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别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形象,让他人真心认可你
很多时候,,他人只需看一眼你的外在形象,就能够决定是否与你交往。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先入为主”的心理在起作用。人们往往习惯通过自己第一眼获得的信息来判断他人。也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的的好坏,在成功的道路上虽然不能起到一锤定音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却会产生很大影响。
前几天,刘丽和李梅聊天时,聊到一位共同认识的一家公司的老板。李梅说:“我很讨厌他这种人,仗着自己有点钱就很霸道,对员工一点都不好。公司一共就那么几个人,还真以为自己是大老板。整天训斥下属的人,没有人能跟这样的人处理好关系!”
刘丽听到后,愣住了。因为这个老板跟她比较熟,而且关系也不错。她一直认为他是个温和、有风度、讲义气的男人,而且他和妻子的感情也非常好。
刘丽问李梅,怎么会对他有这样的看法。李梅说:“一次到他们单位找一个人,路过他的办公室时,看见他正在对一个员工气势汹汹地咆哮,那个样子很吓人啊!”
刘丽说:“每个人都有发脾气的时候。大概你看到的一幕是因为员工工作上出了大问题,真的惹他生气了。”
李梅也点点头,说:“可能吧,但我很讨厌对员工发脾气的老板。没办法,反正我对他是没有什么好感。”
李梅就因为看到了一幕老板对员工发火的情景,就断定这个老板不好相处,而且这个糟糕的第一印象恐怕很难改变了。
虽然人们常说不能“以貌取人”,但是真正接触某个人的时候,往往会本能地以貌取人。通过第一眼搜集到的信息来判断这个人的个性、品质、习惯等,以决定自己是否与之相处。尽管很多人都声称“第一印象不可信”,但是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判断,是在短时间内无法轻易抹掉的。所以,人们也常说“这个人我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那么,他人在跟你初次接触时,是如何对你进行判断的呢?诚然,眼缘起着关键的作用。从心理学的研究来看,他人对你的判断55%取决于你的外表——包括服装、个人面貌、体形、发色等;38%是自我表现,包括语气、语调、手势、站姿、动作、坐姿等;只有7%才是你讲话的内容。
心理学家还发现,当我们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人们立刻会凭直觉对你进行至少lO条总结:你的年龄、经济条件、教育背景、社会背景、精明老练度、可信度、婚否、家庭出身、成功的可能性、艺术修养、健康状态等。
人们总是坚信第一印象,而宁可忽视后来的认识。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首因效应”。初次见面的基调决定了印象,以后再想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那是很难的。
对于那些自己看着就不舒服的人,人们往往会敬而远之;相反,如果对方在自己的审美范畴之内,便会对其产生好感。有的人吃了形象的亏,有的人却占了形象的便宜。比如《三国演义》中大才子庞统准备效力东吴,面见孙权。孙权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不快,又见他目中无人,便将其拒之门外。
有个24岁的女孩,毕业于某所名牌大学。她已整整找了一年工作,但都没音信。而且每每在第一关就被刷下来了。她一直搞不懂为什么。
没有办法,她只好去请求职业规划师的帮助。规划师第一眼看到她,就已经发现了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因为女孩将自己打扮成了一个邻家小女孩的模样:长长的头发顺肩而下,粉色蕾丝边的短裙刚刚过膝,显得十分可爱,也十分幼稚。
在规划师的建议下,女孩将发型做了改变,盘了个发髻在头上;简单的淡米色短款衬衫,搭配离膝10公分的浅褐色A字裙,再配上咖啡色的皮鞋,加上淡雅的妆容,整体显得端庄中带有亲和力。女孩由一个邻家女孩,成功地转型成典雅端庄的白领女性,整个人马上就显得精明干练。经过这样的外形改变,女孩去面试,居然10家企业有9家都看中了她,而且开出了很好的条件,连她自己也不敢相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普遍喜欢那些穿着得体,为人热情、友好、宽厚、祥和的人,而厌恶那些穿着不得体,表现得缺乏修养、尖刻、好战、征服欲望强烈、自私自利的人。了解了这些,你就可以知道与人相处的时候,该注意哪些,以便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就是说,你想在别人心里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就应该把自己打造成什么样子。他人会因为你“看起来就像个能干的人”,而认为你是个能干的人。
所以,要想在别人心里留一个好的印象,就应注意自己与对方初次见面时的言行举止。不要总是想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或是自我安慰地认为“真人不露相”,将第一印象不当一回事,否则你将会错失很多机会。
P2-4
第一章 改变你的说话方式,迎合他人的直觉判断
1.给别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形象,让他人真心认可你
2.学会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次要的说起
3.你越是卖关子,对方越对你的话感兴趣
4.不要让对方有过多的考虑时间
5.多给别人贴一些好的“标签”,对他人有积极的暗示
6.给对方一颗“糖衣苦药”,冲淡他的抗拒心理
7.拒绝别人时,应该体现出良好的品德和修养
8.顾及他人面子,尽可能帮他人走出尴尬的境地
9.先把自己的姿态放到最低,即使失败也可立于不败之地
10.沉默是金,更是一种倾听的技巧和智慧
第二章 改变你的做人方式,适应纷繁复杂的入际关系
1.隐藏自己,学会自我保护
2.低调做人,不要把自己的精力浪费在无谓的人际斗争中
3.具备“忍”的涵养,戒除愤怒和嚣张
4.降低标准,是解决人生难题的一把钥匙
5.得意忘形是摧毁心智的利器
6.可以做错事,但一定要勇于面对真实的自我
7.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才是聪明睿智的人
8.求人不丢人——放下“不必要”的面子,解决问题才是首要
9.相信就是力量,信任帮你赢得好人缘
10.培养维护交情的好习惯
第三章 改变你的处世方法,适应高效运转的社会
1.先考虑自己是否让人喜欢,而不是考虑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
2.善于把握时机,适度地关心他人
3.交朋友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你可以比别人聪明,但不要让对方知道
5.饶舌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
6.交浅言深是不成熟的典型表现
7.高度重视礼节 和修养
8.豁达地做人,圆融地处事
9.对冷落你的人也要报之以笑脸
10.尽量不要与人结怨
第四章 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变通是成功的试金石
1.善于改变思路的人,总能在困境中找到突破的办法
2.不做害怕变化的“恐龙族”
3.学会转换思路,不要一条路走到黑
4.摸着石头过河,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5.剥离表象,去思考事物的内在
6.正向思考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7.创新能力是最大的竞争力
8.不要两次走进同一条死胡同
9.我们需要注意细节
10.多吸收别人的成功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奋斗历程
第五章 改变你的工作态度,天堂和地狱就在一念之间
1.工作若缺乏激情,任何事业都不可能成功
2.减少抱怨,努力改变
3.换位思考,真诚地感激你的老板
4.只有卑微的心态没有卑微的工作
5.不要仅为薪水而工作,做个“物超所值”的员工
6.吃亏并非都是坏事——多做份外的工作
7.摒弃“投机取巧”的坏习惯,勤恳工作才是最高尚的
8.做事脚踏实地,杜绝眼高手低
9.学会安静防守,尽可能远离办公室斗争
10.理性地接受工作中的不完美
第六章 改变不了环境,就学会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1.适应环境远比改变环境要容易得多
2.如果每个人都从改变自己开始,环境也会跟着改变
3.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才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4.艰难的环境既能毁灭人,也能造就人
5.一个人的成就与他战胜困难的能力成正比
6.突出优点,正视缺陷,善于自我定位
7.打破劣势局面,创造新的优势
8.居安思危,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潮流
9.与其不尝试而失败,不如尝试了再说
10.坚持下去,上帝会在最后一秒让你成功
第七章 心态的适应,才是真正的适应
1.欢乐和痛苦从来就是一体
2.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的真谛
3.心灵的自在,才是最大神通
4.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5.你自身的价值取决于你自己的定位
6.从得到中失去。就能从失去中获得
7.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活得更精彩
8.你若希望掌握未来,就必须活在当下
9.信念是人生恒久的罗盘
10.学会取舍,学会放下,生活由此不同
1
我们从出生就和这个世界互动着,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同世界相处的运作程序和系统,慢慢地我们就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思维模式。这个模式决定我们怎样看待问题,如何思考问题以及成为什么样的人。
总结起来,人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是自然世界。这主要是从我们的感官体验而来。比如说,你小时候被蛇咬了可能你一辈子都会害怕蛇。
第二,是概念模式。这主要是来自于我们从别人那里获得的信息或受到的教育,是社会与文化对我们作用的结果。比如说,你把狗、猫、兔子归入动物一类,把草、树、花归为植物一类。
第三,是逻辑推论和归纳。这方面的思维定式,主要来源于我们的人生经历。比如说,生活在和睦家庭的孩子,容易得出一个所有家庭都是幸福美满的结论;再比如说,一个人只见过长两条腿的鸡就得出世上没有长三条腿的鸡的结论。
这些体验、经历、教育环境、生活环境,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也就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命运,就好像命运早就安排好了一样,让人无可奈何。
2
当然,并不是说既定的思维模式就是错的,思维模式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是否有用之别。
打个比方,若是你不小心落人了瀑布下的漩涡流中间,如果你尽全力游向岸边,当你的力量被耗尽的时候,你就会被吸人漩涡底部而死;而如果你向漩涡中心游去,潜入底部再游出来,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生。如此看来,落水后游向岸边的想法是对的,但是,在漩涡里的时候这种做法却是致命的。
有时候,即便是被我们奉为真理的思维模式也有其局限性。在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生存领域里,有些人在进人“漩涡”里后,仍然用过去“往岸边游”的方式游泳,最终只能徒劳无功。
事实上,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成功其实没有固定的模式。许多时候,我们换一种思路就会发现一个崭新的天地。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任何时候都需要新的想法、新的做事方法、新的领军人物、新的发明、新的形式,以及各种各样的新变化。对于更新更好的事物的追求,就需要你掌握一种能力——适应能力。
3
然而,你知道怎样改变,如何去适应吗?
比如说,想换工作,却找不到职业方向,此时的你是否觉得异常迷惘?
比如说,生活中你是否曾因无力说服别人而懊丧?是否曾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而浑然不觉?此时的你是否觉得异常沮丧?
再比如说,事业失败、失去高级职位、失去房子、甚至失去亲人伴侣……这样的改变是否让你痛不欲生,感觉陷入了绝境?
本书从语言交际、做人处世、工作、外部环境、内部心态等几个方面,对“适应力”提出了明确具体、详细可操作的方法。教会你改变时应具有的心态和如何行事。书中大量的案例都在告诉你:你可以不用惧怕改变——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适应力手册!
每一位对生活依然充满憧憬的人,都可以通过本书中的方法找到自我调整的方向;每一位对生活存有迷惘的人,都可以随时翻开这本书,好好聆听一堂人生问题处理课;每一位渴望成功和幸福的人,都应该拿起这本书,帮助思考自己在当下与未来的可能处境,激发自身潜在的巨大能量!
名人说: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从达尔文进化论,从荣格“我们无法改变任何事,除非先接受改变”,到丘吉尔“如果你正穿越地狱你就继续往前走”,到乔布斯“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马云提出了“拥抱变化”,王利芬说:“其实改变天天在发生,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当意识到时已经晚了”。
成功者说:成功其实没钉固定的模式——
每一位对生活依然充满憧憬的人,都可以通过本书的学习找到不断地自我调整的方向,每一位对生活有过迷惘的人,都应该随时打开这本书,好好聆听一堂人生问题处理课,每一位渴望成功和幸福的人,都应该拿起本书,帮助自己思考当下与未来的可能处境,激发自身潜在的伟大力量!
我们说,《适应力(你可以不怕改变)》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适应力手册——
《适应力(你可以不怕改变)》由张旭著,从语言交际、做人处世、工作、外部环境、内部心态等几个方面。对“适应力”提出了明确具体、详细可操作的方法,教会你改变时应具有的心态和行动的方法。书中大量的案例都在告诉你:你可以不怕改变!
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唯一确定不变的,就是不断改变。你,害怕改变吗?问题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害怕,不适应。我们的身体不是机器,不是设定了改变的数据就自然地调整了改变的方向。如何改变?如何正确改变?《适应力(你可以不怕改变)》是一本教会你“适应坏世界”的生存宝典。从达尔文就开始“改变”的古老话题,到荣格“我们无法改变任何事除非先接受改变”,邱吉尔“如果你正穿越地狱你就继续往前走”,乔布斯“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马云“拥抱变化”,王利芬“其实改变天天在发生,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当意识到时已晚了。”……然而,你知道怎样真正改变,如何适应吗?针对这一类群体,我们特策划此书。相信定能得到受众的追捧。本书由张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