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趣
——新安江上游考察
晚霞从西天的紫云中透出时,我赶到了汪村的营地。汪村是掉在大山中的一块小盆地。新安江上游考察队的营地设在山乡两层楼的饭店中。我因事误了大队人马的两天行期。
老板是位胖嫂,笑脸上深陷两个酒窝。她说只有蛇王的房间空。他今天送蛇回蛇科研究所去了,回不来。长年在野外,住哪都行。
一进屋,就闻到一股特殊的腥味,还夹着无以名状的臭味。凭经验,这是剧毒蛇五步龙的气味。五步龙大名叫蕲蛇,学名为尖吻蝮蛇。之所以有“五步龙’’之美称,据说被它咬后,走不到五步,必然倒毙。一提到它,常令考察队员不寒而栗。
胖嫂送水进来,笑呵呵地说:“这里蛇多,上个月一位富态的凌老板来住,掀开被子有条蛇。幸好客人在堂屋喝茶,我赶紧把它撵走。第二天早上,他说被子下硌人,掀开垫被,是他压死的一条蛇,吓得事未办完就跑掉了。汪村不算大,每年总有人被蛇咬伤、毒死。来的客人我都说,提高警惕不坏事。”她竟用一串笑声作为结束语。
这一说,把我说得头皮发麻。在山野里,我不畏惧碰到老虎、豹子、熊等凶猛的动物,因为它们声势大,好防备,即使是不期而遇,也有周旋的余地。但对毒蜂、山蚂蟥、蚂蚁、蛇有湿漉漉的恐惧,因为对它们防不胜防。
胖嫂一转身,我就赶快在房内各个角落检查,把每床被子都抖了抖,这才稍稍安心了一点。
在多蛇的营地遇到了“小耳朵”
下面响起一阵喧闹声,考察队员们已陆续回到营地。黄昏时刻营地最热闹,大家说着收获,整理标本,洗脸、洗澡。很多都是老朋友,见面时的欢乐交谈中,我也有意了解了动物组、土壤组、植被组等这两天的工作情况。突然有人在我背上狠狠一拍,扭过头来,一张熟悉的面孔正冲着我笑。他那左耳朵像是掉下后重新安上去的,这一特征让我想起来了,他的绰号叫“小耳朵”,是中学的同学,比我高一级,但其名已想不起来了。他说是来搞土壤的。我们一起回忆了中学的趣事。
晚上,小耳朵来了,进门就问:“这个房间有几个人睡?”我说其他三张床暂时虚席。他转身就走,再来时已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说是要和我住一个房间。在这深山里,碰到同学真难得,要和我好好叙叙。我说这个房间是蛇王老杨住过的,胖嫂说没人敢和他住一个房间,前两晚都是特殊优待。你闻闻看,到现在还有蝮蛇的腥臭味。他说:“不怕,你敢住我也敢住,不就是几条小爬虫吗?你别听他们吓唬你,爬虫还能厉害到哪儿!我见过抬杆长的五步龙,拾块石头就把它砸死了。蛇还能挡住我们同学的情谊?”
如此说来,我也无话可说,但他的豪言壮语中却透出另一种东西,且不说五步龙有无长到抬杆长的,即使有,或是扁担太短,或是太罕见。他吹牛壮胆在中学时就有名气。但不是因此引起我的注意,是深藏的另一种东西,使我感到他今天急忙搬来和我住很蹊跷。晚上,他和我聊天时,时不时突然立起,在房间踱步,闪着游离的目光。临睡前,还坚持反复研究门下的缝老鼠能不能钻进来。对于我带有嘲弄的诘问,他说是带有糕点,作山上充饥的,怕老鼠偷袭。这蹊跷的谜,直到两天后才解开。
大连河风景
在雨的敲打声中醒来,浓云雨雾将层层叠叠的大山裹住。平时,黎明时刻鸟鸣声不绝于耳,今天也只听到三两声画眉的叫声。小耳朵的床上摆满了装土壤的小白布袋,他正聚精会神地整理、标号。搞土壤考察很辛苦,寻找适合的取样地点,挖剖面,每层土质取样装袋,每只袋子都有半斤来重。一天下来,爬山包中总装有几十袋,背在肩上在崎岖的山道中跋涉,确实负担不轻。
按计划,今天应去石屋坑。但因落雨,改为考察大连河的护岸林。这一区域,是重要的木茶生产基地。凫峰又名高岭脚,盛产著名的凫峰绿茶。大连河下游的流口也挺有名气,那里落差大,桃花汛一到,放排的壮观景色吸引过无数的人。史载这里是林木参天,可是昨天进山路上两旁的大山,已多是次生林。在“大跃进”的年代,森林遭到了浩劫,那时砍树也要“放卫星”,以至于很多林木未能运出,就腐烂在山上。昨天见流口依旧,渔梁依旧,但已没有了堆积如山的木材,听不到震撼人心的放排的号子了。这次考察活动,主要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上一项提案引起的。那项提案列举了新安江水库的严重淤塞、两岸森林植被破坏的情况,呼吁联合治理。
新安江是条充满文化艺术的长河,著名的新安画派、垄断宫廷保健多年的新安医派、砖雕、石雕、木雕,乃至徽商,都是这条充满生命活力的大河所哺育。
新安江发源于安徽,黄山的鳌鱼背脊上刻有“大块文章”四字,这浑然一体的黛色巨石横卧在天海。云雾、松露在“大块文章”下汇成小溪,一路不断壮大,是新安江的源头之一。据专家们说,另一源头是皖赣交界处的大山,休宁和婺源的交界处,溪水汇河,叫大连河。新安江有着不平凡的生命史,它从千山万壑中穿出,在浙江又名富春江,再往下,就是钱塘江了。这条大河的命运,引起了代表们的关注,也警醒了科学家们的注意。
溯大连河而上,这片河岸原始风貌浓郁,优势树种为枫杨、河柳、河岸梅。枫杨高大,伟岸,浓浓的树冠覆盖出幽深,透出神秘。河柳在哪里都是歪脖子扭颈的,在浅浅的沙岬、近水的河滩中尤为繁茂,鲜艳的红叶映得河水俏丽。横跨河上的石桥,崖岸的巨石隙缝中扎根,斜出或倒悬的,一定是河岸梅,它是性格树,倔得俊俏、顽强。
一只黑背燕尾从开始就追随我们,飞翔的姿势优美,并不断在河的上空画出富有韵律的曲线。停在河边石头上,一刻不停摆动的燕尾,不时响起的鸣叫,在流淌的水中,悦耳动听,像是小河的吟唱,显得无比娇小玲珑。褐河巫鸟是另一种性格,它一声不响,忙于觅食。小翠鸟、红尾水鸲在河边繁忙地穿行。河谷鸟类的丰富,说明小河鱼类的富有。它们都是匆匆过客,只有那只黑背燕尾起前跟后地伴着我们,尽管还是细雨蒙蒙,但并不寂寞。P1-4
江南三月,细密的雨声中,传递着温煦的杏花香气。这时候,应和着天边隐隐滚过的隆隆雷声,青青的楠竹林里也迎来了生机勃勃的爆笋时节。竹林爆笋,那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生命景象!经过了漫长的冬天的默默积蓄,泥土下的幼笋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破土而出的力量。伴随着淅沥的春雨,迎着和煦的南风,应和着隆隆的春雷的呼唤,一株株粗壮的幼笋,仿佛在瞬间爆发出了一股伟力,奋力拱开了在泥土和腐叶下纠结交错的竹鞭,甚至哗的一声就顶开了压在地面上的巨大的顽石。像鸡雏顶破蛋壳,像幼蝉冲破蝉蜕,那一株株幼笋,是一种静谧的、绿色的生命力的爆发。它们从厚积的枯叶和泥土下脱颖而出,那一瞬间,它们似乎只有一个念头、一个目标:冲破束缚自己的箬壳,扩展开翅羽状的枝叶,向上,向上,再向上!这似乎已经不是在生长,分明更像是在飞翔……
——这是我刚刚写完的一篇散文中的一节。漫步在江南早春时节青青的楠竹林里,我也想到了我们的儿童文学。我甚至觉得,目前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生态环境,与这春天的楠竹林生机勃勃的景象颇为相似。各种出版与传播通道的拓展与打开,给儿童文学作家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只要你拥有生长的梦想和力量,这片土壤以及土壤之上的空气、雨水、微风和阳光,就是属于你的,属于每一株绿色的生命的,正如白桦先生那句名诗所歌咏的:“阳光,谁也不能垄断”。
然而,创作上的空前活跃与繁盛,也使儿童文学的编辑和出版者们面临着新的考验。丰富的资源就像大自然里的春天,摆在人人面前,读者真正需求的是什么,也许只有少数细心的人才能知悉,而如何把最好的书送到最热爱它的读者手中,却永远是一个秘密。
“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把诗人郑愁予这句诗中的“诗人”二字换成“编辑”,其实也很恰切。最好的编辑出版人,不也是黄昏时分的点灯人,为在暗夜中行路的读者挂起温暖和明亮的灯盏,照耀着他们回家的小路吗?而且,面对着如此繁盛和泥沙俱下的创作资源,一个优秀的编辑出版人,必须具有披沙沥金的耐心、采铜铸鼎的本事和撒豆成兵的艺术。
眉睫君和游安良君,是近几年在少儿出版界纵横驰骋的两匹“黑马”,两个人都很年轻,富有开创和进取的力量与信心。前者的强项在编辑和学术,后者的强项在出版和发行。更重要的是,两个人都与童书出版结缘并历练了不短的时间,对童书出版拥有热爱和敬畏的情怀,也累积了不少的经验、智慧和资源。我相信,这样两股力量与智慧合在一起,必将为当下的童书出版带来一些新的作为。那么,这一套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名家们的代表作选本丛书,算是他们的“东风第一枝”,是第一次的“竹林爆笋”。
首先,从这套书的作者阵容看,无疑是一份极其华丽的名单。当下活跃在儿童文学界的老中青四代作家、读者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皆在其中,如任溶溶、葛翠琳、孙幼军、金波、任大星、张秋生、曹文轩、彭懿、黄蓓佳、刘先平、冰波、汤素兰、殷健灵……
其次,从这套书的书目来看,几乎每位作家都拿出了他们的代表作品、获奖作品,或是作家们自己偏爱和看重的个性作品,用“名篇荟萃”来形容,实不为过。如《小布头奇遇记》《怪老头儿》《妖湖传说》《会唱歌的画像》《甜橙树》《野妹子》《我要做好孩子》《窗下的树皮小屋》《小巴掌童话》《中国孩子的梦》《驿马》……
第三,这套书在编选上,另有一个别出心裁的做法是,以作家最优秀的代表作品为基准,不拘泥于篇幅的长短和体裁的异同。有的作家的长篇作品也只是节选其最精华的章节,而给另一些中短篇杰作留出容纳的篇幅。有的作家在不同体裁形式里都有自己优秀的作品,则予以兼顾,尽可能在一本书中呈现出这位作家完整的创作风采。这种编选方法,在编辑艺术上的“含金量”最高,也最能体现编辑和出版者的眼光和功力,当然,编辑投入的心思也最多。
在这里,我想就这个问题多说几句。我记得20世纪50年代时出版过一本《普希金作品选》(戈宝权译),就是这样编选的,长篇节选、中短篇,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在其中,直至今天,这本书仍然是我阅读普希金的一个“宝典”般的选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80年代也编辑出版过一套方形开本的儿童文学名家作品选本,有《叶圣陶作品选》《冰心作品选》《张天翼作品选》《柯岩作品选》《管桦作品选》《葛翠琳作品选》《孙幼军作品选》《袁鹰作品选》等等,这些选本也是采用了这种长短不拘、体裁不一,只以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为基准的编法。所以,这套书三十多年来也一直为我所珍爱。老一辈的编辑出版家其实早就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本,可惜的是,今天愿意这么去效仿的编辑越来越少了。很多编辑是怎么省事、怎么简单怎么来,以至于许多作家最终被“选来选去”的,全是浮在大家眼前的那么一两篇作品,好像这位作家就只写过这么一两篇作品似的。
儿童文学事业,无论是创作、编辑、出版、传播,都应该是纯净、精美、细致和仁爱的。这是天使和圣母般的事业。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是真善美的文学。冰心老人生前曾告诫我们:从事儿童文学事业,必须拥有一颗“慈母的心”。由叶圣陶、冰心、陈伯吹那一代儿童文学先驱所创建和奠定的一些伟大和美好的儿童文学传统,正在一代代作家和出版家手中薪火相传。
“金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道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当我选择了人迹稀少的那一条,由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我曾经用弗罗斯特的这几句诗来形容过自己的儿童文学之路。其实,儿童文学也并非是一条人迹稀少的小路。世界上也没有渺小的体裁,而只有渺小的作家。借用一句伟人的话说:“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是将会默默地、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还是回到江南青青的楠竹林里。在春天的楠竹林里徜徉,我也想到了中国一代代儿童文学家们的美好情怀:他们和四季的风霜雨雪一起,和一簇簇散发着药香的野菊花一起,和那些临冬的苦荞一起,和一道道永远流淌不尽的山泉一起,在各自的山坡和深谷间,以群体的追求、探索和进取之心,向着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人世间,呈现着生命的欢乐、清新与美丽,呈现着对这份事业的忠诚、依恋和守护,不离不弃,无怨无悔。而透过早春三月楠竹林里的爆笋奇观,我还发现了一个来自泥土和自然的生命秘密:成熟的笋与竹,都将是金色的。
是为总序。
2014年早春时节,写于东湖畔
可怕的五步蛇竟然能死而复生……
用什么妙计让大象乖乖到学校上课?
猴王怎样监视入侵者?猴结、猴枣究竟是什么东西?猴王用什么计谋胜利大突围?
作者刘先平,经历了怎样的民族风情?
《大象进行曲》既有探险小说惊心动魄的故事,又有鲜明的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在我们逐渐失去对自然理解的今天,提醒我们注意自然与我们生命的休戚相关性。
亲爱的读者朋友,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领略大自然的魅力吧!
《大象进行曲》是儿童文学作家刘先平作的大自然探险中篇小说集,本书精选其最具代表性的纪实文学作品,配有大量活泼生动、惟妙惟肖的图画。作者希望用大自然的探险奇遇,还给孩子一个真实的大自然世界,激活人类曾有的记忆,接通与大自然相连的血脉,接受生态道德的洗礼、启蒙,同时,启迪智慧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