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兴林编的《孝经(新课标彩图本)》千百年来被列为经典,就是因为孝道思想是社会的主流。相信在漫长的人类社会里,它永远都不会被淘汰。那些远去的先贤,孝顺的故事,永远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楷模。任何一个人,想要成就大事,想要做好事,想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最关键的就是要恪守孝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孝经(新课标彩图本)/小学生国学文库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颜兴林 |
出版社 |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颜兴林编的《孝经(新课标彩图本)》千百年来被列为经典,就是因为孝道思想是社会的主流。相信在漫长的人类社会里,它永远都不会被淘汰。那些远去的先贤,孝顺的故事,永远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楷模。任何一个人,想要成就大事,想要做好事,想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最关键的就是要恪守孝道。 内容推荐 颜兴林编的《孝经(新课标彩图本)》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孝道思想,并且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孝经》里对于不同的人应该如何尽孝道都有很详细的论述,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它还把道德规范和法律联系起来,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去维护道德秩序。 青少年学习《孝经》,不是简单地了解下孝道这一思想,而应该付诸实际行动,去孝顺自己的父母。小朋友年龄还小,能力有限,但是尽孝从来都不分事情大小,只要心中敬爱父母,不让父母操心,让父母为你感到骄傲,这就是最大的孝心了。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开宗明义 国学小讲堂之一 单元小测试一 第二章 天子 第三章 诸侯 国学小讲堂之二 单元小测试二 第四章 卿大夫 第五章 士 国学小讲堂之三 单元小测试三 第六章 庶人 第七章 三才 国学小讲堂之四 单元小测试四 第八章 孝治 第九章 圣治 国学小讲堂之五 单元小测试五 第十章 纪孝行 第十一章 五刑 国学小讲堂之六 单元小测试六 第十二章 广要道 第十三章 广至德 国学小讲堂之七 单元小测试七 第十四章 广扬名 第十五章 谏诤 国学小讲堂之八 单元小测试八 第十六章 感应 第十七章 事君 国学小讲堂之九 单元小测试九 第十八章 丧亲 国学小讲堂之十 单元小测试十 参考答案 试读章节 夏侯惇拔矢啖睛 夏侯惇,字元让,三国时期名将,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代。夏侯悖14岁的时候,有人出言侮辱他的老师,他非常愤怒,就把那个人杀死了。他由此闻名乡里,使人望而生畏。后来,他与兄弟夏侯渊招募乡勇千人投靠曹操,成为曹操麾下的一员猛将。他骁勇异常,常作先锋将军,有万夫莫当之勇。《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夏侯悖火爆的性格以及他的勇猛,加入了他拔矢啖睛的精彩情节,为后人所称道。 刘备被吕布夺了徐州城,夏侯惇领兵救援,与吕布部下高顺军相遇。夏侯悖二话不说,挺枪出马应战,高顺迎敌,两人马上交战四五十回合后,高顺抵挡不住,败下阵来。夏侯惇求胜心切,不顾后果地策马追赶。高顺绕着军阵逃跑,夏侯惇一直紧随其后。高顺阵中有个将领曹性看到这个场景,暗地里准备好弓箭,等到夏侯悖靠近,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悖的左眼,顿时鲜血四溅。 夏侯悖疼痛难忍,大叫一声,但此时情况紧急,他立刻用手拔出弓箭,却不想连眼珠也一起拔了出来。于是夏侯悖大呼:“父精母血,不可弃也!”说完,夏侯悖居然把眼珠放进嘴里吃掉了!然后又强忍着疼痛提枪上马,直取曹性性命。曹性哪里料到夏侯惇会有如此恐怖的举动,根本来不及防备,就被夏侯悖一枪撂倒,死于马下。两边的军士看到这个场景,无不吓得毛骨悚然。高顺军这边更是无人敢挡,任由夏侯悖纵马回营。这一战,夏侯悖天下闻名,人称“盲夏侯”。 夏侯悖拔矢啖睛的故事虽然虚构成分居多,而且让人感到恐怖,但是《三国演义》里那么写确是有其合理的成分。在古代封建社会,孝义至上,夏侯惇此举并不违背常理。夏侯惇的这种孝是单纯的,值得肯定的,但是做法是不可取的。 历史故事 曹操割发代首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风云人物,在诸侯割据的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成为一代枭雄。在当时的各方势力中,曹操麾下的文臣武将是最多的,这与他的个人魅力是分不开的。而曹操能够在战争中不断获胜,很大的原因是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军法如山,他本人也常以身作则。 一次,曹操从宛城出兵外出征战,当时军情十分紧急,需要急行军。但是当时正值农忙时节,田里的粮食刚刚成熟,如果浩浩荡荡的大军走得过于匆忙,稍一鲁莽就可能践踏了农田,这样的话,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季的成果就会受到重大损失,也会影响曹操后方的粮食供给。因此,曹操立下军令:“大小将校,过麦田,但凡有践踏者,一律斩首。” 如此一来,手下将士没有人敢毁坏麦田,路过都小心翼翼,骑马的都从马上下来,牵着马走。虽然军情紧急,但是谁也没有过分匆忙,大军浩浩荡荡,走得井然有序,曹操骑着马也慢慢地行走。 忽然,一群小鸟从麦田上空飞过,曹操的战马一下子受到了惊吓,甩开蹄子到处乱冲,踏坏了一大片麦子。按照曹操自己订下的军纪,他已经是犯了死罪。曹操是最高统帅,自然不可能因此被处死,很多人都这样想。但是曹操想,如果今天不处罚自己的话,今后军纪将渐渐失去威信,而他个人也将失去诚信,这对于军队的长远是不利的。 曹操叫来了军法官,问:“我违反了军纪,你应该按照军法治我死罪。”军法官很是为难,不敢治罪。曹操见此,拔出宝剑就要自刎。身旁的将领连忙拦住,都劝曹操以大局为重。曹操长叹一口气,忽然割断自己的头发,说:“我今天不能死,但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今天就把我的头发割下来代我的杀头之罪吧。我希望各位不要重蹈覆辙。”手下将士见曹操身为大军首领都如此遵守军纪,个个心悦诚服,无人敢不遵守军纪。从此,曹操大军纪律更加严明,战斗力大大提高,自然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在我们今天看来,曹操只是割断了头发就代替了自己的死罪,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就正如曹操所说的,在封建社会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人的身体都是父母给的,保护好身体就是对父母的孝,而曹操断发,无疑是作出了很大的牺牲,所以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P11-14 序言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有很多人风光一时,但最终都被历史的洪流所湮没;也有很多思想产生了,可到最终还是落伍了,被人们渐渐淡忘了。但有一种思想,历千年而不衰,与世上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被大家认可、推崇、发扬光大,那就是孝道思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孝道思想始终如一,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哪朝哪代,都大力提倡孝道思想。无论好人坏人,只要还有良知,一定不会对父母不善不敬。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可见,孝在一个人的品德里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人,地位再高,成就再大,如果不孝,也会受到唾弃;而一个人即使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只要对父母孝顺,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孝”作为一种伦理观点正式被提出是在西周,它包括尊敬祖宗、孝顺父母、忠君爱国几个方面。尊敬祖宗,就要按时祭祀,在宗庙奉献供品祭祀祖先,不要忘记祖宗遗训。孝顺父母,既要满足父母生活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不要让父母为己劳神,要用自己的成就给父母带来荣耀。忠君爱国,自然是对国君尽忠,为国出力。任何一个人格健全的人,都应该做到以上几点。 孝道思想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推崇,因为它从人伦感情出发,可以达到一种社会的和谐。孝子的行为是值得被褒奖、传颂的,汉朝时候选官也是以“孝廉”为标准,还产生了名传千古的经典著作——《孝经》。 传说孔子完成《孝经》后,一道彩虹从天而降,化为黄玉落入人间,可见当时人们对《孝经》的重视和推崇。《孝经》相传是孔子所作,但是南宋时有人对此提出疑问,认为这只是后人的附会,作者并不是孔子。清代纪昀认为《孝经》是孔子的门人弟子所作,在秦汉时期成书。《孝经》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孝道思想,并且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孝经》里对于不同的人应该如何尽孝道都有很详细的论述,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它还把道德规范和法律联系起来,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去维护道德秩序。 青少年学习《孝经》,不是简单地了解下孝道这一思想,而应该付诸实际行动,去孝顺自己的父母。小朋友年龄还小,能力有限,但是尽孝从来都不分事情大小,只要心中敬爱父母,不让父母操心,让父母为你感到骄傲,这就是最大的孝心了。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养育成人,为了我们能健康成长不辞辛劳地工作,为我们操心,但是从来没有怨言。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爱你胜过你的父母,在你成功或失败时,父母永远都不会抛弃你。我们怎么能不感恩父母呢?怎么能不孝顺他们呢? 孝心和父母的爱一样淳朴,不掺杂任何杂质,是世上最宝贵的情感。孝顺也不只是给父母好的物质享受,只要能让父母开心高兴,这就是孝顺。几千年前的古人懂得,而作为社会接班人的青少年,更要懂得。 《孝经》千百年来被列为经典,就是因为孝道思想是社会的主流。相信在漫长的人类社会里,它永远都不会被淘汰。那些远去的先贤,孝顺的故事,永远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楷模。任何一个人,想要成就大事,想要做好事,想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最关键的就是要恪守孝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