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夫主编的《仁》以国学文化的普及与传承为宗旨,尤其重视国学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尤其重视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国学养成教育。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儒学是国学中的精华之一,不论是从它的历史价值、现实价值,还是从它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发展价值来讲,儒学文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言概之,“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本书对中华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筛选,汲取儒学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精华性,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直观和形象的阅读形式,便于广大读者阅读,也为展示中华博大精深的儒学打开一扇窗口。儒学,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建构和影响中国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当今,它们仍然是每位中国人必须承传发扬的文化要素。
宋一夫主编的《仁》内容简介:儒学,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建构和影响中国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当今,它们仍然是每位中国人必须承传发扬的文化要素。“国学百家讲坛”集萃历史文化典籍,透过影响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视角,以古鉴今,深入浅出,全方位为您讲解儒学十二大核心命题“仁、义、礼、智、信、诚、孝、恕、忠、廉、中庸、知行”。
《仁》的核心命题是仁,仁是儒家思想中最为重要的核心命题。《说文解字》:“仁,亲也。从人从二。”“仁”字,原指两个人的关系。甲骨文已有了“仁”字。仁作为人们的道德规范,在春秋时期就受到社会的重视。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时,将仁提高到社会“全德之称”的地位。仁的学说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对人格的养育、心智的养成、待人处世、兴邦治国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规范、约束和引导作用。
东汉颍川郡(治今河南禹州)有一座美丽富饶的高山,山上盛产多种野果、药材,还生活着许多种珍奇动物。
在这美丽的山脚下住着几十户世代以此为生的猎户,他们爱山、养山、吃山。春天,植树;夏天,采蘑菇;秋天,采集野果、药材;冬天,打猎。生活虽然劳累,但日子过得倒很美满。
高山的富庶,也引起了许多恶霸地主的贪欲。当地有个名叫黄纲的恶霸地主,他的妹妹是当朝一品夫人一一程夫人。
黄纲依靠程夫人的权势,横行霸道,鱼肉乡里。老百姓都痛恨黄纲,但敢怒不敢言。当地官吏很畏惧他。
黄纲对当地这座富庶的高山早已垂涎三尺,总想据为己有。
有一年,黄纲直接找到颍川太守种拂,对种拂说:“本县的高山被一些刁民占据,有可能要聚众闹事。太守大人,请把高山交给我管理,就可以防止乱民滋生事端。”
太守种拂明白黄纲是以此为借口,想要独占高山。本想拒绝,但又怕得罪程夫人;如果同意黄纲的无理要求,又怕老百姓不答应,引起事端。太守种拂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便对黄纲说:“此事关系重大,请容我仔细调查一下,再做决定。”
种拂打发走了黄纲之后,终日忧愁,也没有想出好办法来,便决定答应黄纲的无理要求。
太守种拂的助手,名叫刘翊,听说太守要同意黄纲的无理要求,非常气愤,直接面见种拂。
刘翊开门见山地对太守种拂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太守种拂愁眉苦脸地对刘翊说:“我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才决定这样做。程家现在权势很大,程夫人又是一品夫人。如果不满足黄纲的要求,恐怕此事会导致程家怨恨我,我的官就做不成了。”
刘翊立刻接过话头:“大人害怕程家,难道您就不怕得罪众人吗?”
太守种拂自知理屈,一时回答不上来。
刘翊又接着说:“请大人好好想一想,如果答应了黄纲的无理要求,那些依靠山林生活的老百姓,他们的日子可又怎么过啊?您难道忍心让他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吗?”
太守着急地问:“那您看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刘翊回答说:“山川林泽,皇帝从不封给任何一个王子,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充分利用。您要答应黄纲的无理要求,就难逃助纣为虐的罪名啊。我看您应该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只要百姓拥护您,黄纲也不敢对您怎么样。”
太守种拂认为刘翊说得对,便派刘翊去拒绝黄纲的无理要求。
刘翊找到黄纲,对他说:“太守大人已经派人调查了高山的猎户情况,认为他们都是皇帝的恭顺臣民,没发现有什么违法行为,因此不能剥夺他们打猎的权利。”
黄纲很恼火,恶狠狠地对刘翊说:“难道你不怕程夫人怪罪下来吗?”
刘翊从容地答道:“皇帝爱护每一个臣民,我们是为皇帝办事的。”
黄纲气急败坏地说:“如果我强行占据高山,你又能把我怎么样?”
刘翊义正词严地对黄纲说:“你如果强占高山,就违反了皇帝的命令。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任何人违背国家法令,官府都要治罪的。”
黄纲没有想到刘翊这么强硬,根本不怕他的威逼。最后只好打消了强占大山的念头。
仁政,也意味着对邪恶的抨击和制裁。刘翊不畏权贵,主持正义,执法如山,为百姓着想,这才是老百姓拥护和爱戴的仁官。P18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