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们切身体会到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质量的改善,但是物质条件的改善就意味着幸福吗?你的生活如何?幸福、平淡还是痛苦呢?现代人为什么经常不快乐?怎样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怎样走进一个洋溢着积极的精神、充满乐观、希望和阳光的心灵世界?幸福的奥秘是什么?
其实,幸福是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由江文富主编的这本《生命彩虹(追寻幸福踪迹)》所言的幸福不同于某些类似于成功学或培训类书籍中的口号和承诺,它们所言的幸福的秘诀确实能感染人但却缺少科学的支撑因而难以真正实行,本书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背景,从积极心理学中了解幸福的正确内涵,从积极心理学中学会幸福的方法、培养幸福的能力,这样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人生。
如何获得幸福?这是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由江文富主编的这本《生命彩虹(追寻幸福踪迹)》就是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背景来做介绍,可为普通读者发展潜力、提升幸福指数,打开幸福之门,到达幸福的彼岸。
第一部分 追寻幸福踪迹,从心开始
第一章 幸福从心开始
第一节 幸福是什么
幸福革命——积极心理学
理解幸福——幸福感
真正幸福论——快乐、充实和有意义
第二节 幸福从心开始
幸福的力量
幸福可以提升
幸福的方法
幸福的练习
第二章 你幸福了吗?
第一节 你有多幸福?
我们的生活有多幸福?
你幸福了吗?
第二节 幸福的原因
有钱就一定幸福吗?
幸福关乎年龄?
男人与女人都能从婚姻中得到幸福
幸福的文化烙印
宗教会让你更幸福吗?
健康与幸福
人格是影响幸福的内在因素
认知模式与幸福
第二部分 追寻幸福踪迹,积极面对生命
第三章 发现并利用你的优势
第一节 获得幸福的美德和优势
利用优势成就辉煌人生
何为优势?
人类个人优势标准
第二节 发展你的优势
发现你的优势
发展优势的障碍
发展你的优势
第四章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第一节 爱与被爱
人能承受多少孤独?
人际关系怎样形成?
人际关系的心理效应
第二节 透过爱来看世界
透过爱来看世界
人际交往原则
人际交往的技巧
人际交往的练习
第五章 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
第一节 你未必知道过去发生了哪些事情
过去意味着什么
你未必知道过去发生了哪些事情
第二节 自我觉察,让过去成为酝酿当下幸福的土壤
注意哪些是你回避的人和场景、人际关系
问自己有没有哪些不让别人知道的秘密
体察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出现莫名的焦虑、抑郁、怨恨的时候
明确你的“重要他人”
自我回溯
第三节 面对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活在当下
拥有信念
喜欢自己
让宽容和宽恕成为人生的信条
第六章 抓住现在的幸福
第一节 此时花开——体察悦纳现在
世间最珍贵的是现在
过去不可追
未来不可待
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眼睛为发现现在的幸福而存在
现在是最好的礼物
第二节 刹那永恒——沉浸把握现在
沉浸,幸福的现在状态
放慢你的脚步,停一停
正念修炼
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无为之为
绝不拖延,幸福从当下做起
从做回自我做起
顺应自然,平淡为真
第七章 对未来乐观而充满希望
第一节 乐观
不乐观的现状
何谓乐观?
乐观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拥有乐观心态
第二节 希望
何谓希望?
希望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如何让我们的人生充满希望?
第八章 在逆境中反弹,从挫折中重生
第一节 认识挫折
挫折的相关理论
造成挫折的因素
应对挫折的资源和心理防御机制
挫折的行为反应
第二节 战胜挫折,获取美好人生
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
培养乐观的心态
自信的建立
勇于行动
控制消极情绪
与希望同在
第三部分 生命彩虹,幸福就在身边
第九章 学习其实很快乐
第一节 学海无涯,乐在其中
何为快乐学习
好“知”不如乐“知”
坚定的学习信念
积极的学习情绪
第二节 快乐学习,轻松有道
培养发散思维
拓宽学习兴趣
发挥学习合作性
提高学习效率
提升学习智慧
第十章 工作可以很幸福
第一节 你的工作幸福吗?
工作和幸福
你的工作幸福吗?
第二节 幸福工作三部曲
幸福工作第一步——获取工作
幸福工作第二步——需要健康的心态
幸福工作第三步——拥有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
第十一章 拥有爱的能力
第一节 爱情——有细水流长亦有惊涛骇浪
关于需求
关于初恋
关于情绪
第二节 婚前婚后——幸福中暗涌的不安
婚姻与“分因”
婚外情要是真的来了,如何处理?
第三节 家庭——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亲子关系
学会培养孩子
第四节 亲密关系——请做我的亲密爱人
爱的亲密关系
亲密是一种需要
结语:拥抱爱,拥抱你,拥抱自己,拥抱世界
参考文献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身体,生命以及身心的全面健康是“皮”,而我们人类孜孜以求的幸福是“毛”,“皮之不存,毛将附焉?”无论如何,珍视身体、生命、健康,你才更有资本幸福。否则,幸福将是虚幻和不真实的,不论你取得多大的成功。但健康与幸福的关系却十分复杂。
短期的体育锻炼带来积极的情绪状态,长期的锻炼则产生更强的幸福感。短期的锻炼效果归因于锻炼导致大脑产生的内啡肽和类吗啡的释放。与长期的锻炼相关的幸福感的持续提高归因于有规律的锻炼减少了抑郁和焦虑,提高了我们工作的准确性和速度,提升了我们的自我概念,促进了心血管的健康和机能。整个成年时期有规律的锻炼降低了心脏病和癌症的发生几率,使人更加长寿。另外,有规律地锻炼的人经常和别人结伴运动,因此他们的总体的幸福感也能从这种额外的时候支持总收益。
WHO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关系上的全面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生活中存在着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人不是精神病患者,但却总是闷闷不乐、无精打采。
乐观的人不容易生病。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幸福感与健康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多年对血管疾病、传染病、癌症以及各种原因的死亡率进行临床研究发现,当所有其他风险因素保持不变的时候,具有较多积极情绪的人得心脏病的概率较低,积极情绪有助于预防感冒与流感,高度乐观的人群罹患癌症的风险更低,特别是乐观主义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只有悲观主义者23%。总之,对于拥有较多幸福感的人群而言,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都较低。实验表明,是乐观提升了健康。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幸福的人不太抱怨,他们很少会显露出痛苦和疾病的症状;一般而言,他们呈现出更好的健康状况。相反,悲观的人会更多地抱怨痛苦,表现出更糟糕的健康状况。两者在事实上可能有着相同的生理状况,是悲伤与幸福感改变了他们看待自己身体症状的方式。或者,也可能这只是反映了人们在描绘症状时的偏见:悲观的人们总是只注意到消极症状,而快乐的人们只看到好的一面。因此,抑郁者感受到的痛苦更多,更容易生病;快乐者感受到的痛苦较少,患病也较少。
那么乐观是如何发挥保护作用,使人不太容易生病的?存在以下三种可能:首先乐观者采取行动,并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者认为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健康,而悲观者认为自己是无助的,无论他们做什么都不会有任何改观。乐观者愿意尝试,而悲观者则陷入消极失望。因此,乐观者很容易接受医学建议。再进一步说,生活满意度高的人,比生活满意度低的人更有可能控制饮食、不吸烟,还能经常锻炼身体。有研究表明,快乐的人比不快乐的人睡眠好。乐观主义者不仅容易听从医生的意见,还会采取行动,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而悲观者是被动的。当飓风警告来袭时,乐观者比悲观者更有可能到飓风避难场所寻求安全,而悲观者则会听天由命。你身上的坏事越多,疾病也越多。第二,社会的支持。朋友和爱越多,你会越少生病。如果你有一个能在凌晨三点打电话倾诉烦恼的朋友,你就会更健康。而孤独的人的健康状况明显不如朋友多的人。快乐的人拥有更丰富的社会网络,而社会关系能减缓衰老。俗话说,“同病相怜”。如果你常有相怜的人,就不太会生病,倒是悲观带来的孤独可能会导致疾病。第三,生理机制。实验证实,乐观者相对于悲观者的血液对于病菌的反应更活跃,产生的抗感染的白血细胞和T淋巴细胞也更多。另外在循环系统对反复压力的病理反应方面,悲观者容易放弃,会承受更多的压力,而乐观者能更好地应对压力。面对反复的压力,特别是当一个人感觉无助时,很可能会调动皮质醇(一种应激激素)及其他循环系统反应,从而诱发或加重对血管壁的损害,同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导致持久的炎症。
P58-60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们切身体会到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质量的改善,但是物质条件的改善就意味着幸福吗?你的生活如何?幸福、平淡还是痛苦呢?现代人为什么经常不快乐?怎样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怎样走进一个洋溢着积极的精神、充满乐观、希望和阳光的心灵世界?幸福的奥秘是什么?
让我们来看看富翁与渔夫的故事:
一天,在海滩上,大富翁看见渔夫躺着晒太阳,便责备他说:“大好时光,你怎么不多打点鱼呢?”
渔夫反问到:“打那么多鱼干嘛?”
富翁说:“卖钱啊!”
渔夫再反问:“卖那么多钱干嘛?”
富翁说:“有了钱,就能像我这样,有自由,有快乐,悠闲地在这片美丽的海滩上散步。”
渔夫说:“我现在不正快快乐乐地躺在沙滩上吗?”
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她是人们的一种感觉,也是一种豁达的心态。幸福来源于生活的轻松与满足,以及对于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和希望。健全未必是幸福,残疾未必不幸福;有钱未必一定幸福,没钱未必一定不幸福。由此,幸福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精神,一种态度。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幸福是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是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人类一切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生存,其最终目的是享有幸福的生活。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快乐主义的开山鼻祖伊壁鸠鲁就曾明确指出:“快乐是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幸福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终极目的仍是得到快乐。”两千多年后,积极心理学注入了幸福的理念,致力于研究“如何获得幸福”,以发展潜力、提升幸福为目标,倡导了一场“幸福革命”,为打开幸福之门、走向幸福彼岸、造就幸福人生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积极心理学把目光定位在对最理想的人类机能进行科学的研究,其目标是发掘个体、团体和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 幸福是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本书所言的幸福不同于某些类似于成功学或培训类书籍中的口号和承诺,它们所言的幸福的秘诀确实能感染人但却缺少科学的支撑因而难以真正实行。本书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背景,从积极心理学中了解幸福的正确内涵,从积极心理学中学会幸福的方法、培养幸福的能力,这样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人生。
本书各章编写具体分工和负责如下:禹玉兰撰写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罗军撰写第四章,焦桂花撰写第五章,曾家勇撰写第六章,高京华撰写第七章、李鹤展撰写第八章、曾烽撰写第九章、黄茜撰写第十章、褚成静撰写第十一章。禹玉兰负责全书的统稿任务。
《生命彩虹——追寻幸福踪迹》一书的编写过程,对于各位作者来说不啻为一段追寻幸福之旅,幸福就在当下。书中参考了很多学者的资料,在此表示真诚谢意。
编者
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