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才编著的《王破烂》内容介绍:王延才是位才悟机敏、一闻能达的作家。他的小说理致钩深,别有精要。虽然写的是底层小人物,但他的男主人公王正民是霞光一号,精神和气质弘通贵族。一位能把事写得最低、把心写得超高的作家,当是奇思俊彻,敏朗绝伦,王延才有这份造化,从他的故事和人物塑造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民间写作风含梵响,泉流雅咏;王延才有这份能耐,从他的叙述和语言的感悟中,我们见识了小说魅力音调冬位,响召春分。
王延才编著的《王破烂》是个收破烂并且管闲事的故事,表现了一个小人物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见义勇为的正直品格。
爱好文学的王正民下岗后瞒着女儿跑到远离城市的兴隆镇去收破烂,还和有智障的张大虎拜了把兄弟。一个被人强奸后二十年流浪街头捡破烂的女疯子进入了他的生活,他决然为其打抱不平……生活艰难,媳妇离他而去,不断遭报复更让他焦头烂额。
他雇了张丫做饭,西院大香、东院孙雪英也在感情上与他纠葛不断。当他与金大疯子确定了婚期,前妻刘芬却回来出现在他的面前……一起来翻阅《王破烂》吧!
春末夏初,东北松江市。
一辆“倒骑驴”①行驶在城区路上……车上装着一袋沙子,拉着一个年轻的雇主。
蹬车的人身体前倾,一起一伏地用着力。他抬脸望着路,喘息着,面颊上挂着晶莹的汗珠,眉宇间透着几分书生气。
他叫王正民,四十岁左右,穿着简洁,总是谦和地笑着,眼睛里闪着热情的光芒,样子文文弱弱,骨子里却透着意志的坚强。
“王破烂”是他的绰号——这是后来的事。这个称呼不算好,一听这名字就会想到有关的职业。其实开始他也不想去收破烂,这个行业历来被人瞧不起,但干上了他也从没后悔过,还有些自豪……
收破烂之前,他在蹬倒骑驴。王正民干这一行也不是心甘情愿的。
下岗后他曾在家里写得天昏地暗,想利用下岗的机会来实践自己的文学梦想。可时间一长媳妇刘芬受不了了,这样下去要揭不开锅了!于是埋怨牢骚,忍无可忍……最后王正民被挤对出家门,只好白天蹬车挣钱,晚上坚持爬格子。
蹬车他不是最棒的,一是身单力薄,二是不会揽活搭讪,人虽然出来了,心思却还在文学上。所以,即使天天出工,收入却非常平常稀松。
硬件不差,车是新置的。
这不,坐在车上的这个年轻雇主几天前就盯上了这辆八成新的车……现在他一边贼眉鼠眼地打量着车,一边掩饰地跟王正民搭着话。
“下岗了不上火啊?”
王正民蹬着车,乐观声朗:“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干啥都能吃碗饭!”
“嘿,你还挺高兴。”
“高兴!我女儿是艺校的,刚参加了全国少儿京剧大赛,都上电视了……”
“是吗。”
倒骑驴到了雇主指定的楼门口,王正民下车后准备锁车。年轻雇主仗义地说:“不用锁,我给你看着!你把沙子给我扛到五楼,放到门口平台旁边就行。下来我给你钱……”说着摸索着掏兜找钱。
王正民听了有些不情愿,边扛沙袋边念叨:“……五块钱!拉这么远,再给你扛到五楼……”
雇主搭手帮忙,慷慨地表示:“好说,我再给你加一块!”
王正民扛着沙子上楼,自下而上走在楼道上,脸上流汗,艰难吃力的样子有些狼狈。这类活行内叫“扛楼”,顶着压力上高,步步艰难,气喘腿软,是外人感受不到的。到了五楼,王正民把沙袋放到门口的平台旁边,大喘了一口气,回身用衣服一边擦着脸上的汗一边下楼。 出了楼门口,那个年轻的雇主不见了,他的车也没有了,王正民呆傻在那里……四处张望后,他慌忙跑进楼去。
他一口气又跑上了五楼,连续敲了三家的门。这三家都有人开了门,一胖妇人问:“找谁啊?”
王正民着急地说:“谁家姓孙?他家厨房要贴瓷砖……”
“我们这几家没有姓孙的。”
王正民悲切焦急地指着沙子说:“……让我把这袋沙子扛上来,可等我下去人和车都不见了……”
胖妇人理解地说:“那是你让人家骗了!”
王正民沮丧,难以接受,又急奔下楼。他出了楼门紧急地四处张望,在楼前楼后的街道上奔走着找车……
最后他绝望了,无奈地坐在了路边……他想起,今天是女儿文华的生日,出门时刘芬还嘱咐他买个生日蛋糕回去——是最小的那一种,两块钱。
王正民家的厨房里婆媳正在准备晚饭。
这是乔迁新居不久的楼房,墙是原始的白,地上的边边角角也看不到陈积的污渍,一切都是新的气象。虽然家用摆设还是老的,传承着经年累月的过去,但却掩饰不住新生活的开始。
老人择着韭菜,沧桑的脸上洋溢着喜悦。“还是住楼好啊!比原来那破平房强多了,冬暖夏凉,再也不用遭罪了……”
刘芬切着肉,笑说:“从搬过来你就天天念叨……你儿子就是为了让你享福才决定买这个房子的。”
老人感慨:“我也知道你们不富裕,正民蹬倒骑驴也挣不了几个钱……”
“你儿子孝心哪!说那平房太破了,夏天漏雨冬天透风,又生炉子又淘灰的;我们好将就,说你气管不好,还有老寒腿……”
老人乐着。她七十多岁,头发斑白,操劳了一辈子,现在住上楼了,尽管知道也不容易,但还是从心里感到满足。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