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进大使馆(美国驻外事务处揭秘)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美)肖恩·多尔曼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你想知道驻外事务处是做什么的吗?你好奇大使馆里发生的一切吗?美国大使馆就是献身于公共事务和外交价值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多样化团队的家。肖恩·多尔曼主编的《走进大使馆》站在个人视角近距离观察构成美国驻外事务处的外交官和专家们的生活。

从巴黎到喀布尔,从波哥大到北京,以及地球上任何两个地方之间,本书帮助你找到使馆团队每一个成员扮演的关键角色的感觉:跟随一名环境事务官员深入泰国热带雨林;在东帝汶与一名政务官员一起面对横冲直撞的游击队;和一名大使在午夜共赴马其顿难民营去平息一场骚乱……

内容推荐

外交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往往显得神秘莫测,甚至有点儿高不可攀。由美国外交事务协会出版、肖恩·多尔曼主编的的《走进大使馆》一书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将外交的精彩之处展现得生动形象,触手可及,主要讲述美国驻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员与各领域专家学者的亲历事件、外交官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以及他们如何应对当今复杂的世界给美国带来的挑战。

《走进大使馆》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美国驻外使馆各职能岗位,提供了关于美国外交的可资借鉴的信息和资料;第二部分记录了外交官们一天的工作和生活;第三部分“驻外使馆在行动——实战传奇”更是扣人心弦,以大量实例描述了美国外交人员如何应对恐怖主义威胁、政变、内战、自然与非自然灾害及人员撤离等挑战。从驻在国大使到各职能官员, 美国驻外工作人员组成的团队担负着同一个使命: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国家利益。本书从更感性、更直观的角度帮助读者近距离观察、了解美国外交,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目录

为什么编这本书?/001

什么是驻外事务处/001

2005年美国在世界的存在/001

大使馆流程图/001

第一部分 人物:谁在大使馆工作?/001

 大使/003

 副馆长/006

 总领事/010

 代表团主任(美国国际开发署)/014

 政务官员/017

 经济官员/021

 商务官员/025

 农业官员/028

 领事官员/032

 公共事务官员/036

 执法协调员与毒品事务参赞/039

 难民协调官员/043

 劳工官员/047

 环境官员/050

 管理官员/054

 安全官员/057

 信息管理官员/067

 办公室管理专员/064

 医疗官员/068

 基层官员/072

 本地员工/075

 社区联络官员/079

 海军陆战队卫兵/082

第二部分 驻外使团员工的一天/087

 美国驻北约使团政务官员的一天:比利时布鲁塞尔/089

 大使馆副馆长的一天:阿富汗喀布尔/094

 大使馆领事官员的一天:菲律宾 马尼拉/099

 大使馆总务官员的一天:亚美尼亚埃里温/103

 总领馆总领事的一天:澳大利亚/106

 大使馆信息管理专员的一天:津巴布韦 哈拉雷/109

 美国驻经合组织代表团经济官员的一天:法国 巴黎/113

 大使馆大使的一天:立陶宛维尔纽斯/117

 大使馆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区域环境事务官员的一天:泰国曼谷/120

 大使馆办公管理专员的一天:尼日利亚阿布贾/124

 大使馆经济官员的一天:伊拉克 巴格达/126

 大使馆美国国际开发署代表团主任的一天:蒙古 乌兰巴托/129

 大使馆外事员工配偶的一天:亚美尼亚埃里温/132

 大使馆人力资源官员的一天:韩国首尔/135

 大使馆公共事务官员的一天:芬兰赫尔辛基/138

 总领馆总领事的一天:俄罗斯海参崴/140

 政治事务副国务卿出访的一天:巴西 巴西利亚/144

第三部分 驻外使馆在行动——实战传奇/149

 一场骚乱一个大使:马其顿,1999/151

 一个民主的祈祷者:缅甸,1998/156

 一场政变:几内亚一比绍,1998/159

 斗争的滋味:东帝汶,1999/164

 在太子港值班:海地,1997/169

 营救无辜者:利比亚,1996/173

 向“肮脏的战争”宣战:阿根廷,1977/177

 大爆炸之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1998/181

 大使遭暗杀:阿富汗,1979/,84

 喀布尔的新开端:阿富汗,2002/188

 如何挽救一个机场:海地,1999/192

 苏哈托的垮台:印度尼西亚,1998/195

 打棒球!:乌克兰,1991/199

 召回所有大使:伊拉克,2003/202

 被困阿扬镇:埃塞俄比亚,1992/206

 传递关键:莫桑比克,1990/210

 满树凋零:孟加拉国,1991/212

 965空难:哥伦比亚,1995/216

 那是机密文件!:乌兹别克斯坦,2000/221

 撤离伊斯兰堡:巴基斯坦,1998/224

 不抛下任何一个美国人:马其顿,200l/227

 喀拉拉邦七日:印度,2000/229

 耗子和随机应变的本领:菲律宾,1987/232

 9月12日的希思罗机场:英国,2001/236

 为女性铺平道路:国务院,2002/239

 系上一根黄丝带:伊朗,1981/242

 缩略语和缩写/245

 大使馆职位缩写/248

 驻外事务处和国际事务网址/249

译后记/252

试读章节

代表团主任(美国国际开发署)

驻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大使馆 德赛·“特里”·迈尔斯

美国国际开发署是向世界各地提供经济、开发和人道援助的联邦政府机构,旨在配合美国的外交政策目标,机构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但其核心工作却是由世界各地美国国际开发署领域的官员承担的。美国国际开发署有自己特定的海外事务,国际开发署工作人员与民间志愿组织、本土组织、大学、美国商业机构、国际机构、其他国家政府、其他美国政府机构协同工作。美国国际开发署在一个国家的主要办公室被称作“代表团”,是美国大使馆的一部分,负责人为代表团主任,若是小一点的项目,负责人就是项目代表。

美国国际开发署代表团负责开发战略、管理计划的落实、与当地合作方一起评估美国政府资金援助项目的结果。项目范围包括提供人道援助、增进民主与善政、刺激经济增长、保护环境和改善卫生条件。

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与苏哈托总统倒台急剧改变了印尼的状况,美国国际开发署非常成功地分批在印尼实施了长期援助项目。在那段日子里,印尼比以前更需要美国国际开发署,但是根据当地的情况,项目作了改动,优先内容发生转移。

美国国际开发署雅加达代表团由“特里”·迈尔斯任主管,他56岁,负责监督对印尼和2001年独立的东帝汶的项目。美国国际开发署帮助东帝汶重建了其摇摇欲坠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创造了就业机会,建立了宪法和民主制度。美国国际开发署印尼代表团坐落在使馆大院的一栋建筑里,面积相当大,有21名外事官员、30名合同工、120名印尼本土员工。

据特里讲,代表团主任的主要任务是“倾听、协调、报告和裁决”。他与国际捐助者、印尼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印尼的以及国际上的公司和媒体紧密合作,评估在哪里开展美国国际开发署援助最合适、最必要。他与其他捐助者以及印尼政府协调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活动。

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印尼项目广泛而复杂。印尼正在为实现三方面的转变而努力,即从苏哈托33年的独裁统治到民主、从数十年的雅加达管制与控制到分权政府、从上世纪最糟糕、最失败的经济体之一到自由开放的经济。1999年,通过支持当地非政府组织和精通民主选举制度创建的美国组织,美国国际开发署帮助印尼成功实施了它的首次自由公平选举。美国国际开发署向印尼政府和广泛参与有利于民主建立事务的国内社会组织提供技术建议,其中包括金融部门改革、法律与司法改革、政党建设、自由和负责的媒体的建设。此外,美国国际开发署项目还关注环境保护、卫生和人道援助。

特里定期与为美国国际开发署资助项目工作的政府官员和非政府组织代表会面。他还有一个明显的公共角色——宣布研讨会召开、出席剪彩仪式、与媒体谈论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活动。他向来自国会、美国国际开发署、国务院和其他政府机构的到访官员简要介绍情况,并必须向他们做好解释工作,并将他们的关切整合进国家项目。

“这份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有趣的待解决的问题——战略的、策略的、后勤上的、个人的、预算上的、重要的不重要的,都有。”特里说。他必须经常从中挑出关键问题,处理紧急事务,与此同时还要展望长期目标。特里每天处理的问题范围跨度很大,从援助问题到受纷争困扰的遥远岛屿的难民,再到诸如普遍腐败、非法伐木、贩卖人口、法律改革、母婴健康、教育改革与民主机构建设、单调却争议不断的谁该获得什么住所以及美国国际开发署是否已为大使馆行政预算提供足够的资金等问题。

特里1969年加入美国国际开发署,曾在海外的塞内加尔达喀尔、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前身)达卡、印度新德里服务,任副馆长。目前是他在雅加达的第二个任期。上世纪90年代早期,他在华盛顿为美国国际开发署的第一个俄罗斯项目工作。上世纪70年代他曾离开美国国际开发署十年,帮助建立一个私人的、非盈利的研究公司,该公司就公司社会责任问题向机构投资者提供报告。他还曾任乔治城大学兼职教授。他出版了三本书,发表了很多文章。他在加州伯克利分校获得学士学位,后在塔夫斯大学佛莱契尔法律与外交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他和妻子林恩有三个孩子。他的下一职位将是美国国际开发署莫斯科代表团主任。

P14-17

序言

外交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往往显得神秘莫测,甚至有点儿高不可攀,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将外交的精彩之处展现得生动形象,触手可及。本书的英文版本由美国驻外事务协会出版,内容主要是美国驻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员与各领域问题专家学者讲述的亲历外交事件、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及他们如何应对今天复杂的世界带给美国利益的挑战。本书不是理论研究,而是从更感性、更直观的角度帮助读者近距离观察、了解美国外交,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全书主要以三部分介绍了美国驻外事务处的人和事,提供了大量关于关国外交的可资借鉴的信息和资料,尤其是第三部分“驻外使馆在行动——实战传奇”更是扣人心弦,以大量实例精心描述了美国外交人员如何应对恐怖主义威胁、政变、内战、自然与非自然灾害及人员撤离等挑战。从驻在国大使到各职能官员,美国驻外工作人员组成了一个多样的团队,担负着同一个使命,维护和拓展美国的国家利益。

本书不但是一本读来津津有味的外交小说,还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外交学教科书,也可用作一本供查阅外交名词的工具书。外交充满国与国之间的博弈,注意学习了解别国、尤其是精于运用软实力的美国之经验,不仅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取长补短,而且有利于增进彼此之了解,促进中国对外关系尤其是中关关系的良性发展。同时,对书中的一些政治观点、主张及其体现的美国价值观,希望读者加以清醒的审视和辨析。美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并非普世,一味加以推广往往只会加剧地区间的紧张局势,恶化国际关系。“9·11”恐怖袭击事件遭到了正义与进步舆论的普遍谴责,但正如西方媒体评论指出的那样,美国是否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呢?

本书自1995年在美国首次出版以来,畅销美国内外,生动、准确地描述了美国外事机构及其活动,熔趣味性、通俗性和可读性于一炉,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以及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等数十所名校用作教材或参考书。获悉该书中文版即将与我国读者见面,我非常高兴为它作序。

金灿荣

2011年3月北京

后记

《走进大使馆》从使馆的日常工作和外交官的视角、讲述美国使馆的运作。为人们了解颇显神秘的外交事务,透视美国外交提供了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周恩来总理曾说过的一句话:外交无小事。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众多关于美国外交的著作中选择本书来翻译的原因。为保持原著的文风,我们对其内容未作删减,全文译出。

全书共计三部分,分工如下:孙晓玲:第一、二部分;程晓燕:第三部分与全书校对及统稿。夏威夷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黄田园提供该书原版,使我们得以有机会将它奉献给我国读者。在此,我们非常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在百忙之余为中文版作序。江苏人民出版社张晓薇编辑付出了很多心力,为译文润色不少,我们深表谢意。我们还要衷心感谢南京大学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关文化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最后,我们要对原著的主编肖恩·多尔曼女士表示诚挚的谢意,在她的关心之下,译文终于完稿。由于水平有限,疏漏错误之处概由我们负责,敬请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2012年10月于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我为这些内容深深着迷。我想不仅参议院外委会,而且所有美国人都会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

——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印第安纳州共和党人 理查德·卢加尔

通过美国外交官们的眼睛,《走进大使馆》富有魅力地观察了美国外交政策实践。

——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少数派督导、特拉华州民主党人 约瑟夫·拜登

每个美国人所需要知道的就在这本书里。

——前国务卿马德琳·科贝尔·奥尔布赖特

从这本生动的书里就能知道其对我们国家的福祉和世界各民族的利益是多么的关键。

——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0: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