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悲惨世界(上下译文名著精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雨果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内容推荐

维克多·雨果,法国著名小说家、诗人。《悲惨世界》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

故事讲述了让·瓦尔让因为偷了一片面包而要服十九年的劳役;芳汀为了抚养自己的私生女,竟然卖掉了自己的牙齿;窃尸贼反而成了死里逃生的将军的救命恩人。这是怎样的一个悲惨世界?作者用充满激情的文笔,再现了那段从拿破仑战争到法国七月王朝的深重黑暗而又荡气回肠的年代,勾勒出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众生相。

目录

 

作者序

第一部 芳汀

第一卷 正直的人

 一、米里埃尔先生

 二、米里埃尔先生变成福来主教大人

 三、好主教遇到苦教区

 四、言行一致

 五、福来主教大人的教袍穿得太久

 六、他托谁看守房子

 七、克拉瓦特

 八、酒后的哲学

 九、妹妹笔下的哥哥

 十、主教面对玄妙的智慧

 十一、保留

 十二、福来大人的孤单

 十三、他相信的事

 十四、他的所思所想

第二卷 堕落

 一、黄昏,走了一天

 二、劝明智者谨慎

 三、百依百顺的英雄气概

 四、细说蓬塔利埃的干酪业

 五、静谧

 六、让·瓦尔让

 七、绝望的内涵

 八、波浪和黑暗

 九、新的不满

 十、半夜醒来

 十一、他所做的事

 十二、主教在工作

 十三、小热尔维

第三卷 一八一七年

 一、一八一七年

 二、两个四重奏

 三、四对四

 四、托洛米耶斯非常快乐,竟然唱起一支西班牙歌曲

 五、在蓬巴达小酒馆

 六、相爱篇

 七、托洛米耶斯的智慧

 八、马之死

 九、寻欢作乐的愉快结局

第四卷托付,有时就是断送

 一、一个母亲与另一个母亲相遇

 二、两副贼相的初次素描

 三、云雀

第五卷 下坡路

 一、黑色玻璃制造业的进展史

 二、马德兰先生

 三、拉菲特银行的存款

 四、马德兰先生服丧

 五、天际隐约可见闪电

 六、割风老爹

 七、割风在巴黎成了园丁

 八、维克图尼安太太为道德花了三十五法郎

 九、维克图尼安太太得逞

 十、得逞的后果

 十一、《CHRISTUS NOS LIBERAVIT》

 十二、巴马塔布瓦先生的无所事事

 十三、警察局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方法

第六卷 沙威

 一、开始休息

 二、让如何变成尚

第七卷 尚马蒂厄案件

 一、森普利斯嬷嬷

 二、斯科弗莱尔师傅的洞察力

 三、脑海中的风暴

 四、睡眠中的痛苦状

 五、棍子卡住车轮

 六、森普利斯嬷嬷受到考验

 七、到达就准备返回的旅人

 八、优待入场

 九、罗织罪证的地方

 十、否认的方式

 十一、尚马蒂厄越来越惊讶

第八卷 影响

 一、马德兰先生在什么镜子里看头发

 二、芳汀感到幸福

 三、沙威感到高兴

 四、当局重新行使权力

 五、合适的坟墓

第二部 柯赛特

第一卷 滑铁卢

 一、来自尼维尔途中所见

 二、乌戈蒙

 三、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

 四、A

 五、战场“晦暗不明”

 六、下午四点钟

 七、拿破仑心情愉快

 八、皇帝对向导拉柯斯特提一个问题

 九、出乎意料

 十、圣约翰高地

 十一、拿破仑的向导坏,布劳的向导好

 十二、近卫军

 十三、灾难

 十四、最后一个方阵

 十五、康布罗纳

 十六、QUOT LIBRAS IN DUCE

 十七、滑铁卢战役是好是坏?

 十八、神权东山再起

 十九、战场夜景

第二卷 奥里翁舰

 一、24601号变成了9430号

 二、或许这是两句鬼诗

 三、必须准备工作做好,才能一锤砸碎脚镣

第三部 马里于斯

第一卷 从巴黎的原子研究巴黎

 一、小家伙

 二、他的一些特点  

 三、他讨人喜欢

 四、他可能有用  

 五、他的边界

 六、一点历史  

 七、在印度的等级中,也许有流浪儿的—席之地

 八、末代国王的隽语

 九、高卢古风

 十、EOCE PARIS,BCCE HOMO

 十一、嘲笑,统治

 十二、人民潜在的未来

 十三、小加弗罗什

第二卷 大有产者

 一、九十岁和三十二颗牙齿 

 二、什么主人什么屋子

 三、明—慧 

 四、渴望做百岁老人

 五、巴斯克和尼科莱特 

 六、玛侬和她的两个孩子一瞥 

 七、规矩:晚上才会客

 八、两个不成双  

第三卷 外祖父和外孙

 一、古老沙龙

 二、当年的一个红色幽灵

 三、REQUESCANT

 四、强盗的结局

 五、去望弥撒有助于成为革命者

 六、遇到教区财产管理委员的结果

 七、追逐裙钗

 八、大理石对花岗岩

第四卷 ABC之友社

 一、几乎青史留名的团体

 二、博须埃悼念布隆多的诔词

 三、马里于斯的惊讶

 四、穆赞咖啡馆的后厅

 五、扩大视野

 六、《RES ANGUSTA》

第五卷 苦难的妙处

 一、马里于斯陷于贫困  

 二、马里于斯受穷

 三、马里于斯长大

 四、马伯夫先生

 五、贫穷是苦难的好邻居

 六、替身

第六卷 双星会

 一、绰号:姓氏形成方式

 二、《LUX FACTA EST》

 三、春天的效果

 四、大病之初

 五、布贡大妈连遭雷击

 六、被俘

 七、猜测字母U

 八、残废军人也能快乐

 九、失踪

第七卷 褐铁矿老板

 一、矿场和矿工

 二、底层

 三、巴贝、格勒梅、克拉克苏和蒙帕纳斯

 四、团伙组成  

第八卷 邪恶的穷人

 一、马里于斯寻找戴帽姑娘,却遇到戴鸭舌帽的男人

 二、新发现

 三、四面人

 四,穷困中的一朵玫瑰

 五、天赐的窥视孔   

 六,人兽之窝

 七、战略和战术

 八,阳光照进陋室  

 九,荣德雷特几乎挤出眼泪  

 十,包车每小时付费两法郎  

 十一、穷困为痛苦效劳  

 十二、白发先生那五法郎的用途

 十三、《SOLUS CUM SOLO,IN LOCO REMOTO NON COGITABUNTUR PRARE PATER NOSTER》

 十四、警察给律师两拳   

 十五、荣德雷特采购

 十六、又听到套用一八三二年英国流行曲调的歌曲

 十七、马里于斯那五法郎的用场  

 十八、马里于斯的两把椅子面面相对 

 十九、关注暗处   

 二十、圈套

 二十一、本应先抓受害人   

 二十二、喊叫的孩子

第四部 普吕梅街的牧歌和圣德尼街的史诗

第一卷 几页历史

 一、剪裁得当

 二、缝制蹩脚

 三、路易菲力普

 四、基础下的裂缝

 五、历史经历而又无视的事实

 六、昂若拉及其副手

第二卷 爱波尼娜

 一、云雀场  

 二、监狱孵化的罪恶胚胎

 三、马伯夫老爹见到鬼

 四、马里于斯见到鬼

第三卷 普吕梅街的别墅

 一、密室

 二、国民自卫军成员让·瓦尔让

 三、《FOLIIS AC FRONDIBUS》

 四、换铁栅门

 五、玫瑰发现自身是武器

 六、战斗开始

 七、你愁我更愁

 八、铁链

第四卷 人助也会是天助

 一、外伤内愈

 二、普鲁塔克大妈解释一个现象并不犯难

第五卷 结局不像开端

 一、静园与兵营相结合

 二、柯赛特的恐惧

 三、图散妄加评论

 四、石头下的一颗心

 五、柯赛特看完信以后

 六、老人总是走得及时

第六卷 小加弗罗什

 一、风的恶作剧

 二、小加弗罗什得益于拿破仑大帝

 三、越狱的一波三折

第七卷 切口

 一、本源

 二、根子

 三、哭和笑的切口

 四、两种责任:警戒和希望

第八卷 狂喜与忧伤

 一、阳光灿烂

 二、沉醉在无比幸福中

 三、阴影初现

 四、Cab在英语中的词义是双轮马车,在法语切口中的意思是狗

 五、夜间事物

 六、马里于斯恢复现实感,将住址给了柯赛特

 七、老人的心和年轻人的心对峙

第九卷 他们到哪里去?

 一、让-瓦尔让

 二、马里于斯

 三、马伯夫先生

第十卷 一八三二年六月五日

 一、问题的表面

 二、问题的实质

 三、葬礼:再生机会

 四、往昔的沸腾

 五、巴黎的古怪之处

第十一卷 原子同风暴亲如兄弟

 一、关于加弗罗什的诗的来源的几点说明一位学士院院士对此诗的影响

 二、加弗罗什往前走

 三、一个理发师的正当愤怒

 四、孩子遇见老人大吃一惊

 五、老人

 六、新战士

第十二卷 科林斯酒店

 一、科林斯酒店创业史

 二、事前的快乐  

 三、黑夜开始笼罩格朗泰尔  

 四、安慰于什卢寡妇的尝试 

 五、准备工作  

 六、等待  

 七、在劈柴街加人队伍的汉子 

 八、关于可能冒名顶替的勒卡布克的几个问号

第十三卷 马里于斯走进黑暗

 一、从普吕梅街到圣德尼街区 

 二、巴黎鸟瞰图

 三、边缘 

第十四卷 绝望的壮举

 一、旗帜——第一幕

 二、旗帜——第二幕

 三、加弗罗什还不如接受昂若拉的短枪

 四、火药桶 

 五、让普鲁维尔的绝命诗

 六、生也苦来死也苦

 七、计算距离的能手加弗罗什

第十五卷 武人街

 一、吸墨纸,泄密纸

 二、流浪儿敌视路灯 

 三、柯赛特和图散人睡时

 四、加弗罗什的过度热情

第五部 让·瓦尔让

第一卷 四堵墙中的战争

 一、圣安东尼郊区的漩涡,神庙郊区的岩礁

 二、深渊中除了交谈,还有什么可做?

 三、明与暗

 四、减五加

 五、从街垒之顶远望

 六、马里于新晾恐,沙威简洁

 七、局势变得严重

 八、炮兵变得要认真对付

 九、运用偷猎者的旧才干和万无一失的枪法影响了一七九六年的判决

 十、黎明

 十一、弹无虚发却不伤人

 十二、混乱变成拥护秩序

 十三、掠过的光

 十四、能看到昂若拉的情人名字之处

 十五、加弗罗什走出街垒

 十六、哥哥怎样变成父亲

 十七、《MORTUUS PATER FILIUM MORITURUM EXPECAT》 

 十八、秃鹫变成猎物

 十九、让·瓦尔让报仇

 二十、死人有理而活人没错

 二十一、英雄们

 二十二、步步进逼 

 二十三、俄瑞斯忒斯挨饿,皮拉得斯喝醉

 二十四、俘虏

第二卷 怪物的肠子

 一、海洋使大地贫瘠

 二、下水道的古代史

 三、布吕纳索

 四、不为人知的细节

 五、当今的进步 

 六、未来的进步 

第三卷 污泥,却是灵魂

 一、下水道及其令人惊讶的事

 二、说明

 三、受到跟踪的人 

 四、他也背负十字架 

 五、流沙狡猾无情似女人 

 六、沉陷 

 七、有时以为到岸却搁浅 

 八、撕下的一块衣襟

 九、在行家看来,马里于斯好像已死去 

 十、轻生的孩子回家

 十一、在绝对中动摇 

 十二、外祖父 

第四卷 出轨的沙威

第五卷 外孙和外祖父

 一、旧地重游,又见钉上锌皮的大树

 二、马里于斯离开内战,准备家战  

 三、马里于斯发动进攻  

 四、吉尔诺曼小姐终于觉得割风先生腋下夹着东西进来不错  

 五、钱放在森林里,胜过存在公证人那里

 六、二老以各自方式尽力使柯赛特幸福 

 七、幸福魂牵梦萦  

 八、两个无法找到的人

第六卷 不眠之夜

 一、一八三三年二月十六日

 二、让瓦尔让总吊着手臂

 三、形影不离

 四、《IMMORTALE JBCUR》

第七卷 最后一口苦酒

 一、第七圈和八重天

 二、吐露也能包含隐晦

第八卷 夕阳西下

 一、楼下的房间

 二、再退几步

 三、他们回忆起普吕梅街

 四、吸引和停息

第九卷 极度的黑暗,极亮的曙光

 一、怜悯不幸者,宽恕幸福者

 二、油尽灯灭

 三、当年抬得起割风大车,如今却握不住羽毛笔

 四、墨水瓶终于还人清白

 五、黑夜之后是白昼

 六、草埋雨洗

试读章节

七.绝望的内涵

让我们试着说个明白。

既然是社会做的事,就应该正视。

我们说过,这是一个无知的人;但他不是一个坏蛋。他身上点亮了自然之光。不幸也有它的光芒,加强了这个心灵中具有的一点亮光。在棍棒下,在锁链下,在黑牢里,在疲劳时,在苦役监的炽热阳光下,在苦役犯的木板床上,他在自己的良知中反省和思索。

他为自己建立了法庭。

他以审判自己开始。

他承认,他不是被冤枉的无辜者。他承认,他犯过越轨的应受谴责的行为;假使他提出要求,或许别人不会拒绝给他面包;无论如何,最好是等待,要么等待怜悯,要么等待工作;完全没有理由反驳说:肚子饿的时候还能等待吗?首先,完全是饿死的情况是很少的;其次,不管是好是坏,人这样创造出来,在精神和肉体上能够长期受苦,而且能受许多痛苦,而不至于死去;因此必须有耐心;对那些可怜的小孩子来说,这样甚至更好;对他这个不幸的、微不足道的人来说,激烈地揪住整个社会的衣领,想通过偷窃摆脱贫困,那是疯狂的行动;不管怎样,由此投身于卑劣之中以摆脱贫穷,那是一道邪恶的门;末了,他是做错了。

然后,他心里思索:

在他拖累终身的这一经历中,只有他犯了过错吗?首先,他这个劳动者没有工作,他是勤劳的,却没有面包,这难道不是严重的事吗?其次,错误犯下了和承认了,惩罚是不是凶狠和过分呢?法律滥用刑罚,是不是超过了犯罪者放任自己犯罪呢?在天平的一个托盘里,也就是赎罪那个托盘里,是不是多压了分量呢?刑罚过量是不是能消除轻罪,并达到这个效果:扭转情况,以镇压错了来代替轻罪犯人的过错,把犯罪者变成受害者,把债务人变成债主,最终把权利给予侵犯权利的一方呢?由于企图逃跑而不断加重的刑罚,是不是最后变成强者对弱者的一种戕害,变成社会对个人的犯罪,每天重新开始的犯罪,持续十九年的犯罪呢?

他心里想,人类社会是不是有权利让它的成员同样这样去忍受:一种是失去理智的盲目,另一种是无情的先见之明,是不是有权利在缺乏和过度,即缺乏工作和过度惩罚之间,永远抓住一个可怜的人呢?社会这样对待在命运分配的财产中拥有最少,因而也最应该得到照顾的成员,是不是过分了?

这些问题提出和解决以后,他审判社会,对之判决。

他判决社会仇恨他。

他让社会负责他所遭受的命运,心想,他也许会毫不犹豫地有朝一日向社会算账。他对自己宣布,在他造成的损害和别人对他造成的损害之间,是不是平衡呢?最后他下结论:对他的惩罚,说实在的,并不公正,肯定地说,这是不公。

愤怒可能变得狂暴和荒唐;人可能因愤怒而犯错误;只有在内心知道哪方面有理,才会义喷填膺。让瓦尔让感到义愤填膺。

再说,人类社会只对他干下坏事。他只看到它这副所谓正义,向打击的人显露的发怒的脸。人们只要接触他,就伤害他。凡是同他们接触,对他都是迎头一击。从他孩提时代起,不管是他的母亲还是他的姐姐,他从来没有遇到过一句友好的话,一个和蔼的目光。他经历过种种痛苦,逐渐达到这个想法:生活是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是战败者。除了仇恨,他没有别的武器。他决意在苦役监中磨快这件武器,离开时带走它。

在土伦,有一个由无知兄弟会主持的犯人学校,给那些有过良好意愿的不幸者传授最必需的知识。他属于有良好意愿的人之列。他在四十岁时上学校,学会读、写、算。他感到,加强他的智力,也就是加强他的仇恨。在某些情况下,教育和智慧会用作延长恶。

说起来令人悲哀,他审判了造成他不幸的社会之后,又审判了社会的天主。

他是这样判决天主的。

在这十九年忍受折磨和做牛做马之后,这个心灵既升高又跌落下来。一边进来的是光明,另一边进来的是黑暗。

读者已经看到,让·瓦尔让本质不坏。当他来到苦役监时,他仍然是善良的。他在监狱里谴责社会,感到自己变得凶恶了;他还谴责天主,感到自己变成亵渎宗教了。

这里,需要作进一步的思索。

人性就这样完全、彻底地改变了?人由天主创造出来时是善良的,是否会让人又变得凶恶呢?心灵会不会让命运整个儿重塑,由于命运邪恶而变得邪恶呢?心灵在不成比例的不幸压迫下,会不会畸形,变得丑陋和无可救药,残缺不全,就像垂直的柱子在过于低矮的穹顶下那样变形呢?在一切人类心灵中,尤其在让·瓦尔让的心灵中,难道没有第一闪火花,一种神圣的因素,在世间不可腐蚀,在冥间则会不朽,善可以使之扩展、拨旺、点燃、发出熊熊火焰,照得通明雪亮,而恶永远不能完全熄灭它呢?

这些问题严肃而晦涩,对于最后一个问题,一切生理学家如果在土伦见过让.瓦尔让在休息时(对他来说是沉思的时候)交叉着手,坐在绞盘的铁杆上,锁链末端放在口袋里,不让拖在地上,很可能会回答: “否。”这个阴郁、严肃、寡言少语、若有所思的苦役犯,是法律判决的贱民,他恶狠狠地望着人;他又是文明的罪人,严峻地望着天空。

……

P87-89

序言

译本序

《缘惨世界》是继《巴黎圣母院》之后,在法国小说乃至世界小说创作史上的又一座丰碑,而且可以说是更加巍然耸立的丰碑。雨果作为世界杰出小说家的声誉从此稳固确立了。说它较之《巴黎圣母院》更为重要,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巴黎圣母院》以中世纪末期为故事背景,通过曲折的手法反映当时的法国社会,而《悲惨世界》则直接描绘了十九世纪初期,即复辟王朝时期和七月王朝初期的法国社会,因此更具有现实感;《巴黎圣母院》集中描绘流浪者、乞丐、孤儿等下层人民,而

《悲惨世界》则把视角从穷人扩展到社会渣滓和共和派,视野远为扩大,内容更为丰富,意蕴厚实得多。从《巴黎圣母院》到《悲惨世界》,相隔了三十多年,《悲惨世界》写作时间很长,毕竟是雨果呕心沥血之作!

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开始,雨果便对社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他为死刑所困扰,参观了一些监狱和苦役场:一八二七年参观了比塞特尔的监狱,一八三四年参观了布列斯特的苦役监,一八三九年参观了土伦的趸船。在这种关注社会问题的思想指导下,雨果写出了一系列互有关联的小说:用自叙体写成的《死囚末日记》(1829)反对死刑,随后,《克洛德·格》(1834)描写一个找不到工作的穷工人,不得已行窃,被判五年监禁;由于典狱长故意将他与狱中伙伴拆开,并无端禁闭了他二十四小时,他一怒之下,杀死了典狱长。故事简洁而动人。这两篇小说反映了雨果对犯罪问题与社会状况之间的关系的思索。早在一八二八年,雨果就知道一个真实故事:一八。六年,有个出狱的苦役犯,名叫皮埃尔奠兰,他受到狄涅的主教米奥利的接待;主教把他交托给自己的兄弟赛克斯丢斯·德·米奥利将军。莫兰品行端正,以赎前愆,最后在滑铁卢英勇牺牲。这个故事就是《悲缘惨世界》的雏型。

三十年代,雨果不断积累工人艰辛劳动却食不果腹的资料。一八四一年一月,他目睹宵小之徒向妓女投掷雪球的场面,写下了记载这一场面的散文。当时有位作家于勒一雅南写过一篇风俗研究啦《她零售自身》(1832),记述一个女子为穷困所迫,出卖自己的头发和一颗牙齿。这个故事雨果有可能知道。雨果为自己起草了这样一个故事的梗概:。一个圣人的故事——一个男子的故事——一个女子的故事——个娃娃的故事。”这里已经预示了《悲惨世界》的四个主要人物:米里埃尔主教、让瓦尔让、芳汀、柯赛特。从一八四五年十一月起至一八四八年二月十二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雨果断断续续在构思和写作小说《贫困》。一八四八年的事件打断了他的创作。流亡的前十年,诗歌创作的激隋占据了他整个身心,直到《历代传奇》付梓问世之后,他才重新回到这部小说的创作上来。从一八六0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三十日,他花了七个月,对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整部作品反复思考,融会贯通,使十二年前写的一部分和今后将写出的另一部分完全一致。”从一八六一年一月一日至一八六一年五月,他以惊人的毅力写作《悲惨世界》,直至精疲力竭。于是他到比利时旅行,从五月二十二日起,到滑铁卢战场凭吊,随即写作关于这场战役的篇章。六月三十日,他写完了全书。九月,他回到盖纳西岛以后,复看手稿,从十二月至次年五月,补写了第五部。小说在一八六二年上半年陆续出版。《悲惨世界》不仅是雨果篇幅最长的小说,而且是写作时间最长、花费精力最多的作品。它被看作雨果的小说代表作,享有崇高的世界声誉。但是,小说出版时,虽然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却不为评论家所充分了解。拉马丁认为“这部小说是危险的”,就是一例。另外有人认为,倘若《悲惨世界》早问世二十年,也许会受到更加热烈的欢迎,同欧仁苏的《巴黎的秘密》相媲美。历史是最公正的评判人。《悲惨世界》刚出版时,并没有获得《巴黎的秘密》当初人人争睹为快,排队等候刊载这部小说的报纸出售那种轰动一时的情形。雨果并不稀罕这种一时的成功,因为他不愿《悲惨世界》以报纸连载的形式问世,认为这有损于艺术品:“轻快而肤浅的剧作只能取得十二个月的成功}深刻的剧作会获得十二年的成功。”雨果的断言是正确的。《悲惨世界》在二十世纪受到长盛不衰的欢迎,流传于世界各国,它的读者远远超过了《巴黎的秘密》的读者。

《悲惨世界》具有持久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原因首先在于小说以社会底层受苦受难、为生存而挣扎、受凌辱受欺侮、受迫害受压迫的穷苦人为对象,描绘了一幅悲惨世界的图景。《悲惨世界*的几个主人公都是生活在死亡线上的人物,他们代表了千千万万的穷人。雨果的写作主旨是很明确的,他要为这些穷人鸣不平。他在序言中说:‘‘在文明鼎盛时期,只要还存在社会压迫,只要依仗法律和习俗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给人类的神圣命运制造苦难;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沉沦,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赢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一些地区还可能产生社会压制,换言之,也是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只要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这一类作品就不会是无用的。”

这几句话言简意赅,充分表达了雨果对当时社会的基本看法。第一句话最为重要,道出了造成这个悲惨世界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雨果认为,由于存在社会压迫,所以在文明鼎盛时期造成了地狱般的生活。人生来本该幸福,却不可避免遭受灾祸。小说正是通过这三个人物——让瓦尔让、芳汀、柯赛特一的遭遇,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这个人间地狱。

让·瓦尔让本是个善良纯朴的工人,有一年冬天,他失了业,七个外甥嗷嗷待哺,他不得已打破橱窗偷面包,结果被抓住并判了五年苦役。由于一再越狱,他坐了十九年的监狱。他的命运从此便决定了。他走出牢狱时,身上只有一丁点钱·找工作吧,他的黄色身份证会把所有雇主吓退。摆在他面前的只能是继续行窃。他连住宿的地方都找不到。只有米里埃尔主教款待了他,但他反而偷了主教的一套银器。他被抓住扭送到主教家里,不料主教说这套银器是送给他的,而且多送给他一对银烛台。他深受主教的感化,力求做好事。命运给了他机会,让他在制造黑玻璃小工艺品上有所发明而发达起来。他改了名字,办起了企业,为滨海蒙特勒伊城和穷人花了一百多万,创办托儿所,创设工人救济金,开设免费药房,等等,最后当了市长。出门时他往往衣袋装满了钱,回来时却囊空如洗,钱都散发给了穷人。他确已改恶从善,可是,蛋绳之以法。两相对照,仍能看出他思想深处的偏袒心理。

吉尔诺曼是一个顽固的老古董,坚定不移的保王派。他发现了马里于斯怀念自己的父亲以后,两人剑拔弩张,互不相让。他一怒之下,把马里于斯赶出了家门。可是,他是真心喜欢这个外孙,几年下来,他的防线渐渐守不住了:他要求别人不再向他提起马里于斯的名字,又暗暗抱怨别人对他俯首贴耳;他从不打昕马里于斯的情况,可是总在想他;他的自尊心对他说要赶走马里于斯,但他默默地摇着老迈的头,忧郁地回答不。他非常希望马里于斯能回到身边,但他嘴上还是很硬的,而且浪荡的习性不改,见到马里于斯以后,无意中贬低了柯赛特,得罪了马里于斯,马里于斯再次愤然离去。这一次终于把他打垮了,最后他向马里于斯彻底屈服,答应让马里于斯娶柯赛特,甚至在马里于斯面前赞扬雅各宾党,但他实在说不下去,跑出房间,把真心话吐出来。这个老人的特殊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应该指出,对照艺术在《悲惨世界》中也有所体现。作为对照艺术大师,雨果善于作人物的对比。让·瓦尔让与沙威是一对矛盾体,互为对照。一个虽是罪犯,但要改恶从善;另一个虽是警察,但执法过严。一个不断做善事,却屡屡碰壁,另一个不断做错事,也未见得步步高升。一个平安死去,另一个以自杀告终。让-瓦尔让与福来主教是彼此有关的另一对。让瓦尔让由恶至善,而福来主教是善的化身,后者是善的本源,前者是善的扩散。沙威与泰纳迪埃又是互有关联的另一对。沙威是一条看门狗,不管什么人都乱吠一气,本质上并不能说很坏;而泰纳迪埃是恶的化身,狡猾、阴险、恶毒、工于心计(他的妻子与他构成夫唱妻随的又一对,形体上一胖一瘦,一大一小,精神上虽是同样歹毒,妻子只是他的跟屁虫)。芳汀和柯赛特的身世形成对照,芳汀悲惨,而柯赛特是先苦后甜,她享受到母亲得不到的幸福。马里于斯和吉尔诺曼老人是一对。他们都是犟脾气,一个年轻气盛,决不让步,爱情热烈专一;另一个年老体衰,出于爱后代不得不让步,性格轻薄,爱寻花问柳。雨果已不再仅仅限于美丑对照,像在《巴黎圣母院》中所做的那样,而是以不同类型的性格、经历、精神特点、点与面等等的差异,作为对照物,使对照艺术得到更充分的运用。人物对照艺术有助于人物形象显得更为鲜明,避免雷同;而在叙述上也更为曲折有致,增加兴味。

从全书的结构来看,描写起义的第四卷是高潮。前三卷的人物都朝着街垒战发展,经过三重的准备,一下子将所有的人物都集中在一起,熔铸于一炉;包括沙威的感化都是在这一事件的过程中发生的。小说至此,已达到最高点,随后便通向结局。结构上取得了均衡的效果。有序幕:米里埃尔主教感化让·瓦尔让;有发展:让瓦尔让做善事、芳汀的故事、柯赛特的故事、让·瓦尔让与沙威的周旋,循序渐进,一步步达到高潮;最后是大团圆的结局。就像一出戏剧,安排得当,情节虽大起大落,却错落有致,显示了雨果的小说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郑克鲁

二00二年二月一日于上海寓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