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夏丏尊散文/中华散文百家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夏丏尊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不论绘画戏剧小说,凡是一种艺术,大概都应当有背景。背景就是将事物的情况烘托显现出来,叫人不但看见事物,并且在事物以外,受着别种感动刺激的一种周围的景象。事物的好坏,不是单独可以判定的,必须摆入一种背景的当中,方才可以认得它的真相,了解它的意义。所以在艺术上,这个背景很有重要的位置。

中国人一向不大讲究背景:画地是自的。戏剧里面的开门关门,光是用手装一个样子;车子只有两扇旗子,骑马也只有一支马鞭就算了。近来虽已经加了布景,但是不管戏情,用来用去,总是这几种老样式,也可算不讲究背景的证据了。至于古来的诗词,却颇多用背景的。用了背景,就添出许多的情趣。譬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可算得最悲壮的文字了。但是离开了第一句,便失却它悲壮的意味,因为第一句就是第二句的背景的缘故。其余如“暝色人高楼,有人楼上愁”,“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等许多好文章,也都可以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它的好处。

从此看来,背景差不多可算艺术的生命了。教育从一种意说也是一种艺术,主张这一说的人近来很多。就是当初将教育组成为一种科学的海尔把尔脱也有这个意见①:也应当有背景。没有背景的艺术不能叫做艺术。没有背景的教育也不能叫作教育。

什么叫做教育的背景?这个问题可分几层解释。

第一、我们所行的教育是人的教育,当然应当用人来做背景。人究竟是个什么?这原是最古的疑问,到现在还没有十分解决。原来人有两种方面:一种是动物的方面,就是肉的方面,一种是理性的方面,就是灵的方面。古今东西的哲人都从这两方面来解释人。因为注重的地方不同,就生出种种的意见来了。西洋史上显然有这两个潮流:希腊及罗马初期的人注重肉的方面,基督教徒注重灵的方面,就是前一潮流的反动。这两种主张彼此冲突,结果就变了宗教战争。文艺复兴以后到十九世纪,就是主肉主义全盛的时代,近来学者大概主张灵肉一致了。这个灵肉一致,在我们中国却是已经有过的思想,孔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灵肉一致的状态。

这个人字的解释将来不知还要如何变迁,现在的理想大概是灵肉一致了。所以我们看人不可看得太高,也不可看得太低。进化论一派的学者说人不过为生物的一种,这样看人未免太低。但是用一般所说的人为万物之灵、可以支配一切的看法来看人,也未免看得太高。这两种都不是人的真相。人原本是两面兼有的,一面有肉欲的本能,一面还有理性的本能;一面有利己的倾向,一面还有利他的倾向;一面有服从的运命,一面还有自由的要求。这两方面使他调和一致,不生冲突,这就是近代人的理想。近代伦理学上主张自我实现,教育上主张调和发达,也无非想满足这个要求。“不管学生将来入何等职业,先使他成功一个人。”卢骚这句话说在百年以前①,到现在还是真理。现在普通教育中所列的科目,都是养成人的材料,不是教育之目的物,也不是学问。地理是从面的方面解释人生的,历史是从直的方面解释人生的,数学是锻炼人的头脑的,理科是说明人的周围及人与自然界之关系的,语言文字是了解人与人的思想的,体操是锻炼人的身体意志的,其他像手工农业等,虽似乎有点带着职业的色彩,但是在普通教育中,仍是注重陶冶品性的一面。总之,现在普通教育上所列的科目,除了以人为背景以外,完全是毫无意义的。若当作教育之目的物看,当作学问看,那就大错了。

我们中国办学已经二十年光景,这个道理好像大家还没有了解。社会上大概批评学校里的课程无用。有几种父兄竟要求学校说:“我的子弟只要叫他学些国文算学。体操手工没有什么用场,不必叫他学。”普通学校里的学生也有专欢喜国文的,也有专欢喜数学的,也有专欢喜史地的。遇着洒扫劳动的作业,大家就都不耐烦。这种都是将材料当做目的物看,当做学问看,不当它养成人的方便看的缘故。不但社会和学生不晓得这个道理,就是教育者,不晓得这个道理的也很多。现在大多的教育者,无非将体操当作体操教,将算术当作算术教,将手工当作手工教罢了。

课程自课程,人自人,这种无背景的教育,就是再办几十年也没有什么效果。所以教育上第一件是要以人为背景。

人是教育第一种的背景了。无论何物,不能离开空间与时间的两大关系,这个空间时间,在人就是境遇和时代了。不论英雄豪杰,都逃不了境遇和时代的支配。印度地处热带,山川动植物皆极伟大,自然界恍如扑倒人生,所以有佛教思想。中欧气候温和,山川柔媚,所以有自由思想。批评家看见绘画诗文,就是无名的,也能大略辨别它是哪代的制作,这都是人不能离开境遇和时代的证据。所以教育上,第二应当以境遇和时代为背景。

从前斯巴达以战争立国,奖励敏捷,教育上至提倡盗窃。这虽是已甚的例,足见时代和境遇所要求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现在是何等时代,我们现在是何等境遇,这都是教育家所应当考求的问题。教育家虽然不能促进时代、改良境遇,断不可违背大势而误人子弟。已经这个时候了,还要去讲《春秋》的大义,冕旒的制度,教人读《李斯论》、《封建论》的文章,出《岳飞论》、《始皇论》的题目,学少林、天台派的拳棒,使学生变成半三不四的人物,学了几年,一切现在的制度,生活上应有的常识,仍旧茫然。这不是现在教育界的罪恶么?八股时代有一句讥诮读书人的话,说道“八股通世故不通”,现在的教育界能逃避这个讥诮么?P2-4

后记

夏丐尊是与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丰子恺、李叔同等同时代而且相互交好的文化人。他在诸人中年龄略长,算得上蔼然兄长。比较来说,他的名声似乎算不上突出,作品也说不上多,但拂去俗世浮尘,他的光彩还是灿然令人心动的。

夏丐尊终生的职业,基本上是两个,一是教师(主要是中学教师,这是上述朱、叶几位也都做过的),一是编辑。这俩职业,在彼时今时,都算不上显赫,生活之迪迫也就是意料中事;况且他又是顾家的人,爱妻疼子,还有家族责任。可以说,这些都在他的文章中有所体现。本集的第二个部分,就主要是这类带有自述性的文字,尽管其中并不一定出现“我”。这些作品写作时间不一,切入角度不同,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爱憎等等。在看似生活琐屑的喋喋叙述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执著,对人生目标的追求,对国运家计的关怀和责任心。顺带一提:有人不理解我们对日本的“揪住不放”,看看丐翁的《钢铁假山》就不难明了个中缘故,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还不时有能做“假山”的“钢铁”出土。

我们说夏丐尊“蔼然”,那是他的品格,那是他的修养。但他并非凡事“蔼然”,对社会弊端,对民族劣性,对外敌暴行,他都能无情地揭出,犀利地批评,愤慨地声讨。又因为他的生活经历,他的传统学养,以及他的独到思考,一些文章能写人所未写,发人所未发。而且我们不能不说,这些文字指出的问题并非今天业已荡然无存,其观点也并非今天业已一无价值,正如他所尊之“鲁迅翁”的文字。这些文章,大多收在他生前刊行的《平屋杂文》中,也是本集第一个部分的主体。

夏丐尊做过较长时间的中学教师,又做过《中学生》杂志的编辑,对“文普”、“科普”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反映在了他的文章中。本集第三个部分所选,就是这样的篇什。这些文章有的谈文学,有的谈生活,有的谈科学,有的谈哲学,深入浅出,称得上是“文普”、“科普”的典范性文字。其中《“中”与“无”》探讨中国古代思想,以小见大,深思卓见,又不是“普及”所能范围得了的了。

丐翁翻译的《爱的教育》,可以说风靡一时间,风靡一世纪。本集的第四个部分,就选录了该书的译序以及其他序文和读书读画文字。这些文字反映了他的交游,也反映了他的“文普”、“科普”情怀。读过他的序文,然后由此再去读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贾祖璋的《鸟与文学》,就可谓“从善如流”的善读者了。

最后一个部分是怀人的文字,其中与作者因缘至深的弘一大师李叔同占了较大的比重。有的文章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怀忆文字(比如《与丰子恺论画信》等),有的并非意在怀人而是抒发感慨(比如《阮玲玉的死》),因为与具体的人有关,也就便辑录一处。躲懒之咎难辞,差强人意而已。

编者

目录

学斋随想录

教育的背景

家族制度与都会

一九一九年的回顾

并存和折中

中国的实用主义

读书与冥想

学说思想与阶级

近事杂感

“无奈”

彻底

知识阶级的运命

“你须知道自己”

其实何曾突然

新年的梦想

命相家

光复杂忆

灶君与财神

一种默契

良乡栗子

幽默的叫卖声

好话与符咒式的政治

怯弱者

闻歌有感

长闲

春晖的使命

我的中学时代

我之于书

白马湖之冬

紧张气氛的回忆

春的欢悦与感伤

中年人的寂寞

两个家

钢铁假山

试炼

一个追忆

早老者的忏悔

整理好了的箱子

汉字所表现的女性的地位

文艺随笔

作家的妻

小说的开端

读圣书

“中”与“无”

谈吃

人所能忍受的温度

文学的力量

原始的媒妁

蟋蟀之话

春日化学谈

一关于日光

二关于植物

三关于动物

四关于微生物

读诗偶感

一个夏天的故事

日本的障子

关于国文的学习

一引言

二中学生应具的国文能力

三关于阅读

四关于写作

《爱的教育》译者序言

《子恺漫画》序

对了米莱的《晚钟》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中学生》发刊辞

《续爱的教育》译者序

《鸟与文学》序

《平屋杂文》自序

《十年》序

关于《倪焕之》

《弘一大师永怀录》序

《晚晴山房书简》序

读《清明前后》

白采

关于国木田独步

阮玲玉的死

坪内逍遥

我的畏友弘一和尚

鲁迅翁杂忆

弘一法师之出家

与丰子恺论画信

弘一大师的遗书

怀晚晴老人

编者后记

序言

在中国文学史上,散文具有突出的地位,这恐怕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在文体以有韵无韵区分的时代,散文与韵文相对,固然得占大半壁江山;即使是到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大文学体裁齐备的时代,散文亦是一方重镇。近世以来,其他文学样式尤其是小说等长足发展,但散文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彩,不但有作家钟情此种文体,专事散文随笔的创作而卓成大家,即使以其他体裁创作为主的作家,也或多或少地从事过散文写作;而且由于散文体裁较为广泛的适用性,众多不以作家名世的人也留下了丰富的散文作品。这些散文作品不仅是我们的文学遗产,也是我们的思想文化遗产,其所蕴涵的滋育我们的营养真可谓“无穷无尽”。正是为了较为系统地整理这笔宝藏,挖掘其丰富营养,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丛书。

这套丛书计划以二十世纪初为起点,以人为单位,从我国历代散文作家中选取名家精品,汇成丛集。入选作者除专门的散文家之外,自然也包括其他作家,甚至不以作家名世的作者;与此相应,不仅选取狭义的纯粹散文作品,也选取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影响甚巨但不那么纯粹的大散文作品,从而不仅体现散文的文学价值,更体现散文创作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价值。也可以说,这是这套散文丛书最为突出的特色——不仅是文学的,更是思想文化的;不仅关乎写作技巧,更是关乎素质养成;不仅可供了解作家作品,更可以由此体察历史洪流、社会巨变的大风景……

丛书所选各家散文的编排,或按其原集编排,或重新分辑编排,一视作者原作情况而定。选文除作必要的技术处理外,其余一仍其旧,以见作品原貌。为了阅读的方便,对一些于今天的读者不太熟悉的专门术语等作了适当的注释。关于具体的编选情况,以及作者及其作品的情况,每一集后缀以编后语,给以简略的说明。

丛书计划分批相对集中出版,先期推出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名家名作,随后向两个方向延伸,陆续成其规模,期于有所贡献。

愿广大读者襄助之;愿广大作者襄助之。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内容推荐

这本《夏丏尊散文》是“中华散文百家”其中一册。

《夏丏尊散文》收录了《近事杂感》;《“无奈”》;《彻底》;《知识阶级的运命》;《“你须知道自己”》;《其实何曾突然》;《新年的梦想》;《命相家》;《光复杂忆》;《灶君与财神》;《一种默契》;等作品。

编辑推荐

这套“中华散文百家”最为突出的特色——不仅是文学的,更是思想文化的;不仅关乎写作技巧,更是关乎素质养成;不仅可供了解作家作品,更可以由此体察历史洪流、社会巨变的大风景……

这本《夏丏尊散文》是其中一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6: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