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帝王列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新静
出版社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华帝王,自始皇赢政起,铸就了一部洋洋洒洒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王朝史。皇帝作为历史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当时左右和影响国家、民族的关键人物,他们的是非功过、治乱兴替,在一定意义上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个人成败,并对现代人了解中国封建历史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中国帝王列传》(作者李新静)汇集了从秦始皇至清末帝溥仪,近400位中国历代皇帝传记。

内容推荐

《中国帝王列传》(作者李新静)汇集了从秦始皇至清末帝溥仪,近400位中国历代皇帝传记,并采用纪传体裁,以人物为本位,以历代皇帝为篇,按历史朝代的先后顺序,对时间事件尽可能予以轻重取舍,为每朝每代的皇帝都做以小传,利用简单而出自有据的引证,描绘各皇帝的兴衰际遇、文治武功、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帝王列传》简洁明晰、通俗易读,是一部认识和研究中国历代皇帝的重要资料。

目录

秦始皇赢政

秦二世胡亥

秦王子婴

西汉

及高祖刘邦

汉惠帝刘盈

汉前少帝刘恭

汉后少帝刘弘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刘弗陵

汉宣帝刘询

汉元帝刘爽

汉成帝刘骜

汉哀帝刘欣

汉平帝刘衍

汉孺子刘婴

新帝王莽

新更始帝刘玄

新建世帝刘盆子

东汉

及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刘庄

汉章帝刘炬

汉和帝刘肇

汉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

汉顺帝刘保

汉冲帝刘炳

汉质帝刘缵

汉桓帝刘志

汉灵帝刘宏

汉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

三国

魏文帝曹丕

魏明帝曹□

魏齐王曹芳

魏高贵乡公曹髦

魏元帝曹奂

蜀昭烈帝刘备

蜀后主刘禅

吴大帝孙权

吴会稽王孙亮

吴景帝孙休

吴末帝孙皓

西晋

晋武帝司马炎

晋惠帝司马衷

晋怀帝司马炽

晋愍帝司马邺

东晋

晋元帝司马睿

晋明帝司马绍

晋成帝司马衍

晋康帝司马岳

晋穆帝司马聃

晋哀帝司马丕

晋废帝司马奕

晋简文帝司马昱

晋孝武帝司马曜

晋安帝司马德宗

晋恭帝司马德文

十六国

前凉昭公张□

前凉成公张茂

前凉文公张骏

前凉桓公张重华

前凉威公张祚

前凉冲公张玄靓

前凉悼公张天锡

成汉武帝李雄

成汉幽公李期

成汉昭文帝李寿

成汉归义侯李势

汉光文帝刘渊

汉昭武帝刘聪

汉隐帝刘粲

前赵秦王刘曜

后赵高祖石勒

后赵海阳王石弘

后赵太祖石虎

后赵彭城王石遵

后赵义阳王石鉴

后赵新兴王石祗

冉魏武悼天王冉闵

前燕文明帝慕容□

前燕景昭帝慕容□

前燕幽帝慕容□

前秦惠武帝苻洪

前秦明帝苻健

前秦厉王苻生

前秦宣昭帝苻坚

前秦哀平帝苻丕

前秦高帝苻登

前秦后主苻祟

后秦武昭帝姚苌

后秦文桓帝姚兴

后秦后主姚泓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

后燕惠憨帝慕容宝

后燕昭武帝慕容盛

后燕昭文帝慕容熙

后燕惠懿帝高云

北燕文成帝冯跋

北燕昭成帝冯弘

西燕济北王慕容泓

西燕威帝慕容冲

西燕王段随

西燕王慕容□

西燕王慕容瑶

西燕王慕容忠

西燕河东王慕容永

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

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

西秦文昭王乞伏炽磐

后秦后主乞伏暮末

后凉懿武帝吕光

后凉灵帝吕纂

后凉后主吕隆

南凉武王秃发乌孤

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

南凉景王秃发□□

北凉武宣王段业

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

北凉哀王沮渠牧犍

北凉酒泉王沮渠无讳

西夏武烈帝赫连勃勃

西夏废主赫连昌

西夏后主赫连定

翟魏天王翟辽

翟魏末帝翟钊

南燕献武帝慕容德

南燕末帝慕容超

西凉武昭王李□

西凉后主李歆

西凉冠军侯李恂

南北朝

宋武帝刘裕

宋少帝刘义符

宋文帝刘义隆

宋孝武帝刘骏

宋前废帝刘子业

宋明帝刘或

宋后废帝刘昱

宋顺帝刘准

齐高帝萧道成

齐武帝萧赜

齐郁林王萧昭业

齐海陵王萧昭文

齐明帝萧鸾

齐东昏侯萧宝卷

齐和帝萧宝融

梁武帝萧衍

梁简文帝萧纲

梁豫章王萧栋

梁武陵王萧纪

梁元帝萧绎

梁贞阳侯萧渊明

梁敬帝萧方智

练武帝陈霸先

陈文帝陈茜

冻废帝陈伯宗

陈宣帝陈□

陈后主陈叔宝

北魏道武帝拓跋□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北魏南安王拓跋余

北魏文成帝拓跋溶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北魏孝文帝元宏

北魏宣武帝元恪

北魏孝明帝元诩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北魏长广王元晔

北魏节闵帝元恭

北魏安定王元朗

北魏孝武帝元修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文帝元宝炬

西魏废帝元钦

西魏恭帝拓跋廓

北齐文宣帝高洋

北齐废帝高殷

北齐孝昭帝高演

北齐武成帝高湛

北齐后主高纬

北齐幼主高恒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北周明帝宇文毓

北周武帝宇文邕

北周宣帝宇文赞

北周静帝宇文阐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隋恭帝杨侑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

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

唐肃宗李亨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适

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唐敬宗李湛

唐文宗李昂

唐武宗李炎

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

唐僖宗李□

唐昭宗李晔

唐哀帝李祝

五代

后梁太祖朱温

后梁郢王朱友圭

后梁末帝朱友贞

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唐明宗李嗣源

后唐闵帝李从厚

后唐末帝李从珂

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晋出帝石重贵

后汉高祖刘知远

后汉隐帝刘承祜

后周太祖郭威

后周世祖柴荣

后周恭帝柴宗训

十国

吴武帝杨行密

吴景帝杨渥

吴宣帝杨隆演

吴睿帝杨溥

南唐烈祖李□

南唐元宗李□

南唐后主李煜

前蜀高祖王建

前蜀后主王衍

后蜀高祖孟知祥

后蜀后主孟昶

闽国太祖王审知

闽国嗣主王延翰

闽国惠宗王延钧

闽国康宗王昶

闽国景宗王曦

闽国天德帝王延政

楚国武穆王马殷

楚国衡阳王马希声

楚国文昭王马希范

楚国废王马希广

楚国恭孝王马希萼

楚国后主马希崇

南汉高祖刘奠

南汉殇帝刘玢

南汉中宗刘晟

南汉后主刘鼹

荆南武信王高季兴

荆南文献王高从诲

荆南贞懿王高保融

荆南侍中高保勖

荆南侍中高继冲

吴越武肃王钱□

吴越文穆王钱元□

吴越忠献王钱弘佐

吴越忠逊王钱弘□

吴越忠懿王钱弘□

北汉世祖刘崇

北汉睿宗刘承钧

北汉少主刘继恩

北汉英武帝刘继元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炅(赵匡义赵光义)

宋真宗赵恒

宋仁宗赵祯

宋英宗赵曙

宋神宗赵顼

宋哲宗赵煦

宋徽宗赵佶

宋钦宗赵桓

南宋

宋高宗赵构

宋孝宗赵□

宋光宗赵悖

宋宁宗赵扩

宋理宗赵昀

宋度宗赵□

宋恭宗赵□

宋端宗赵□

宋少帝赵□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世宗耶律阮

辽穆宗耶律□

辽景宗耶律贤

辽圣宗耶律隆绪

辽兴宗耶律宗真

辽道宗耶律洪基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完颜晟

金熙宗完颜宣

金海陵王完颜亮

金世宗完颜雍

金章宗完颜□

金卫绍王完颜永济

金宣宗完颜殉

金哀宗完颜守绪

金末帝完颜承麟

西夏

夏景宗李元昊

夏毅宗李谅祚

夏惠宗李秉常

夏崇宗李乾顺

夏仁宗李仁孝

夏桓宗李纯□

夏襄宗李安全

夏神宗李遵顼

夏献宗李德旺

夏末帝李睨

元太祖铁木真

元太宗窝阔台

元定宗贵由

元宪宗蒙哥

元世祖忽必烈

元成宗铁穆耳

元武宗海山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英宗硕德八剌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元天顺帝阿速吉八

元文宗图帖睦尔

元明宗和世□

元宁宗懿磷质班

元顺帝妥懂帖睦尔

明太祖朱元璋

明惠帝朱允□

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炽

明宣宗朱瞻基

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

明宪宗朱见深

明孝宗朱祜樘

明武宗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熄

明穆宗朱载厘

明神宗朱翊钧

明光宗朱常洛

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检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清世祖福临

清圣祖玄烨

清世宗胤□

清高宗弘历

清仁宗颐琰

清宣宗曼宁

清文宗奕□

清穆宗载淳

清德宗载□

清宣统帝溥仪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庄襄王在位三年便去世了。公元前246年,13岁的赵政即位为秦王。即位时由于年少,国政由相国吕不韦把持,称之为仲父。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私通偷情。吕不韦权利很大,直接影响到赢政的统治。吕不韦怕奸情暴露酿成大祸,便把假宦官姆毒作为自己的替身献给太后。从此,嫪毐便得到赵姬的宠爱,亦以秦王假父自居,是继吕不韦之后又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始皇举行冠礼。嫪毐发动叛乱,被早有准备的秦始皇率兵镇压。嫪毐被缉拿,车裂而死,嫪毐与太后的两个私生子也被摔死。秦始皇随后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吕不韦服毒自尽。

秦始皇亲政后,听取丞相李斯进献的灭六国的建议,着手规划统一六国的大业。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连横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17年(前230年)灭韩、19年(前228年)灭赵、22年(前225年)灭魏、24年(前223年)灭楚、25年(前222年)灭燕、26年(前221年)灭齐,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秦朝。

统一天下后,秦始皇首先确立了帝国最高首领的名号为“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皇帝自称日“朕”;皇帝的命令叫做“制”或“诏”;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称为“玺”。秦王赢政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不可一世的秦始皇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以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率领文武群臣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

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先后采取了诸多措施,试行全面改革。他汲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中央设立了三公九卿;地方上,废分封,立郡县,以郡、县为基本行政单位,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并作为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

为结束各地法规极端混乱的局面,秦始皇颁布了各项法令。一是《秦律》颁布全国执行;二是统一度量衡;三是统一货币;四是统一和简化文字;五是颁行私田和赋役制度。

此外,秦始皇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了国内交通;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修建长城,使之成为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纳入中国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国家一统,秦始皇志得意满,从此考虑享受玩乐。他在统一六国之后,意图修建阿房宫,又派人设计建造秦始皇陵。始皇陵最多时用工72万人,他又发30万人修筑长城。如此大兴土木,惹得民怨沸腾,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达“焚书令”,将《诗》、《书》及诸子百家书籍统统烧毁,并以制造妖言、迷乱黔首为罪名搜捕460余人(多为儒生)全部坑埋于骊山深谷,史称“焚书坑儒”。

为求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接连不断出巡,还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数干人至东海求神仙。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他第5次东巡途中,终年50岁。

胡亥,秦始皇的少子,从小恃宠娇惯,放纵玩乐,人称“花花太岁”。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路上一病不起,留下了长子扶苏继承皇位的遗嘱,还没来得及送出便与世长辞。当时与父随行的胡亥才20岁,仍是个玩性正盛的公子哥。丞相李斯恐引起天下大乱,密不发丧,只有胡亥、赵高和几个亲近的宦官知道内情。天气炎热,为掩尸臭,李斯命令每车载“一石鲍鱼”。就这样,队伍浩浩荡荡一路臭气熏天,急急忙忙向咸阳赶去。而在路上,居心叵测的赵高说服李斯,趁机策动了一场篡改遗诏、扶立胡亥的政变。

出身宦官的赵高善于逢迎,一直很得胡亥的欢心。赵高抓住胡亥想做皇帝的心理,想借此飞黄腾达,便以他三寸不烂之舌,说得胡亥飘飘欲帝,从而将胡亥牢牢地控制住。赵高深知李斯的地位举足轻重,于是他威胁利诱,说服了李斯一起支持胡亥继承阜位。

胡亥和赵高、李斯一起毁掉原来遗嘱,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了诏书历数扶苏和蒙恬的罪行,令他们自裁。扶苏本是忠义之人,接到诏书后泪如泉涌,含冤自刎而死;蒙恬虽疑其中有诈,但也束手就擒。

公元前208年,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随后,胡亥在赵高的唆使下,开始了残忍的屠杀。

他先在咸阳市将12个兄弟处死,又将6个兄弟和10个姐妹碾死。除了兄弟姐妹外,对朝中的大臣,也大开杀戒。他先派人到监狱中逼蒙恬自杀,又派人逼蒙恬的弟弟蒙毅自尽。在其逼迫下,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等朝中老臣也皆选择自尽。与此同时,赵高将自己的亲信一个个安插进去,朝中的要职遍布赵高的党羽。最后,赵高想除掉李斯。他设计使胡亥对李斯不满,然后又寻找机会向胡亥诬陷了李斯三个罪名,于是李斯便遭五刑腰斩、一灭三族。李斯一死,赵高便顶而替之,做了丞相。

公元前207年,在一次朝会上,赵高弄来一只鹿作为礼物献给胡亥,对胡亥说这是一匹好马。胡亥听了不禁笑出了声:“丞相怎么开这样的玩笑,这明明是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仍然坚持说是马,胡亥便问在场的大臣们。大臣们因为害怕赵高的权势,很多人便随声附和着说是马。其他人有的说是鹿,有的装聋作哑。事后,赵高便根据大臣们的不同说法区别对待:对说是鹿的人一律找借口杀死,对说马的人则被当成自己一派的人。

而此时的胡亥一心想享乐一生,对赵高的阴谋动作毫无防备。他对赵高说:“人这一生就像飞奔的马过墙的缝隙一样快,做了皇帝,我想尽心享乐,爱卿你看呢?”这正合赵高心意,从此更加大胆地专权。

胡亥肆意放纵自己的欲望。他大量征发全国的农夫修造阿房宫和骊山墓地,调发五万士卒来京城咸阳守卫,同时让各地向咸阳提供粮草。除了常年的无偿劳役外,农民的赋税负担日益加重,农民起义相继在各地爆发,各地称王割据的不计其数。

胡亥并不了解天下的真实情况,等到陈胜吴广起义军队逼近了都城咸阳才猛然醒悟过来,原来就有篡位之心的赵高干脆先动手了。赵高的女婿领着上千人,直闯胡亥的行宫,最后逼得胡亥抽剑自刎,死在了最宠信的赵高之手。P2-4

序言

中华帝王,自始皇赢政起,铸就了一部洋洋洒洒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王朝史。皇帝作为历史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当时左右和影响国家、民族的关键人物,他们的是非功过、治乱兴替,在一定意义上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个人成败,并对现代人了解中国封建历史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本书汇集了从秦始皇至清末帝溥仪,近400位中国历代皇帝传记,并采用纪传体裁,以人物为本位,以历代皇帝为篇,按历史朝代的先后顺序,对时间事件尽可能予以轻重取舍,为每朝每代的皇帝都做以小传,利用简单而出自有据的引证,描绘各皇帝的兴衰际遇、文治武功、重大历史事件。本书简洁明晰、通俗易读,是一部认识和研究中国历代皇帝的重要资料。

书中材料基本来自正史,也兼采别史、稗史的记载。每篇既带有浓厚的传记色彩,也不乏神奇的趣闻、生动的细节。每篇篇首的史评,编撰者全部引自正史,相信对读者会有所裨益。

由于编撰者学力所限,书中舛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专家批评指正。

编者

2013年6月2日

后记

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涌现诸多感激……而本书的面世,将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写人的历史同写时代的历史完全是两回事,这种工作并不属于历史学的领域,而是属于一种力求忠于史实的文学领域。为描绘人物斑斓多彩的一生、追随他们人生历程的节奏,我们尽力做到本书资料为有案可查的史实,同时也开始了大量搜集、寻找、积累资料的过程。写作中的同仁,为了一个共同想法和目标,为了能够完成最好的作品,一致全力去做的想法贯穿整个过程。感谢好友迟敬义、于少鹏成为我志同道合的伙伴,不辞辛苦地共同完成此书。

在编辑整理过程中,我们也得到诸多师长亲友的指导和帮助。

首先感谢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感谢学院隋玉桂董事长、栾明董事长和王晓元院长在工作生活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隋玉桂董事长对我的鼓励和鞭策虽没有过多言词,却自始至终如影随形。一如她的品格和办学信念,成为烛照我心跳动的希望之火。正是她一贯的坚定与信任,使我一个大病初愈的人重拾信心,得以在文学的园地里愉快地耕耘。

更让我感动的是大姨父王一民,文学艺术界德高望重髦耋前辈。他不顾年高体弱,提供许多资料的同时挥毫题写书名给予鼓舞。大恩不言谢,唯有涕零满怀。同时感谢兄长王福来和历史老师徐建军认真阅读书稿后的肯定和鼓励;感谢2009年动画春晚总导演一闪的封面设计;感谢作家高伟、刘海军主编、孙美群董事长、王株梅馆长、韩卫红女士等诸多师友一直以来的支持关心与帮助;感谢李德欣先生和青岛学院图书馆相关老师提供的图书资料方面的支持。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在此一并表示崇高的敬意。

作为一个历经生死的人,爱是我前进的一切动力……

所以,我深深感谢父母赋予我自身生命中顽强与坚韧品格,使我今生永不言败。

感谢姐姐李新宇手足相抵,血脉至亲,相互支撑。

感谢挚友谭婷婷,感谢你曾经与我患难与共的8年,感谢前进的道路始终有你的相伴。

还有我最好的同学及好友:龙毅、张程、陈蕾、于妮、陈月玲、姜倩、王霞、彭立冲、曹宏、于巧林、韩敬靖、王学坤、吴丹华、葛雪娟等,是你们一直的陪伴与帮助,带给我快乐、温暖与鼓励。

最后衷心铭谢盛唐公司的鼎力支持与大力赞助,使本书得以正式出版。

感恩节之际特写此文,以此铭志。

李新静

2013年6月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展现了中国古代完整的历史,让我对中国历代帝王有了深入的了解。

——(加拿大)F Mucciardi

我总是对我的学生讲,如果你想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皇帝,那就读《中国帝王列传》这本书吧。它不光告诉你生动的历史故事,还给你带来无限的乐趣。

——(日本)白木幸子

这真是一本有用的历史工具书。结构精妙、文字流畅、浅显通俗,让我读起来不忍放手。

——网友

司马迁当年著《史记》,将人物分成三六九,日本纪,日世家,日列传。而编者写帝王,一律称之为列传。这是一种理念,治史不能求媚,帝王也是“王谢堂前燕”。茗边龙吟,举杯畅饮。欣赏此书,心生快意。

——历史教师徐建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3:38:26