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定本育儿百科(共4册)
分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育儿百科
作者 (日)松田道雄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8.日常生活

怀孕后没有必要马上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本来妊娠就是一个生理过程,如身体健康,一个人完全能很好地照料自己。

饮食方面,像过去那样用萝卜咸菜和茶水泡饭来应付了事的做法已经不存在了。一般认为中等水平家庭的人,只要不以快餐面当主食,营养上就不会出现问题。以前的妇女营养不好,在怀孕后常需多吃。现在看来如果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则可引起肥胖,有时还出现难产。

成年女性通常每日摄入的营养大约为1800千卡(1千卡=4.184千焦),在怀孕的前几个月想每日摄入1950千卡比较困难。按照“食品成分表”,要求进食70克猪肉、15克葱,实际上孕妇不一定将这类食物每日按计量摄入,这无关紧要。与以前一样摄入普通食物,热量可达1800千卡,所以只需增加150千卡就可以了,这相当于增加300毫升牛奶的量。如不喜欢喝牛奶,可选择热量相近的其他食物,如鱼、肉或奶酪等来补充。

妊娠后期,一般每日需要摄入2150千卡的热量。这可在以前饮食的基础上,增加100毫升牛奶和一个半鸡蛋即可得到满足。即使主观上不想增加饮食,但由于腹中的胎儿需要摄取营养,所以易出现饥饿感,进食明显较以前增多。一个人能很好地适应身体所需就是这个道理。

怀孕过程中,孕妇的体重一般可增加10~16千克。体重是衡量营养摄入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如无体重计,应配备1台。妊娠反应较重时,体重因不能进食而不增加。在妊娠反应结束后,体重一般每周增加350克左右,28周后每周增力1300克。孕妇应将体重增加的情况在就诊时向产科医生汇报。如突然增加500克或600克,应马上去检查,而不能等到定期就诊日。为防止铁缺乏,可食用鱼干、肝脏、贝类、蛋黄,补钙可食用牛奶、奶酪、鱼干、鱼松及煮小鱼等。可服用复合维生素,含2500国际单位/片,可服3片。超过1万国际单位,则有引起畸形的危险。叶酸摄入量低于0.4毫克时,有可能引起胎儿脊椎裂。菠菜中叶酸的含量丰富。  妊娠后,应停止预防肥胖的节食疗法。咖喱饭、多味辣椒、大蒜等保持原来的服用量,不宜超量食用。能否饮用咖啡的问题一直处于争论之中,现在多数研究认为孕妇不宜饮用咖啡。孕妇常吃花生米,是导致小儿花生过敏症增多的原因之一。

家庭主妇仍可继续做原来的家务。虽说怀孕了,也不必担心搬运装满水的罐子之类的东西。的确,流产多发生在妊娠4~11周,但这不能说是由于过度运动而导致的。流产有流产产生的内在原因。尽管剧烈运动可成为流产的诱因,但如果没有流产的内在原因,则适当的运动是允许的。由于流产的内在原因不易被发现,所以医生认为所有的初产妇从安全角度出发应避免剧烈运动。

提倡出去散步或购物。到了36周,活动过少反而可引起产期滞后。活动量不应根据距离而应根据疲劳感来调节。

坐车的时候,必须系好安全带。只从肩部斜着系一条安全带是非常危险的。在英国一般系两条安全带,一条系在胎儿的上部,一条系在胎儿的下部,禁止系于胎儿的部位,大腿上也应系上安全带,以固定骨盆。安全带的下面不要垫毛巾。

旅行时除距离之外,更要注意的是所受振动的情况。从大城市回故乡生孩子的人逐渐增多了,并且已证实乘坐快速列车或飞机,即使孕期到了32周,也可安全旅行很长距离。如乘坐自家小汽车,缓慢行驶,多休息几次,在安全性方面可能要优于换乘站较多的长途列车。但不宜乘坐夏天无冷气、冬天无暖风的汽车。

休息时间应灵活掌握。怀孕初期一般每天1次,每次休息1小时。妊娠反应重者要多休息一些时间。妊娠后期应每天休息2次,每次1小时。妊娠反应不重的人,可在休息的时候,给孩子织些袜子之类的东西。总之,感觉到累了就要休息。

洗澡时可用普通的浴盆,最好每日一洗。一般认为临近预产期时,采用淋浴为好,但是,如果孕妇先洗,也没有必要限制用澡盆。

经常骑车的人,对自己的活动能力有信心,也可以骑自行车去购物,但一定要注意不要摔倒。也可以常开开车,只是不要长时间地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上。

随着孕期的增加,身体的重心发生变化,像以前一样上台阶就有掉下来的危险。因此,妊娠后期不要穿高跟鞋。衣着方面,应时刻想着腹中有1个孩子,不要穿过紧的衣服。何时穿孕妇服主要取决于腹部隆起的程度。腹带的使用不是为了盖住隆起的腹部,而是起到支撑胎儿的作用。以前的观点是小生大养。为达到这个目的而把腹部裹紧,这不好。系腹带并不舒服,但裹上几层对腹中胎儿就有一种安全感。外出的时候,不必改变腰间松紧带的位置。腹带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东西,腹部隆起不明显、比较稳定的话,不一定非得系上腹带。

性生活只要不影响腹中胎儿,也可正常进行,但不注意卫生可引起膀胱炎。妊娠33周后性生活刺激有引起早产的危险。所以曾有过流产史的孕妇要多加注意。P9-10

后记

本书力求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育儿问题。孩子的成长是个自然的生理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与风土有着密切关系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经过实践不断修正错误,逐步适应了自然规律。适合于日本民族的育儿方法,就建立在日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基础上。

此外,文明时而缓慢时而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战后的日本如同是“第二次维新”,改变了日本民族的生活方式,这大大加速了孩子们的成长。

另一方面,这种“第二次维新”也改变了日本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家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夫妻意志营造的核心家庭。与战前相比,妻子自由多了。但这种自由必然也付出了它的代价,妻子失去了从婆婆那里学习传统的风俗式的育儿方法的机会。刚刚成为母亲的妻子,虽然没有任何育儿经验,也必须面对孩子,并承担起做母亲的责任,这是日本民族未曾有过的经历。

母亲们在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虽然备感困惑,而育儿指导工作者,却很少给予他们以帮助。这些育儿指导工作者们,在这种现代化的进程中也都自生自灭了。

任何国家都是一样,育儿的指导由医生掌握着主动权,而他们总是在育儿失败时才粉墨登场。写育儿书的是医生。然而,在对母亲们起着决定作用的医生的头脑中,还残留着明治维新时代的烙印。

在人们的观念中还残存着文明是从西方传入的、是天皇用以启蒙百姓的工具这种思想,这是因为培养医生的医科大学与明治的官僚政府息息相关,就像日本虽然已进入了“第二次维新”,而日本政府还不能从德国式官僚制度中摆脱出来一样,日本的医生们也还以其学阀的形式残留着官僚思想。

战后,培养日本医师的大学,因为不能像以前那样从官僚政府那里获得财力支持,其研究经费不得不仰仗药品厂商及乳制品公司的赞助,这就大大降低了医生们的地位。为了卖商品而无视孩子自然成长的各种企图,压抑了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的批评。如果说明治、大正的育儿指导是号召人们顺应天皇期待的那种秩序的话,现在的育儿指导则是号召人们与药品厂家、乳制品公司“共存共荣”。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保健所发给母亲们的、由厂家署名的宣传手册上。

把外国的也就是美国的文明从上到下地灌输给母亲,这种明治时期的做法在今天的育儿指导中也还继续存在着。这本书,我以为在内容方面维护了民族的个性,在做法上也从某些方面抵抗了外来的强势。如果把立场放在孩子一边,就必须靠向与孩子最贴近的母亲。为了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必须尽可能地缩小对母亲指导的不自然情况。所谓不自然,就是强行推销不必要商品的广告,就是对孩子进行不必要的注射“治疗”。

如果从孩子的立场、母亲的立场来考虑育儿,作为日本的母亲们经历了几千年才创造出来的传统的日本式育儿方法,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还必须重新认识。虽说是传统,但不必维护。作为日本人,只要被这种风俗所束缚,在现在的文化水平摆脱不了的风俗,就不能无视并顺应这种受了扭曲的日本式育儿。夫妇和孩子分别睡在不同房间里,这种适合于美国中产阶级的育儿方法与即便是在钢筋水泥建筑里母子也得睡在同一房间的日本式育儿方法,是有所不同的。  抱着不是从医生角度而是从病人角度考虑治疗的这种态度,30年前,我从大学走出来,到了结核预防健康顾问所,这对我的成长影响极深。当时给我的研究以方向性指导的平井毓太郎先生,曾一直主张不能用注射折磨孩子,这使我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作为战后20年社区儿科医师的我,每天的生活把我和孩子的母亲们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在那里,我了解到了从上一代分居出来、孤立无援却又必须养育婴儿的母亲们将要面对些什么样的问题。我看到了很多敏锐的母亲,对生长极快的婴儿,试验迄今为止育儿书上从未记载的新营养法,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们尊重了孩子的自然成长。但并不是所有的母亲都能这样。有些母亲无视孩子的个性,强加给孩子死板的育儿方法,使得孩子非常痛苦,为了减少孩子的这种痛苦,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批判这种育儿方式,我曾写了《我是婴儿》、《我两岁》(都是岩波新书)两部书。

从1963年起,对民族文化中风土人情的兴趣强烈起来,因为我要重新认识作为日本风俗的育儿方法,所以积极地在每日新闻上连载《日本式育儿法》(后作为讲谈社现代新书出版)。在准备期间,我读了创造日本江户时代育儿学的香月牛山先生的《小儿必用养育草》。另外,我奔走于近畿各地,采访了作为民俗的育儿方法。在这本书中,之所以包含了“旧式”育儿之处,就是因为看到了这种“旧式”的育儿方法,培养了结实的孩子和情绪稳定的母亲。

因为在岩波书店出书和在报纸上连载,提高了我的“知名度”,常常有从医院里“逃脱”出的患者来访问我,我听到了来自病人的对现代医学的批评。这些批评,从医生的角度看是对研究的热心,但从病人的角度讲则是对病人的痛苦的漠视。

现在的医疗体制是国家的援助少,而更多的是依赖病人来负担。尽管医生和护士们都很尽职,但还是使医院的经营很困难,使病人的住院生活不自由,把治疗搞得不科学。每个人所患的疾病是否都需要住院治疗呢?从病人方面看是个很大的问题。既然站在母亲的立场上,就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从医生来看,当然病人住院可以万事方便了,但那是医生的立场。患病的孩子也有他们的立场。病人、医生、护士必须携手并肩,重新改变这种不完善的医疗制度。我想,直到它实现为止,都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于是在“孩子的疾病”栏里写进了这些想法。

当然,这本书不能成为医生的代用品,生了病看医生是理所当然的。遗憾的是医生太忙了,不能向母亲们详细解说。我的愿望是支援来看病的母亲。大多数医生和母亲的立场是一致的。但是从经营角度出发无视孩子立场的人,也许感到与这本书的宗旨相抵触。有人说,批评医生降低了医生的信誉。但是,并不因为医生是医生就是可信的,相信哪个医生、不相信哪个医生是病人的选择。在自由世界里,只有医生可以免除自由竞争这件事,未免奇怪。我不想再看到使医师忘记了自由竞争、把病人当愚民对待的官僚式保险制度延续下去。就像公正的法官不怕人民的眼睛一样,公正的医生也不该让忧虑孩子的母亲们唠唠叨叨。就像裁判不应惩罚无罪的人一样,治疗也不应以不必要的注射折磨孩子。

这本书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列举了集体保育问题。怎样才能把孩子养育得健康,这一研究课题不属于儿科,使我懂得这一点的是列宁格勒小儿研究所附属保育园和第7届全苏小儿科学会。

1957年我被邀请到了苏联,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机。苏联的医生告诉我,为了科学地认识孩子健康的成长,只靠累积给孩子看病的诊疗量是不够的,必须直接深入到孩子健康的成长之中,做大量的观察比较。  从那以后,我加入了关西保育问题研究会这个民间的研究团体,接触了保育园和幼儿园工作的人们。在5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有关集体保育的知识。其中的一部分,在《我的幼儿教育论》(岩波新书)中公开发表了。在那本书里,涉及了做具体保育工作的保育人员所关心的问题。告诉我问题实质之所在的当然是保育问题研究会的人们。

在这本书中的“集体保育”栏,写了保育应改变为如此这般等一些愿望,从现在的保育园条件来看,恐怕会认为那是理想论。但是我相信,与其适应现实的贫穷条件养育孩子,不如面对理想、改革现实对孩子来说更好。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育儿,只有这样。比起30个孩子由一个保育员管理,不如15个孩子分别由两个保育员管理更好。这难道是过高的奢望吗?这和发射人造卫星相比是多么朴素的理想啊。

为了实现这一朴素的理想,希望能够进一步改善保育工作者的劳动条件。日本的宪法,保障对劳动者进行团体交涉的权利。没有必须交涉的团体,就等于剥夺了她们的权利,而她们的劳动条件到任何时候都得不到充分的改善。他们的劳动条件也就是孩子们受保育的条件。受保育的孩子能够在良好的条件下成长,这和母亲的愿望是一致的。

集体保育只适合于外出工作的母亲,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幼儿到目前为止,都是在集体中成长起来的。因为汽车的泛滥和住宅的密集,夺去了幼儿和小朋友们游玩的场地,被软禁在家庭里。给所有的孩子以游玩的场所,从软禁的孤独中解放出来,是所有母亲的愿望。对改善集体保育场所的劳动条件一事,希望所有母亲都能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

我希望在保健所工作的人们也读一下这本书。虽然保健所是为创建优秀士兵而组建起来的,但已经不得不从绝对平均的育儿指导中脱离出来。为了发展孩子各自的天分,必须尊重孩子的个性。孩子的成长可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类型,不能根据是否是“标准体重”来区分孩子是优良儿还是不良儿。我希望鼓励没有经验的母亲要根据孩子的特性进行育儿。

这本书只将育儿对象限于上学前的孩子,对于上学的孩子,仅仅揭示了重新认识孩子一般性的成长。当然,就上学的孩子发生的疾病,也列举在“孩子的疾病”栏。上了小学以后的事情,希望能读一下我与胜田守一先生合写的《家庭教育》(岩波书店)和写了中学生事情的拙著《发挥你们的天性》(筑摩书房)以及以孩子与父亲关系为重点的拙著《父亲对孩子》(岩波新书)。

另外,如果允许我涉及个人私事的话,我很高兴能在服部峻治郎老师七十大寿之年,出版发行这本书,是他将我从儿科学中解放出来、培养成儿科医师的。

本书得以完成,承蒙装帧方面的福田繁雄先生,插图的岩崎先生,版面设计的多川精一先生,照片方面的片冈健夫妇、川岛浩先生,岩波电影的织田浩先生、刈部秀郎先生、荒平俊一先生、小山博孝先生等人的多方关照;另外,积极协助我们摄影的北田边保育园、樱花保育园各位的盛情也使我难忘。岩波书店的堀江铃子女士、寺岛三夫先生、田沼祥子女士、竹田久美子女士等人也始终帮助操劳。在此深表谢意。

松田道雄

1967年9月

目录

1

2

3

4

序言

1999年深秋,我到重庆去参加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与华夏出版社医学科学部主任陈玉琢先生不期而遇。他大概是听信了当时正在北京读博士学位的同事郭华的介绍,这次见面后不久,就向我提出了翻译《育儿百科》这部80多万字巨著的建议。作为一名从事医学专业工作的女性,一位母亲,能在育儿方面做一些事情我感到很高兴,但同时我也感到了压力。

事情明摆着,一位刚刚辞世不久的饱经世纪沧桑的老人毕生心血的结晶,30多年来多次修订再版,在日本家喻户晓的一部名著,由我这样一个只养育过一个孩子,几乎没有经受过育儿方面的真正考验的人来主持承担翻译任务,其间的困难可想而知。

当真正地接触到这本书时,我切实感到了震憾。

松田道雄先生的人格魅力强烈地吸引了我。他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和充实《育儿百科》,把新的育儿经验和育儿理念不断地注入本书,尤其是他对东方民族的生理特点和风俗习惯的深入研究:对现代职业女性育儿方面遇到的问题所作的精辟分析;对传统育儿方法与现代育儿意识冲突的得当处理:对常见小儿疾病的处理方法通俗准确的讲述,使我一边读一边感叹:如果初为人母时,有这本书该多好啊!那会少遭受多少担惊受怕的折磨呀!孩子会少受多少不该受的委屈呀!……

松田老人的育儿理念中,有一点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强调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利,从饮食嗜好到技艺学习,主张依顺孩子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孩子的天赋,这种充满人性、培养个性的主张,对于我们这些动辄纠正限制孩子,甚至包办代替的为人母、为人父者,不是一剂良药吗?

松田道雄先生。1908年生于日本茨城县,1932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专业是小儿科学,卒于1998年6月。一生主要著作有《我是婴儿》、《我两岁》、《老人和孩子》、《发挥你们的天赋》、《幸运的医生》、《日本知识分子的思想》等。《育儿百科》于1967年11月初版,1980年9月全面修订后新版发行,1987年9月以《最新·育儿百科》之名发行,1999年3月以《定本·育儿百科》名称发行。这次翻译的是1999年的《定本·育儿百科》。

与我共同翻译这部《定本·育儿百科》的还有6位分别在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中医院、东北师范大学工作,7人中有4名博士,分另0为儿科学博士、心理学博士、儿童学前教育学博士,另外3名是医学硕士。年龄都在35岁至40岁之间,有6位孩子母亲,1位孩子父亲。我们7人之中有5名是卫生部公派的笹川医学奖学金归国留学生,2名是其他项目的奖学金归国留学生,都有一段在日本学习生活的经历,也算是一种同窗之谊吧!

我们7个人的儿科临床和育儿经验加在一起也不见得能赶上松田道雄先生。要把这部融进他毕生情感、体验、哲理的著作纤毫不爽地译成中文,传递给中国母亲们,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日本语有许多表达方式迥异于中文,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之处,须仔细体察品味。这方面我们虽然都有较长时间的口译、笔译经历,但在遣词造句上还是费了许多推敲工夫。

当然,我们虽作了多方的努力,但还是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还请母亲们和本书的读者能提出好的建议,以利于我们今后改进。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得到各方面的多位专家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现在,厚厚的书稿即将付梓,感慨良多,惟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让受惠于这本《定本·育儿百科》的孩子们在和平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王少丽

2002年4月

内容推荐

《定本育儿百科》以孩子的年龄为单元划分部分,各部分相互独立,内容包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喂养方法、环境、异常情况、集体保育等,详细解答了育儿时遇到的各种问题,细致入微,全面周到,父母只需阅读孩子同年龄段的部分即可,使用方便,实用性强。最后一部分为“小儿疾病”,评议简洁,知识性强,供孩子患病时参考。

《定本育儿百科》是日本著名儿科专家松田道雄先生与几代母亲的育儿经验结晶,源自东方文化,吸收现代科学知识,最适合于东方家庭。它经过30年来不断修订再版,深得年轻父母的信赖,畅销数百万册,成为东方家庭育儿宝典,育儿必备的实用百科全书。

编辑推荐

《育儿百科》由日本著名儿科专家松田道雄先生所著。本次翻译的是松田先生的最新原著,即是《定本育儿百科》的译本。译者均为留日学者,7人中5位博士,2位硕士。

本书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育儿问题,指导当今核心家庭的父母科学育儿。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培育健壮的孩子,使他们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9: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