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成就改变了人类和世界的面貌,它对人类与社会发展愈趋增强的辐射与全面渗透,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文化景观。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性的新科技,它们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或者隐藏在我们身边,甚至平日里我们都未曾注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略显过时,但在它们出现之初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却是巨大而明显的,它们是一个时代新科技的体现。
一、制器之美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它是铜与锡、铅等化学元素的合金,因其颜色呈青灰色而得名。青铜器是我国金属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合金。
青铜器文化在我国历史久远,我们一般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期和转变期。形成期是距今4000年。4500年的龙山时代,相当于尧舜禹所处的时代;鼎盛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了1600余年,即中国的青铜器文化时代;转变期是指战国末期到秦汉时期,这时青铜器正逐步被铁器所取代,数量骤减,功能上也由在礼仪祭祀和战争活动等重要场合使用的礼乐兵器变为日常用品,随之而来的是器制种类、构造特征和装饰艺术的转变。
在青铜器文化的鼎盛期,特别是夏、商、周时代,青铜器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用来制造各种变化多端、优美典雅的器物。“国之大事,在祀及戎”,代表当时冶铸技术最高水平的青铜器,也被广泛用在战争和祭祀礼仪上,其功能为武器和礼仪用器以及围绕二者的附属用具。此时的青铜器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青铜兵器、青铜礼器、青铜乐器以及青铜工具、青铜饮食器具等。
青铜器纹饰是青铜文化的一朵奇葩。商代的青铜器上的纹饰以饕餮纹、云雷纹和夔龙纹为主,到了商后期和西周时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纹饰。青铜器文化的另一个价值体现在铭文上。为了颂扬先人和自己的功业,或是为了纪念某一重要事件,就在青铜器上铸造铭文,以求流传不朽。这些铭文对于历史学者而言,起着证史、补史的作用。
千姿百态、精美绝伦的古青铜器,全面反映了我国青铜冶炼铸造技术的杰出成就。在商周时代,我国的青铜冶炼铸造技术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令当时世界其他各国望尘莫及。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大体分为冶炼和铸造两大部分。
冶炼是制造青铜器的一道重要程序。合金里面要加的主要是锡和铅。加锡的作用是降低合金的熔点,提高青铜的强度和硬度,减少金属线收缩量;加铅则是为了改善金属的切削加工性能。治炼青铜,首先要选取原料,孔雀石是用来冶铜的矿物原料,锡矿石和方铅矿分别用来冶炼纯锡和纯铅。紧接着就是熔炼。先分别炼出铜、锡、铅,然后再将三者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进行第二次熔炼。
铸造是青铜器最后成型的关键一步。夏商周时代,铸造器型复杂的铜器都是采用多范铸造的方法。最早的范是石范,大约商中期以后,陶范迅速取代了石范。陶范的基本铸造法就是先用泥制出模型,再在泥模上筑一层泥作为外范。在外范之上刻出花纹来,然后将泥模刮去一层,刮出的厚度就是铜器的壁厚,将刮过的泥模作为内范,最后在内、外范之间空隙中浇铸铜液,冷却后拆除范,铜器就铸成了。对于更复杂的器型,主要采用分铸法。分铸法分为三种:1.分别铸出主、附件,然后用钎焊连接;2.先铸主件,在主、附件连接部分留出榫卯结构,然后将附件范与主体结合,浇铸附件;3.先铸附件,再将附件与主件范连接,再浇铸主件。这是非常巧妙的方法。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