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有顺编著的《从密室到旷野》辑录的全是这几年写的文章,它包含着我对文学的一些新看法。我深感中国正进入一个大时代,一个灵魂受苦的时代,文学作为一种灵魂叙事,自然要从深处回答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各种精神难题,否则,文学就会因流于自言自语而被人忘记。但这些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多沉迷于一己之私,作家日益成为欲望的囚徒,介入现实的能力在弱化,经验主义和趣味主义式的写作受到普遍的热捧,“精神的我”正让位于“经验的我”,生命被闷在欲望里面,而无从获得翻转上去的力量。中国文学要有根本变化,就得重建文化理想,对当下委靡的精神作一次大的提振,才能开出一个全新的文学世界来。
前言
辑一 灵魂的视野
当代小说的叙事前景
让一种庄严的人生站立起来——麦家、《风声》与中国当代小说的可能性
短篇小说的写作可能性
小说的物质外壳:逻辑、情理和说服力——由王安忆的小说观引发的随想
尊灵魂叹生命——贾平凹、《秦腔》及其写作伦理
极致叙事的当下意义——重读《日光流年》所想到的
革命、乌托邦与个人生活史——《人面桃花》的一种读解方式
发现人类笙活中残存的善——关于铁凝小说的话语伦理
接通更广大的精神视野——几部长篇小说的阅读笔记
比权力更广大的是人心——我读范小青的《女同志》
中国之心的个人注释
从密室到旷野——中国当代小说的精神转型
尊灵魂的写作时代已经来临
文学:坚持向存在发问
辑二 写作的伦理
乡愁、现实和精神成人——为诗歌说一点什么
追问诗歌的精神来历——从《出生地》一书说起
分享生活的苦——郑小琼的写作及其“铁”的分析
一种有方向感的写作——关于雷平阳的诗歌
恢复诗歌的精神重量
重申散文的写作伦理
散文是在人间的写作
对现实和人心的解析——以散文写作为例
打扫细节测度人心——我读南帆的散文
辑三 人心的警觉
对人心和智慧的警觉——论李静的写作,兼谈一种批评伦理
对话比独白更重要
每个作家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中国当代作家评传丛书”序
退守于文学之中——关于何锐和《山花》的随想
一本刊物的谦卑
卡夫卡的内心生活
“他在,就还不是完全的黑暗”——为巴金逝世一周年而作
中国文化的当下处境
中国当代文学的有与无
“持志如心痛”——与姜广平对话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