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订版序言
序:一部文明起源的真实画卷
绪论: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农耕的起源与社会组织的变化
一 农耕起源的共同性与多样性
二 中国农业起源的多中心与农耕聚落的出现
第二章 农耕聚落的扩大
第三章 聚落的平等与内聚
一 聚落的分布、选址与规划
二 房屋的组合及其社会结构
三 聚落的内聚与向心布局
四 聚落的生产、分配、消费和对外交往
五 社会性质与权力结构
第四章 中心聚落(原始宗邑)与神庙文化
一 由平等聚落向原始宗邑的过渡
二 原始宗邑与村邑形态的出现
三 神庙与宗教中心
四 关于酋邦的问题
第五章 龙山时代的聚落与生产
一 龙山时代的聚落形态
二 龙山时代的农牧业生产
三 龙山时代的手工业
第六章 早期铜器的冶炼
一 仰韶时期属于铜石并用时期
二 龙山时期属于早期铜器时代
第七章 从符号到文字
一 仰韶文化中的陶器符号
二 贾湖、双墩、大溪等文化中刻划符号
三 大汶口文化的陶文
四 良渚及龙山时代的刻写文字
五 结语
第八章 阶级的产生与财富的积累
一 父权家族与阶级分化
二 财富积累与集中的程序
第九章 都邑文明的形成
一 都邑的分散与文明的多中心
二 龙山时期城邑的建制及其在聚落群中的都邑性质
三 虞夏商周四代的政教合一
四 西亚、中美洲的都邑与神权政治中心
五 环境资源与对外贸易
六 决定都邑规模的诸因素
七 都邑的形成机制
第十章 祭祀战争与国家
一 国家产生的几种可能途径
二 祭祀与管理和统治
三 战争在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四 王权的三个来源与组成
五 余论
第十一章 文明的道路与区域特征
一 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文明
二 埃及的早期诺姆文明
三 中美洲文明的道路与特点
四 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几个特点
附录 参考文献与征引书目
跋
增订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