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心底都有一股清流,都有一块福田,隐藏着丰沛的泉源。“舍得、舍得”能舍即能得;欢喜心付出而无所求,就能事事如意。释证严法师的“人生系列”丛书自1989年在台湾出版以来,以深入浅出的智慧话语,解除了无数烦恼心灵的苦痛与焦躁,深受读者的喜爱。《欢喜自在》是为了便于大陆读者了解和研究证严法师及其思想所编写的,是“人生系列”丛书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欢喜自在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释证严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们每个人心底都有一股清流,都有一块福田,隐藏着丰沛的泉源。“舍得、舍得”能舍即能得;欢喜心付出而无所求,就能事事如意。释证严法师的“人生系列”丛书自1989年在台湾出版以来,以深入浅出的智慧话语,解除了无数烦恼心灵的苦痛与焦躁,深受读者的喜爱。《欢喜自在》是为了便于大陆读者了解和研究证严法师及其思想所编写的,是“人生系列”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生活于现代的人们,每日汲汲营营于谋生续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到处寻觅活命的出路。释证严法师透悉现代人的心理,以其深睿的智慧,依现代人所面临的种种危机与问题,给予不同的解析与引领,使读者即使身处在诡谲多端的环境,也能优游白处而欢喜自在。希望《欢喜自在》这本书能给读者以启迪。 《欢喜自在》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移民 缺爱症 福报的来源 浊世绽清莲 为工作而生活 时间的累积 百善之源 教子之方 莫使父母忧 生日的省思 打开烦恼之缚 五欲枷锁 超越爱欲 治怨良方 物质与爱欲 烦恼的根源 爱心为谁有 淡泊养智 生死之间 幸福人生 我 舍弃“我” 最美的形态 人间菩萨 忍而无忍 择师与敬师 如何真正体悟道理 为何小心眼 何处可修行 爱发脾气怎么办 化解伤害之箭 善护心中的菩提树 疑网 扫毒 心理病态 良好的人际关系 君子与小人 心静气和 自谦 立信 存诚 从善 自在的生活 尽本分 增长善念 学做圣人 说“错话” 月光的联想 良药苦口 人生不能留白 试读章节 清流 我们每个人心底都有一股清流, 都有一块福田, 隐藏着丰沛的泉源。 我们每个人心底都有一股清流、一块福田,隐藏着丰沛的泉源。佛教的精神,正是要启发每个人心底的这股清流。 智慧,与受教育的高低无关,而是人人与生俱有的。佛陀曾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心和佛、众生虽然是三种名词,事实上却是同一种本质——清净的智慧。这分清净的智慧,可以发挥极大的功能。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达、世界的文明,都是人们运用智慧而创造出来的。 在凡夫称为“人心”,在佛家称为“佛性”,二者名异质同,差别只在于人们常忘了发挥清净的智慧,让欲念蒙蔽、污染了清净本性。 因此,智慧和聪明、佛性和人心都是相同的,只是智慧是清净的,聪明却沾了污染;佛性是清明的,人心却带着欲念,差别就在清净与污染。 可惜今天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达,都只是借着凡夫心,运用世智辩聪加以创造发展,并没有发挥清净的智慧,因此难免造成善少、恶多的结果。 现代社会经常出现混乱现象,大家常感叹人心不古,其实并非现代人没有良知,而是良知遭社会物欲污染、蒙蔽。佛陀教育我们,要努力以“净心”来涤除污染,让良知显露,由智慧启发良知,将“慈悲”的“无私”精神和利益众生的大爱延伸出去。 目前社会需要的正是一股慈爱的清流,来洗刷物欲污染、仇怨不平的横逆,重建道德尊严及人类本有的良知良能,涤尽人间黑暗。假如能以佛陀的清净本性,发挥那分清净智慧的功能,我们的社会就会成为一片净土。 浊世绽清莲 世界尽管黑暗, 我们必须像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不为周遭的环境所诱惑。 “人天长夜,宇宙黮暗,谁启以光明?” 这是“三宝歌”的起句。我们看到当今社会这么纷乱,世界如此黑暗,希望有大悲、大智、大愿力的人来启开众生的心门,将事理厘清,把心中的黑暗赶走,显露灵觉曙光。 正信的佛教徒,应该知道拜佛的道理,也要知道拜忏的意义。拜佛的意义是迈向信仰的目标,拜忏即是改善人生、美化心地,至真至诚的反省忏悔。 众生心地污染,昏沉黑暗,事理不明,就会常起人我是非的争执与计较,忏悔就是要洗掉这分不好的心思与习气。 人生的确有许多黑暗面,在这么黑暗的社会,我们应以万蕊心莲来成就清净的世界。 世界尽管黑暗,我们必须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不为周遭的环境所诱惑,提出勇气,尊重自己的能力,以恭敬心、诚心、热心造就福田,驱散心中的黑暗;要有坚强的定力,栽培出朵朵清净的心莲,绽放出慈心之光。 人生在世非常短暂,名利亦无常,以因果观而论,人生世事只是南柯一梦,都是因缘的聚合,一切名利情爱都带不走,随身的只是“善”、“恶”业而已。 《六祖坛经》中,五祖说过:“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只要因地以诚心来播下种子,来生必得果报。济世工作,不但救贫教富,且能提升人格、美化人生、造就和乐世界,这就是人生的善业。 及时再造福 不要以为目前很富有, 财产很多,福已经足够了, 不必急着再造福。 生活在人间,若能保有一分清明的智慧,自然就不会被痴迷的感情所束缚。 感情的痴迷,会使人心地黑暗;我们如能把感情扩大,就不会有痴迷。所以必须以智慧点亮心灵的光明,去除种种痴暗。 世间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永久不坏。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等到下个月才发心造福人群,或是等到明年、等到退休时、等到……这都会来不及的,到时候想做可能因缘已不允许了。 不要以为目前很富有,财产很多,福已经足够了,不必急着再造福,要造福也须等到自己没有责任负担的时候。岂知有许多人过去曾显赫过、富足过,但曾几何时,却沦为被救济的对象。 所以有福之时,更需及时再造福田,不要等到“有时间时”才想做,这是靠不住的。今天能做的就赶快去做,做了马上得到欢喜的这分善念最可靠,也是最现成的福。 为工作而生活 义务的付出, 在工作忙碌中, 会产生一种享受牺牲的快乐。 济世工作是以服务的精神,对人生尽本分、为社会奉献,发挥济世救人的工作。 现在的人每天都很忙碌,而忙碌的原因大多是为生活而奔忙、为享乐而绞尽脑汁、为多赚些钱而造成身心莫大的伤害,因此苦不堪言。我常惋惜这些人不懂得争取时间,为社会做些服务的工作。 一般职业事业的忙碌,与义务性志愿为社会服务的忙碌,在心灵上的感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肯付出心力为别人服务的人,因为抱着义务的精神服务人群,所以无论怎么忙碌,仍会感到很愉快。如果是为了职业或做事业,争取利益而忙碌,一定会忙得无可奈何、忙得非常烦恼。 所以说,同样的人生,同样的忙碌,却有不同的心境;因为义务的付出,在忙碌中会产生一种“享受牺牲”的快乐。 所以,人有两种生活形态,一是为生活而工作,这种人是不得不工作;另一种是为工作而生活,这种人是为了替人群付出良能而生活,这是人生真善美的正确目标。 修行人要有佛陀的大慈悲心,要有拔除众生苦难的意愿和担当,要心系众生的苦乐。众生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众生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大家要互相共勉;为工作而生活,为救度众生而努力。 P7-14 序言 《欢喜自在》最初由台湾慈济文化出版社在台湾出版发行。 证严上人,台湾著名宗教家、慈善家,一九三七年出生于台湾台中的清水镇。一九六三年,依印顺导师为亲教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是全球志工人数最多的慈善组织——慈济基金会的创始人与领导人,开创慈济世界“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四大志业。二○一○年,被台湾民众推选为“最受信赖的人”。如今遍布全球的慈济人,出现在全世界许许多多有灾难与苦痛的地方,通过亲手拔除人们的苦与痛,实践上人三愿: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 证严上人及慈济基金会的各种义举,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肯定。二○○六年,慈济基金会获得“中华慈善奖”。二○○八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期间,特意前去拜访证严上人,并对慈济基金会在大陆的各项慈善行为,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二。一。年八月,经国务院批准,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在江苏省苏州市挂牌成立,成为大陆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由境外非营利组织成立的全国性基金会。 一九八九年,证严上人发表了第一本著作《静思语》(第一集);此后的数十年来,证严上人的著作,涵盖讲说佛陀教育的佛典系列,以及引导人生方向与实践经验的结集;这些坚定与柔美的智慧话语,解除了众多烦恼心灵的苦痛与焦躁。在台湾的民众中有这样的说法—— 无数的失望生命,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回头; 无数的禁锢心灵,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开放; 许多的破碎家庭,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和乐; 许多的美善因缘,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具足。 证严上人的著作问世后,在海内外均产生广泛且持久的影响。最近复旦大学出版社获得静思人文志业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在中国大陆推出“证严上人著作·静思法脉丛书”的简体字版。《欢喜自在》属于人文专题书系。 生活于现代的人们,每日汲汲营营于谋生续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到处寻觅活命的出路。证严上人透悉现代人的心理,以其深睿的智慧,依现代人所面临的种种危机与问题,给予不同的解析与引领,使读者即使身处在诡谲多端的环境,也能优游白处而欢喜自在。希望本书能给读者以启迪。 复旦大学出版社 二○一二年五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