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动荡中的文明/话说中华文明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默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司马睿称帝·东晋建立

太兴元年(318)三月,晋愍帝遇害的消息传到建康,晋王的臣属纷纷上表劝司马睿即皇帝位。十日,司马睿于建康即位称帝,这就是晋元帝。东晋王朝正式建立。司马睿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太兴。文武百官都官升二级。

永嘉元年(307)七月,朝廷命镇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的琅琊王司马睿移镇建邺(今江苏南京),又命王衍弟王澄为荆州都督,族弟王敦为扬州刺史。

建兴四年(316)十一月,愍帝出降刘聪,西晋灭亡。317年3月9日,司马睿称晋王于建康,改元建武,本年称皇帝。改元太兴。

东晋政权是西晋门阀士族统治的继续和发展。司马睿能在江南重建和中兴晋室,北方上族王导、王敦等琅琊王氏起了很大作用。王导(276。339)更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当时被称为“江左管夷吾”。

永嘉(307—313)之乱后,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在江左建立的东晋政权不仅是门阀专政的T具,同时也反映了汉民族利益的某些特征,所以“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士族门阀的代表人物王导在东晋政权建立以前就清醒地观察了局势,他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司马睿, “潜有兴复之志”。(《晋书·王导传》)这显示了他超群的政治远见和抱负。司马睿刚到建邺时,由于他在晋宗室中的名望并不太高,江南士族对他比较冷淡。王导知道要在江南重建政权,没有当地士族支持是不可能立足的,而要帮助司马睿在江南兴复晋室,必须先提高他的威望。王导于是与族兄王敦共同策划,利用三月初三当地节日机会带领北来士族名流,骑马拥从着司马睿的肩舆,进行一次声威浩大的巡游。江南名士纪瞻、顾荣等看到司马睿这种威风,都惊恐地跑到路旁拜见。王导又以司马睿的名义登门拜访贺循、顾荣等,请他们出来做官。顾荣又向司马睿推荐了不少江南名士,出现了“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的局面。司马睿总算是在江南站稳了脚。

司马睿能成为东晋的创业主,主要依靠了王导、王敦等北方门阀的“同心翼戴”。司马睿用王导建议,以渤海刁协、颍川庾亮等百余人为掾属,称为“百元掾”,列入门阀谱。而王导、王敦等琅琊王氏一门更“特受荣任,备兼权重”。王导“内综机密,出录尚书,杖节京师,并统六军”,掌握中央军政大权;王敦则手握重兵,驻节荆州,都督中外诸军事,掌握军事征讨大权。王氏的群从子弟,也都“布列显要”担任要职。在举行皇帝登极大典时,司马睿竞让王导同他一起“升御床共坐”,共受百官朝拜,因王导再三推辞才罢。当时人把王导、王敦与司马睿的这种关系,形容为“王与马,共天下”。就是说,南渡士族之首的琅琊王氏与司马氏共同重建了晋室,共同享有东晋天下。东晋王朝共经历11帝,历时104年,是司马氏先后与王、庾、桓、谢四大士族“共天下”。

江左初立太学·行岁举

建武元年(317)十一月,江左初立太学。

江左初立,王导即请兴学,戴邈亦有此议。本月,立太学,置博士9人,分掌“易”、“尚书”、“诗”、“礼”、“春秋”五经,其中威望卓著者1人为祭酒。司马睿(元帝)末年,增“仪礼”、“春秋公羊”博士各1人,共11人。太兴二年(319)六月,又增博士5人,合为16人,不复分掌五经,统称太学博士。太元九年(384)四月,增置太学生百人,以车胤领国子博士;十年(385)春,立国学。至此,太学与国学始得并置。

(东)晋沿汉法,以秀才、孝廉为岁学。起初,以兵乱之后,抚慰为务,秀才、孝廉自地方到京,往往不加策试,即普遍署官。建武、太兴年间,司马睿申明旧制:秀才、孝廉皆须试经;不中者,荐举他们的刺史、太守免官。因怯于试经,太兴三年(320)所举秀才、孝廉多不敢来京;来京者亦托疾不试。  (东)晋策试之法,始终有名无实。

东晋与北方诸国各立史官

太兴元年(318)十一月,晋帝从王导之议,设立史官。

司马睿(晋元帝)南渡之初,军咨祭酒祖纳进言于睿:“自古小国犹有史官,何况大府,安可不置。”以王隐谙熟五经群籍,雅有史才,荐于睿。时因军国多事,未用其议。此为东晋始倡史官。未久,王导复议此事。遂于本月设立史官。

刘汉嘉平初(311),公师或以太中大夫领左国史,撰其国君臣纪传。前凉张骏时,刘庆迁儒林郎中常侍,在东苑撰成“起国书”。南凉主乌孤,初定霸基,欲造“国纪”,以其参军郎绍为国纪祭酒,始撰录时事。前赵与后燕各置著作官,即和苞、董统。和苞撰“汉赵纪”10卷。石勒自称赵王,命记室佐明楷、程机撰“上党国记”,中大夫傅彪、贾蒲、江轨撰“大将军起居注”,参军石泰、石同、石谦、孔隆撰“大单于志”。勒称帝后,又擢太学生5人为佐著作郎,录述时事。前秦亦有史官。苻坚因“起居注”载其母少寡,有宠于将军李威,惭怒,焚其书,大检史官,欲加其罪。后因著作郎赵泉、车敬已死,乃止。

慕容魔归顺江东

建武元年(317)三月,晋王司马睿封鲜卑大都督慕容魔为都督辽左杂夷流民诸军事,龙骧将军、大单于、吕黎公。但是慕容魔不接受封号。

征虏将军鲁昌劝说他,琅琊王司马睿占据江东之地,天下的命运和他息息相关,所以不如奉他为正统,打着他的旗号讨伐有罪的叛军;谋士高诩也劝慕容庞和江东搞好关系,派人去朝拜司马睿, “然后仗大义以征诸部”。慕容魔接受了这些建议,奉司马睿为正统,并派人上表劝司马睿即皇帝位。

太兴元年(318)三月,晋元帝司马睿再次派人授予慕容庞以“龙骧将军、大单于、昌黎公”的封号,慕容魔接受了前两个而辞去了“昌黎公”的封号。后来裴嶷向慕容庞建议,劝他趁着晋朝势力衰弱的大好时机,兼并周围地区,发展自己的势力。慕容魔当即任命裴嶷为长史,让他为自己的军国大事出谋划策。从此时起,慕容庞就时不时地袭取周围地区,慢慢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太兴二年(319)十二月,慕容魔设计击败了高句丽、段氏、宇文氏的联合夹击,收服三部,逐渐地占据了辽东,并派儿子慕容仁为征虏将军,镇守辽东。同时,派宋该写表,裴嶷捧着表及征讨三部所得的皇帝玉玺三纽到建康献给晋元帝睿。太兴三年(320)三月,晋元帝拜慕容鹿为“安北将军,平州刺史”。汉国大乱

麟嘉三年(318)七月,汉帝刘聪病逝,太子刘粲即位,改元汉昌。

刘聪被埋葬在宣光陵,谥号为“昭武皇帝”,庙号为“烈宗”。这时候,刘聪的皇后靳太后等都不到二十岁,正青春年少,而且又美艳绝伦,所以刘粲经常与她们私通,根本没有一丝哀戚之感。大司空靳准一向怀有篡权的野心,与他的两个女儿(刘聪、刘粲的皇后)唆使刘粲屠杀朝巨,太宰刘景、大司马刘骥、大将军刘逞、太师刘*、大司徒刘劢等人都死于非命。八月,刘粲又谋算着去讨伐石勒,就派刘曜镇守,军国政事全由靳准决定。后来靳准造反,将刘氏的男女老少全部在东市斩杀,掘毁了刘渊、刘聪的陵墓,烧毁了刘氏的宗庙。靳准自称为大将军、汉天王,又自行设置了百官。靳准(汉族)还趁势将怀、愍二帝的灵柩奉还。

刘曜、石勒听说靳准在平阳造反,赶紧率部回军讨逆。

这年冬天十月,刘曜在赤壁(今山西河津西北)称帝,改元光初,封石勒加九锡,进爵赵公。靳准派人向石勒求和,石勒将来人送到刘曜那儿去了。十二月,左右车骑将军乔泰、王腾等杀掉了靳准,推举靳准的弟弟靳明为主,派人向刘曜投降。此举激怒了石勒,马上与石虎联手进攻平阳,靳明率领一万五千人投奔刘曜,刘曜将靳氏男女全部杀死。石勒又焚毁了平阳宫室,派人修复了刘渊、刘聪的陵墓,收葬了刘粲等被害的百余口,随后返回襄国(今河j匕邢台)。P3-6

目录

司马睿称帝·东晋建立

江左初立太学·行岁举

东晋与北方诸国各立史官

慕容麂归顺江东

汉国大乱

拓跋郁律称雄北方

孔衍去世

石勒建赵国

鲍敬言提出“无君论”

王敦起兵武昌反晋

江东周沈二豪被王敦翦除

葛洪著成《抱朴子·内篇》·发展道教理论

前赵刘曜占据秦陇称帝

两赵大战关洛

苏峻据建康·晋大乱  

虫讹风起

《游仙诗》作者郭璞被杀

两赵决战关洛·前赵亡

石勒称帝·建立赵国

虞喜发现岁差·创安天论

石勒病逝·石虎摄政

晋代名将陶侃卒

石虎行暴政

王导主晋

慕容戥建立燕国

后赵兴佛风

干宝撰写《搜神记》

马铠传入中国

重甲骑兵出现

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

凉伐龟兹、鄯善收服西域

东晋册命慕容鼽

石虎攻凉·出师不利

东晋实行土断政策

石虎死·后赵大乱

桓温伐蜀·成汉灭亡

西域高僧佛图澄圆寂

梁犊起义

书法家卫夫人卒

楷书发展成熟

《华阳国志》首创中国地方志

东晋与拜占廷建交

苻健建前秦

殷浩北伐·废太学

明光铠开始流行

后赵灭亡

桓温北伐·进至灞上

前燕灭冉魏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

王羲之书法冠古今

前凉内乱

王猛入秦佐政

慕容恪辅燕政

传国玺辗转还晋

 “天竺乐”传入中国

敦煌石窟工程开始

苻坚整肃前秦

桓温复倡议迁都

燕军克洛阳

东晋名僧支遁卒

桓温第三次北伐

秦兴兵伐燕

孙盛撰成《晋阳秋》

葛洪著《肘后方》

坞壁庄园广泛出现

前燕罢断荫户

道安南下襄阳弘法译经

桓温废立晋帝独揽大权

王猛去世

江南大地主庄园经济形成

前秦统一北方

晋建北府兵

秦禁老庄图谶

谢安执政

魏晋经典注释进一步发展

秦晋争夺中原

东晋石刻线画复兴

围棋空前兴盛

慧远入庐山

秦晋淝水大战

东夷西域诸国最后一次入贡前秦

慕容垂重建燕国

姚苌称帝杀苻坚

慕容泓建西燕

吕光破龟兹国建后凉

拓跋跬建北魏

王献之开拓新书体

范宁出任豫章

行书、今草形成

姚苌去世·姚兴即秦位

两燕台壁大战

《拾遗记》作者去世

北魏分土定居

晋朋党竞起

燕魏参合陂大战

后燕败魏·慕容垂死于上谷

戴逵去世

秃发乌孤建凉

魏道武帝改革

王恭举兵

孙恩起义

法显赴北印度取经求佛法

燕权易手

陶渊明作《五柳先生传》

研习《黄庭经》之风盛行

《西京杂记》成书

顾恺之作《洛神赋图》

般若学欣起高潮

汉人李嵩建立西凉

麦积山雕凿石窟

佛寺壁画开始在中国兴起

卢火胡沮渠蒙逊建北凉

桓玄暴虐

刘裕攻破桓玄

秦奉鸠摩罗什为国师

魏道武帝持续改革

魏道武帝晚年暴虐乱国

匈奴刘勃勃建夏

刘裕北伐南燕

卢循起兵

顾恺之代表魏晋绘画艺术高峰

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

面食开始占主要地位

鸠摩罗什译经·传播大乘空宗

王殉写《伯远帖》

汉人冯跋建立北燕

陶渊明作《桃花源诗》

《小品方》影响深远

中国陶器流行于世界

刘裕灭刘毅

刘裕行义熙土断

北凉造《玄始历》

师子国赠玉佛像

夏筑统万城

刘裕伐秦

姚兴去世

吐谷浑崭露头角

僧肇推动中国佛学

中国佛学学派兴起

河西墓葬多画像砖

私学流为三派

新冠式出现

序言

《话说中华文明》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份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华文明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它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它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它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钓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冲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话说中华文明》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话说中华文明》,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两千页的范围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话说中华文明》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内容推荐

李默主编的《动荡中的文明(话说中华文明)》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 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本套书的意义和使命。《动荡中的文明(话说中华文明)》作者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在两千页的范围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 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编辑推荐

李默主编的《动荡中的文明》是《话说中华文明》系列之一,该系列全景式图文并茂的记录了中国文明历史,与考古密切相联,追寻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它可称为真正的“纸一博物馆”,文字、图片彼此相当,将中华文明人类历史上缔造的最光辉绚丽的文明呈现在读者面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4: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