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针灸/阅读中华国粹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李雪莹
出版社 泰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套《阅读中华国粹》,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针灸》(作者李雪莹)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针灸》(作者李雪莹)是其中一册。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针灸》分为祖国医学的奇葩——针灸;针灸基本方法;针灸取穴;针灸养生保健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 祖国医学的奇葩——针灸

第一节 针灸概览

一、针灸的概念

二、针刺的起源

三、灸法的起源

第二节 历代针灸名家名篇

一、先秦与两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

三、隋唐时期

四、宋金元时期

五、明清时期

六、近现代

七、针灸在国外的发展

第三节 经络学说

一、经络的重要性

二、十二正经

三、奇经八脉

四、经络系统网络周身

五、现代经络研究

第二章 针灸基本方法

第一节 针刺疗法

一、针刺工具的传承发展

二、针刺进针

三、针刺得气

四、行针手法

五、针刺补泻

六、留针与出针

七、异常情况的预防处理

八、针刺注意事项

第二节 艾灸

一、艾灸的作用

二、艾绒的制法

三、艾卷艾炷的制法

四、施灸剂量和疗程

五、施灸注意事项

六、常用灸法及技巧

七、艾灸验方

八、艾灸禁忌

第三节 天灸

一、天灸的作用机理

二、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

三、天灸的药物分类

四、天灸简史

第四节 拔罐

一、拔罐疗法简史

二、现代拔罐疗法的发展

三、罐的种类

四、吸拔方法与具体操作

第五节 刮痧

一、刮痧简史

二、刮痧治疗原则

三、刮痧疗法的治疗作用

四、刮痧所使用的工具

五、刮痧的基本手法

六、刮痧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七、刮痧的注意事项一

第六节 皮肤针

一、徒手诊断治疗部位

二、梅花针的使用方法

三、适应症

四、施术部位的选取

五、治疗原理

第七节 三棱针

一、操作方法

二、取穴

三、适应症

四、注意事项

第八节 其他针法

一、火针

二、皮内针

三、芒针

四、管针

五、穴位注射

第三章 针灸取穴

第一节 穴位的概念及其命名

一、穴位的概念

二、穴位的命名

第二节 选穴与取穴

一、腧穴的定位方法

二、选取穴位的原则

第三节 人身处处皆是穴

一、经外奇穴

二、阿是穴

三、耳穴

四、头针

第四章 针灸现代研究

第一节 治疗各科疾病

一、针灸对各个器官功能的影响

二、针灸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作用

三、针灸防病与免疫

四、中医针灸与西医治疗方法的不同

第二节 针灸治疗杂病

一、针灸戒毒

二、针灸减肥

三、针灸治疗“青春痘”

四、针灸与艾滋病

五、针刺麻醉

第五章 针灸养生保健

第一节 针灸养生简史

一、先秦两汉时期

二、晋唐之际,偏重灸法

三、宋代之后,针灸养生较快发展

第二节 针灸养生的现代进展

一、针灸预防病种日益增多

二、针灸保健项目不断扩大

三、重视效果的反复验证

四、努力探索养生保健机理

第三节 针灸养生实践

一、针刺养生

二、艾灸延年

三、其他

试读章节

《黄帝内经》是记载针灸经络理论的最早经典,其中所记载的针灸内容反映的应是战国至西汉针灸实践和理论发展的水平。战国时期呈现出“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对针灸理论的形成极具影响力。另外,西汉时阴阳理论、“天人相应”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逐渐成熟,并深深渗透到经络学说形成过程中。影响着经络理论的构建。这些因素在《灵枢》、《素问》所记载的针灸内容上都留下了很明显的历史时代印迹。

《内经》中关于疾病的治疗,使用的药方仅13首,绝大部分采用针灸治疗。不仅如此,《内经》特别是《灵枢》,大部分篇章被用来阐述经络、腧穴、刺灸、针灸治疗等内容。《灵枢》第一篇《九针十二原》开宗明义“先立针经”,《素问,宝命全形论》亦强调“法往古者,先立针经”。由此可以推测,这是针灸发展史上一段比较辉煌的历史,说明在秦汉以前的医疗活动中,针灸医学曾经占有非常显赫的地位。

总体看来,《内经》中有关针灸学的内容可以分类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内经》中对经络理论作了全面的阐述。据其记载,十二经脉之气血相互接续。联络四肢百骸,形体诸窍,首尾相贯,如环无端,使人身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阐述了宏观的“天人相应”思想,体现了人体与自然统一的更高层次上的整体观。另外,《灵枢》对经络系统中的经脉、络脉、经别、经筋的命名结合了手足、阴阳、脏腑三大要素,并且阐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流注顺序及表里关系,十二经别、经筋、皮部循行分布,还有诸多关于“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论述。

(2)《内经》对于腧穴理论的发展也有贡献。先是体现在腧穴数量,所载穴名有160个左右。另外,还阐述了两个重要的腧穴理论。即:特定穴的理论和骨度分寸理论(具体见第三章)。分别记载有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下合穴等特定穴的定义和部分相应的具体腧穴。《灵枢,骨度》记载了人体各部的骨度分寸,这是现存最早记载骨度分寸的专篇,后世常用的骨度分寸法即由此为基础而发展、修改、补充的。

(3)《内经》对于刺灸理论与治疗也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且详于针而略于灸。其内容从针法的原则和方法、配穴方法、针刺工具、针刺前的准备、进针、留针、出针到针刺方向、浅深、补泻、禁忌、注意事项等都有论述,成为后世医家的临床指导。针灸治疗疾病的种类也已经涉及寒热证、热证、疟病、痹证、痿证、腹胀、飧泄等30多种病证。

可见,《内经》不仅是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最早经典,也是针灸理论形成的标志。它对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针灸医疗经验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为后世针灸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理论原则和方法至今依然指导着人们的针灸医疗实践,在针灸实践中不断地被验证并发展,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

2,针灸施治天下扬名——扁鹊

先秦时期针砭、火灸、药熨等均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代表人物扁鹊。扁鹊,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期勃海郡鄣州(今河北任丘)人。据考证,他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前407年),卒于周赧王五年(前310年)。

扁鹊医术精湛,他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一位医学家,有人称他为“医学祖师”。他精通内外、妇产、小儿、五官、针灸各科,特别在望诊和切脉方面有高深的造诣,往往能起沉疴于即时。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到那里的百姓都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就问是谁病了,宫中术士说,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他让弟子磨研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人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继续调补阴阳,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但扁鹊却实事求是地说,并非他能把死去的人救活,而是病人根本就没有真正死去,他只不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把太子从垂死中挽救过来而已。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冠名扁鹊的著作有《扁鹊内经》9卷、《扁鹊外经》12卷,均已失传。另外,中医学的一部经典之作《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为《八十一难经》或《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所作,其内容深奥,是中医学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之一。

《难经》全书以问答的形式注释了《素问》、《灵枢》中的疑难,并且在《内经》的基础上又有所补充与发挥,共讨论了81个问题,分脉诊、经络、脏腑、腧穴、针刺及疾病等13部分。P7-9

序言

2001年,泰山出版社编纂、出版一部千万言的大书:《中华名人轶事》。当时我应邀撰一序言,认为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开发我国丰富史学资源的经验,使学术资料性与普及可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新世纪初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次有意义的探讨”。我觉得,这也可以用来评估这部《阅读中华国粹》,作充分肯定。且这部《阅读中华国粹》,种数100种,字数近2000万字,不仅数量已超过《中华名人轶事》,且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确可以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即国粹的经典之作。

国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梁启超在1902年写给黄遵宪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国粹”这一概念,其观点在于“养成国民,当以保存国粹为主义,当取旧学磨洗而光大之。”当时国粹派的代表人物黄节在写于1902年的《国粹保存主义》一文中写道:“夫国粹者,国家特别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里,也提出了“用国粹激动种性”的问题。

1905年《国粹学报》在上海的创刊第一次将“国粹”的概念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当时国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为应对西方文化输入的影响,他们高扬起“国学”旗帜:“不自主其国,而奴隶于人之国,谓之国奴;不自主其学,而奴隶于人之学,谓之学奴。奴于外族之专制谓之国奴,奴于东西之学,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国之不立而学之日亡,于是瞻天与火,类族辨物,创为《国粹学报》,以告海内。”(章太炎:《国粹学报发刊词》)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跋涉,中华民族经历着一次伟大的历史复兴,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随着经济的发展强大,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学已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学。特别是当前新世纪,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更有大的发展,我们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宣扬和传播,以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认知和用心守护。

因此,这套图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我觉得,这套书有四大特色:

第一,这套书是在当下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重视学术资料性,约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撰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种全面系统阐释中华国粹。同时,每一种书都有深入探索,在“历史——文化”的综合视野下,又对各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体探讨。它既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这当能使我们现代年轻一代,认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国粹之独特魅力,进而弘扬中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注意对文化作历史性的线索梳理,探索不同时代特色和社会风貌,又沟通古今,着重联系现实,吸收当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鲜知识,形成更为独到的研究视野与观念。其中不少书,历史记述,多从先秦两汉开始,直至20世纪,这确为古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说是通过对各项国粹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规律,并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发展策略。

第三,既有历史发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这套书,好多种都具体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书,既统述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区、闽台地区、广东地区,及徽州、湘南、山东曲阜、云南剑川,以及少数民族的木雕艺术特色。又如《饮食文化》,分述中国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记述中注意与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相结合,确能引起人们的乡思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整体,但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所组成和融汇而成。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这就使得我们整个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区文化的特点,无疑将把我们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时,不少书还探讨好几种国粹品种对国外的影响,这也很值得注意。中华文明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已经形成一种异彩纷呈,底蕴丰富的文化形象,现在这套书所述,对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这套书,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我们当遵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希望这套国粹经典阐释,不仅促进青少年阅读,同时还能服务于当前文化的开启奋进新程,铸就辉煌前景。

2011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7: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