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和平勇士之道珍藏版)》根据作者丹·米尔曼传奇般的生活经历改编而成。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这是一本改变生命的书。
考上知名学府、获得世界冠军荣誉的丹在短暂的欢乐过后,深深陷入无可名状的空虚和恐慌。无法入眠的他在一家24小时加油站遇见一位被他称作苏格拉底的老人,后来又认识了精灵般难以捉摸的女孩乔伊。苏格拉底带他体验或浪漫、或惊险、或恐怖、或温馨的旅程,帮助他从车祸的打击中恢复健康,以捉弄、嘲讽、关爱、抚慰、激励等令人匪夷所思但恍然大悟的种种方式指导他修炼,最终指引他打开和平勇士之道的大门,挣脱了肉体的束缚,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丹·米尔曼是张德芬最推崇的顶级身心灵导师,他的《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和平勇士之道珍藏版)》是一部改变了数百万读者生命的心灵圣经,是经典励志电影《和平战士》的原著!它以30多种语言在全球出版,畅销33年!
翻开《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和平勇士之道珍藏版)》,跟随丹·米尔曼,聆听苏格拉底的箴言金句,读取自己的身体智慧,倾听自己的身体本能,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
“好,你是怎么上到屋顶的?”
“上到屋顶?”他一副无辜又大惑不解的样子。
“对,你是怎么从那把椅子……在不到20秒内跑到屋顶上的?你本来是靠墙坐着,就在那儿。我转身,走到转角处,然后你就……”
“我在做什么,我知道得一清二楚,”他拉大嗓门说,“用不着你来告诉我。问题在于,你知道你自己在做什么吗?”
“我当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开始冒火了,我又不是小孩,用不着听他教训!可是我实在太想搞清楚这老头耍的花招了,只得克制住心头的怒火,保持礼貌地问:“先生,请告诉我,你是怎么上到屋顶的?”
他却不发一语,只是低头看着我,直到我后颈开始感到刺痛。最后,他总算回答了:“用梯子,就在后面。”然后就不再理我,兀自凝望天空。
我慢慢走到屋子后面,果然有把旧梯子斜靠在后墙上,可是梯顶离屋顶边缘起码还有1米多,就算他真的用了梯子——这一点还十分令人怀疑,也没办法说明他如何在几秒内上到那儿。
黑暗中,有什么落在我的肩头。我惊喘了_口气,倏地转身,看到他的手。神不知鬼不觉间,他竞已下了屋顶,偷偷接近我。此时我脑中浮现出唯一可能的答案:他有个孪生兄弟,他们显然爱玩这招,把无辜的客人吓个半死。我立刻开口责备他:“好了,老兄,你的孪生兄弟在哪儿?我可不是笨蛋。”
他轻轻蹙了蹙眉头,接着放声大笑。哈!可给我逮到了,我拆穿了他的诡计,可是接下来他的回答又让我不是那么有把握了。
“我要是有孪生兄弟,何必浪费时间站在这里,跟一个‘不是笨蛋’的人讲话?”他再次哈哈大笑,大步向修车房走去,留我一人站在原地,哑口无言。我简直不敢相信世上竟有脸皮这么厚的人。
我连忙跟过去,他走进修车房,在一辆绿色老福特货车的车盖下修理化油器。“那么,你以为我是个笨蛋了?”我的语气比我原本打算的更带有火药味。
“我们全是笨蛋,”他回答,“只不过有些人知道,有些人不知道,你好像是后者。麻烦你把那把小扳手拿给我好吗?” 我把那把该死的扳手拿给他,准备转身离开。可是在走以前,我必须知道答案:“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那么快就上到屋顶去的?我真的很好奇。”
他把扳手递回来,说:“这世界本来就叫人猜不透,用不着想太多。”他指指我身后的架子:“我现在需要锤子和改锥,就在那儿。”
我完全没办法了,无奈地盯了他一分钟,绞尽脑汁想让他告诉我我想知道的事情,可是他似乎忘了我的存在。
正当我完全死心,走向门口时,却听到他说:“别急着走,做点事吧。”他卸下化油器,动作娴巧得有如一位正在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的外科医生。他小心翼翼地把化油器放下,转身面对着我。“来,”他边说边把化油器交给我,“把这个拆开,零件放进那个罐子里泡着,这样你就不会老想你的问题了。”
无奈感逐渐化为笑意,这老头或许有点惹人厌,可也挺有意思。我决定表现得随和一点。
“我叫丹,”脸上堆满不怎么真诚的微笑我向他伸出手,“你呢?”
他把改锥放在我伸出去的手里。“我叫什么并不重要,你叫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名字以外和问题以外的东西。好,你现在需要用这把改锥来拆开那个化油器。”
“在问题之外并没有什么东西,”我反驳,“问题是,你是怎么飞上那屋顶的?”
P6-7
答案在风中
世界上有一种阅读,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化身。这种阅读是人类永恒的需要,因为它反映了人类心灵最深沉的探索一一寻找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和目的。
这种阅读都以英雄的冒险故事(SAGA)出现,因此不管是希腊时代荷马的《奥德赛》或中世纪的《亚瑟王与圆桌骑士》,还是这些年畅销全世界的《哈利·波特》及《魔戒》,都不只是关于英雄在现实世界的冒险,最重要的内容反而是英雄心灵成长的旅程。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不在于他打败了多少外在的敌人,而是因为他最终战胜了自己。
在我青少年时期,赫尔曼·黑塞的《流浪者之歌》曾经是全世界不少年轻人的心灵圣经。长大后我在世界各地旅行时,发现每个年代的年轻人群体中都会出现那样几本书,这些书靠着年轻人的口耳相传成为畅销书,之后再成为经典。这些书都曾陪伴年轻人的心灵成长,教导他们如何面对世界。这些书最终的归属不会像这世界上的许多书籍一般,湮没于书架的尘埃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这些心灵圣经永远在记忆的殿堂之中,祭放在独特的圣土之上。
20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我还在旧金山。经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友人的介绍,我读到了当年轰动全美、畅销百万册的《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这本书瞬间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作者丹·米尔曼是一个非常会说故事的人,在这本半自传体小说中,活灵活现地创造出三个让人一见难忘的角色,一位代表作者本人,同时也代表无数对世界感到迷惘的年轻心灵,渴望了解存在的终极意义;还有一位荒诞有趣却句句真言、灵光涌现的深夜加油站的老工人,作者呢称他为苏格拉底,视为上师;第三位是古灵精怪的女友乔伊,代表着作者失落了的另一半,是他的灵魂伴侣。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给我带来十分愉悦的阅读体验,仿佛周围正在形成强大的气场,内在的能量开始沸腾,脑子也变得清明。尤其当书中的加油站工人苏格拉底提出独特的反问时,读者会不由自主跟随着叙述走,一起思考,一起展开对心灵的神秘探索。
作者之所以赋予他的心灵导师——加油站工人这一职业“苏格拉底”的外号,自有其喻意。加油站工人的工作很平凡,但为汽车加油却是非常重要的事。大家往往知道该为车子加油,却忘记自己的心灵如果不加油,也就不能跑了。许多人的心灵都有如停在身体停车场内忘了加油的报废车,但我们该如何为心灵加油呢?在《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一书中,苏格拉底的教导方式不是告诉你该去做什么,他不是一位直接给答案的上师,而是让学生先察觉问题所在,懂得提出正确的问题,然后再自己去寻找答案。
书中苏格拉底的原型,当然是来自古希腊的圣哲苏格拉底。这位在雅典市集上到处问人问题的思考者,认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古希腊特尔斐的神谕,而在另一彼岸的印度,佛祖释迦牟尼提出的生命功课也是“自我觉察”,觉者即佛。
觉察什么呢?我们在书中看到这位身为奥运选手的叙述者,从永远计划着下一步要完成什么目标的人生观中放缓脚步,懂得在慢活的状态中觉察到什么是此时此地(here&now),渐渐学会了活在当下当刻。
但活在当下当刻,并非止水的状态,而是风动的现象。我最喜欢书中苏格拉底的身教常常以风为暗喻,宇宙风生水起,风向永远在变,能闻风起舞的人才懂得跳出曼妙之舞。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曾给予过二十多岁的我生命的启示。如今重读,才发现这本书不只适合青年人读,更适合中年人读。青年人随风出征,中年人随风而立,老年人随风而逝。在不同的生命情境之中,阅读此书自有不同的心境与领悟。
答案在风中。
和平勇士之道
从1966年12月开始,一连串非比寻常的事陆续在我的生命中发生,当时我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三年级的学生。一切始于某日凌晨3:20,在一个24小时营业的加油站里,我首次与苏格拉底相遇。他并未自动报上真实姓名,不过在和他相处一晚以后,我心血来潮地用这个古希腊圣哲之名称呼他,他欣然同意,此后这就变成了我们的默契。这一次的偶遇以及接下来的历险,改变了我的一生。
1966年之前,我一直被幸运之神眷顾,在安稳的环境中由爱护我的双亲抚养长大,后来在伦敦的世界蹦床锦标赛中拿到冠军,周游欧洲各国,得奖无数。这段生命历程为我带来受之无愧的赞赏,却没有为我的内心注入永恒的宁静与满足。
如今我认识到,就某方面来说,我在那些年中一直都沉睡着,只不过梦见自己是醒的,直到遇见待我亦师亦友的苏格拉底为止。在那之前,我总以为,我理当拥有一个洋溢着欢乐和智慧的优质生活,这就像已经注定好的命运。我从未料想到,有朝一日我得学习如何生活——我必须遵守某些特定的戒律清规,掌握某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方能清醒地过着单纯、快乐、不复杂的生活。
苏格拉底把我的生活方式和他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和平勇士之道——相互对照了一番,让我看出我错在哪里。他不断取笑我过着严肃、忧心忡忡、问题重重的生活,直到我终于看清他那睿智、慈悲且幽默的教导。他循循善诱,非要让我明白何谓勇士般生活的真义。
我常常彻夜坐在他身旁,直到天亮。听他说话,和他争论,并忍俊不禁和他一同大笑。本书根据我所经历的这一切写成,但无可否认,它同时也是一本小说。苏格拉底这个人确实存在,但是他与这世界融为一体,因此有时很难区分哪些部分是他的亲身事迹与教诲,又有哪些是取材自其他老师和生活经验。至于对话部分由我虚拟自撰,在时间顺序这方面,偶尔也未恪守实际状况,此外我还添加了轶事和隐喻,以便凸显出苏格拉底希望我代为传达的那些教诲。 生命并非私人事务,唯有通过与他人分享故事和故事的教训,才具有意义。因而我选择与你分享吾师那极富洞察力的智慧和幽默,借此向他致敬。
世界著名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室,“萨提亚疗法”创立者,著有《萨提亚治疗实录》《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是如此具有吸引力,为人们提供了一条简单的途径,便于人们自然而然地认识并与自己的精神世界联结。
——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催眠专家、美国心理协会专家级会员,著有《意念致动研究》
这本不同寻常的书蕴涵非凡的智慧、脱俗的幽默和萦绕于心、难以忘怀的美。若用心灵阅读,你的生命将因此改变。
——斯坦利·克里普纳(Stanley Krippner)
美国著名哲学家,身心灵修行巅峰之作《身心合一》作者
一本打动人心、洋溢生机的著作。
——肯·戴奇沃迪(Ken Dychtwald)
于我而言,本书是艺术与真理的化身,帮助我回答了困扰已久的心灵疑问。
——劳拉·高德 (Laura Goad)超个人心理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