡陈仓、朝秦暮楚之类的故事。 如果细想一下,我们还会发现,中国经典寓言中的主角大多是以人物为主,并且多为成年人,有名有姓;而西方的寓言则大多是以各种动物作为主角的,这在文学上叫做拟人化的写作方法。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如果追根问底,恐怕就是和不同寓言的起源有关。中国经典的寓言,当初并不是由文学家和教育家编写的,而是由当时的贵族政治家或思想家们杜撰和创作的。其所讲述的对象,也根本与幼儿少儿无关,而主要是针对国王君主,或社会显贵阶层。所寓的道理,当然也主要是针对治国方略、政治较量和军事斗争而言的。请想一想,这样的内容怎么会适合于讲给小孩子昕呢? 我认为,寓言的创作,无论它怎样变化,其独有的特征、特点是不能变的。特征就是它的荒诞性和趣味性。荒诞性决定了每一则故事都不能对号入座,也不易去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趣味性则是它吸引读者的前提所在。失去这两性,寓言也就不成其为寓言了。 特点就是它在蕴含哲理的同时,具有辛辣幽默的讽刺性和尖锐的抨击性。虽然不是所有的寓言都具有讽刺和抨击的味道.但在每一个时代,对于社会不良现象和不良风气的批评与批判.都总是要借用寓言这种特殊载体的。因为它不仅短小精悍,寓意深刻。也同时具有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特点。 现在有些人编辑出版的寓言册子,总是爱在每一则故事的后面,加上一些鉴赏、评论和提示的话,意在帮助读者领会其寓意。对此.我十分地不赞成。因为对于不同的寓言,因时代、区域、对象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寓意,让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自己去领悟,去联想,去理解,才是符合寓言本意的做法,我们为何又要去画蛇添足呢? 当然,所有类型的寓言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都有一个从产生到发展,再到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既简单又复杂,它是随着人们对社会不断感知和对新的事物不断领悟而升华的。不同民族的寓言有不同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寓言也有相同或相似的发展过程。这些话如果细说起来就会很长,而我在这里,并不是要讲什么关于寓言的理论与学术问题,所以,写到此就为止了。 谨以上述的文字,作为本书的自序。 作者 二○○六年二月于甘肃武威 二○一三年六月改于兰州大学 后记 这本《寓言新说》是我多年来的构思所集。从2003年开始动笔,陆陆续续已经用了十个年头的业余时间,其中包括几经修改,反复筛选。完全属于我个人的闲暇创作。其中有个别篇幅在一些刊物发表过,还有一些是贴在我的新浪博客上。 在创作过程中,我一方面借用古今中外的传统寓言故事,将其加以改编或反串,使其赋予新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是发挥个人想象,模仿古今中外的各类寓言,进行新的创作探索。本书共汇集各种类型的故事一百多篇,至于算不算寓言,请读者评定。 笔者认为,无论是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还是克雷洛夫寓言,虽然这些都是世界公认的经典寓言,早已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名字也因此在世界各个民族中广为流传,成为举世闻名的三大寓言文学家。但今天细读他们的作品,真正称得上经典的.也许只有他们各自作品中的很少一部分,其余的则已被人们逐渐淡化或遗忘。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应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俗人情、文化观念和情趣所寄,也有这个时代的社会弊端。从事寓言创作的作家们,正是从自己生活的时代出发来褒贬社会、调侃人生、针砭时弊的。而历史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社会的种种现象和理念,也都发生着相应的改变。这样,一些寓言就不再与时代合拍,便自然地被时间所淘汰。如果要求作家们,那怕是经典作家们的每一篇作品,都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即不但符合当时时代的流行风格,也同时符合以后历史发展的要求。那就未免太苛求了,这也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但是无论如何,有一些经典的作品是永世不朽的,是无论哪个时代,哪个民族都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为什么呢?我想。这是因为它不仅符合人类生活的普遍规律和基本知识形态,也同时符合人类各个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共同的道德准则。 前几年,读到钱钟书先生一篇关于读《伊索寓言》有感的文章,很受启发。先生将《伊索寓言》中的九篇故事拿来作了发挥演绎。算是他读后的感悟和评论。其实,也是他借这些寓言故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再创作。读后使人茅塞顿开,拍案叫绝.原来寓言还可以这样写!先生在文中还引用哲学大家卢梭的话:寓言不适宜儿童去读,因为那样会把童心的纯洁天真引向奸滑、狡诈,会使他们心术不正。先生接着戏言道:“其实卢梭错了,我倒以为,这些寓言会把儿童引向更加幼稚,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欺骗和狡诈远比寓言中的要复杂、可恶得多。读了寓言,儿童们反会把生活看得简单化了。因此主张儿童不宜去读寓言。” 对于以上的话,我以为我们应该从更深刻的意义上去领悟和理解,同时去反思:寓言到底是什么?它应当怎样写才好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它要不要变化以及该怎样变化等。 这里,我还要感谢著名漫画家苏朗先生,为本书创作了精美的插图。同时感谢中国人民大学李天恩教授和兰州大学庆振轩教授为本书的写作提出了非常宝贵、中肯的意见。最后,感谢《兰州晚报》在本书出版之前对其中部分寓言予以选登。 二○一三年七月于北京 二○一三年十月改于广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