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二畅销经济学著作;保罗·萨缪尔森推荐阅读。
生活在今天的人,其实还是某些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
每一个你关心的经济现象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经济学家比总统和立法者更能影响社会的吉凶祸福。
海尔布隆纳编著的《经济学统治世界》是国内外各大学经济系指定读物,纵览历代经济学大师的生平、学说与思想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的经典入门读物;以30多种语言发行全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经济学统治世界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美)海尔布隆纳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史上第二畅销经济学著作;保罗·萨缪尔森推荐阅读。 生活在今天的人,其实还是某些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 每一个你关心的经济现象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经济学家比总统和立法者更能影响社会的吉凶祸福。 海尔布隆纳编著的《经济学统治世界》是国内外各大学经济系指定读物,纵览历代经济学大师的生平、学说与思想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的经典入门读物;以30多种语言发行全球。 内容推荐 《经济学统治世界》由海尔布隆纳编著。 《经济学统治世界》简介: 他们不是军队指挥官或帝国统治者,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也几乎没参与过缔造历史的决策。然而他们的所作所为,比许多声名显赫的政治家对历史更富决定性,比指挥前线军队的将领们更具震撼力,比国王和立法者的敕令更能影响社会的吉凶祸福。 他们之中有哲学家和疯子、有教士和股票经纪人、有革命军和贵族、有唯美主义者、怀疑论者和流浪汉。 他们所信仰的哲学系统,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世俗的一种——赚钱的欲望。 他们是谁——他们是“伟大的经济学家”。 目录 第一章 序 论 第二章 经济革命 为什么经济学家这么晚才登场? 维系整个社会的一种机制 阵痛已经过去,市场体系已然诞生 人类坚持要某种理性的秩序,以帮助他理解所处的世界 第三章 亚当·斯密的美妙世界 他想揭露出让社会凝聚在一起的机制 一个民主而激进的财富哲学 全新社会组织方式的蓝图 让市场自行其是 消费者第一次登上首位 财富所带来的主要乐趣,就在于炫耀 第四章 马尔萨斯和李嘉图的阴暗预感 人口问题令世界两难 农业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桩生意 令人沮丧的预言 人类的数量受制于食物的数量 地主是唯一的受益者 储蓄会让货品供过于求吗? 第五章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梦想 冷酷世界中的例外 让穷人变得有生产力 人是环境的产物 产业过程的赞颂者 既要当一个工作者,也要当部分所有权人 个人特性能否独立存在 第六章 马克思的严酷体系 愤怒的天才 十几个革命者之一 每个社会都建立在一个经济基础上 剩余价值诞生 经济危机到来 除了自身的劳动力外,别无一物可卖 第七章 维多利亚世界与经济学的地下世界 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最理想的那一个 巴斯夏的嘲讽 进步与贫穷 帝国主义时代开始了 资本国际化的一部分 赋予海外资本主义生命的巨大力量 经济领域的哥白尼体系 第八章 凡勃伦的野蛮社会 只有以力相争才能服人 掠夺性野蛮人 不是取代,而是效仿 商人对生产货品并无兴趣 商人在本质上就是掠夺者 第九章 凯恩斯的异端学说 满目疮痍 节俭招致“普遍过剩” 经济自由的代价 储蓄是种奢侈品,经不起艰难时期的考验 来自政府的“威胁” 微观与宏观的务实融合 第十章 熊彼特的矛盾 我们子孙的经济或然率 文明的价值与美德的信念 企业家精神! 占据制高点的不是阶级而是精英 第十一章 经济学的终结? 延伸阅读指南 试读章节 自从人类从树上爬下来之后,就开始面临生存问题,这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群体成员的问题。人类持续存在,就是他已解决这个问题的明证。然而,即使在最富裕的国家中仍有匮乏与贫困的现象,这表示人类尚未彻底解决此问题。 对于未能建立人间天国一事,不应太过苛责,在这个世界上混口饭吃确实不易。很难想象,人类在第一次驯养动物、第一次栽培植物以及第一次开采矿物之际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只因为人类可以和他人合作,组成社会,才得以持续生存。 但是,人类必须仰赖他的同胞才能生活这个事实,却使得生存问题变得难解。蚂蚁具有合作本能,但人类却正好相反,似乎生来就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人们瘦弱的身体迫使他与别人合作,但其内心的驱动力却倾向于破坏社会合作的伙伴关系。 环境可以解决原始社会中自我中心与合作之间的斗争问题。当整个社群都被饥荒的阴影笼罩(好比因纽特人的社群),求生存的纯粹需要就会促使社会每天都要分工合作。人类学家说,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会有一种被普遍接受的亲属规范与互惠规范,男男女女在这个有力的规范指引下,承担他们的任务。在伊丽莎白·马歇尔·托马斯那本关于非洲布须曼人的有趣的书籍中,她描述了一个如何将一头大羚羊按照亲戚、亲戚的亲戚等顺序加以分割,以至于最后“没有人吃得比任何其他人更多”的社群。但先进的社群中没有这种实质的环境压力或社会的义务网络。当人们无须肩并肩地直接从事求生存所必需的工作——当2/3的人从不下田耕作、开采矿物、建造房屋,甚至连工厂都不去,或是当能够凭亲属关系而主张的权利也消失无踪时,人类的持续生存就成为一项了不起的社会成果。 事实上,人类社会得以存续实在非常了不起,因为它面临着千钧一发的危机。现代社会面对着上千种危险:假如农人无法生产足够的谷物;假如铁路员工突发奇想,要改行去记账,而簿记员则想改行去当铁路员工;假如矿工、炼铁工、想念工程学位的人……只要这个社会中上千个彼此紧密相连的职务中有一个无法履行功能,那么工业化的生活很快就会绝望地解体。我们的社会每天都可能土崩瓦解——并非出于自然之力,纯粹因为人类捉摸不定。为什么经济学家这么晚才登场? 千百年来,人们总共只有三种防止这种灾难的方法。 人们能以传统为中心,将社会加以组织,以确保其存续。依据习俗,将各种各样必须完成的工作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以子承父业的方式保持一种模式。亚当·斯密说,在古埃及,“每个人都受到宗教原则的束缚,承继其父亲的职业。若想改行,就是犯了亵渎神明的大不敬之罪”。直到最近,印度还是依据传统的种姓来分定职业。①事实上,在大多数未工业化的世界中,一个人要从事的工作仍然是自出生时就已注定的。 社会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它能用威权统治的力量来完成任务。古埃及的金字塔不是因为某个富有企业家突然想到才去兴建的,苏联的“五年计划”也不是由于它正好与习俗或个人的自利心相一致,才得以实行的。前苏联与埃及都是“指令型”社会。除了政治之外,其经济生存也是由单一权威机关的敕令以及最高权威当局认为有必要采取的惩罚措施来加以确保。 多少年来,人们都是采取上述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来处理生存问题。只要这些问题被交给传统或命令来解决,“经济学”这门特殊的学问就没理由出现。尽管历史上各个社会呈现出惊人的经济多样性,尽管他们颂扬国王和人民委员,用鳕鱼干和固定的石头当货币,用最简单的共产主义形态或最传统的方式来分配财货,只要他们是依习俗或指令运作,就不需要经济学家来帮他们理解事务,有神学家、政治理论家、政治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奇怪的是,就是没有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在等待解决生存问题的第三种方法——一种惊人安排的发展。由此,社会可以让每一个人在遵守一项指导原则的前提下,去做他认为适当的事,这样就可以确保社会存续。这种被称作“市场体系”的安排,其规则出乎意料地简单:人人都该尽可能地赚钱。在市场体系下,大多数人既不是被传统牵着鼻子走,也不是被官方所逼迫,而是受到利诱前去工作。虽然每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逐利,但是人人逐利的结果却能完成社会所需的任务。 这种解决生存问题的方法看似自相矛盾,而且既微妙又艰难,所以,我们需要经济学家。用习俗和指令来解决问题,简单明了,让每个人追逐自身的利益就能让社会存续的道理却不那么显而易见。假如不靠习俗和指令,社会上的所有工作(不论低贱还是高尚),未必都会被完成。当社会不再服从领袖的要求时,由谁来掌舵呢? 负责解开这个谜题的,就是经济学家!但在市场体系的观念被人接受之前,并无谜题可解。直到几百年前,人们还是对市场体系抱持着猜疑、厌恶与不信任感。千百年来,世界早已安于传统与指令的支配,只有一场革命才能让人们放弃这种安全感,转向让人怀疑又令人困惑的市场体系。 从塑造现代社会的观点来看,这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革命。它所造成的冲击凌驾于法国、美国,甚至俄国革命之上。我们的社会源于一个更古老,而且早已被遗忘的世界。为了了解这场革命的强度以及它对社会的冲击,我们必须先置身于那个早先的世界。如此,才能理解为什么经济学家这么晚才登场。P8-10 序言 我在大约46年前写了这本书,这是第七个版本,如今这本书的年龄比我当年写它时的年纪还老很多。当我还是一名研究生时,就开始了撰写本书的冒险工作。这项存活年限之长、全然始料未及的工作,值得让我在叙述此一最新、可能也是最后一个版本的重要更新前,先交待它的来龙去脉。 我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读研究所时,曾作为自由作家赚钱维生。若有机会或有需要时,写作的主题可能与经济学毫不相干。因此,某次西蒙·舒斯特出版社的资深编辑约瑟夫·巴尼斯约我共进午餐,讨论关于书籍的许多想法——这些想法都算不上什么好主意。当沙拉被端上来时,一阵不祥的预感浮现,这时我意识到,第一次和出版者的午餐约会不太可能以一纸著作合约收场。然而,巴尼斯并未轻言放弃,他开始询问我在社会研究新学院(NewSchoolforSocialResearch)的研究所课程。我察觉到自己对一门关于亚当·斯密的专题研究充满热情,该专题的授课老师阿道夫·劳很懂得启发学生的灵感,本书稍后还会再提到他。在上甜点前,我们已经明白,这就是我著作的主题。等到我下次上课后便赶紧告诉劳教授,自己决定撰写一部关于经济思想演变的历史。 受到惊吓的劳乃是典型的德国学者,他专断地说:“不行!”但我非常肯定自己可以胜任,正如我在别处曾写过的——只有研究生才能具备这种信心与天真。我写了介于自由作家工作和未来研究课题之间的最初三章,忐忑不安地拿给劳教授。他读了之后说:“你一定要做这个!”这就是那位杰出人士的评价(直到他于102岁过世前,一直都是我最热切、最严峻的批评者)。在他的帮助下,我便着手进行了。 要写书就得先想个标题,我知道“经济学”这个词早已不流行,因此搜肠刮肚,寻求一个替代品,于是,和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的第二场关键的午餐会登场了。他是《哈珀》(Harper's)杂志的编辑,对我非常好,非常有帮助。我告诉他自己很难找到一个好标题,虽然我觉得“金钱”这个词不是很恰当,但目前考虑将这本书命名为《金钱哲学家》他说:“你的意思是‘世俗’。”我说:“《俗世哲学家》(TheWorldlyPhilosophers),午餐我请客。” 我对此标题很满意,但我的出版者们却不这么想。等到这本书开始跌破大家眼镜地销售后,他们建议改名为“伟大的经济学家”。幸好没这么做,或许他们以为,人们对“世俗的”(worldly)一词并不熟悉,在上千份学生作业中,这个字确实被误拼成wordly(世间的)。多年以后,我听说有位学生在校园的书店中找一本书,他不记得作者的名字,但尽力回想起这本书的古怪名称“满是龙虾的世界’,(AWorldFullofLobsters),也许出版者们早就料到会有这种问题。 多年来,这本书的销量超出了我的想象。别人还跟我说,有数以万计意料之外的受害人中了该书的“毒”而走上经济学之路。对于随之而来的痛苦,我无法答复。然而听到许多经济学家说,他们最初的兴趣就是被这本书中的经济学愿景引发的——这实在让我很高兴。 这个版本和前版有两处不同。第一,和往常一样,重新审视这些文稿,让栽得以改正撰稿时不可避免的错误,以及出版后从事的研究又揭示出的书中的错误。这也是一个机会,让我能随着自身看法的演进改变所强调的重点与阐述。这些小小的改变,或许只有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才会注意到,并不足以为此另出新版。 第二项改变更为重要。除了将一群拥有有趣的观念的杰出人士按时间顺序排列以外,我是否忽略了某条可以将本书各章更紧密地串联在一起的线索呢?我不时地会想到这个问题。数年前,我开始相信这条线索就存在于变迁的概念中,这些变迁的概念也就是愿景藏身在所有社会分析的背后。约瑟夫·熊彼特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这个概念。他是俗世哲学家(经济学家)中最富想象力者之一,却未将此洞见运用到经济思想史上。多年来,我自己也没想到这点,希望大家见谅。 我不打算在序言中进一步讨论这个经济学演变的新观点,否则,就好比在悬疑小说的阴谋尚未开始前就把它点破一样。因此,社会愿景虽会被多次提及,但要到最后一章,我们才会考虑它和我们自身所处时代的关联。 读者或许已注意到,本书最后一章的标题很奇特:“经济学的终结?”这个问号清楚地表明,它不是末日宣言。在最后一章,才会讲明此改变。这并不是在戏弄读者,而是因为要到最后,也就是今天,此一改变才会对经济思想的本质与重要性构成挑战。 这一切都需要加以证明,容我以个人的答谢来作为总结。我要感谢我的读者,尤其是那些细心地将更正、异议或认可的意见寄给我的学生和老师。希望这本书能继续让将成为专捕龙虾的渔夫、出版业者,以及那些更有勇气、决定成为经济学家的人,更了解经济学。 书评(媒体评论) 正如辛克莱·刘易斯的《阿罗史密斯》是多位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的启蒙书,海尔布隆纳的《经济学统治世界》也将启发新一代的经济学家。 ——保罗·萨缪尔森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畅销巨著《经济学》作者 如果说曾经有哪本书回应了读者迫切的需求,就是这本书。本书包含了多数读者渴望了解的经济学知识。罗伯特?海尔布隆纳是个难得的作者,他的文笔充满活力,又懂得如何化繁为简。 ——《纽约时报》 一句话,这本书是经典……若我们不晓得渗透自己思考的观念从何而来,那么,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不管我们是否认识这些伟大的经济学家,他们的理论都深深影响了我们,而这本书为这些重要的经济学观念提供了清晰的阐释。 ——莱斯特·瑟罗前麻省理工管理学院院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