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编著的《永别了,武器》显示了海明威艺术上的成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纯粹用动作和形象表现情绪,电文式的对话,简介而真切的内心独白托讽于有意无意之间,简约洗练的文体以及经过锤炼的日常用语等等,构成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也因此而成为了一部现代世界文学名著。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编著的《永别了,武器》内容介绍: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到意大利北部战争担任救护车驾驶员,期间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巴克莱相识。亨利在前线执行任务时被炮弹炸伤,被送往后方的米兰医院就医。由于护士紧缺,凯瑟琳也来到了米兰,两人又一次相遇。这一次,亨利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巴克莱小姐。在米兰就医期间,两人处于热恋之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这期间,凯瑟琳怀孕了。亨利伤愈返回前线,发现意军士气大跌,处处充斥着失败与绝望的情绪。德国人的进攻,终于击垮了意军的抵抗,意军开始溃退;士兵们的情绪很激动,反战热情高涨。在一座桥前,意军前线宪兵部队开始逮捕所谓擅离职守的军官,并无一幸免地加以枪决,亨利不幸也在其中。借着审问其他人的时机,亨利跳进河流,得以逃脱被处决的命运。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士兵的义务已经连同河水一起被冲走了。此时的他,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找到凯瑟琳,然后两人逃离战争的苦海。亨利辗转来到了米兰,发现凯瑟琳已去边境一度假小城。亨利找到凯瑟琳以后,两人再次幸福地相聚。可是,随后意大利警察的追捕,使得他们不得不逃往瑞士。亨利和凯瑟琳在瑞士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但最终,凯瑟琳还是在难产中死去,留下亨利一人独自在外流亡。一起来翻阅《永别了,武器》吧!
那年夏末,我们暂宿于一个村庄的农舍里,目光越过河流及平原,望得见群山。河床上裸露出的鹅卵石和大圆石头,在阳光下晒得又干又白。河水清澈,水流湍急,深处的水蓝汪汪的。部队从农舍旁走过,沿大路前行,身后荡起的尘土纷纷扬扬落在树叶上,连树干上也积满了尘埃。那年树叶脱落得早,我们目送着部队在大路上挺进,尘土飞扬,微风吹得树叶纷纷落地。士兵们走过之后,大路便空荡荡的了,白刺剌的颤色,只剩下了一片落叶。
平原上是一片丰田沃野,果园随处可见,而平原远处的群山则光秃秃的,呈棕褐色。山里正在交火,夜里看得见炮弹爆炸时一闪一闪的亮光。在黑暗中,那亮光就像夏天的闪电,此时的夜晚已凉气袭人,只是没有暴风雨即将来临的那种感觉罢了。有时,在黑暗中我们可以听见部队从窗跟前走过的脚步声,还有牵引汽车拖着大炮经过时的隆隆的响声。夜里交通繁忙——公路上有许多毛驴,身子两侧的鞍具上驮着弹药箱,也有运送士兵的灰色卡车,还有一种卡车,装的货物用帆布遮盖,以较慢的速度行进着。白天路上也有用牵引汽车拖拽的重炮,长长的炮管用青翠的树枝覆盖,牵引汽车也盖着青枝绿叶以及葡萄藤。朝北我们望得见山谷对面有一座栗树树林,而在林子后边,在河的这一边,另有一窿山。部队也在攻占那座山,不过推进不利。到了秋季,这儿秋雨连绵,栗树叶子纷纷掉落,枝头光秃秃的,树干则被雨水溃得发黑。葡萄园里也枝叶稀疏;乡间样样东西都是湿漉漉的,都是褐色的,一片萧瑟的秋意。河上雾霭茫茫,山头阴云笼罩。卡车驶过,泥浆飞溅。士兵们个个成了泥人,身上的斗篷湿漉漉的,连来复枪也是湿的。他们每人身前的皮带上挂有两个灰皮子弹盒,沉甸甸装满叉长又窄的六点五毫米口径的子弹夹;那子弹盒在斗篷下鼓鼓囊囊的,当他们从路上走过时,就好像是一群怀胎六月的孕妇。
路上时有灰色小汽车疾驰而过,通常是一位军官和驾驶员并排而坐,车子的后座上还坐着几位军官。这些小汽车溅起的泥浆甚至比炮车溅起的还要多。如果车子后座上有一个小个子,坐在两位将军中间,矮小得连脸都看不见,只看得见他的军帽顶和他那细窄的背影,而且车子又开得特别快的话,那么那位小个子可能就是国王。他住在乌迪内,几乎天天这样子来视察战况——战事进展得极不顺利。一入冬,雨便下个不停,而霍乱也接踵而至。不过,疫情被控制住了,部队里最后仅仅有七千人死于霍乱。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