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先秦史(文白对照版上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吕思勉
出版社 沈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先秦史(文白对照版)》分前后两部,前半部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贯通精当、一气呵成,将中国先秦时期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给读者;后半部为文化史,采用分门别类的办法叙述,通过叙述先秦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学术的历史发展状况,以探求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对现实的裨益,考证翔实、论见独到。吕思勉认为,《先秦史》在“论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国世族起源及西迁,古代疆域,宦学制度,自谓甚佳”。

内容推荐

《先秦史》是吕思勉先生所著四部断代史中的第一部。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期,初版于1941年,此后多次再版,是近现代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经典之作。

《先秦史(文白对照版)》分前后两部,前半部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贯通精当、一气呵成,将中国先秦时期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给读者;后半部为文化史,采用分门别类的办法叙述,通过叙述先秦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学术的历史发展状况,以探求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对现实的裨益,考证翔实、论见独到。吕先生认为,《先秦史》在“论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国世族起源及西迁,古代疆域,宦学制度,自谓甚佳”。

吕思勉先生研究中国历史自成一格,见解独到,《先秦史(文白对照版)》在论述先秦的社会及政治方面尤为精辟、深刻。为了将这部经典作品推向更广大的读者,我们在再版时,吸取多个版本的编校成果,将原书的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保留双行夹注(吕思勉先生认为双行夹注为我国书中“最善之款式”),不仅订正了原书的一些讹误,还将其他版本编校未精的地方加以修正。因为原书为文言文写就,不少地方若无深厚的文言和史学功底便难理解,我们请来专业人士将原书翻译成白话,采用文白对照形式,使其相得益彰。

吕先生原本计划将中国古代史分做六部断代史加以精详研究,惜乎其晚年体弱多病,天不假寿,致使最后两部《宋辽金元史》和《明清史》虽做了史料的摘录,最终未能完成,为史界之一大憾事。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古史材料

第三章 民族原始

第四章 古史年代

第五章 开辟传说

第六章 三皇事迹

 第一节 纬书三皇之说

 第二节 巢燧羲农事迹

第七章 五帝事迹

 第一节 炎黄之争

 第二节 黄帝之族与共工之争

 第三节 禹治水

 第四节 尧舜禅让

 第五节 尧舜禹与三苗之争

第八章 夏殷西周事迹

 第一节 夏后氏事迹

 第二节 殷先世事迹

 第三节 夏殷兴亡

 第四节 殷代事迹

 第五节 周先世事迹

 第六节 殷周兴亡(上)

 第七节 殷周兴亡(下)

 第八节 西周事迹

第九章 春秋战国事迹

 第一节 东周列国形势

 第二节 齐晋秦楚之强

 第三节 五霸事迹(上)

 第四节 五霸事迹(下)

 第五节 齐顷灵庄、晋厉悼、楚共灵之争

 第六节 吴越之强

 第七节 楚吴越之争

 第八节 战国形势

 第九节 楚悼、魏惠、齐威宣、秦献孝之强

 第十节 齐闵王之强

 第十一节 秦灭六国

第十章 民族疆域

 第一节 先秦时诸民族

 第二节 先秦疆域

第十一章 社会组织

 第一节 婚姻制度

 第二节 族制

 第三节 人口

 第四节 等级

第十二章 农工商业

 第一节 农业

 第二节 工业

 第三节 商业

 第四节 货币

第十三章 衣食住行

 第一节 饮食

 第二节 衣服

 第三节 宫室

 第四节 交通

第十四章 政治制度

 第一节 封建

 第二节 官制

 第三节 选举

 第四节 租税

 第五节 兵制

 第六节 刑法

第十五章 宗教学术

 第一节 文字

 第二节 古代宗教学术(上)

 第三节 古代宗教学术(下)

 第四节 宦学

 第五节 先秦诸子

第十六章 结论

试读章节

历史果何等学问?治之果有何用耶?自浅者言之,则曰:史也者,前车之鉴也。昔人若何而得,则我可从而放效之;若何而失,则我可引为鉴戒。斯言似是,而实不然。何则?大化之迁流,转瞬而已非其故,世事岂有真相同者?见为相同,皆察之未精者耳。执古方以药今病,安往而不贻误?近世西人东来,我之交涉,所以败绩失据者,正坐是也。然则史学果何用耶?

历史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呢?研究历史到底有什么用呢?从浅显的方面来说,可以认为:历史是前车之鉴。知道古人是如何成功的,我们就可以去效仿他;古人是怎样失败的,我们就可以引以为戒。这话看似正确,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呢?事情都是发展和变化的,转瞬之间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世间的事怎么会完全相同呢?认为世事相同的,都是观察不够精细罢了。用古代的药方来医治现在的病,哪有不贻误病情的呢?近代西方入侵,我们之所以外交失败、割地赔款,正是受此连累。然而史学究竟有什么用呢?

曰:史也者,所以求明乎社会之所以然者也。宇宙间物,莫不有其所由成,社会亦何独不然?中国之社会,何以不同于欧洲?欧洲之社会,何以不同于日本?习焉不察,则不以为异,苟深思之,则知其原因极为深远,虽极研索之功,犹未易窥其万一也。因又有因,欲明世事之所由来,固非推之邃初不可。此近世史家,所以记载务求其详,年代务求其远;虽在鸿荒之世,而其视之之亲切,仍与目前之局等也。

我认为:历史是用来探明社会之为社会的原因的。宇宙之间的事物,没有不有它由之而成的原因的,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中国的社会,为什么不同于欧洲?欧洲的社会,为什么不同于日本?习惯了这种情况而不深察,于是就不认为(有什么)不同。倘若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原因极其深远,即使穷尽研究探索之功,也难以窥见其中的万分之一。原因之外更有原因,若想探明世事由来的原因,非得探究事物发展的源头不可。这就是近世历史学家记载史事务求详细、年代务求久远的原因;虽然是在鸿荒时代,史家看待它的亲切程度,仍与目前的时局相同。

史事既极繁赜,而各时代之事势,又不能无变异,治史者自不能不画为段落。昔日史家多依朝代为起讫。一姓之兴亡,诚与国势之盛衰,群治之升降,皆有关系,然二者究非同物,此近世史家所以不依朝代,而随时势以分期也。分期之法,各家不同,而画周以前为一期,则殆无二致。是何哉?论者必日:封建易为郡县,实为史事一大界,斯固然也。然封建郡县之递嬗,其关系何以若是其大?则能言之者寡矣。盖世运恒自塞而趋于通,而其演进也,地理若为之限。以交通之阻隔,乃将世界文化分为若干区;区自有其中心,而传播于其邻近;久之,则各区域之文化,更互相接而终合为一焉。此前世之行事,可以共征;亦今后之局势,可以豫烛者也。

史事既已经极其复杂深奥,而各个时代的历史形势,又不可能没有变化,那么研究历史的人就不得不将其断代。以前的历史学家,大多按照朝代来划分一段历史的起始和终结。一个朝代的兴盛灭亡,确实与国势的盛衰、对各种社会问题治理的优劣都有关系,然而这两者毕竟不是同一回事,这就是近世历史学家之所以不按朝代而依照时势变化来划分历史分期的原因。划分历史时期的方法,各家虽有不同,但是将周朝及以前划为一个历史时期,大概都没有异议。这是什么原因呢?议论的人一定会说:封建制变为郡县制,确实是历史事件中的一大分界,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封建制和郡县制之间的逐渐演变,其影响为什么如此重大?对于这个问题就很少有人能回答了。世事的运转都是从闭塞趋向通达-的,而其变化演进会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由于交通的阻隔,才将世界文化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它的中心,进而传播到它的邻近地区;久而久之,各个区域的文化,相互接触并最终融合为一。这是前代历史发展的共同特征;也是预知今后社会发展趋势的参照。

中国地处亚东,为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其地东南滨海;西则青海、西藏,号称世界第一高原;北则蒙古、新疆,实为往古一大内海,山岭重迭,沙碛绵延,实非昔时人力所能逾越;东北兴安岭之麓,虽土壤腴沃,而气候苦寒,开拓且非旦夕可期,更无论逾岭而北矣。职是故,中国今日之封域,实自成为一文化区。抟结此区域内之人民而一之,而诞敷其文化,则中国民族在世界上所尽之责任也。此一区域之中,事势亦自分难易。内地之诸省及辽宁,久抟结为一体,吉、黑及蒙、新、海、藏,则不免时有离合焉。势封建废而郡县兴,则我民族抟结内地及辽宁之告成,而其经营吉、黑及蒙、新、海、藏之发轫也。其为史事一界画,不亦宜乎?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东南部临海;西部有青海、西藏,号称世界第一高原;北部有蒙古、新疆,,在古代看来算得上是一个“内海”,那里山岭重峦叠嶂,沙漠绵延万里,确实不是古代人力能够穿越的地方;中国东北部有兴安岭山麓,虽然土壤肥沃,但是气候十分寒冷艰苦,开拓这片土地尚且不是短时间里能够做到的,更不用说穿越兴安岭北上了。由于这些原因,中国当今的疆域的确是自成一个独立的文化区的。集聚团结这个区域内的人民并统一起来,大大普及中华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所应尽的责任。

P2-3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