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6月9日查尔斯·狄更斯挥袖向世间作别,这位当年最受欢迎的小说家,手里握着未完的文字稿,寻着哈得斯急切的催促声憾然而去。多年以后,作家和他的作品风景亮丽依旧,就像一颗不灭的明星散射着无尽的光华。他曾有过空前的荣耀,被世人拿来同莎士比亚媲美,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并提。虽也遇过批评,但普遍性的赞誉是属于他的。无论是使他一举成名的匹克威克还是令他怅然未尽的《艾得温·德鲁德》,读者总能流连于其中栩栩如生的场景及丰富多彩的情节进而乐不思蜀。金铖、阎军政编著的《现实主义社会小说的奠基人(狄更斯)/历史的丰碑》介绍了狄更斯的成长史。
金铖、阎军政编著的《现实主义社会小说的奠基人(狄更斯)/历史的丰碑》是历史的丰碑系列之一,《现实主义社会小说的奠基人(狄更斯)/历史的丰碑》讲述的伟大人物是狄更斯,他是现实主义社会小说的奠基人,百年前即已离世的老人究竟魅力何在?是幽默、夸张的创作手法,是广涉社会现实的内容包含,还是作者本人那善良、人道的品格?
雾都的深秋寒风萧索,一间昏暗的当铺里,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儿正踮着脚扒在柜台前,“当当”几下响过,从窗口甩出了二三个便士,就在那一刻,男孩儿瞥见了玻璃窗内瘦老头儿金丝镜下轻蔑的目光。一阵愕然后,男孩儿还是熟练并且小心翼翼地把钱包好揣在怀里。当他那瘦小的身躯再次投入冰凉的秋风里时,当铺的招牌正在他身后肆虐地飞舞。男孩儿名叫查尔斯.约翰·赫文汉姆,父亲因欠债被逮进负债人监狱。这一天,他拿着家里的最后一件什用来到这里,为的是换得母亲和5个弟妹的生存。
几天后,母亲在贝赫姆街他们那间破旧的瓦屋前同他挥泪吻别,带着5个幼小的子女,将在狱里和她的丈夫汇聚。查尔斯靠在门框上,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中的酸楚阵阵涌来,焦枯的落叶在他噙满泪水的眼睛里把整个天空染得浑黄。他觉得自己被父母遗弃,被世界抛出。他无法怪罪母亲,为了更小的生命她只好依着法律规定去狱里获取起码的生活保障;他也不能怨恨时代,这个社会里同他一样悲惨伶仃的弃儿随处可见。他只有默默地反复咀嚼着不幸的命运,深沉地对自己说: “我的明天不会再有希望。”
有谁会想象得出正是这个敏感脆弱的小男孩儿,若干年后以另外一个名字查尔斯·狄更斯出现时,竟成了享誉欧美两大陆的世界级文豪。命运的确让人难以领悟,此刻,艰涩苦恼的生活中,开始了刚刚懂事的查尔斯人生中一段孤苦无依的生活童年。
可世事总非一成不变,小查尔斯也曾经历过一段幸福的时期。
……父亲约翰给孩子起名叫查尔斯,年轻的母亲用柔和的目光盯着兴奋的丈夫及企盼已久的新生儿。作为海军军需处的小职员,约翰有着难能可贵的慷慨与随和;妻子来自于书香门第,虽然是个头脑不太灵活的女人,可为人温顺、正直。家庭的气氛是轻松、欢快的。
工作需要约翰不时地搬家迁徙,襁褓之时的查尔斯便随父母和姐姐从朴次茅斯来到伦敦。在这儿作家有了人生最早的记忆,我们不得不惊叹一个幼小孩童的观察力,他看见对面操场上训练的士兵,当时“宽”得令他惊惧的小巷子,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自己蹒跚学步……也许这便是人们传说中的天才——当时的作家还只不过两岁。
1817年,约翰又一次接到调令,这回,一家人来到了景色怡人的港口查塔姆,原来的四口之家如今可算得一个庞大的小家族——妻子又为他添置了几个儿女。
约翰喜欢牵着查尔斯的小手漫步乡间,或是在河上泛舟。家中的几个孩子顶数查尔斯像他,清秀的小脸儿上嵌着一对乌黑发亮的大眼睛。一天,父子俩经过盖茨山,约翰发现孩子突然不走了,他沿着查尔斯欣羡的目光搜索过去……
P13-P14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回溯人类的足迹,人们首先看到的总是那些在其各自背景和时点上标志着社会高度和进步里程的伟大人物。他们是历史的丰碑,是后世之鉴。
黑格尔说:“无疑,一个时代的杰出个人是特性,一般说来,就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总的精神。”普希金说:“跟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一门引人入胜的科学。”
作为21世纪的继往开来者,我们觉得,在知史基础上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胸襟和敏锐的洞察力应是首要的素质要求,而在历史的大背景中追寻丰碑人物的思想、风范和足迹,应是知史的捷径。
考虑到现代人时间的宝贵,我们期盼以尽量精短的篇幅容纳尽量丰富的信息,展现尽量宏大的历史画卷和历史规律。为此,我们编撰了这套丛书。
编撰丛书的过程,也是纵览历代风云、把脉伟人心路、吸收历史营养的过程。沉心于书页,我们随处感受着各历史时期制高点上的人物和由伟大人物顺应时势体现、推动历史的人类征服力量。我们随着伟人命运及事业的坎坷与辉煌而悲喜,为他们思想的深邃精湛、行为的大气脱俗而会意感慨、拍案叫绝。
然而,在思想的远游和精神的享受的同时,我们也随之感受到历史脚步的沉重和历史过程的曲折。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是艰难的,都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和付出,甚至伴随着血污和秽气。历史的伟大在于它最终走向进步,最终在血污中诞生了鲜活的“婴孩”。
历史有继承性和局限性,不能凭空创造。伟人也有血肉,他们的思想、行为因此注定了同样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的、时代的烙印;他们的功业建立于千千万万广大人民群众伟大创造的基础上。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高低有差的丰碑人物们是历史和时代造就的。同样,我们也无法否定此间他们个人的努力和素质的作用。这也正是我们编撰这套丛书的目的。
我们期盼着这套丛书得到社会的认同,对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之历史感、成就感和使命感的培养有所裨益。史海浩瀚,群星璀璨。我们以对广大青少年读者负责的精神,精心遴选,首批推出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4卷100本,以后再适时增出。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