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安德鲁·克莱门斯的《不要讲话》是本短小精悍但十分有趣的儿童小说。
主人公的天才特征似乎弱小了一些,因为作家限制了主人公的表现空间。作家赋予他的使命就是:改变老师和校长们对学生的看法。毫无疑问,我们的主人公做到了,并让老师和校长们接受和认可了。在这本小说中,我们会看到非常形象、生动的冲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是缺乏沟通和理解造成的。虽然妥协,或者说和解,来得并不容易,但我们不能不承认,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融合确实先天性地存在一些困难。这些幽默的小说,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众多的思考。
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安德鲁·克莱门斯的《不要讲话》是本短小精悍但十分有趣的儿童小说。
一群爱讲话又不听话的小学生展开了一场“沉默”比赛……
老师们会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沉默作出什么反应呢?当校长觉得这群安静的孩子比吵闹的时候更难以控制时,她又会怎么做?
整座校园陷入一片“宁静”的混乱之中,最后,到底谁赢得比赛了?
在《不要讲话》这本小说中,我们会看到非常形象、生动的冲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是缺乏沟通和理解造成的。
琳西瞇着眼,用十分不屑的口吻说:“收回你刚刚说的那句话!”
戴维耸耸肩:“哪句话?女生都是长舌妇?这怎么可能收回,这是真理,人尽皆知的事实呀!”
虽然这样嚷嚷有点丢脸,但这的的确确就是戴维的真心话,一点都不夸张。在他那懵懵懂懂却又充满创意的年轻心灵中,这想法完全贴近现实。
琳西和她的朋友根本还来不及回嘴,戴维又说:“有个办法可以证明女生真的比男生爱讲话,除非你和你那些聒噪的朋友没胆跟我们比赛!”
“没胆?”琳西看看身边的好朋友,接口说:“我们什么都不怕,只怕被你们的愚蠢传染!”
女生们都笑了出来,戴维却不在意这些嘲笑,他整个脑袋已经被自己的新点子占满了。他轻轻摇摇手,希望大家安静,然后说:“好,比赛的方式就是:一整天在学校都不能说话。不只是在教室里,连在走廊、操场,只要在校园里通通都不行,一个字都不能说。这场比赛是男生和女生的大对决,说话最少的就是赢家。”
琳西皱起了眉头:“一个字都不能说吗?在学校里面耶?这不太可能吧!”
现在戴维可占到了优势。刚刚他才完成几乎四小时没说话的成绩,光靠这段经验,他就对自己开出的条件深具信心。
戴维微笑说:“或许不说话对你们女生来说不可能,但我打赌男生一定做得到。最起码我们的话一定比你们少。”
琳西问:“但是,要是老师指定我们回答问题,那怎么办?”
戴维保持着诡异的笑容说:“你可以……咳、咳、咳!”
琳西的嘴巴一下子张大了,她瞪着戴维说:“所以,你在社会课上的咳嗽是装出来的?真幼稚!”
戴维耸耸肩说:“那不过是个小实验,结果实验成功啦。只是万一老师问我们问题时,每个五年级的学生都用咳嗽来回答,也的确行不通。”
琳西不屑地说:“哼,我看你这个点子实在是……实在是太幼稚了,无聊又愚蠢!”
P27-29
美国作家安德鲁·克莱门斯的系列校园小说的最大特色是:坚守“儿童本位”的写作立场,以“儿童视角”为第一叙述视角,以儿童的感受形式、思维方式、叙事策略和语言句式去诠释和表现儿童世界。作家以敏锐的笔触关注儿童在校园里的真实生存现状,孩子们如何富有想象地创造新鲜的“语言”;如何用“不要讲话”的游戏挑战教师的话语权威;如何用“坏”成绩应对唯分数为高的应试教育。作家站在儿童的立场对现代教育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质疑,并通过故事中小主人公充满创意的行为举止为解决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中的某些弊病提供了有趣的答案。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个共通点,就是在作品中张扬“以善为美”的审美特质。安德鲁·克莱门斯的系列校园小说作为儿童文学三个层次中以小学生为阅读对象的童年文学,作品中处处指向儿童自身的完善,通过形象化的审美愉悦陶冶儿童的精神生命世界,在幽默、有趣、轻松的故事中引导儿童成长。
阅读安德鲁·克莱门斯的这些校园小说,能让我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下慢慢走进儿童世界,跟随作品里的小主人公一起笑,一起闹,一起思考。在忘我的阅读过程中,逐渐走向儿童的大世界,进入到儿童的“秘密花园”。
最能搞怪的学生碰上了最“厉害”的老师,既有有趣的矛盾,又有碰撞的精彩,而老师育人的深意和对孩子的情感在小说的最后一刻让人怦然心动。
——儿童文学作家李丽萍
时不时令人莞尔一笑。
轻松愉快的情节里透露着作者对孩子的欣赏和温柔。读后虽不至掩卷沉思,但作者育人的热情和用心让人觉得收获满满。
——儿童文学作家滕婧
这是很好看的校园小说,让我一鼓作气直到全部读完才罢手。
故事有足够的悬念,节奏快,情节进展出乎意料又让人拍案叫绝,种种奇妙的设想让阅读成为一种畅快淋漓的享受。
——四川省筠连中学教师陈柳言
葛兰洁老师在这场文字大战中,选择了大反派,看似不断发威,其实在暗中助“Frindle”一臂之力,让我肃然起敬。
——四川省筠连中学学生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