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青峰编著的《最好的医生是养生大全集》详尽介绍了中华传统的养生手段,全面指导现代人提升精气神,养护五脏,强健骨骼,祛火排毒,平衡阴阳,美容养颜,讲解通俗易懂,方法实用有效,是专属于中国人的养生治病真经。其中的经验和方法都是取自国医经典.但并不是对国医经典的简单阐释,而是教读者真正将这些经验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正走上不求医的健康之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最好的医生是养生大全集 |
分类 |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
作者 | 姜青峰 |
出版社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姜青峰编著的《最好的医生是养生大全集》详尽介绍了中华传统的养生手段,全面指导现代人提升精气神,养护五脏,强健骨骼,祛火排毒,平衡阴阳,美容养颜,讲解通俗易懂,方法实用有效,是专属于中国人的养生治病真经。其中的经验和方法都是取自国医经典.但并不是对国医经典的简单阐释,而是教读者真正将这些经验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正走上不求医的健康之路。 内容推荐 求医不是获得健康的唯一手段,中医认为,“治病莫如防病,防病必须养生,养生方能长寿”。懂得养生,在未病时可强身健体,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在生病后可增强人体正气,帮助身体早日恢复健康,更可防患某些重大疾病的发生。因此,养生才是最好的医生。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医生,但每个人都能通过养生成为自己健康的主宰。为使读者更好地利用中医养生手段保健治病,少打针、少吃药、少往医院跑,我们专门编写了这部《最好的医生是养生》,以传统中医养生学为基础,融入了大量时下最受欢迎的养生观点,是一本科学全面又实用的养生保健全书。《最好的医生是养生大全集》既详尽介绍了提升精气神、调阴阳、排毒、保持体内酸碱平衡的基本养生法则,也包括针对人体不同部位的保养之道,有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胃的调理,也有针对现代人经常出现的腰酸背痛的拉筋法和针对腿脚问题的锻炼法,有体型肥胖者和体型消瘦者的不同养生方式,也有专门关爱女性健康的养生养颜经。在介绍这些内容的同时,还融合了传统中医的养生精华,涵盖了经络、穴位、气血、呼吸、情志等养生方法,详解针对不同健康问题的刮痧、拔罐、拉筋、按摩、艾灸等国医绝学,提供了各种易学易用的药膳、食疗方、运动功法和特色健身术,帮助读者真正将中医养生手段运用于生活,实现从头到脚、由内而外的全面健康。 姜青峰编著的《最好的医生是养生大全集》权威科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其养生方法简单易学,经济实用,治病良方功效显著,简便易做,祛病手段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是一部现代人必备的养生工具书。 目录 第一章 养生是最好的活法 什么是养生——来自“庖丁解牛”的启示 《黄帝内经》论养生:顺四时、和喜怒、节阴阳 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法于阴阳 符合天道的养生方法:和于术数 探寻生死原因,养生更有目的性 人分九种,养生也要因人而异 三分在药七分在养,有病要治更要养 补益“七损”,顺养“八益”——生命周期养生法 养生要内求,健康在自己手中 养生要着重“和谐”二字 五脏风调雨顺,才能收获健康之果 是药三分毒,养生不可乱吃药 第二章 精气神养生法 人身三宝:精、气、神 《黄帝内经》中的精气神变化规律 保证孩子先天之精,一定要注重交合时机 天癸是先天之精的精华 学会保精养精法,养护你的元精 气是我们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 “气”关生死,调气能治病 “六字诀”补养五脏之气 呼吸中蕴藏的调气之道 控制元气消耗,常练静功 神是人体的生命活力 养神就是养心,保持年轻的活力 佛家养神法:明心养神 儒家养神法:“三纲八条”,养德尽性 道家养神法:少则得,多则惑 《黄帝内经》四季养神法 “五心养神法”,帮助当代人解决心理困惑 第三章 阴阳一调百病消 要想寿命长,全靠调阴阳 阴阳不调,寒热来捣乱 阴阳平衡,气血畅通 判断身体阴阳的简单方法 养生必养阳,养阳必祛寒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阴阳交合,养生大道 人体是个小阴阳,水火在中间 男人保阳护体,巩固生命之本 女人滋阴,成就健康之基 金鸡独立一一老年人调理阴阳的简单法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爱上火?该调理阴阳了 感冒分寒热,调理阴阳来祛邪 补血气,调阴阳,对付过敏性鼻炎 气血“两虚”,补虚有道 食物也分阴性与阳性 细数《本草纲目》中的补血粥 十大常用属阴食物 十大常用属阳食物 第四章 胖补气,瘦补血 气有四虚,人有四胖 气虚的胖子胆子小 阳虚的胖子最怕冷 痰湿的胖子有泡泡眼 湿热的胖子容易急躁 胖子养生一定要清心 人有四瘦:阴虚、血瘀、气郁、湿热 阴虚的瘦人脾气大 血瘀的瘦人爱长斑 气郁的瘦人很内向 湿热的瘦人爱长疮 简单补血法 四宝粥——补脾胃,养气血~ 第五章 养生肾为本 肾是先天之本,保肾就是保命 肾系大家族,逐一认识肾的成员 知己知彼,了解肾虚的种类 留心身体异常,及早发现肾虚 凡事预则立——关于养肾、补肾的几个误区 何时补肾效果最好——补肾的年龄、季节和时辰 用好养肾的经络和穴位——人体自有养肾大药 逢黑必补——肾脏喜欢黑色食物 咸人肾——咸味食物善养肾 谷果畜菜中的养肾佳品——《黄帝内经》中的平衡膳食观 桑葚、枸杞、核桃——补肾“三剑客” 药到病自除——常见补肾阳中草药 鼎鼎有名的补肾阳中成药 屡见奇效的补肾阴中成药 生活中的养肾妙方——小方法,大健康 壮腰八段功——民间流传的填髓补精秘法 恢复男人“本色”——男人常见肾系疾病 女人无病一身轻松——女人常见肾系疾病 肾强更长寿——老人常见肾系疾病 第六章 向脾胃要健康 脾胃在生命中的地位——后天之本 脾胃若伤,百病由生 脾胃是元气生发的源泉 你的脾胃还好吗——判断脾胃是否虚弱的绝招 保养脾胃,从饮食细节人手 让三餐成为脾胃健康的基石 素养脾胃,平平淡淡才是真 适当吃点荤,养脾叉健胃 中草药是恩物,养生又治病 以酒为浆脾胃伤,谨避“美酒”之惑 过思伤脾胃,别让情绪帮倒忙 打通胃经,一生皆有福报 打通脾经,让生命之树长青 若要脾胃健,天天来锻炼 四季脾胃不受邪——脾胃需要时刻关心 补中益气汤——调理脾胃的名方 解决小儿厌食、腹胀等——小儿常见脾胃病 老人要管好嘴巴,别让脾胃越来越虚弱 烧心、泛酸、消化不良——胃的常见问题 脾虚五更泻,摩腹法轻松补虚 第七章 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拉筋长寿法,源远流长的养生大道 说文解字来说“筋”,经筋在现代医学的验证 深入了解经筋的系统 拉筋前,先认识人体几大部位的筋 筋缩了,百病由生 生活中的九种常见筋缩场景 卧位拉筋和立位拉筋——拉筋的两大方法 对症来拉筋,身体部位拉筋法 拉筋地点大搜罗随时随地来拉筋 盘腿而坐来拉筋,人人更易活百岁 拉筋有奇方,生活妙招来拉筋 拉筋小细节,常见问题一网打尽 松筋术,帮你打通僵硬筋脉 不懂细节,牛角松筋术就会“事倍功半” 牛角松筋,谨遵“顺补逆泻”法则 牛角松筋术中的脸部青春秘诀 腹部松筋术——只要健康,不要“游泳圈” 腰酸背痛,牛角松筋术来止痛 手腕、脚踝的疼痛,自我拉筋康复训练 坐骨神经痛,多多按摩臀腿部肾经 第八章 健身要健骨 培蕴正气,养骨为重 养骨先养头留住精气神 养好主心骨,挺起脊梁生活 防治结合,颈椎健康有保障 照顾好双肩,骨平衡的基础 膝肘灵活,伸缩自如身康健 双臂舒展,拥抱健康生活 胸椎挺拔才能自由呼吸 解决腰椎病,挺直腰板走健康路 安抚坐骨神经,疼痛远离你 击退骨质问题,让身体更硬朗 第九章 脸要穷养,身要娇养 “黄脸婆”多是血虚的女人 一白遮百丑,中医里藏着的美白秘籍 追根溯源,消除颜色各异的斑点 血热上火,痤疮来犯 对付“黑头”,先要除脾湿 身体缺水,皱纹就会光临 紧致肌肤,做女人永不老 “刮痧”能把下垂皮肤提上去 黑眼圈悄悄暴露你的健康情况 明眸皓齿不仅是美,更是健康 纤纤玉手,从点滴做起 完美曲线,既要补气,也要补血 呵护乳房,拒绝增生 名字吓人的“宫颈糜烂” 让人虚惊一场的“卵巢囊肿”与“子宫肌瘤” 外阴瘙痒,补肾祛湿除病根 子宫保养术,给女人最健康的子宫 麻烦的朋友也是朋友——怎样处理痛经 最让人揪心的怀孕后“异常” 解决产后常见问题有妙招 用好女人的特效穴位 第十章 养好腿脚得长寿 万丈高楼平地起,腿脚才是锻炼的重心所在 脚底不平,健康只能是空中楼阁 养护腿脚,就要远离生活坏习惯 膝关节是下半身承重的重要“黄金点” 上病下取,脚部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站如松,行如风——学会正确的行走方式 脚踝——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血液流动的关隘 常练下蹲,解决心脏供血不足的问题 伸直膝盖走路,缓解腰肌劳损 后退走路,提高身体的抗病力 人老腿先老,巧练腿脚来抗衰 寒从足底生,泡脚保暖有讲究 腿部小毛病,简易动作来防治 驱寒祛邪,膝关节从此不再痛 腿部八大仙穴,各显神通 第十一章 病从寒中来 病从寒起,寒邪是很多疾病的源头 为什么现代人“寒气逼人” 祛寒非小事,温度决定健康 健康从排寒开始,排寒先辨寒 祛除寒气,让孩子茁壮成长 “暖”是女人对自已最好的呵护 懂得避寒,老人长寿有简方 浇灭虚火,还得从祛除寒温人手 腰酸背痛腿抽筋,可能是寒邪伤人 寒从脚底起,泡脚来治病 冬病夏治,解决诸多寒证 吃出来的温暖,也能对抗寒冷 千古名方的家庭祛寒应用 一见钟情的祛寒食疗方 经久不衰的中医祛寒法 排除体内寒气,请用取嚏法 蒸汽疗法,通毛窍,祛寒湿 阳虚有寒,汗如雨下——自汗、盗汗的速效疗法 排出脾胃虚寒——慢性腹泻治疗最强法 赶走关节湿气——关节炎的速效祛湿法 遭遇“五十肩”,温暖双肩不再痛 第十二章 无毒一身轻 毒素是潜藏在体内的“垃圾” 五脏排毒——体内无毒,一身轻松 盲目排毒对健康不利 生活小细节,轻松排体毒 毒从口人,管好毒素的进口 世界上最先进的排毒设施就在体内 简易净血方——排除血内毒素的健康秘诀 为肝脏排毒减负,解酒有门道 主动咳嗽,保持肺部清洁 放屁排出肠内废气,改善体内环境 运动发汗法——让毒素随着汗水排出体外 利尿排毒法——“废水处理系统”通畅的保证 清肠通便三重奏:膳食、饮水、运动 排毒清肠,身心轻松 吃对也排毒,“缉毒”饮食排行榜 断食排毒,体内环保 药物排毒,不可忽略的排毒途径 经络排毒——最自然的排毒方法 自然法排毒,健康又有效 空气排毒法——呼清气排浊气 第十三章 不上火的生活 身体没“火”,人就没了生机 上火了,别因过度去火伤身体 荤味不忌会上火一一火是吃出来的 饮食搭配不当也上火 心火上炎,药物和食物来清火安神 心火下注,小肠炽热会生病 心神浮越,水汪汪的眼睛易失眠 肝阳上亢,养肝就是在去火 肝火内郁,多种疏泄来降火 胃火消谷,节制饮食能灭火 清胃火,调饮食——皮肤科大师的养颜经 抑制胃火,清火补气两不误 饱暖生肺火,认清“寒包火” 寒、火相加,肺火更旺 调身、调息、调心,安静状态来去火 第十四章 求实养虚不生病 体虚往往只是表象,元气不足才是根本 养好一身正气,远离体虚 血气一家亲,血气决定身体的虚实程度 阴虚发热火难消,识别症状浇虚火 滋阴养肝,调理肝阴虚 养心安神治疗心阴虚有诀窍 肾阴虚弱,抓住善补肾阴的关键 调理肺阴虚,滋养润肺少不了 阳虚肢体冷,扶阳补阳奠放松, 肝阳虚衰,养肝护肝没商量 心阳不振,心力衰竭命难保 调理肾阳虚,该出手时就出手 肺气虚,让肺里面的阳气冉冉升起 血虚常伴气虚生,找准缘由疾病走 肝血不足,滋肝阴,养肝血 血不养心,心神不宁人眠难 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养脾胃方能气血足 第十五章 酸碱平衡最健康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亚健康:危险的“酸橄榄”状态 酸性体质是癌细胞的温床 酸性体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导火索 是酸还是碱,测测就知道 解读酸性体质:让你变“酸”的原因 谨慎用药是老年人重要的减酸原则 要想身体“碱”,夜宵要取消 五果为助,五菜为充,酸碱平衡体康健 2酸8碱,维持餐桌上的酸碱平衡 烟酒增“酸”,戒烟戒酒健康长久 心理常开怀,酸性才不会找上门 运动让你冲破酸的包围圈 第十六章 瘀生百病,通出健康 瘀是健康的最大杀手 人体四瘀:痰湿、瘀血、浊气、湿热 气血充足才能排出瘀堵 病从心上起,心瘀最伤身 肝是大将军,肝瘀则气郁血瘀 胆是大法官,胆瘀则平衡失调 肺是宰相,肺瘀则湿浊滋生 脾是大总管,脾瘀则痰湿四起 肾是大力士,别让补肾变成补瘀 瘀血一通,能消百病 肠道要通,健康才能无忧 尿道要通,排出瘀毒身轻松 生命在于运动,动养身,通达气血 传统中医疗法,帮你排出体内瘀滞 试读章节 什么是养生——来自“庖丁解牛”的启示 养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么,究竟什么是养生呢?有人认为,养生就是跑步,需要经常锻炼身体;也有人认为,养生就是按摩穴位,疏通全身经络;还有人认为,养生应该从一日三餐的营养人手。这些观点各有道理,但若想全面了解养生的含义,首先应该从源头的角度去审视它。“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的两本古籍上:一处见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上,另一处则见于《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一文。 “庖丁解牛”的故事大家在中学的课本上都曾学过。“庖丁”是指古代宫廷里专门从事牲畜屠宰的男人。在《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告诉粱惠王自己是如何宰牛的,介绍完后,梁惠王说了这么一句话:“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翻译过来就是:“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如何理解这一养生之道呢?我们还要从庖丁的三个成长阶段说起。初学解牛时,他“所见无非牛者”,不熟悉牛的生理结构,解牛时只见到牛的整体外在形态。这时候的庖丁是一个“族庖”,解牛时经常用刀去砍劈骨头,因此需要每月换刀一次}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因为对牛的自然生理结构了如指掌,庖丁成了一个技术良好的厨子,但解牛时仍经常用刀割筋肉,结果需每年换一次刀;“方今”的庖丁,已彻底掌握解牛之道,解牛时能以心神去领会而不以目视,依循自然纹理,刀锋切入空隙处,避实就虚,得心应手,所以他的刀在使用了十九年后仍像刚刚磨过一样。 庄子在这则故事中,借庖丁解牛的情形,说明了养生之道。其实,庖丁的成长过程也代表了“养生”的三重境界。一开始,他在解牛时违背了牛的生理结构而伤刀,属于违反养生之道的人;三年后,庖丁虽了解牛体的结构,但仍时常用刀割筋肉,刀锋难免受损,属于那些不善养生的人;最后,庖丁解牛时能够顺着牛体的自然结构,游刃有余而刀刃无损,十九年仍锋利如新,属于深谙养生之道的人。庄子所称赞、追求的当然是第三重境界。 牛刀就好比是人的身体,如果顺应自然规律来使用,十九年的刀也依然崭新如故。但是如果不按章法使用,违背自然规律,牛刀的破损程度就会很严重。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晚上熬夜,白天睡觉,违背脏腑的工作时间;也有的人冬天在暖气房里吃冷饮,夏天在空调房里冻得手脚冰凉,违背了四季的变化。这些做法都没有遵从自然规律,长此以往,身体也会像“族庖”的那把牛刀一样,破损程度越来越严重。 《庖丁解牛》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养生要熟悉自己的生理、身体特点,处处小心爱护自己,不可造次,不能胡来。只有熟悉自己、爱护自己,才能在步人老年后,身体却仍如年轻时一样健康。 《黄帝内经》论养生:顺四时、和喜怒、节阴阳 《黄帝内经》中《灵枢·本神》从自然界的角度论述了“养生”的内容。原文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我们可以将这段话分成三句来理解,首先第一句话“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它的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养生,必须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来养生,根据气候变化产生的温度来确定自己的饮食、穿戴、运动等内容。因为人是天地造化的产物,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顺应天地自然的变化。 第二句话“和喜怒而安居处”,这句话主要从精神和情志上来阐述。“和喜怒”的重点在“和”字上,现在提倡“和谐社会”,不管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还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都提倡和睦相处。“喜怒”代表着情志上的七种变化一一喜、怒、哀、乐、悲、恐、惊。整句话的意思是强调养生需“养心”,只有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健康才会光顾。 “安居处”指的是居有所安。居于陋巷者,不能因为暂时的穷困产生不乐观的情绪,也不能因为居于高堂就变得趾高气扬,瞧不起人。这点同“和喜怒”一样都是强调心态的平和。 第三句话“节阴阳而调刚柔”,从中医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是告诉大家应保证体内阴阳的平衡,身体内部达到一种和谐状态,人就不容易生病了。 以上只是简单地介绍下《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论述,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下顺四时、和喜怒、节阴阳的相关内容。 颓四时——生命自有“生、长、收、藏”的定律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了顺应时节、效法自然的养生之道,“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在古人看来,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所以养生就要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温热寒凉,做适当的调整。 那么顺四时养生又该遵循怎样的要则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这是《黄帝内经》的回答。 在五行当中,春天与木相对应,而春季正是草木萌芽、生长的时候,人既然与天地相通,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运行规律,那春季养生就要“生”,即春生,因为我们身体内部的气血都往外生发,所以这个时候不要抑制自己,而要舒展自己的筋骨,多做做运动。同样,夏季万物进一步生长,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象,人体也要顺应“长”这一节律,要奋发图强。 秋天开始收获、储备,为过冬准备好足够的干草粮食,而人也要开始“收”,以迎接冬日的到来,所以要多补补身体,多吃点好的;冬天天气冷了,树木脱掉了叶子,动物钻到了洞里头,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藏了起来,人也要跟着时节的变化走,所以冬季要“藏”,要补养好自己的身体,多吃羊肉、狗肉,因为冬天养好了,春天就不容易生病,这正应了民间的谚语:“冬天进补,开春打虎。” 我们每个人就像树叶一样,春季生发,夏季生长,秋天收获,冬天贮藏,遵从自然界的生长收藏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生物适应四季气象变化形成的普遍规律,春生以冬藏为条件,冬藏以秋收为条件,秋收以夏长为条件,夏长以春生为条件,顺四时养生就要遵循“生、长、收、藏”这个定律,否则,健康就要受到威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生命旅程中,要想健康地活到天年,那么在每一年里,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规律来养生,是至关重要的。 和喜怒——七情事关五内,过喜过悲皆不宜 中医非常注重情志养生,过喜过忧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黄帝内经》中谈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要大家淡泊名利,放宽眼界,追求心灵的内在平衡与和谐。 中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称为七情,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又不能适应时,就会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称为内伤七情。周瑜、程咬金、林黛玉等,或气死,或笑死,或忧死,无不和情绪太过有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这表明七情过激可直接影响内脏生理功能,而产生各种病理变化,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病理变化。内伤七情具体来说就是: 喜伤心。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有助于消除机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怒伤肝。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所以在遇到烦恼时,一定要学会暗示自己“一切都将过去”、“破财免灾”、“知足常乐”等,这样心情就会轻松,头脑也会冷静下来。 思伤脾胃。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如果你是个心思比较重的人,那么最好找个倾诉的对象,有什么事情想不开就对他倾诉一番。 忧悲伤肺。忧和悲是与肺有密切关联的情志,人在强烈悲哀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咯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消化功能严重干扰之症。 惊恐伤肾。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眩晕、阳痿,其可致人死亡。在生活中,通过惊恐的语言暗示,把人吓死的已屡见不鲜。 由此可见,心理、精神状态对于人的气血和五脏六腑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人们常说的因郁致病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见过很多长寿者,他们当中生活苦难者有之,吸烟喝酒几十年者有之,疾病缠身者有之,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心胸宽广、与世无争、淡泊人生、经得起各种不良刺激,即使命运、精神受到重创,情绪起伏也不会太大。其实这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只要做到这些,健康长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节阴阳——阴阳平衡是健康长寿的基础 健康长寿是人们共同的美好愿望,也是人类高质量生存的表现。自古以来,追求健康长寿的方法五花八门。而阴阳平衡才是健康长寿的基础。 关于阴阳平衡这个问题,《周易》和《黄帝内经》这两部经典都有表述。 中华文化群经之首《周易》提出了一个千古命题,叫做“一阴一阳谓之道”,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阴阳的运动,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的原规律。生命活动概莫能外,生命运动是阴阳运动。所以,中医学、养生学都以阴阳为核心。《周易》认为,阴阳相互作用是万事万物运动的根本,八卦和太极图都表明,阴阳运动维持着动态的相对平衡,正常的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精气神失调而产生衰老。 《黄帝内经》认为,阴阳是万物生杀的根本,阴阳是生命的根本。另外,《黄帝内经·素问》还提出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敝能神与形具,而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健康长寿之道。意即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把握阴阳,顺应四时调节规律。 中医的阴阳学说还认为,人体的阴阳变化与自然四时阴阳变化协调一致,同时能保持机体与其内外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就能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学主张“治未病”和“以预防为主”的观点,旨在培养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防止病邪侵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阴阳平衡所涉及的面是广泛的。就是说,人要达到健康长寿的状态,身体和心理应保持好各种平衡,如心理平衡、代谢平衡、营养平衡、机体平衡、动静平衡等。如果这些方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可以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情绪是好的;如果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就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或机体处于虚弱不健康状态。如果人体长期处于疾病之中而不能及时康复,或长期处于虚弱不健康状态,那么,长寿、欢度晚年,只能是纸上谈兵。P2-5 序言 面对各种疾病,我们无能、无助、无知,总是翘首企盼灵丹妙药的问世,寄希望于先进的医疗手段,或是四处寻找名医。然而,药物能治病,也能致病;名医能妙手回春,却不能包治百病。尽管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对于很多疑难杂症和慢性疾病,现代医药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同样无能为力。事实上,求医不如求己,自我养生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也是获得健康的最佳途径。中医认为,“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治病莫如防病,防病必须养生,养生方能长寿”。懂得养生,在未病时可强身健体,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在生病后可增强人体正气,帮助身体早日恢复健康,更可防患某些重大疾病的发生。因此,养生才是最好的医生。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通过养生来防治疾病,依靠的是人体的自愈力。中医认为,人体本身蕴含着强大的自愈潜能,包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对损伤组织的修复力,以及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免疫力等。中医称自愈力为“元气”“正气”“阳气”,称致病因素为“邪气”“阴气”,如果自愈力足够强大,人就不会生病,即“正气充盈,百病不侵”。只有在自愈力受到削弱、免疫力降低时,疾病才会乘机而入。而养生却可以激活、提高人体自愈力,这样身体自然而然就能恢复健康,根本无须借助医药。这就是中医“内求”的理念。 自愈力体现了中医治病的一个指导思想:三分治、七分养。中医不主张过分依赖药物,认为药物是依赖某一方面的偏性来调动人体元气,帮助身体恢复健康,但元气是有限的,如果总是透支,总有一天会用完,元气没有了,再好的药也没用了。可惜的是,现代人动不动就打针吃药,致使自愈力根本发挥不了作用,慢慢地人体抗病能力就下降了。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医生,但每个人都能通过养生成为自己健康的主宰。为使读者更好地利用中医养生手段保健治病,少打针、少吃药、少往医院跑,我们专门编写了这部《最好的医生是养生》,以传统中医养生学为基础,融人了大量时下最受欢迎的养生观点,是一本科学全面又实用的养生保健全书。本书既详尽介绍了提升精气神、调阴阳、排毒、保持体内酸碱平衡的基本养生法则,也包括针对人体不同部位的保养之道,有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胃的调理,也有针对现代人经常出现的腰酸背痛的拉筋法和针对腿脚问题的锻炼法,有体型肥胖者和体型消瘦者的不同养生方式,也有专门关爱女性健康的养生养颜经。在介绍这些内容的同时,还融合了传统中医的养生精华,涵盖了经络、穴位、气血、呼吸、情志等养生方法,详解针对不同健康问题的刮痧、拔罐、拉筋、按摩、艾灸等国医绝学,提供了各种易学易用的药膳、食疗方、运动功法和特色健身术,帮助读者真正将中医养生手段运用于生活,实现从头到脚、由内而外的全面健康。 本书权威科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其养生方法简单易学,经济实用,治病良方功效显著,简便易做,祛病手段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是一部现代人必备的养生工具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