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丛书《国学百家讲坛·儒学分卷》对中华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筛选,汲取儒学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精华性,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直观和形象的阅读形式,便于广大读者阅读,也为展示中华博大精深的儒学打开一扇窗口。由宋一夫主编的这本《国学百家讲坛(彩版):诚》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该书集萃历史文化典籍,透过影响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视角,以古鉴今,深入浅出,全方位为您讲解儒学中的核心命题“诚”。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诚(彩版)/国学百家讲坛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宋一夫 |
出版社 | 现代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系列丛书《国学百家讲坛·儒学分卷》对中华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筛选,汲取儒学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精华性,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直观和形象的阅读形式,便于广大读者阅读,也为展示中华博大精深的儒学打开一扇窗口。由宋一夫主编的这本《国学百家讲坛(彩版):诚》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该书集萃历史文化典籍,透过影响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视角,以古鉴今,深入浅出,全方位为您讲解儒学中的核心命题“诚”。 内容推荐 儒学,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建构和影响中国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当今,它们仍然是每位中国人必须承传发扬的文化要素。《国学百家讲坛》集萃历史文化典籍,透过影响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视角,以古鉴今,深入浅出,全方位为您讲解儒学十二大核心命题“仁、义、礼、智、信、诚、孝、恕、忠、廉、中庸、知行”。本册《国学百家讲坛(彩版):诚》的核心命题是诚。 诚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命题之一。诚,本义为诚实无欺或真实无妄。诚这个古老的哲学范畴,是从道德范畴中演化而来的。在整个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中,在塑造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上,诚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进步作用。因为它具有跨时空的真理性,并与人类相伴始终。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注重人们精神世界的建设,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它的现实意义尤其可贵。 《国学百家讲坛(彩版):诚》由宋一夫主编。 目录 国学漫谈 《中庸》·说诚 孟子·说诚 荀子·说诚 《大学》·说诚 韩愈·说诚 李翱·说诚 王安石·说诚 周敦颐·说诚 张载·说诚 二程·说诚 朱熹·说诚 陈亮·说诚 叶适·说诚 李贽·说诚 王夫之·说诚 试读章节 卞和三献璞玉 春秋时期,有个楚国人,名叫卞和,在山中以砍柴为生。 这天,卞和在山上打柴,忽然发现一块大石头和一般的石头不太一样。这块石头有一个铜盆那么大,它的花纹和颜色都很不一般。凭着自己的经验,卞和认为这块石头里面一定有一块非常大的宝玉,可以雕琢成一件国宝。他找来一些石匠、玉工、商贾,大家都说这是一块无价之宝。但是这种美玉,只能献给帝王家,作为镇国之宝,平民百姓家里不能保留,否则这种珍宝会给人带来灾祸的。 卞和决定把这块璞玉献给楚王。当时在位的是楚厉王熊晌。楚厉王派人找来玉工辨识这块玉石。玉工说:“这就是块石头。”楚厉王顿时大怒,觉得一个卑微的砍柴人竟然敢诓骗自己,立刻命人砍断了卞和的左脚。随后,卞和被斥退,悲伤离去。 后来楚武王熊通杀了熊晌的儿子,夺取国君之位。公元前706年,楚武王用兵攻打邻近的随国(今湖北随州),目的是要让随国做其附庸。同时,他逼迫随侯向周天子报告,不要再把楚按子爵对待,应封楚为王。周天子认为这是犯上越礼之举,拒绝封楚为王。公元前704年,胸怀“要管中国之政”的楚武王熊通自立为王,与周天子平起平坐,正所谓“王不加我,我自尊耳”。 楚武王称王后,继续用兵征伐,要树立一方霸主之位。卞和再次把那块璞玉献给楚武王。楚武王命玉工审视了一番。玉工说:“大王,他曾用这块顽石诓骗先王,现在又来骗您了。”于是卞和的右脚也被楚武王命人砍断了。 楚武王在位五十一年。暮年之时,他再次带兵大举伐随。征战途中,楚武王病死。 武王之子熊赀(zi)继承王位,他就是楚文王。这时卞和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了。他坚信自己手中的璞玉是无价之宝,献给君王的一片赤诚依然如故。但是,他失去了双脚,已无法亲自到郢都献宝,只得抱着璞玉,坐在一个蒲团上,用手支撑着,一点一点地挪到山前,放声痛哭。他一连哭了三天三夜,只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就连山上的鸟兽也跟着发出阵阵哀鸣。眼泪哭干了,流出来的是一滴滴的鲜血。 楚文王听说这件感动人心的事后,派了一个使者去问卞和:“天下受过刖刑、砍去双脚的人不计其数,没见过别人像你这样悲哭,这是为什么?”“我并不是为我的双脚而痛哭。我是痛心这个世道啊!”卞和回答。“请讲明白。”“宝玉被视为顽石,赤诚被诬为诓骗,这才是我泣血三天的原因。” 卞和说着,把璞玉交给了使者,请他带回郢都。楚文王让玉工用刀钻凿开璞石,按照它的自然形态雕琢成一块晶莹剔透举世无双的圆形宝玉,白得像秋天的满月,一点瑕疵都没有。为了纪念几十年如一日茹苦含辛、赤诚奉献的卞和,将其命名为“和氏璧”。 卞和蒙冤三十四年,才得以昭雪。和氏璧阅尽沧桑,浸透血泪,最可贵的是融入其中的一片赤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春秋战国之际,楚国有一个名叫熊渠子的人,力大无穷,善于射箭。他仰慕楚国著名神箭手养由基百步穿杨的绝技,刻苦练习,增强臂力,提高视力。不久,果然练就一身百发百中的本领。每次出去狩猎,总是箭不虚发,飞禽应声落地,走兽望风而逃。他的随从都愿意跟他出去纵马驰骋,追逐那被他射伤的黑熊、老虎、豹子、麇鹿。熊渠子一高兴,还会赏给他的随从一只熊掌,一对鹿角。所以有些少年专门愿意看熊渠子练习射箭,用手给他端着箭靶,以显示自己勇敢无畏,体验利箭带着风声飞向自己的滋味。 有一天,熊渠子率领十几个人到山上去打猎,射中了一只鹿。这只中箭的鹿没命地逃跑,钻进了一片人迹罕至的森林。古代楚国到处是湖泊和森林,栖息着各种各样的珍禽异兽。熊渠子一看带伤的鹿要从自己眼皮底下逃走,大叫一声:“给我追!”接着策马狂奔,第一个冲进了森林。随从们也一字儿排开,追进了密林。这是一片原始森林,古树参天,浓荫蔽日,林中横躺竖卧着许多倒地而未朽烂的树木。骑手们在密林里兜了几个圈子,那头受伤的鹿早已逃得无影无踪。转眼间,夜幕降临,狂风大作,雷声隆隆,虎啸猿啼,林中怪鸟发出阵阵哀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这次出发时,熊渠子没有做夜间围猎的准备,连一束火把也没带来。漆黑的夜空,看不见月亮,看不见星斗,只有时远时近的闪电偶尔在黑色帷幕一般的天宇间撕开一道道口子,旋即又闭合了,伸手不见五指。这时,大雨倾盆而下。熊渠子被雨淋得浑身湿透,就命令手下人在草丛中寻找山径,打算返回庄园。可是,这里从未有人来过,哪里有什么路呢?十几个人牵着马摸索前进,摔倒了,爬起来。摔伤了腿的,刮破了衣服的,渐渐多起来。好不容易趟出一段路,已是筋疲力尽,又累又饿。坐下来休息,又发现这儿还是刚才坐过的那个地方。熊渠子一行迷路了。忽然,有人抬头发现夜空的乱云缝隙中,有几颗星星诡谲(gui jue)地眨着眼睛。擅长观测星宿的熊渠子透过滚滚而过的低云,很快找到了北斗星,确定了方向,号令手下人借着星光上马疾行。不知跑出了多远,突然一个闪电,照得每个人脸色惨白。这些饥肠辘辘、惊魂未定的猎人,瑟瑟缩缩,踟蹰而行,互相观看,如见鬼魅(mei)。 “老虎!”一个胆子最小的随从突然叫喊一声,倒在地上。“在哪儿?”熊渠子大声喝问。 “就在那边草……草丛里,我……我刚才也看……看见了。”另一个胆小鬼一边嗫嚅(nie ru)回答,一边用手指了指。“闪开!”熊渠子摘下雕弓,搭上利箭,运足浑身力气,向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射去。只听“嗖”的一声,然后看见一束火星,向四面八方进射,接着传来铁器撞击石头的“嘎嘎”声。吓得跟前的几个随从急忙趴在地上,以为眼前又打雷了。 熊渠子虽然箭法高强,射过无数次箭,也从未见过火花四溅、声音震耳的景象,就派手下最得力的一个助手去察看虚实。这位助手拔出佩刀,一个箭步蹿到“老虎”身边,举刀就劈,只听“当啷”一声。伸手一摸,又冷又硬,便大声禀报主人:“那不是老虎,是一块石头。”这时天已快亮了,东方露出一抹鱼肚白。熊渠子上前去看,只见箭镞、箭杆全陷进石头里面去了,箭尾翎毛也嵌入一半。 转过身来,拉弓搭箭再射,只在石头上划了一道白印,箭镞脱落,滑到草丛中。 熊渠子射石没(mo)羽的神力,可能是由于情急使出全力超常发挥。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个成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P30-3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