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走近中国科技先驱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项星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走近中国科技先驱”系列丛书首批出版7本,主要讲述7住对我国近现代科技发展最有影响的,取得开创性业绩的科学家的故事。这7位科学家中,有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奠定基础的铁路巨擘;有实现国人千年夙愿的桥梁建筑大师;有为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里程碑式贡献的飞行大家;有填补我国航天史空白的学科奠基人;有为中国现代国防事业呕心沥血的元勋;有“专注田畴,群生饱暖农夫志”的农民式科学家;还有因创新文字书写方式而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人民教师。

这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作者项星)是其中一册,介绍了袁隆平的故事。

内容推荐

这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走近中国科技先驱”其中一册,介绍了袁隆平的故事。我们不仅仅从他的身上学习到对待科学知识的专注和专业,更能体会到他伟大的人格魅力、爱国情怀。这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褪色!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作者是项星。

目录

引言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第一章 青葱岁月

第一节 出生于北平

第二节 小学时光

第三节 中学时代

第四节 大学生活

第二章 扎根农业

第一节 大饥荒的剌痛

第二节 学农意识的萌芽

第三节 立志学农

第四节 农校教书

第三章 伉俪偕行

第一节 “油榨”棉衣

第二节 师生恋情

第三节 妻子的台阶

第四章 培育杂交水稻

第一节 从红薯开始

第二节 做个离经叛道的傻农民

第三节 遭遇“文革”

第四节 发现“野败”

第五节 杂交水稻绿遍神州

第五章 苦尽甘来获殊荣

第一节 “杂交水稻之父”美称

第二节 他把福音传给世界

第三节 胸怀世界勇攀高峰

第六章 成功秘诀

第一节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第二节 与大地贴近

第三节 超越自己才能始终站在最前沿

第四节 直面“风凉话”

第七章 感动中国

第一节 祖国始终在心中

第二节 农民的“米菩萨”

第三节 “最尊敬的良师益友”

第四节 世界的袁隆平

第八章 最普通的星

第一节 “刚果布”与科学家

第二节 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

第三节 重情重义的科学家

第四节 多才多艺

第五节 各界评价

附录一 袁隆平大事年表

附录二 袁隆平所获重要奖项

附录三 “杂交水稻”相关名词解释

试读章节

袁隆平并不是袁家的第一个孩子,在出生档案中,袁隆平排行老二,所以父亲亲切地称其为二毛,另因其属马,大家又叫他小马驹。这两个称呼伴随着袁隆平度过了幼年时期。

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祖父袁盛鉴在民国时期曾做过广东琼崖行政长官秘书长、文昌县县长等职位。父亲袁兴列是东南大学的毕业生,做过县高等小学校长、督学、南京政府侨务科长等。

作为知识分子,袁隆平的父亲自然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在袁隆平的记忆里,父亲就是千万中国知识分子中最普通的一员,他为人正直,不苟言笑,如其他早期知识分子一样,一心只想做好学术,不耻为官。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之后,袁父在目睹了国土沦丧、平汉铁路被日寇侵占的情况下,被迫走上了从政从军的道路。全面抗战开始后,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洪流中。

袁隆平的母亲是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正如袁隆平自己所说:“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我的母亲。小时候她教我英文启蒙,晚上检查我的作业。她很虔诚,做事一丝不苟。她非常慈善,非常厚道,品德非常好,我现在坚持与人为善,跟母亲对我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母亲的教育影响了我一辈子。”

袁隆平的母亲名叫华静,她出生于风景秀丽的南国扬州。20世纪初的中国,正值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西学东渐的风气正盛。海通以来,自由贸易更让沿海的江浙一带在思想意识上首领中华风气之先。华静开明的父母很早便把她送到教会学校去读书,接受西方礼仪、文化艺术教育。深受文化熏陶的华静能讲得一口娴熟流利的英文,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促进了她女性意识的觉醒,以至后来她运用其接受的西方礼仪教育孩子。

据袁隆平后来回忆,当他刚蹒跚学步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开始给他读尼采的书了。袁隆平后来的经历也充分证明,母亲的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做法对袁隆平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尼采,这位西方的意志论者,也深深地影响了袁隆平。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中,袁隆平的事业屡遭波折,但他都能顽强地站起来,即使在遭受“文革”磨难,3000次试验失败,旁人的无端质疑,别有用心者的诽谤和中伤之后,他一直都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信念,这不得不说和他早期接受的教育有关。袁隆平遇到挫折时常说的一句话是:“失败了不气馁,找到原因从头再来就是啦!”这种乐观的性格,以及越挫越勇的精神,正是得益于母亲自小的教诲。

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影响,袁隆平在他80岁生日晚会上如此表达:

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世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啊!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闻小道。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

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P5-7

序言

邓小平先生曾经提出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温家宝总理更是强调:“崇尚科学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的确,纵观人类发展史,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更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今天我们所享受的包括交通、饮食、电器、社交、工作都无一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而在科学技术日益革新的背后,是无数科技工作者的艰辛付出。

早在数千年前,我国的学者们已经在诸多科学领域做出领先于世界水平的发现与研究,涌现出如石申(战国时期天文学家)、张衡(东汉科学家)、蔡伦(东汉造纸专家)、裴秀(魏晋期间制图专家)、祖冲之(南北朝数学家)、李春(隋代建筑桥梁专家)、沈括(北宋科学家)、毕舁(北宋活字版印刷术发明者)等一大批科学家。然而,由于当时人们对科学技术不够重视,很多科学知识并没有很好地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来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到了近代,由于日益封闭和文化高压的政策,中国的自然科学发展更为缓慢、滞后。鸦片战争的爆发,让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了古老中国的落后现状,一部分人开始反恩并寻求到了一条“科技救国”的道路。在此期间,近代中国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人才,他们顺应世界潮流,成为中国最早出国留学的青年才俊。有的在国外留学时已经震惊科学界;有的谢绝友人挽留,毅然选择回国效力;有的成为我国科技领域的奠基人;有的把生命献给祖国的科技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科教兴国”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加大了以科技进步来推动社会发展的步伐。从2000年起,中国政府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重奖科学家,显示着中国政府“科教兴国”的决心和信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决定出版一套“走近中国科技先驱”的系列丛书。

“走近中国科技先驱”系列丛书首批出版7本,主要讲述7住对我国近现代科技发展最有影响的,取得开创性业绩的科学家的故事。这7位科学家中,有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奠定基础的铁路巨擘;有实现国人千年夙愿的桥梁建筑大师;有为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里程碑式贡献的飞行大家;有填补我国航天史空白的学科奠基人;有为中国现代国防事业呕心沥血的元勋;有“专注田畴,群生饱暖农夫志”的农民式科学家;还有因创新文字书写方式而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人民教师。

当然,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科学家远远不止这7位。而我们之所以选择这7位人物,是因为他们不仅仅是7位科学家,更是后世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我们不仅仅从他们的身上学习到对待科学知识的专注和专业,更能体会到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爱国情怀。这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褪色!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虽然倾尽人力,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出现疏漏甚至错讹之处,恳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也参考借鉴了前人撰写的相关资料,对他们的辛勤工作也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

2013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