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顶编著的《铁蹄下的马其诺》为《和平万岁——第二次世界大战图文典藏本》之一,记录了马其诺防线全面崩溃的真实历史。本书真实再现了当时世界上工事构筑最完善、障碍设置最完备、火力配置最严密的防线如何瓦解的过程,通过大量图片和文字,还原了马其诺之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铁蹄下的马其诺/和平万岁第二次世界大战图文典藏本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林顶 |
出版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林顶编著的《铁蹄下的马其诺》为《和平万岁——第二次世界大战图文典藏本》之一,记录了马其诺防线全面崩溃的真实历史。本书真实再现了当时世界上工事构筑最完善、障碍设置最完备、火力配置最严密的防线如何瓦解的过程,通过大量图片和文字,还原了马其诺之战。 内容推荐 德国与1940年5月进攻法国绕过马奇诺防线的重炮炮塔机枪碉堡侵略法国,指挥部调集所有精锐装甲部队,但德国斯图卡俯冲轰炸机长驱直入夭折了这次进攻,即使调来最精锐的非洲军团抵抗进攻但于事无补,最后非洲军团士兵与英国远征部队在敦刻尔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撤退,此后的6月法国投降。林顶编著的《铁蹄下的马其诺》将详细解读这次战役。 目录 第一章 刀锋指向西欧 No.1 “黄色方案” No.2 曼施坦因提交备忘录 No.3 “镰割”计划 第二章 “绥靖”带来的后果 No.1 “这是体面的和平” No.2 “奇怪的战争” No.3 “D”计划 第三章 突破与闪击 No.1 “你有晕车药片吗” No.2 “一个目标:突破” N0.3 “我们被打败了” 第四章 低地国家的覆亡 No.1 征服荷兰 No.2 飞夺埃本·埃马尔要塞 No.3 比利时无条件投降 第五章 硝烟外的故事 No.1 丘吉尔的就职演说 No.2 “一个也没有” No.3 缔造“魏刚防线” 第六章 魂系敦刻尔克 No.1 “停止前进”命令 No.2 “发电机”计划 No.3 敦刻尔克奇迹 第七章 哭泣的凯旋门 N0.1 “红色”作战计划 No.2 “那是政治问题” No.3 巴黎沦陷 第八章 法国败降 No.1 马其诺不再设防 No.2 战,还是降 No.3 希特勒的“宽容” 第九章 历史惊人地相似 No.1 贡比涅重演历史剧 No.2 “魔鬼,魔鬼来啦!” No.3 “是谁打败了法国?” 第十章 自由法国运动 No.1 戴高乐“应运而起” No.2 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试读章节 曼施坦因1887年出生于普鲁士贵族军官家庭,1906年开始服兵役,191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先后在东线和西线作战。其后他长期担任参谋职务,参加了侵略波兰的战争,1939年10月,被调任为准备进攻法国的A集团军群的参谋长。 当对“黄色方案”进行详细研究之后,曼施坦因对这个方案的战略构想极为不满。他说:“照我看来,陆军总部的战略意图,就其本质而言,完全是模仿1914年著名的‘施利芬计划’。我至少感觉到这是一种耻辱.我们这一代人居然不能做出一个较好的方案来,还要去照抄老文章,尽管这是出自像施利芬那样的名家的手笔。”曼施坦因很有些不屑地对身边的参谋说:“更何况我们已经用过一次,我们的敌人对于这个计划已经有了充分的警觉。” 因此,从1939年10月到1940年1月,曼施坦因接连向德国陆军司令部提交了几个备忘录。他认为,“黄色方案”最大的弱点是仅仅以割裂英法联军为目标,而没有把歼灭法军主力作为目标。他最重要的一点认识就是:如果不在一次决战中彻底解决法国人,而只是求得一个有限的局部性胜利,则德国所投入的政治和军事赌注是不划算的,而“黄色方案”所导致的正是这种不合理的结局。 曼施坦因在他提交的备忘录中指出,法国阵地的弱点位于马其诺防线的西北端,即马其诺工事和联军机动地段的接合部,则德军主攻方向也应选在这一地区,即德军中路的A集团军群方面。他主张,将B集团军群的装甲摩托化部队拨给中路的A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应由2个军团增加到3个军团,并在右翼B集团军群的帮助下,奇袭阿登山区,从而迂回围歼英法联军主力。他之所以把突破口选在阿登山区,是因为该处地形险恶,联军绝对想不到德军会在此发动进攻,想不到会在这里使用致命的装甲武器,这样就可以一口气冲到索姆河下游,切断已经部署在比利时境内的联军补给线,完全消灭敌人在比利时的整个右翼兵力,并且为在法国境内赢得决定性胜利做好准备。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 “曼施坦因计划”中最大胆的一个设想,是让德军装甲摩托化部队通过茂密崎岖的阿登山区,绕过法国坚固设防的马其诺防线,对英法联军进行迂回奇袭。位于比利时境内的阿登山区,地势险要,为2000多年来欧洲兵家的必争之地,在这条蜿蜒曲折的峡谷里曾发生过多次战争。古罗马的恺撒军团曾在这里同日耳曼部落做过殊死战斗,当恺撒大帝穿越其中黑黝黝的森林之后,他曾心有余悸地说:“这是一个充满恐怖的地方。” 19世纪以来,法国统帅部包括欧洲的军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不能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地方。”法军把全军最弱的一支部队一一科拉普的第9军团派来驻防此处,这支部队武器装备低劣,其人员大部分由预备役人员组成。 在“曼施坦因计划”还未成形之前的1939年11月,曼施坦因就找到了德军的装甲兵专家古德里安,向他认真请教了自己对西线战争的看法。古德里安回忆起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经在这里打过仗,对这里的地形十分熟悉,就向曼施坦因明确地表示,在这个地区集中使用德军装甲部队的计划是绝对可行的。同时古德里安对这个计划也补充了一个附加条件,就是德军所使用的装甲师和摩托化师,数目一定得够用。 但是,“曼施坦因计划”遭到许多德军高级军官的反对,德军统帅部作战处长约德尔认为:穿越阿登山区的行动是“一场连战神都会吃惊的赌博”。曼施坦因把他的备忘录连续上呈了6次,可是陆军总司令部、参谋总部基本都不予理睬,他们或许是嫉妒曼施坦因,或许是讨厌他,害怕曼施坦因提出与总部作战计划相反的意见。总之,他们搁浅了“曼施坦因计划”,没有将其采纳,也没有将其呈给希特勒。 而德军A集团军群总司令伦德施泰特将军,还有坦克专家古德里安等人对这个计划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心。伦德施泰特在“曼施坦因计划”上毫不犹豫地签字,并积极地向希特勒推荐这个计划,他一方面是相信它能出奇制胜,另一方面是认为如果执行这个计划,他的A集团军群就可以在进攻时担任主要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行为是不合于德国军事传统惯例的,因为只有陆军总司令和总参谋长才有资格向最高统帅部提出建议。 曼施坦因最初的意思是把自己的这个计划变成陆军总部的计划,然后由他们向元首提出,如果被希特勒采纳,且又取得成功的话,无疑会给陆军总部一次树立自己权威和博得希特勒好感的机会。但现在看来此路不通,他只能越级上报了。 恰在此刻,元首正在考虑修改原定进攻方案,“曼施坦因计划”快要有用武之地了。 1940年1月16日,希特勒决心改变原有方案,2月13日,他找到德军统帅部作战处长约德尔将军,和他作了一次长谈,主张出其不意地将色当作为德军主突方向。 这个时候,曼施坦因已被调离了原来的职位。1月27日,也就是在西线德军在哥德斯堡举行军团指挥官会议后的两天,曼施坦因接获通知,说他已经从A集团军参谋长的位置上调离,被任命为陆军第38军的军长,其军部刚刚在德国国内成立。 明眼人一看便知,曼施坦因的这个职位是明升实降,正值大攻势即将发动之际,却突然调动一个集团军的参谋长,让他脱离重要岗位,回到二线去,这分明是不重用的表现。确实,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和参谋总长哈尔德对作为下属的曼施坦因一再与他们顶撞,不断提出不同意见,实在是感到厌烦,所以一旦找个机会,就急着把他给撵走了。 2月7日,曼施坦因强忍心中的不快,又在集团军总部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了一次沙盘演习,沙盘演习结束之后,A集团军群总司令伦德施泰特就当着所有参加演习人的面,向曼施坦因致谢。这位老派绅士很动感情地称赞了曼施坦因在南方集团军和A集团军参谋长任内的功绩,然后宣布他的参谋长将去从事另一项同样重要的任务一一编练新军。 P12-17 序言 1918年11月,法国人在他们的贡比涅森林自豪地接受了德国人的投降,他们向德国人提出了十分苛刻的停战条约。胜方代表法国福煦元帅高傲地对前来谈判的德国代表说:“你们来干什么?先生们!” 在德国人签订投降书的地点一一贡比涅森林的福煦列车附近,竖立着一块三尺高的花岗岩石碑,上面用法文刻着这样的字句:“1918年11月11日,以罪恶为荣的日耳曼帝国在此地屈膝投降一一被它试图奴役的自由人民所摧毁。” 战胜者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勒索,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德国人在忍受痛苦的同时,暗暗地积攒力量,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卷土重来。 法国元帅福煦事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历史无情地嘲笑着这些曾经战胜的人们。1939年9月,希特勒重新在欧洲掀起大战,欧洲大陆的人民再次陷入了灾难和痛苦中。这一次,德国人的势头来得比上一次更加猛烈。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军的军事指导思想是以防守为核心的消耗战略,部队平时的军事训练也是以防御为主的。但他们却忘了毛奇元帅的那句名言:“不能忽视以往战争的经验,但必须牢记,它不能成为当今时代的规范。”法军的消耗战略决定了阵地战的主导地位,部队在作战中被这种单纯防御理论所深深禁锢,墨守成规,缺乏机动和应变能力。 英国人富勒、利德尔·哈特提出了“机械化战争”理论之后,在坦克的使用方式上出现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部分入主张“分散使用”,另一部分入主张“集中使用”。后者的观点无疑是更为先进的坦克运用思想,其代表人物便是德军的著名将领古德里安。 时间飞跃了20多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法军统帅部不能把握战争的趋势,而是在上次大战的胜利光环中迷失了自己。他们梦想依靠马其诺防线,再复制出一个新的“凡尔登保卫战”来。从他们保守的头脑里演绎出来的,是一系列陈旧的思想,如“分散使用坦克”、“建立连续不断的正面防线”等。 法军的将领们大多思想保守,被曾经带给过他们荣誉的旧观念所深深禁锢,新的人才和军事理论根本无法得到重视,这使得法军领导层的观念“整整落后了20年”!到1940年,法军一一这支拥有“欧洲最强大陆军”称号的军队已经名不副实了,“法国人虽然会保卫自己的国土,但普遍对未来的发展缺乏信心”。老化的指挥观念已经使法军在与富于攻击性、士气高涨的德军交锋之前处于被动之中了。法国人在等待战争,而战争早已遥遥领先于法国人了。岁月无情,正是要遗弃他们,将他们抛留在失败的彼岸。 另一方面,纳粹德国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迅速完成了军备的扩充和重整。从1933年到1940年,德国国防军总人数已由10万猛增到400余万,成为了欧洲最为强大的战争机器。这个战争机器正等着他们的元首一声令下,就会向欧洲大陆发动如潮的攻势。 1939年,德国征服波兰后,希特勒曾向英法提出和平建议,但为英法所拒绝,于是希特勒便决心用实力来压迫英法求和。 1940年的夏天,美丽的法兰西大地、欢乐的巴黎城,将要迎来它们命运中的浩劫。希特勒早已决定了要向西欧发动战争,“因为英法的陆军尚无准备”。 这个时候,在欧洲大陆的那一端,苏联和德国签订了“永不打仗”的条约;遥远的太平洋彼岸,美国不动声色,一副袖手旁观的姿态;法国坚实的盟国英国呢,正在他们张伯伦内阁的绥靖政策中冥思苦想着,蹒跚地行走着。而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呢,正假惺惺地劝慰希特勒不要进攻西方,他说:“那些民主大国本身就带有令他们的果实腐朽的种子。” 埃菲尔铁塔矗立于蓝天之下,等待着辉煌的旗帜飘扬其上;巴黎协和广场上一片阳光明媚,等待一场新的历史大幕拉开;凯旋门静静地守候在时间的路口,等待着战胜者列队从它的胸膛间穿过…… 书评(媒体评论) 德坦克的集中使用,使我们封闭缺口的一切尝试归于失败,我们建立来阻挡敌人的链环一一被击破。 一一法国陆军上将甘末林 一个主张守势的将军,必将大遭失败。 一一法国总理雷诺 法国的最高领袖人物,对于战车在机动性战争中的意义,不是不能了解,就是不愿了解。 一一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