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章 走出管溪(1910—1927)
第一节 管溪之子
下管的地理与风俗
管溪名人
下管社会
贫苦家庭
第二节 小学启蒙
徐用宾
徐叔侃
双吉公公
第三节 少年执教
用宾提携
朦胧情怀
少年心志
知识界的乞丐
第四节 投身革命
听讲白马湖
结识叶天底
在上虞参加革命
逃亡上海
第二章 上海成名(1927—1937)
第一节 上海求学
投奔载赓
劳大岁月
仰慕鲁迅
暂别上海
第二节 临海教书
受聘陆翰文
会见巴金
孤独岁月
建立小家庭
离别临海
第三节 杂文扬名
著译谋生
一试成名
樊仲云的诱惑
第四节 结识鲁迅
正式的接触
编辑《新语林》
鲁迅作《<打杂集>序》
出版《文艺群众》
“左联”解散
第五节 遭鲁痛批
“两个口号”的论争
徐懋庸致信鲁迅
鲁迅之死
第六节 街头谈文
《街头文谈》
《文艺思潮小史》
《怎样从事文艺修养》
第三章 革命岁月(1937—1949)
第一节 奔赴延安
辗转鄂湘桂
任教“民族革命大学”
在西安
第二节 主席定性
初到延安
窑洞恳谈
入党
第三节 执教抗大
抗大简介
在瓦窑堡反摩擦
与李凡夫的争论
深入敌后
在滕代远领导下工作
与任白戈共事
第四节 主持太行文联
刘彭点将
贯彻《讲话》精神
与王韦结婚
农民演戏
赵树理的一封信
第五节 辗转热河
热河文联
转战承德
老郝的故事
首任大学校长
第六节 亦教亦编
20世纪30年代的编辑工作
《太白》和《芒种》
赴延安后的编辑工作
第四章 运动风云(1949—4958)
第一节 掌校武大
第二节 众议纷纭
第三节 鸣放杂文
第四节 划为右派
第五章 孤鹜落霞(1958—1977)
第一节 以古讽今
第二节 译述西哲
第三节 晚年磨难
第四节 研究鲁迅
第五节 一条电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