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是一部介绍西湖掌故、地理的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成就的山水记和风俗记。它共收入八十余篇文章,包罗了西湖山水、园林、名胜、古迹、风俗、人物等方方面面,精彩纷呈。该书见识之卓绝,情致之隽永,写景之轻逸,叙事之轻灵,笔墨之淡雅,可谓独树一帜,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体现了张岱的散文成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湖梦寻/古典名著聚珍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明)张岱 |
出版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西湖梦寻》是一部介绍西湖掌故、地理的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成就的山水记和风俗记。它共收入八十余篇文章,包罗了西湖山水、园林、名胜、古迹、风俗、人物等方方面面,精彩纷呈。该书见识之卓绝,情致之隽永,写景之轻逸,叙事之轻灵,笔墨之淡雅,可谓独树一帜,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体现了张岱的散文成就。 内容推荐 《西湖梦寻》五卷,追记往日西湖之胜,以寄亡明遗老故国哀思。其中虽有袭用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旧文处,但张岱在记录西湖胜景上自具慧眼,远远超过了《西湖游览志》。作者对杭州一带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贤祭祠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按照总记、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间顺序依次写来,把杭州的古与今展现在读者面前。尤为重要的是,作者在每则记事之后选录先贤时人的诗文若干首(篇),更使山水增辉。这些诗文集中起来,就是一部西湖诗文选。在七十二则记事中,有不少有关寺院兴废之事,可以给研究佛教者提供丰富的资料。 这本《西湖梦寻》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王雨谦序 祁豸佳序 查继佐序 武林道隐序 李长祥序 张岱自序 卷一 西湖总记 明圣二湖 西湖北路 玉莲亭 昭庆寺 哇哇宕 大佛头 保椒塔 玛瑙寺 智果寺 六贤祠 西泠桥 岳王坟 紫云洞 卷二 西湖西路 玉泉寺 集庆寺 飞来峰 冷泉亭 灵隐寺 北高峰 韬光庵 岣嵝山房 青莲山房 呼猿洞 三生石 上天竺 卷三 西湖中路 秦楼 片石居 十锦塘 孤山 关王庙 苏小小墓 陆宣公祠 六一泉 葛岭 苏公堤 湖心亭 放生池 醉白楼 小青佛舍 卷四 西湖南路 柳洲亭 灵芝寺 钱王祠 净慈寺 小蓬莱 雷峰塔 包衙庄 南高峰 烟霞石屋 高丽寺 法相寺 于坟 风篁岭 龙井 一片云 九溪十八涧 卷五 西湖外景 西溪 虎跑泉 凤凰山 宋大内 梵天寺 胜果寺 五云山 云栖 六和塔 镇海楼 伍公祠 城隍庙 火德庙 芙蓉石 云居庵 施公庙 三茅观 紫阳庵 试读章节 飞来峰 飞来峰,棱层剔透,嵌空玲珑,是米颠袖中一块奇石。使有石癖者见之,必具袍笏下拜,不敢以称谓简亵,只以石丈呼之也。深恨杨髡,遍体俱凿佛像,罗汉世尊,栉比皆是,如西子以花艳之肤,莹白之体,刺作台池鸟兽,乃以黔墨涂之也。奇格天成,妄遭锥凿,思之骨痛,翻恨其不匿影西方,轻出灵鹫,受人戮辱,亦犹士君子生不逢时,不束身隐遁,以才华杰出,反受摧残,郭璞、祢衡并受此惨矣。慧理一叹,谓其何事飞来,盖痛之也,亦惜之也。且杨髡沿溪所刻罗汉,皆貌己像,骑狮骑象,侍女皆裸体献花,不一而足。田公汝成锥碎其一,余少年读书岣嵝,亦碎其一。闻杨髡当日住德藏寺,专发古冢,喜与僵尸淫媾。知寺后有来提举夫人与陆左丞化女,皆以色天,用水银灌殓。杨命发其冢。有僧真谛者,性骏戆,为寺中樵汲,闻之大怒,嚎呼诟谇。主僧惧祸,锁禁之。及五鼓,杨髡起,趣众发掘,真谛逾垣而出,抽韦驮木杵奋击杨髡,裂其脑盖。从人救护,无不被伤。但见真谛于众中跳跃,每逾寻丈,若隼撇虎腾,飞捷非人力可到。一时灯炬皆灭,梗锄畚锸都被毁坏。杨髡大惧,谓是韦驮显圣,不敢往发,率众遽去,亦不敢问。此僧也,洵为山灵吐气。 袁宏道《飞来峰小记》: 湖上诸峰,当以飞来峰为第一。峰石逾数十丈,而苍翠玉立。渴虎奔猊,不足为其怒也;神呼鬼立,不足为其怪也;秋水暮烟,不足为其色也;颠书吴画,不足为其变幻诘曲也。石上多异木,不假土壤,根生石外。前后大小洞四五,窈窕通明,溜乳作花,若刻若镂。壁间佛像,皆杨髡所为,如美人面上瘢痕,奇丑可厌。余前后登飞来者五:初次与黄道元、方子公同登,单衫短后,直穷莲花峰顶。每遇一石,无不发狂大叫。次与王闻溪同登;次为陶石篑、周海门;次为王静虚、陶石篑兄弟;次为鲁休宁。每游一次,辄思作一诗,卒不可得。 又《戏题飞来峰》诗: 试问飞来峰,未飞在何处。人世多少尘,何事飞不去。高古而鲜妍,扬班不能赋。 白玉簇其颠,青莲借其色。惟有虚空心,一片描不得。平生梅道人,丹青如不识。 张岱《飞来峰》诗: 石原无此理,变幻自成形。天巧疑经凿,神功不受型。搜空或洚水,开辟必雷霆。应悔轻飞至,无端遭巨灵。 石意犹思动。踵跪势若撑。鬼工穿曲折,儿戏斫珑玲。深入营三窟,蛮开倩五丁。飞来或飞去,防尔为身轻。 冷泉亭 冷泉亭在灵隐寺山门之左。丹垣绿树,翳映阴森。亭对峭壁,一泓泠然,凄清入耳。亭后西栗十余株,大皆合抱,冷飓暗樾,遍体清凉。秋初栗熟,大若樱桃,破苞食之,色如蜜珀,香若莲房。天启甲子,余读书岣嵝山房,寺僧取作清供。余谓鸡头实无其松脆,鲜胡桃逊其甘芳也。夏月乘凉,移枕簟就亭中卧月,涧流淙淙,丝竹并作。张公亮听此水声,吟林丹山诗:“流向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言此水声带金石,已先作歌舞矣,不入西湖安人乎!余尝谓住西湖之人,无人不带歌舞,无山不带歌舞,无水不带歌舞,脂粉纨绮,即村妇山僧,亦所不免。因忆眉公之言日:“西湖有名山,无处士;有古刹,无高僧;有红粉,无佳人;有花朝,无月夕。”曹娥雪亦有诗嘲之日:“烧鹅羊肉石灰汤,先到湖心次岳王。斜日未曛客未醉,齐抛明月进钱塘。”余在西湖,多在湖船作寓,夜夜见湖上之月,而今又避嚣灵隐,夜坐冷泉亭,又夜夜对山间之月,何福消受。余故谓西湖幽赏,无过东坡,亦未免遇夜人城。而深山清寂,皓月空明,枕石漱流,卧醒花影,除林和靖、李岣嵝之外,亦不见有多人矣。即慧理、宾王,亦不许其同在卧次。 袁宏道《冷泉亭小记》: 灵隐寺在北高峰下,寺最奇胜,门景尤好。由飞来峰至冷泉亭一带,涧水溜玉,画壁流香,是山之极胜处。亭在山门外,尝读乐天记有云:“亭在山下水中,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撮奇搜胜,物无遁形。春之日,草薰木欣,可以导和纳粹;夏之日,风冷泉浮,可以蠲烦析酲。山树为盖,岩谷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可垂钓于枕上。潺滠洁澈,甘粹柔滑,眼目之嚣,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观此记,亭当在水中,今依涧而立。涧阔不丈余,无可置亭者。然则冷泉之景,比旧盖减十分之七矣。 P21-23 序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曾流传的典籍浩如烟海,虽然如今大部分已经散佚,但仍至少有数万种得以留存。这些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丰厚遗产,但由于数量实在太庞大,一个人毕生也未必能够通读十分之一。怎样去了解它们的丰富内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有鉴于此,我社特推出“古典名著聚珍文库”,帮助读者从经过历史长河千百年的汰选而仍熠熠生辉的古典名著中,领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华茂丰赡,并从中汲取营养,去继承和发扬,去开拓和创新。 张岱,一名维城,字宗子,号石公、陶庵、蝶庵、天孙、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又自称“蜀人”、“古剑”。生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卒年说法不一,据商盘《越风·张岱小传》推算,当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享年九十三岁。 张岱出身世代簪缨之家,也是一个洋溢着风雅气息的诗书之家。他才艺富赡,兴趣广泛,在《自为墓志铭》中写道:“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又喜游历,长期盘桓于江南繁华之地,还广交才士名流、各色市井人物,深受市民文化的熏陶。明亡后,他一度避居山中,由世族豪门骤然沦为普通民户,“布衣疏食,常至断炊”,但他依然笔耕不辍,从事著述。 张岱著作等身,存世者与亡佚者总计不下四十种,涉及的领域包括天文、历法、历史、地理、医药、文字、音韵、经学等等,而以散文为独绝,被称为“绝世散文家”。对于张岱的散文造诣,其友王雨谦是这样评价的:“盖其为文,不主一家,故能醇乎其醇,亦复出奇尽变,所谓文中之乌获,而后来之斗杓也。”(《琅嬛文集序》)他的散文代表作,主要集中在《琅嬛文集》、《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里。 《西湖梦寻》是一部介绍西湖掌故、地理的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成就的山水记和风俗记。它共收入八十余篇文章,包罗了西湖山水、园林、名胜、古迹、风俗、人物等方方面面,精彩纷呈。该书见识之卓绝,情致之隽永,写景之轻逸,叙事之轻灵,笔墨之淡雅,可谓独树一帜,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体现了张岱的散文成就。 该书共五卷,康熙十年(1671)成书,张岱时年七十五岁,康熙五十六年(1717)凤嬉堂初刻行世,距张岱去世已二十八年。纂修《四库全书》时,采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列入存目。光绪年问收人《西湖集览》、《武林掌故丛编》等丛书中。本次点校,以《武林掌故丛编》本为底本,参校他本,不出校记。疏漏之处,敬祈方家和读者指正。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1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