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笔潭》,作者吴官正,2013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本书收录了吴官正同志离开领导岗位后撰写的回忆、随笔、散文、小说、对话等多类文章。生动记录了作者的童年记忆、求学经历及部分工作回忆,娓娓讲述了许多人生哲理和为政之道,体现出作者不断求知求真的崇高精神追求,透显出一份至真至深的质朴情感。书中穿插的45幅画作,进一步增添了本书的审美与人文趣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闲来笔潭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吴官正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闲来笔潭》,作者吴官正,2013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本书收录了吴官正同志离开领导岗位后撰写的回忆、随笔、散文、小说、对话等多类文章。生动记录了作者的童年记忆、求学经历及部分工作回忆,娓娓讲述了许多人生哲理和为政之道,体现出作者不断求知求真的崇高精神追求,透显出一份至真至深的质朴情感。书中穿插的45幅画作,进一步增添了本书的审美与人文趣味。 内容推荐 《闲来笔潭》收录了吴官正同志离开领导岗位后创作的随笔、散文、杂记、小说、对谈等文学作品及部分画作。全书分“岁月难忘”、“静思杂记”、“读书随感”、“春水煎茶”和“少长闲集”5部分,生动记录了作者的童年记忆、求学经历及部分工作回忆,娓娓讲述了许多人生哲理和为政之道,体现出作者不断求知求真的崇高精神追求,透显出一份至真至深的质朴情感。 《闲来笔潭》既有青少年时代的生动回忆、工作后的难忘经历以及退后所思所悟等写实之作,又有寄实于虚、寄虚于实、虚实结合的虚构篇章。读来或使人感慨,或令人称奇,或怡人心智,或催人奋进。书中穿插的45幅画作,进一步增添了本书的审美与人文趣味。 目录 岁月难忘 童年记忆与求学之路 难忘那夜的秋雨 两位班主任 清明忆母亲 毕业证书上的照片 江城琐忆 以活对活以放对放 墨美之行与山江湖工程 十下鄱阳湖 三请潘际銮 八一桥头的两只猫 达悟的女儿 点滴在心 雏凤清于老凤声 组建新山大 言实情求支持 “信访局长” 梁山接访 少管所的春节 两次发火 39瓶氰化钾 生 日 过年 梦 面条 肝胆相照的几位朋友 附相伴五十年 静思杂记 退后的心态 印章 人间重晚晴 路靠自己走 数字无味 对“一分为二”的思考 “O”有多大? “让它错下去” 夹缝与“二月天” 别责怪它们 野猫 可恶的蚊子 猴子的启示 屈伸有度 从马哈鱼说开去 为它们说几句话 玉泉山的松树 今日春分 凌霄花 两登景山 三进北海 游园乐 山路漫步 不只是踏青 逛街遐思 清晨散步 秋游姑苏 盈盈一水间 潍坊欢歌一 又到黄河人海口 董子园随想 “愚公后代”改行 肥城的鸟巢 沂河之滨 北川汶川行 《游濠河》等五篇 读书随感 美学笔记 古希腊文明撷秀 参观贝村的联想 《天方夜谭》读后 评读四位美国总统 盖茨辞职的启发 也说欲望 宽容 见势利者别烦 太阳不会说谎 谣言是“病毒” 谈灵感 需要与矛盾 脾气 康熙看长城 红颜并非祸水 相似还是巧合 春水煎茶 有问有答 老谷的奇谈怪说 人老话多 老王照镜子 芸芸众生 阴差阳错 “麻将婆博士” 裴妹外传 山茶花开 县委组织部长日记 相框背面的秘密 “钢人”袁虎 二百五十 骆老师的遗书 笑得那样解放 同行三十里 “你闭着眼睛干什么?” 这棵老树 杀它干什么 阿璐嫂 破赛 狠 峨直 荒诞的梦 一撇的闲 给三草的信 少长闲集 为《少长闲集》解释几句 名声 聪明 灯笼 面具 选择 泰山精神 村庄文化 A=X+Y+Z 约束 差距 眼光 权威 主要参考书目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童年记忆与求学之路 (一) 我的家乡是江西余干县,古称干越,秦朝时置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余干在鄱阳湖的南岸,也算是个鱼米之乡。宋代诗人王十朋有一首诗:“干越亭前晚风起,吹人鄱湖三百里。晚来一雨洗新秋,身在江东图画里。”写的就是余干的风光。我家在乌泥村,历史上归石口乡管。乌泥是个大村庄,有近千户人家,几千人口,村口有两棵几百年树龄的苍劲古樟,村前的互惠河蜿蜒穿行,古朴的民居坐落在树丛之中,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村庄。 1938年农历八月二十五日约下午3点,我出生了。父母都不识字,我上边有两个姐姐。一个男孩的降生,给这个贫困之家带来了欣喜。 在我出生前,因村里一户恶霸家的人把脏水泼到我祖母身上,叔叔来水一气之下动了手。那家知道我叔是一个不要命的人,就恶人先告状,上县城打官司,告我叔打人。结果判我叔赔他家18担谷子,否则就坐牢。万般无奈,我叔就去卖壮丁,卖了18担谷子,顶人去当兵。我出生后,父母请来水叔叔给我取个名字,他想了一下不无感慨地说:“本来是我有理,到头来却输了官司,我看就叫‘官正’吧。”不久,叔叔随部队开往湖南衡阳,不到半月,不幸染上霍乱死了。消息传到家里,祖母悲痛欲绝,日夜哭泣,时间一长,眼睛也失明了。在“文革”中,有人攻击我,要我改名字。我说,你们不了解,这是我叔叔取的,“官”是家里吃“官司”输了,“正”是兄弟一辈的辈分,没有想当官的意思。又有谁知道,这个名字来源于一桩痛心疾首的往事! 当时爷爷奶奶、我们一家,还有大叔一家、细叔都挤在一幢很小的三间瓦房里。由于贫困拮据,三世同堂难以维持,终于分了家。这房由爷爷奶奶和细叔住,我家和大叔家搬了出去。大叔家到外村借人家的茅屋住,我家借了亲戚的一间半破屋住。后来妹妹又出生了,全家六口挤在一张旧床上。 当时,家里生活非常苦,常常吃了上顿难保下顿,一年到头常喝稀菜饭,最可怜的是父母和姐妹。因我是男孩,母亲对我特别关爱,每到晚上都给我一个红薯吃。夏季雷雨交加时,母亲怕房子倒塌,就把我往床底下塞:“你快进去,要是房子倒了砸了你,我们家就断根了。”那种特殊照顾令我终生难忘。有一次,在床底下趴着时,突然发现墙角盘着一条蛇,把我吓得要死,赶快往外跑,外面大雨倾盆,雷电交加,我成了惊呆的“落汤鸡”。至今一想到那条蛇,还有些毛骨悚然。 我大概5岁时,一有钱邻居家的儿子结婚,一个小孩端着饭碗,在草地上摔倒了,把饭和碗里的粉蒸肉撒在地上。母亲等人家走远后,把地上的肉捡起往我嘴里塞,那味道真好,感到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肉,接着母亲又把草上的饭也抓起来给我吃了。 更让我难忘的是,有一年倒了圩,家里全淹了,日子异常艰难。把谷打碎,与糠米一起加菜煮了吃,外加一碗没放油的咸菜,吃过饭后,胃里常常像刀割一样难受。后来米没有了,只能吃糠拌菜,两天拉不出大便。父母着急,让我蹲着,母亲用筷子从我屁眼掏大便,有时还要用水灌冲。后来,父亲买了一些麻油要我喝下,同时多喝水,才慢慢把糠屎拉掉。真是不堪回首啊! 江西的冬天阴冷阴冷的,鄱阳湖边更是常常寒风四起。家里穷得买不起衣服,整个冬天,只穿一条旧裤,没有袜子,几乎整天蜷在被窝里,特别是晚上起来小便,经常冻得牙齿咯咯响。 (二) 8岁时,父母送我去读私塾,大概用了几个月,很快就把识字的三本书学完了。先生要我背《千家诗》,后来又要背《纲鉴》,我识字背书常受先生夸奖。对《千家诗》和《纲鉴》,那时虽会背诵,但不解其意。 9岁那年,家里实在穷得没法,只好中止学业,直到解放。1950年秋天,我常趁着拾猪粪的时候,到村里小学教室旁晒太阳。老师在里面教,我隔窗认真地听和记。放学时,为了显示一下,我故意大声背诵老师教的内容。一个胖老师,后来知道是詹洪钦老师,听到后问我:“你叫什么名字?读过书吗?怎么不来上学啊?”我回答说:“读过一年私塾,已经忘了一大半,家里穷,没钱上学。”他说:“你家连几升米也没有?”我听后,默然离开学校回了家。P1-3 后记 吴官正同志出身贫苦,其年少求学之路异常艰辛且带传奇色彩。在党和政府的培养扶助下,他从平寒子弟走上领导岗位,直至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这其中,自强不息、勤奋刻苦、严苛自律,是贯穿他成长过程的鲜明特征。从领导岗位退下后,吴官正同志依然保持本色,勤于学习,勤于思考,阅读了大量书籍。在夫人张锦裳同志的提议下,他将“闲时走走、看看、想想、议议”的诸多所得记录在笔记本上,数量达四十余册。以他自己的话说,“用来打发时光,咀嚼其中滋味,找些人生感悟”。本书所有篇目即选自这些笔记,并经作者最后审定。全书从一个重要维度反映和体现了他离开领导岗位后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思、所感所悟。 本书《静思杂记》部分还配了四十余幅画作,这些作品也均出自吴官正同志之手。2013年春节前后,吴官正同志在济南小住期间,又接受夫人建议,开始研习铅笔画。他没请方家指导,没找专著钻研,不讲技法,不分门类,不拘题材,率性而为。鸟兽鱼虫、花木瓜果、山水人物皆入其作,自谓“闲来涂鸦”。夫人自费请山东美术出版社将画作编辑成册,印了少许留作资料。书内插画即从中选取。 在本书编辑过程中,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董保存、人物杂志社原主编柏裕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韩东晖、王伯鲁等帮助审阅书稿,中央美术学院杨珺博士帮助选编画稿,江西省原副省长熊盛文、武汉市原政协主席叶金生,在吴官正同志身边工作过的鲍红志、郭建磊、田野、余蚕烛以及中央纪委的邵景均、何树宏、肖自立等同志帮助校核书稿。在此一并致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